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W.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709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D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PDW.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DW.docx

《PD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DW.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DW.docx

PDW

PDW演义漫话单兵自卫武器

  单兵自卫武器(PersonalDefenceWeapon,以下简称PDW),是近二十多年来在主要军事强国轻武器界中流行起来的一个轻武器新概念。

单兵自卫武器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6年美国战备协会举办的年会上提出的。

此后,美国本宁堡步兵学校在《美国轻武器总规划》中正式提出开发PDW的设想,其目的是取代现装备的手枪、冲锋枪和短突击步枪。

根据该规划的要求,PDW的装备对象是驾驶员、操作员、司令部人员、装甲兵、工兵、无线电员、飞行员、后勤人员或维护保养人员等。

这些人员虽然不是一线步兵,却占军队总人数一半以上。

并且因为其分工的不同,他们接受轻武器相关训练的时间参差不齐或干脆得不到保证。

而他们当时(现在也差不多)所装备的自卫武器手枪和冲锋枪大多数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或者其他传统手枪弹,不能有效对付穿着防弹衣的敌人。

因此,当日寸对于设想中的PDW的要求是:

重量轻、易于携带、容易瞄准和操作使用,并且最重要的是能有效对付身着防弹衣的敌人。

  1989年4月16日,北约组织发布了AC225文件,其中明确表示需要在北约的各国军队中装备这类武器。

而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的是轻武器界传统名厂――比利时烈日国营赫斯塔尔兵工厂(FN公司)。

该厂自1986年起就在研究PDW这一全新的轻武器概念,并最终于1992年推出了P90,也是世界上第一支被正式冠名为PDW的轻武器。

此后,PDW概念逐步被一些国家的军方和轻武器研发生产机构所接受,随之出现了不少也被冠以PDW头衔的轻武器。

一些轻武器相关方面人士和军事爱好者也认为我国应当发展一种全新口径的单兵自卫武器,以满足未来战场上的这一类实际需求。

但是,PDW这一概念是否真的能担当起为非一线步兵提供强而有力的保护呢?

或者说,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一种新口径、新结构的单兵自卫武器呢?

  

  郁闷的自动步枪和迷茫的突击步枪

  

  自二战结束后,各个主要军事强国均在步兵装备中普及了自动步枪或者采用中问威力弹的突击步枪,以英联邦国家的FAL/LI系列、西德G3和美国M14为代表的全威力自动步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西方阵营及其仆从国的步兵武器装备序列。

东方阵营以及大部分的第三世界国家,则在前苏联的带领下齐刷刷地亮出了AK系突击步枪。

然而,在冷战前期一场接一场几乎从未中断的局部战争之中,这些步枪很快都遇到了各自的难题。

美国领导着整个西方阵营的轻武器界走了差不多20年的大弯路,本来极有前途的英国EM2自动步枪和7毫米弹药就这么生生被扼杀掉了。

只能乖乖地用起FAL自动步枪和7.62x51毫米T65步枪弹。

结果绕了一圈回来,美国人在越南战场才发觉全威力自动步枪作为全军通用武器的种种缺点:

太长、太沉、后坐力强、全自动射击难以控制,结果来了个矫枉过正,直接弄起了5.5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

而东方阵营在AK-47/AKM突击步枪的使用中也逐渐发现了中间威力步枪弹和枪械系统的种种不足,比如全自动射击精度不佳、弹药威力在当时条件下被认为过剩、弹重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携行性能等。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前苏联也推出了AK-74系列5.45x39毫米小口径步枪弹。

  东、西方两大系列小口径步枪弹自冷战中期使用至今,根据战场经验进行了大量改进,迄今为止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各主要军事强国步兵武器的标准配置。

虽然小口径弹存在中远距离威力不足和停止作用不足的诸多先天性缺陷,但是在战场的实际应用中,小口径步枪弹的表现仍然可以说是够用而且称职的。

小口径弹初速高、重量小、后坐力低、全自动发射时易于控制的优势决定了它仍将是现代军队最普遍装备的枪弹。

这种局面还会长期持续下去,直到革命性武器的出现,比如说“金属风暴”武器、电磁轨道武器、能量武器和更新的个人防护材料技术,甚至有动力辅助的外骨骼装甲。

  但是。

小口径步枪及弹药武器系统尽管有种种优点,对于那些一线步兵之外的军人来说仍然是一种不容易掌控和熟练使用的武器。

小口径枪弹的特性决定其必须有足够长的枪管和与其相配合的膛线缠距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杀伤破坏效能。

