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114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8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1.圆的认识。

2.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认识扇形。

单元教学分析: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和画圆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再到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认识圆周率;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正确、灵活地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意识;通过介绍圆周率等数学史料,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4.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5.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理解圆周率“π”,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画指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单元教学措施:

 

1.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圆的认识。

圆是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之一。

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出示一组图(5个正多边形和1个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圆是由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这个正多边形就会越来越接近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要做到不拖沓,点到为止。

关于画圆,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借助一些圆形实物画圆,这样画圆有两个目的:

其一,从用眼看,用嘴说,到动手画,让学生逐步感知圆的特点;其二,为进一步认识圆心创造研究材料。

第二个层次,为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创造研究材料。

第三个层次是用圆规画圆,体会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等。

在学生操作时,老师要给学生指出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2.该推理时要推理,不要一味地从操作学具做起。

教学“认识圆”,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练一练”等活动中认识圆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所有认识都要从动手开始,该推理时就要推理,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对“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的认识。

3.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综合应用。

本单元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有:

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归纳的思想方法及猜想与实验验证等。

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出最佳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

共12课时。

 

1.圆的认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扇 形………………………………………………………………………………1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6.确定起跑线…………………………………………………………………………1课时

 

第一课时:

圆的认识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复习引入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2.出示圆形图片: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

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②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①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②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③板书: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①什么叫半径?

圆上是什么意思?

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②什么叫直径?

过圆心是什么意思?

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③小结: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①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②得出结论:

在同一个圆里,d=2r。

2.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用圆规画圆的注意事项:

①带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②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步骤和方法。

画圆的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圆心上;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圆的认识

(2)

教学内容:

圆的对称性(教材第5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的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用圆规和直尺,利用圆设计多种漂亮的图案。

教学重点:

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用圆设计图案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展示轴对称的物体。

如:

蝴蝶、飞机、门窗、圆形的钟面、月饼等。

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新课讲授

一、圆是轴对称图形。

1.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

你能画出几条?

圆的对称轴的画法:

把圆的直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圆的对称轴。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先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二、用圆设计漂亮图案。

1.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一些知识,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还发现不管是自然现象、工艺品、建筑物还是运动现象中都有圆的影子,真可谓“圆无处不在”。

正像一位古希腊数学家所说:

“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我们用圆还可以设计很多的漂亮图案,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2.欣赏:

教师先用课件展示教材第59页最上方的图片,然后依次展示其画法。

3.课件演示的操作过程如下:

(1)画一个直径4cm的圆,再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2)依次连接直径与圆相交的四个交点,使之连接成一个正方形。

(3)以正方形的四条边为直径分别画过圆心的半圆。

(4)将半圆与半圆相交的区域涂上颜色,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美丽的图案。

4.出示教材第59页下面的图片,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学生代表说一说这两个美丽的图案是怎么画出来的?

然后全班同学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并予以指导。

5.谈话:

同学们都比较成功地模仿画出了一个图案。

这样美丽的图案利用我们身边的工具就能画出来,当然,我们并不满足于只是模仿,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想自己创作一幅美丽的图案。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设计一幅美丽的圆形图案。

比比谁设计的图案美观、大方、整洁。

6.教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自由创作。

7.作品展示交流:

(1)交流学生的作品,分享创作成功的乐趣。

(2)展示课前收集的其他班级的优秀作品及教师自己做的或收集的作品。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会用圆设计图案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实验等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验证等过程,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情景导入

1.课课件出示李爷爷家圆桌和菜板都有些开裂的情景,李爷爷现在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

提问:

①那么李爷爷现在分别箍一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

②实际上,李爷爷箍一圈圆桌的铁皮和一圈菜板的铁皮恰好各是什么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有关知识。

(板书:

圆的周长)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圆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圆形工具,摸一摸、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

提问:

①谁来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②围成圆的这一条线是什么线?

③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④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圆的周长?

(2)课件演示圆的周长,并出示圆的周长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老师:

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谁来说一说?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课件出示: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要求组长分好工,谁来测量、计算、记录、汇报。

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实验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在实验中,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老师:

谁先来说说,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预设:

学生1:

用一条长线把圆绕一圈,握紧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量出圆的周长。

老师: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老师现在用电脑演示一下,其实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为绕线法。

(板书:

绕线法)

学生2:

在圆上取一个点,做个记号,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即可测量出圆的周长。

老师:

这种方法也很好,请看电脑演示。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为滚动法。

(板书:

滚动法)

小结测量方法:

对于圆的周长,我们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即绕线法和滚动法。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周长的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直的线段来测量,也就是化曲为直。

(板书:

化曲为直)

(4)汇报实验的测量数据。

(5)发现规律。

老师: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张实验报告单,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小结:

①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我们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几,也就是说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学习圆周率的有关知识

(1)引入圆周率

(2)介绍圆周率的资料,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圆周率的读写法及数值

对于圆周率,我们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

(板书π)

①学生跟老师读,并用手指在桌子上边写边读。

②经过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数值是π=3.1415926535……

(板书:

π=3.1415926535……)

③圆周率的近似值。

老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借助超级计算机,人们算出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了万亿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小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板书:

π≈3.14)

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针对公式

,进行提问:

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什么来表示?

