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600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docx

最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讲稿

翻转课堂之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学习内容之一。

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后,围绕面积对平行四边形的进一步研究,它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知识基础。

教材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为主要内容,以活动操作体验为主要形式,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转化与沟通。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整个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这一内容实质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学生起点分析

一方面,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通过数面积单位来描述图形面积的经验。

与以往数面积单位不同的是,平行四边形中首次出现不完整的“半格”,这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同时这也是转化思想培养的有效载体。

另一方面,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虽然有所区别,但从本质上来讲都属于“邻边×邻边”,这也就为较普遍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邻边×邻边”的观点找到了最合理的解释。

显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无论是“邻边×邻边”,还是“底×高”,都已经成为本课教学的现实生态。

基于此,这些都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翻转”学习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和资源支持。

因此,笔者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翻转学习,改变学习方式,以求做一些突破。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分享成果:

感知图形转化意义。

师:

同学们的学习任务单完成了吗?

那让我们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问题吧!

不过,老师在这里对大家的交流提两点小建议,你可以这样来表达:

◇我设计的平行四边形是这样的……

◇我是用这样的办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说明:

通过课堂学习基础现状的讨论,以相对民主和平等的方式讨论明确本节课学习交流的方式。

同时,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

师:

老师课前也浏览了一些同学的预学作品,一起来看一下:

师:

大家看懂这四幅作品了吗?

能说说他们分别是怎样数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

图1通过旋转的方式,将不满整格的部分,拼成完整的图形,这样每层有3个正方形,一共有4层,所以是12平方厘米。

或者,他给每个方格都打“√”,说明也可以一个一个数出来。

生:

图2是将右边不满格的部分平移到了左边,使它们变成完整的一格。

拼成以后每层有5个方格,一共有3层,所以面积是3×5=15平方厘米。

生:

图3通过平移以后得到了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所以,他是用“4×4”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生:

图4通过平移以后得到了一个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的长方形,所以她是用“1×4”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说明:

通过对“学习单”中学生作品的选择,笔者有意引导学生对高、矮、胖、瘦,不同形状和方向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和讨论,使得学生明确“不满整格”的部分是可以通过平移、旋转进行拼组的,令原来的图形面积单位更方便计数。

师:

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几位同学在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

他们都把平行四边形改变了一下,使不满整格的全都拼成了整格的图形。

生:

它们有些还变成了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

那么转化以后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

什么没有变?

生:

形状变了,面积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小结:

这种现象,我们在数学里称之为“转化”(板书)。

【说明:

通过对四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的整体观察,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到平行四边形“不满整格”的部分都是需要转化成长方形的,并且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2.答疑解惑:

突破知识理解难点。

师:

分享了学习成果,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1)如果格子多了,该怎么办呢?

(2)平行四边形是不是只能切成三角形来拼?

(3)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特别斜,那面积怎么数?

(4)将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可以用邻边相乘的方法计算吗?

师:

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生:

第一个问题,如果方格特别多,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拼成比较规整的图形,然后计算即可。

生: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也可以切成两个梯形,它们也能够拼成一个长方形。

但剪的时候应该沿着高来剪才可以。

师:

为什么呢?

难道随便切不行吗?

生:

随便切就不能拼成比较规则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了。

生:

第三个问题是担心平行四边形太斜,沿着高竖着切下来会切到图形的外面,接下来就很难平移或者旋转拼成完整的图形了。

生:

不能沿着高竖切,也可以沿着横的高,横切呀!

只是这个长方形是斜的。

师:

那对于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看?

师:

暂时不能回答没关系!

那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一下。

现在请你选择问题三或问题四其中一个研究,等会儿我们要进行反馈,来表达你自己的观点。

针对问题四,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微视频,你们研究完了想要验证一下或者遇到问题了,可以上来点击观看。

【说明:

以自主选择的方式,针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展开研究讨论,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于“邻边相乘”和特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理解,以突破学生在思维理解上的难点。

师:

研究问题三的同学,对于这样特别斜的平行四边形,你们是怎么数它面积的呢?

师:

那对于问题四大家是怎么研究的?

结论是什么?

生:

将下图中的深色三角形平移到左边,将它的空缺补齐,上面斜线部分就是多出来的面积。

生:

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一样。

生:

这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变长了,所以面积变大了。

师:

那将平行四边形往下压呢?