以M16A2和AK-74这两种定位相同的突击步枪为例,M16A4全长1000毫米,AK-74M全长也有930毫米,这样的尺寸大概没有几个人会喜欢成天端着它从狭小的车辆驾驶舱里钻进钻出,背着长家伙搬个东西、刨个坑、翻个墙、钻个窗子更是比较恼人的活计。

自一战以来,军队作战的很多场合一直需要士兵使用一些轻便小巧的武器。

幸亏AK-74M和AK-74S还有折叠托可以稍微缓解一下,而复进簧塞在枪托托芯里的M16系列及其各种衍生性就只能委屈一下了。

  两大阵营为了适应战场的各种不同需求,开发了很多发射小口径步枪弹的短突击步枪,但其依然存在种种难以克服的弊端。

以美陆军的主力装备――M4/M4A1卡宾枪为例,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实战中,M4/M4A1短突击步枪暴露出连续射击时枪管和前握把温度上升过快;为了适应缩短的枪管,导气装置也相应缩短,使其工作压力大干长枪管的全尺寸突击步枪,加之由于其使用短枪管,发射的弹药初速反而降低了,部分丧失了小口径弹的优势,在开阔地带作战时较为不利。

而为室内作战需要而研发的MK18CQBR系列则免不了要面对所有用短枪管发射普通小口径弹的自动武器的通病――火药燃气利用效率低、枪口焰相比全尺寸的小口径突击步枪来说过大、噪声过大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AKS-74U这一完全追求携行性和短距离内射击性能的枪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使用这些武器作为非一线步兵人员的单兵自卫武器,确实有些够呛。

  实际上,在90年代之前的诸多短突击步枪中,最接近PDW定义的武器当属AKS-74U。

但是,由于其短枪管发射普通弹药造成的射击性能不足,加之人机工程设计上的欠缺,比如快速更换弹夹不便、无空仓挂机等(这也是AK枪族的痼疾),该枪离理想的单兵自卫武器标准还差得很远。

当然,以上种种缺点并不妨碍AKS-74U这一总体仍很优秀的轻武器长期在PDW的岗位上服务――这颇有些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味道,须知美国人担当同样任务的步枪还无法达到AKS一74U折叠枪托之后的紧凑水平。

而采用无托结构的突击步枪虽然大大缩短了全枪长度,但是带来的抛壳位置靠后问题一直是其用户的一块心病。

  突击步枪这些大家伙干这个有困难,那么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呢?

  

  老革命遇上新问题

  

  自从可爱的意大利人发明了M1915博洛沙冲锋枪以来,以发射手枪弹、能全自动射击为基础特性的冲锋枪横行战场已近百年。

一战和二战期间,在各国军队还是以栓动步枪或半自动步枪作为步兵基础火力的时代,冲锋枪作为对射速低、精度高、威力大的传统步枪的有力补充,活跃在战场的各个角落。

冲锋枪近距离压制效果好,载弹量一般较大,并且不需要经过太严格的训练即可获得较好的使用的特性,使其从一出现就兼职担起了为非一线步兵战斗人员提供有效自卫火力的责任。

二战中的坦克手们无论如何也得在坦克里塞上几支冲锋枪。

  但是,作为在战场上随一代代战士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革命”,;中锋枪很快在二战结束后遇上了新问题――突击步枪的出现带来了步兵战斗方式的改变。

步兵手中轻武器的交火距离因为支援火力的增加而被缩短至两、三百米,却又因为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普及,使得发射手枪弹的;中锋枪在步兵正面交火中落了下风。

在突击步枪无情的“压迫”下,冲锋枪只得乖乖地让出了步兵班组里的主力位置,退居二线,在警察等执法机构的使用领域里继续发挥作用。

随着军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单兵防护器材的水平出现了飞跃。

美军和苏军自80年代起开始普及凯夫拉材料等新型聚合材料制造的单兵防护用品。

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抗破片、抗手枪弹射击的防护器材越来越多。

手枪弹毕竟是手枪弹,其有效射程内的精度和停止作用终究无法与中间威力步枪弹和小口径步枪弹相比。

在不断发展的防护器材面前,以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为代表的军用手枪弹显得越来越无力,甚至连突击步枪在面对个人防护器材的时候都不一定心里有底。

有些人据此认为;中锋枪将在这种局面下被淘汰。

  这种局面也直接威胁到了冲锋枪作单兵自卫武器的地位,尤其是那些常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传统紧凑型冲锋枪(比如以色列Mini―Uzi、美国Mac-10/英格拉姆M11等)的位置更为尴尬:

