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210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docx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第一篇

一.过年.春节习俗

春节,俗称新年.原本仅指农历正月一日这一天.现在泛指从农历十二月(旧称〝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起至正月十五日闹完元宵节才告结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特征有四个方面:

一是广泛流传于汉.壮.蒙.满.侗.瑶.白.黎.纳西等近二十个民族之间;二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旧时与新时代节庆活动交相辉映;三是风俗古朴,礼仪频繁,形式多样化;四是节庆时间长,岁末年初前后共长达二十多天,天天都是春节节庆日,且气氛热烈,喜庆祥和,令人陶醉.

这期间有许多礼仪习俗和活动内容,现摘要简述如下:

1.家家办年货

2.户户大清扫

3.祭祀灶神爷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又称〝小年节〞,或称〝祭灶节〞,〝新年〞)这天,旧有〝祭灶神〞的习俗.据说,灶神爷(又称〝司命菩萨〞)是天皇玉帝派到人间来监督和奖惩人们的善恶之神.家家都有,每年在过小年的晚上,上天堂向玉帝汇报人间的善恶情况.信奉佛教和道教的乡民为其设祭送行,谓之〝祭灶〞.4.贴春联

春联,是我国最早出现且应用范围最广的对联形式之一.多用来表达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和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幅春联(现在凡有门窗处都贴对联),还有横披.这样就给本来热闹祥和的节日增添了更加浓郁的喜庆气氛.春联是对联,门对的一种常见形式.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古时候,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因而对自然现象或自然灾害无法正确理解.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时,就总认为是有鬼神在作祟.于是,在腊月里多数人家用两块桃木削成一两寸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挂于门侧.这实际上就是将门神与春联合在一块了.

5.挂年画

春节来临之际,湖乡人民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之外,还有挂年画的传统习俗.其中有一首描述年画的诗特别有趣:

〝兰荷菊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芳.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此诗借咏年画,描绘了春节将到之时,民间普遍挂年画的新气象.

6.吃团年饭:

等待外地的亲人赶回家中之后,家家户户在大年那天中午要张罗一桌特别丰盛的宴席.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十多盆美味佳肴,摆满大圆桌.白酒.啤酒.饮料款款齐备.全家围席而座,大吃大喝,谓之〝吃团年饭〞.

7.守岁.关财门:

大年之日,团年饭一般都吃得慢也吃得多,时间拉得很长.有的人家吃上2_3小时不散席.因此,平常有人责怪别人吃饭慢吞吞时,就比喻说他是〝吃年饭〞--慢条斯里的,一点也不性急的.吃过年饭,天色渐晚,这时家家户户便在堂屋里或烤火房内堆起丁块柴烧起大火,把屋内外所有的灯都点亮.七仙湖区农家流行俗语道: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8.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

9.耍龙舞狮打花鼓:

10.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称〝上元〞(古称〝上元节〞),又叫〝灯节〞.

三.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

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

〝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

〝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四.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农历24个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作为民间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_2日的〝寒食节〞①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

五.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天中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它是汉族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

六.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是汉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时期已开始中秋赏月.唐代有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之风俗.北宋太宗年间(988-10_),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如今与春节.端午节一起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此节在许多少数民族当中也很盛行.

中秋时节,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百果成熟之际,又因此时月亮与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因此,〝花好月圆〞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该节日的节庆活动以及民俗心理是极为有情致.颇具诗情画意的.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自习俗有异,但有许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①拜月赏月:

每当明月升起,清辉晒满大地之时,人们便在露天或桂花树下摆设桌椅,把圆形的果子(苹果.葡萄.枣子等)和圆形的食品(月饼.糖果等)端上桌子.全家老小围在桌边,默默地仰视着明月,肃然站立片刻,以示祭月拜月.之后,全家人围桌而坐,共享美味的食品和明月的清辉.文人墨客或雅士大家此时此刻往往会诗兴大发,搜索枯肠,吟诗唱对.因故不能回家团聚的夫妻.情侣,身处异乡,仰望圆润的明月,勾起对故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宋朝大诗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无疑是给天下所有不能如期团聚的有情人的最美好的祝福.〝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人们把中秋明月当作团圆的象征,因此〝独在异乡为异客〞者,总是在中秋佳节之夜,每当看到〝床前明月光〞时,便会〝疑是地上霜〞,然后情不自禁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起来.无疑,唐朝诗人李白这首《静夜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自古以来独处异乡之人对自己家乡及亲人的无限思念情结,深刻揭示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深情向往.

②品尝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宋代,流行于元朝.相传,元朝末年,各地灾荒严重,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官府.为了秘密联络起义平民,泰州张士诚把写有八月十五日杀敌起义的秘密传单夹制在月饼里面,送给平民.起义平民吃到月饼后,就知道了起义的时间.地点,从而一呼百应,举行了民族大起义并取得了胜利.后来,在八月十五这天就流行互赠月饼,吃月饼的习俗,以示对前人的纪念和对亲朋好友的节日祝福.