生: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变小,因为它的高变短了。

师:

对于用邻边相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家怎么看?

生:

这是不行的,因为面积变化了,所以不能代表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说明:

通过对“剪拼”和“拉动”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使得转化思想在面积研究过程中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尤其是对拉动形成的长方形的观察和比较,使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变得愈加直观和形象,更加凸显“高的变化”对于图形面积变化的作用,留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3.反思回顾:

梳理知识学习方法。

师:

回顾整节课,大家说说看,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生:

我们先看了微课视频,做了一份课前学习单。

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分享了我们的预学成果。

之后还专门研究、讨论、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

师:

那到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

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

转化后的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

到底哪个对呢?

生:

“长×宽”算得是转化以后长方形的面积,“底×高”算得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说明: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意义的理解,而且对于新的学习方式的提炼概括,也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实践反思

1.以微课视频为载体,前置知识学习。

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并不陌生,但对其面积计算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因此,笔者有意通过微课视频内容的学习,避开一些和本课学习无关的非本质因素,直奔学习主题。

不仅较为直观地向学生介绍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意义,并且通过“设计尽可能多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再清楚地表示出它的面积”为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和思考。

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思维难点;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操作和探究活动积累经验并形成丰富的生态资源。

2.以任务驱动为形式,激化转化需求。

如何激发学生认知的矛盾,激发学生图形转化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认知的直观外显,这是本节课笔者力求能够有所突破的又一思考。

因此,笔者设计以“数”面积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转化的需求。

其中,既包括一般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也包括特殊(特别斜)的平行四边形。

简单来说,笔者有意帮助学生通过“数”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方面“数”出规律经验,积累方法意义的普遍性;另一方面要“数”出层次,激发认知冲突,感受方法意义的特殊性。

显然,从课堂生成的资源来看,学生为了更方便的“数”,生成了诸如割补、旋转、平移等多种方法。

不仅为本课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同时也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关系的讨论埋下伏笔。

3.以问题疑惑为抓手,强化意义理解。

通过对学生学习问题的梳理和解答,重点围绕“为什么不能用邻边相乘的方法来计算呢?

”进行探讨。

应该说,“拉动转化”突破了学生对于原有“割补转化”认知的现状,不仅能够激发起思维认知冲突,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对于等积转化本质的关注。

因此,笔者有意从学生的问题入手,结合平行四边形模型框架的操作拉动,直接聚焦“邻边相乘”本质的意义,关注学生思维的难点。

通过起初的操作观察,再结合课中微课视频的学习,使得学生逐步感受到“拉动”平行四边形,虽然底边和周长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高的长度的变化,使得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不仅使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认知更全面和立体,也令本课思维的难点得到了关注和突破。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学习内容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隐含着一种重要的“转化”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中把平行四边形利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体现一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2、学习目标分析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微课视频,大部分学生对于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基本清楚,但是对于“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这个难点部分学生还比较模糊。

可能需要课上学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3、课前任务设计

通过微课视频,大部分学生对于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基本清楚,但是对于“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这个难点部分学生还比较模糊。

可能需要课上学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4、课前任务设计

观看微课,完成基本测试

教师提供的资源:

平行四边形推导过程微课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

5、课上任务设计

一、回忆视频,交流感受。

教师:

同学们都观看了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微视频,你有什么收获吗?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1、回忆了研究面积可以用转化的思想,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2、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转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了吗?

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

二、民主导学

(一)、数方格法

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7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

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

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

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

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

(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

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

S=a×h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8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底和高)

3、检测导结(基本练习)

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也不变。

()

3、做书上练习十九89页1题。

4.(课件出示)第2题,指名板演,重点3小题,强调必须找出底上相对应的高,以免混淆。

5.书上90页的第6题,第7题,引导学生理解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巩固练习,拓展。

这些题目对于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学们来说太简单了,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大家带来哪些变式练习呢?

老师这儿给大家准备了不少拓展练习,能接受我带来的任务吗?

组长领回任务,完成题目,并想办法讲给同学们听。

(1)读题

(2)组长负责提问

要求什么?

先求什么?

怎么求?

(3)梳理思路,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4、回顾总结,形成体系。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6、教学设计反思

视频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课上通过回忆、迁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最后课件清晰演示加以辅助,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