为了保证外型的紧凑,本身就使用了极短的枪管和膛线缠距。

造成枪口焰过大,全自动射击(尤其是单手)时弹着点散布过大,子弹出膛初速低。

机匣短小带来的问题是自动机行程过短,复进速度太快,使得紧凑式冲锋枪的射速普遍偏高,达到1000发/分左右的水平,这又加剧了紧凑型冲锋枪难以控制的问题,为了控制射速又不得不增加额外的部件。

外型的紧凑性也使得武器人机功效不佳,很多紧凑;中锋枪的枪托只是简单的钢管、钢条,如MP5K这样的冲锋枪甚至连枪托都取消了。

可以说,传统的紧凑;中锋枪已经失去了在新军事斗争形势下充当单兵自卫武器的效力。

而类似MP5系列冲锋枪的伸缩托和固定托各型尺寸跟短突击步枪不相上下,发射的却是手枪普通弹。

如果要对付的敌人是不成气候的恐怖分子还好说,指望这类武器能够对付一个已经准备开火、身穿防弹衣的步兵实在是太勉强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紧凑冲锋枪的性能改善是没法通过简单更换弹种来解决的,因为其枪管和膛线缠距都不是为新出现的穿甲弹设计的,单纯配用新弹种无法在本质上提升这些;中锋枪的性能。

  那么重新设计;中锋枪呢?

在这一领域走在前面的是俄国人。

当然,与此同时其他许多国家已经停止了传统意义上的冲锋枪的研发,专心搞起了新概念的PDW。

前苏联自8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治安环境逐渐恶化,连一般刑事犯罪分子都有可能拥有从非法渠道弄来的军用突击步枪,使得执法机关运用武器的几率大大增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混乱不堪的社会治安状况和动荡不安的周边安全局势,对军警执行特殊任务所需的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像苏联时期那样靠军用标准的突击步枪和短突击步枪执行治安和特殊条件下的反恐任务,在适用性上有诸多问题,而且容易造成附带伤害。

从90年代至今,俄罗斯各轻武器研发生产单位提出的冲锋枪和类冲锋枪方案层出不穷,而且其设计要求和战术目的也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但是,这些冲锋枪有两点设计指标都很类似:

携行性能好,并且能有效对抗身着防弹衣的有生目标。

后一条是由于苏联解体后大量军用装备流入民间导致的恶果,实属无奈之举。

当然,这一指标带来的效果是不少新设计的;中锋枪一开始就是为了发射穿甲型手枪弹而设计制造的。

但是,这些;中锋枪的一个普遍特性是装备使用均不广泛,境遇最好者也不过就如PP-19“野牛”冲锋枪和SR-2“维列斯克”冲锋枪那样作为特种部队执行近距离室内作战的突击武器,至于完全专门为单兵自卫而设计的;中锋枪几乎没有。

  从枪支本身的技术特性而言,SR-2“维列斯克”冲锋枪可以说是这种兼职PDW的代表。

它并没有如同大部分;中锋枪一样使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而是采用了类似突击步枪的气吹式导气自动原理,闭锁方式为枪管上下摆动式。

其配用的弹药也是9x21毫米Gurza系列(SP10、SP11、SP12和SP13)特种穿甲弹,其目的就是要在保证武器紧凑性的前提下,尽量能对有良好防护条件的敌人有生目标造成尽可能大的威胁。

但是,这种武器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单兵自卫这一任务需求。

9*21毫米SPl0手枪弹的弹头重量与全威力弹持平,出膛初速迭450米/秒,带来足够的穿甲能力和停止作用时也带来了较强的后坐力,而较低的初速则使其弹道性能无法与其他小口径高速枪弹相比。

加之其基本布局仍然是传统紧凑冲锋枪的T型布局,这一布局的最大缺点就是人机功效不如传统有托布局和无托结构,其射击持握感不利于进行较精确的射击。

所以,SR-2“维列斯克”冲锋枪仍然只是适合在特定近距离作战环境下使用的突击武器,对于单兵自卫武器这一定位,它仅仅只是兼顾而已。

与其定位相同的还有MP5K冲锋枪,虽然被冠以PDW头衔,并且在实际使用中也确实担当着这一角色。

但是发射手枪弹的先天不足使得这些武器无法满足军队对于PDW的要求。

  

  单兵自卫武器的漫漫长路

  