③送礼拜节:

中秋节这天,民间盛行走亲访友,互赠礼品,特别是青年男子要趁中秋节日拜会岳父母大人.礼物不拘轻重,但月饼是不能少的.另外还有糖果.酒类.水果.糕点等.最好是成双成对,表示吉利.如当代月饼有〝七星伴月〞,〝八仙团圆〞,〝九龙戏珠〞等等.均是双数,又是名牌,价格也不菲哟.

④中秋集会:

每年中秋佳节,现代人们会聚集在城市的广场,或公共绿地,举行大型的集会.内容有文艺表演.武术竞赛.篝火晚会.情侣化妆舞会.集体婚庆大会等.还有的地方在山地湖边宿营,海滨举行自助式烧烤集会,露天夜食集市和服饰贸易集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人目不暇接.场面盛大而热闹非凡.有的地方节日集会自娱自乐,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第二篇

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各种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以幸大转盘的形式随机上台介绍,也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7位外来学生)

(三)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

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给妈妈或长辈.

活动前准备:

1.材料:

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

剪刀.针.缝衣线.

3.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

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4.剪下相对的两片.

5.做法:

(1)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2)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四)与诗共舞

(主持人):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

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每一小队自行准备,形式可以自主创设)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

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

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_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

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包粽子,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宣布活动结束.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第三篇

设计意图:

1.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文化的渗入,在未成年人当中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的崇洋潮,着洋装.吃洋餐.过洋节.不少未成年人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情有独钟,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扫墓祭祖的清明.悼念爱国先人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阳不屑一顾.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有些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_年_月,国务院决定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教育部和中宣部已联合决定把每年9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就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认真审视现实社会沉渣泛起的丑恶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扭曲了青少年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少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迷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以至逃学.出走,就是其中的典型.

2.为迎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欣赏型德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情境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借助于具体的德育活动,进行审美实践,把美内化为素质,形成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审美能力,培育审美情趣,完善学生人格美.正是在这样的德育目标的指引下,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端午节,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我校举行了〝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参考答案(配合画面)】:

1.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大家齐动手――包粽子.

为配合这次活动,初二年级4个班主任为学生准备了水泡后的糯米.红豆.粽叶.包粽线,在学校请来的社区阿姨的指导下,举行了学包棕子的活动.

亲历感悟:

【教师】:

我认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知识小竞赛.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作品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对学生进行〝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_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

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觉得特别新鲜,同学们也异常兴奋.大家都激动得跃跃欲试,齐齐望着社区的阿姨,就等她这老师发号施令:

第一步将粽叶卷成三角形状,底部要严实合缝,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来卷去卷不好,终于卷到无缝的要求,谁知手一动,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状又散架了,唉,重新来过.看看我的同伴们,也都在向〝无缝粽叶〞的最高目标行进,再看看社区的阿姨,却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难过的一关恐怕就是这个〝包〞字,如何将米包住不漏出来,还要将粽子包成漂亮的立体三角形,这可是一门学问,在场的许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一个坎上啊,不少同学直到最后结束还是没有包出标准的立体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们班主任戏称为〝三明治〞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尽管到下课我也没有包出一个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觉得这节课过的特别充实.因为:

它让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激扬着我的爱国热情;它也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启示我在学习上更应该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收获.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第四篇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在这个传统佳节——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引导学生围绕端午节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设计了〝粽叶飘香——话端午〞这次主题班队会,以〝走进端午.话说端午.描画端午〞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有关故事.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地点】五

(2)教室

【活动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走进端午.

主持人A: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

(生答)

主持人B:

是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合: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二)话说端午.

1.端午说由来.

主A: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别名吗?

关于端午节,你们又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生讲《曹娥救父的故事》.黄巢及伍子胥的故事)

2.端午话习俗.

主B: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主B:

那你们知道在我们安庆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吃粽子.吃咸鸭蛋.划龙舟.悬艾叶菖蒲.吃绿豆糕.撮五彩线等.)

主B:

那大家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赛龙舟)

主B:

谁能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主A: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那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

(屈原跳江后,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主B: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端午节哪些习俗的由来呢?

(生结合屈原和黄巢的故事谈喝雄黄酒.悬艾草的由来)

主B:

端午的时候,人们还要佩香囊.撮五彩线呢,你们知道五彩线由哪五种颜色组成呢?

人们为什么撮五彩线呢?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

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3.端午赛诗会.

主A:

我们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称作〝诗人节〞.现在谁来朗诵一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

(1)七律《端午》(老舍)

(2)《浣溪沙》(宋·苏轼)

(3)《端午》(文秀)

(4)《渔家傲》(宋·欧阳修)

……

主B: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4.端午习俗小游戏.

主A:

今天,我们的许多活动也与端午节密切相连,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请问是什么呢?

(谜底:

粽子)

(1)包粽子比赛.

主A:

下面我们就来个包粽子比赛,怎么样?

(主持人讲规则:

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准备好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包得又快又好.)

(2)撮五彩线比赛.

主B:

接下来我们进行撮五彩线比赛.

(规则:

每组两人合作,把各自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主持人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三)描画端午.

主A:

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合: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主B: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到此结束.现在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讲话:

看了刚才的主题班队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们记住了屈原,记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我把屈原的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节日主题班会记录第五篇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2)教室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

内容参考)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

《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多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