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680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7.docx

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讲义版课程标准新高考37

课时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案例,掌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

使地表趋于平坦。

(3)过程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

横断山地山高谷深、青藏高原的“水拍云崖”、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柱、风蚀蘑菇

黄土高原的黄土、干旱地区的沙丘

波浪作用

海蚀崖

海滩

冰川作用

冰斗、角峰、“U”型谷

冰碛丘陵

判断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之间是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统一过程。

(√)

2.风力侵蚀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

3.固结成岩属于内力作用。

(×)

4.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都是不合理的。

(×)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实例

结果

合理改变

缓坡梯田,修建水库

趋利避害

不合理改变

陡坡梯田

消极破坏

探究点一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哪幅图?

该图所示地貌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图B。

海浪侵蚀作用。

2.学生乙自豪地说:

“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

”学生乙绘制的是哪幅图?

该图所示地貌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该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有哪些?

答案 图C。

冰川侵蚀作用。

角峰、“U”型谷、冰斗、刃脊。

3.学生丙说道:

“我这次在同一地方,冒着高达40℃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

”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答案 图A、图E。

图A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图E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4.学生丁来自我国最大的城市,他绘制的是哪幅图?

他的家乡所在地地貌名称是什么?

分析形成该地貌的原因。

答案 图D。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减缓,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1.风化作用是侵蚀作用的基础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普遍存在的外力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2.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3.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几种外力作用规律的判断

(1)沉积规律

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湖沼等沉积类型。

其中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是在碎屑颗粒的重力大于水流或风的搬运力时发生的,一般是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使沉积物按照一定顺序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冰川的机械沉积多因冰体融化而发生,冰碛物大多没有分选,大小颗粒混杂。

如下图:

(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力的关系

沙丘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多呈新月形。

(3)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

②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B。

③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b为风力搬运作用。

华北平原的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则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沉积而成的,c为流水搬运作用,d为流水沉积作用。

第2题,c为流水搬运作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

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如图是我国某山区的梯田。

1.我国山区多梯田,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为什么?

答案 在梯田上进行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

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

2.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填海造陆达2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香港岛的面积。

填海造陆会给地表形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填海造陆是人工完成侵蚀、搬运、沉积的过程,与河流进行的自然过程无异,但进行得更快更强。

因此,填海造陆能把陆地削低,使海面缩小,陆地扩大。

 

图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中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美丽壮观,恍若人间仙境。

哈尼人自然而然地沿着水沟安家建寨,又在寨下建造梯田,水沟穿寨而过,沿梯田而下,将哈尼人的生活和劳作,都滋养得舒适与方便。

读图回答3~4题。

3.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水土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D.便于运输

4.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

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B.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

D.挪威峡湾海岸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该地坡度大,不适宜耕作,通过修建梯田,保持水土来改造自然条件发展种植业。

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侵蚀而成的,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类对植被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

(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2.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

第2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3~4题。

3.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4.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B.土壤类型

C.坡向D.物质组成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4题,梯田的修筑明显改变了山坡的形态。

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4)根据甲图,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答案 

(1)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F E

(3)C (4)B

解析 

(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故甲是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2)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

(3)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

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

(4)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2019·湖南益阳质检)读“20元人民币版面图案”,回答1~3题。

1.该景观地貌属于(  )

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D.雅丹地貌

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

3.该版面景观表示(  )

A.长江三峡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D.九寨沟风光

答案 1.A 2.C 3.B

解析 据图可知,该景观图为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4~5题。

4.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

5.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D.搬运、堆积、侵蚀

答案 4.D 5.A

解析 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向下或向源头侵蚀,使河谷加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减慢,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与堆积作用加强,使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2018·湖南长沙重点中学期末)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风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7.“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D.搬运作用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暴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沉积下来,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

第7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

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

9.“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

答案 8.A 9.D

解析 第8题,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外力是风力,蘑菇群岩层是风蚀地貌,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

第9题,根据材料,“蘑菇沙漠”由风力侵蚀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

(2019·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月考)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10~11题。

10.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1.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答案 10.B 11.A

解析 第10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平直,故B正确。

第11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

如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呼呼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据此回答12~13题。

12.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D.河流侵蚀

13.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B.岩礁

C.沙滩D.海岸

答案 12.A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题干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形成的,为海水的侵蚀作用。

第13题,海水堆积作用会形成沙滩地貌。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

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左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B.②C.③D.④

15.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

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

答案 14.C 15.D

解析 第14题,③地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

第15题,这种交错排列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于物质的沉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16.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移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

沙丘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

答案 

(1)西北 风力侵蚀

(2)东北 风力搬运、堆积

(3)上升

(4)喀斯特(岩溶)

解析 第

(1)题,A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2)题,移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结合指向标可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

沙丘是由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中岩层断裂成左右两块,左侧的岩层相对右侧岩层上升。

第(4)题,D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受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17.(2018·天津市和平区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画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

(2)海河的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

(3)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图略。

(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

(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

(3)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侵蚀加剧;水质变好。

(答出三条,合理即可)

解析 

(1)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

(2)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

(3)若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河流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中泥沙减少,水质变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