圆的直径呢?

那么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圆的周长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四5~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会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会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会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π2π5π10π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3.复习圆的周长公式,并进一步推导。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

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C=2πr

(3)根据上面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

这辆自行车轮子转一圈,大约可以走多远?

(结果保留整米数。

)小明家离学校1km,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1)阅读与理解。

①已知自行车轮子的半径,根据C=2πr直接可计算出它的周长,也就是自行车轮子转1圈走的路程。

②求小明家离学校1km,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就是求1km里面有多少个自行车轮子的周长。

(2)分析与解答。

①自行车轮子的周长:

C=2πr=2×3.14×33=207.24(cm)≈2(m)

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1km=1000m

1000÷2=500(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6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6~11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完成教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1、第6题。

40cm=0.4m

50.24÷(3.14×0.4)=40(周)

2、第7题。

16、12.56;9.42、21.

3、第8题。

提示:

在周长为100cm的正方形纸片内,要剪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

100÷4÷2=12.5(cm)。

4、第9题。

分析:

半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装饰木条的长度相当于正方形的周长与半圆(不包括半径)的长度之和。

50×4+3.14×50÷2=278.5(cm)

5、第10题。

分析:

阴影部分的周长就是大圆周长的一半和小圆周长和。

2×3.14×5÷2+3.14×5=31.4(cm)

6、第11题。

第一幅图需要绳子长度是直径的2倍+一个圆周长。

7×2+3.14×7=35.98(cm)

第二幅图需要绳子长度是直径的4倍+一个圆的周长。

7×4+3.14×7=49.98(cm)

第三幅图需要绳子长度是直径的8倍+一个圆的周长。

7×8+3.14×7=77.98(cm)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第六课时:

圆的面积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68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含义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面积的含义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复习导入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新课讲授

1.什么是圆的面积?

出示教材第67页工人在草坪上铺草皮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

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2)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

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

,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2)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4.教学例1。

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

d=20m求:

S=?

5.教学例2。

课件出示: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的2cm,外圆半径是6cm。

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1)阅读与理解。

圆环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

两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之间的部分。

怎样求环形的面积?

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必须知道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

(2)分析与解答。

方法1:

环形的面积:

113.04-12.56=100.48(cm

方法2:

3.14×(6

-2

)=3.14×32=100.48(cm

(3)归纳总结:

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

-πr

或S=π×(R

-r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圆的面积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0页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复习导入

1.课教师谈话:

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

请大家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图2和图3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板书课题:

圆的面积

(2)

二、新课讲授

1.阅读与理解:

(1)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提问:

正方形和圆之间的部分的面积是指哪些呢?

学生:

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

学生:

图2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图3是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学生:

图2是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

学生:

图3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需要分割。

(2)分析与解答:

图一:

提问: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

图二:

提问:

上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可以将上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圆的直径和半径。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ah÷2,便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3)回顾与反思:

写答语。

2.知识拓展: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的第9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请谈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第10~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的第11~17题。

1.第10题,是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

2×3.14×32+100×2=400.96(m)

面积:

3.14×32

+100×(32×2)=9615.36(m

第11题,是一个花瓣状的门洞。

它的边是由四个直径相等的半圆组成。

第12题,外围形状是圆形的土楼。

第13题,先计算原来的面积,再计算增加的面积。

第14题,是和篮球场的3分线有关的数学知识。

第15题,是通过计算探究正方形与它内部最大的圆的面积关系。

第16题,是探究当周长一定时。

围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

第17题,是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第九课时:

认识扇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及练习十六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2.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教学重点:

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

教学难点:

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

教学准备:

课件、纸圆片2个、一张纸上画好一个圆、彩笔一支。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

扇形物体:

扇贝、折扇……

同学们,刚才你们认识了扇形物体,大家想知道扇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

什么样的图形叫扇形?

学生:

扇形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

扇形跟圆有什么关系?

……

嗯,同学们的问题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扇形。

板书课题:

扇形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弧:

出示一个圆,在上面任意点两个点A、B

(1)A、B两点在什么位置?

(圆上)

(2)老师:

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弧。

(课件演示。

(3)追问:

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什么?

什么叫弧?

(4)请在圆上用彩笔画一条弧。

你是怎样画的?

(边用手指描弧边说弧AB)

2.认识圆心角:

课件演示连接OA和OB

(1)线段OA、OB是圆的什么?

(半径)

半径OA、OB所夹的部分叫什么?

(角)

这个角的顶点在圆的什么位置?

(圆心)

老师: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什么叫圆心角?

(板书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

(2)请学生在圆上标出圆心角。

谁是圆心角?

(∠AOB是圆心角)

(3)练习:

教材76页第2题。

下面图形中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