  虽然美国军方于1986年才正式提出了单兵自卫武器这一概念和对应的基本要求,但是早在这之前的20年,许多国家就已经在研发类似定位的自动武器,只是这些武器还没有完全超脱于传统意义上的紧凑式冲锋枪角色。

在这些武器当中,波兰PM63冲锋枪和捷克SAVz.61冲锋枪是其中的典型。

  波兰M63冲锋枪是一种基本符合PDW设计理念的冲锋枪。

我国也曾仿制定型PM63冲锋枪,定名为82式9毫米冲锋枪。

波兰PM63冲锋枪的研发装备,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自动步枪、突击步枪取代传统武器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其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用以自卫,使武器适合于近战使用,且紧凑、质量轻,便于操作和单手射击。

该枪使用9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基本结构与一般冲锋枪有所不同,采用了类似半自动手枪的结构,枪机,套筒为外置式,在机匣顶部沿着机匣导轨做前后运动,但仍采用了冲锋枪常采用的开膛待击击发方式,这使得PM63冲锋枪更类似于有全自动能力的冲锋手枪的结构。

该枪还采用了内置式的减速装置,使得枪械的全自动射击速度能从1000发/分降至比较容易控制的600~650发/分。

  PM63还具有可以折叠的前握把,在打开前握把和折叠式枪托的情况下进行有依托射击,能够取得较好的精度。

该枪设计上的最大亮点是其单手待机的结构。

其套筒上伸延至膛口前方的突出物兼有防跳器和上膛结构的作用,当持枪者单手持枪时,将舌状突出物抵在硬物上向前推武器即可实现待击。

波兰士兵将这个舌状突出物命名为“勺子”,是PM63最有特色的结构。

但是,PM63冲锋枪终究是旧技术的产物,发射的9x18毫米马卡洛夫普通弹既无对抗防弹衣的能力,射程和精度也远远不能满足在通常交火距离上对抗自动步枪的需求。

而且其结构在微型冲锋枪中是比较复杂的,零件加工较为困难,生产成本较高,使得其运用和装备范围都受到了限制。

  相对于PM63独特的设计,同时代的捷克SAVz.61“蝎”式冲锋枪就显得平淡无奇得多,但是该枪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使用范围之广可是其他不少紧凑冲锋无法企及的。

SAVz.61冲锋枪的设计目的也与PM63相同――为非一线战斗步兵单位提供一种重量轻但比手枪更有效的个人防卫武器。

SAVz.61采用了大多数冲锋枪设计中很常见的自由枪机自动原理和包络枪机式布局,为了弥补射速过高的问题也采用了加装自动机减速器的方法将射速从1000发/分左右降至850发/分左右。

SAVz.61冲锋枪发射7.65x17毫米勃朗宁手枪短弹。

这件武器被配发到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中的各种不同单位,并广泛地出口。

该枪定型后很快就取代了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原装备的M52式7.62毫米手枪,主要装备伞兵、特种部队、装甲车/直升机组成员和军官,捷克的警察也大量装备。

由于7.65毫米勃朗宁短弹(在美国称为。

32ACP弹)在西方也很流行,因此该枪也大量出口到国外,一些非洲国家的军队或警察也装备该枪。

据说有一些民航客机上的防劫机保安人员也选用该枪,因为。

32ACP弹无法穿透机舱蒙皮。

应该说,这支冲锋枪还是在一段时期内较好履行了PDW的职责。

该枪射击精度在紧凑型冲锋枪中属于较高的,不管是单手还是抵肩射击,均能达到较高的精度。

但是,其相对的离精度是靠使用小威力枪弹换来的,动能低、停止作用差,只能倚靠高射速和相对较高的精度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目标命中更多的弹药来杀伤目标,根本无从对抗突击步枪的火力。

即使是其后续型号换用了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和9*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到了1986年。

这一尴尬局面终于被老牌轻武器名厂――比利时烈日国营赫斯塔尔兵工厂(FN公司)所研发的P90所打破。

P90在单兵自卫武器这一概念上确实是一个突破性进步,它是第一支能够满足PDW概念要求的武器:

重量相对突击步枪轻,易于携带,容易瞄准和操作使用,能有效击穿步兵装备的防弹器具。

在美国提出单兵自卫武器概念之后,FN公司开发PDW武器系统的进度可谓神速。

1987年10月,他们仅用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拿出了样枪并进行了试射表演,经过5年的不断改进和测试,到1992年,P90的基型枪P90STD正式投产,成为世界上第一支新概念单兵自卫武器。

  P90和以往所有用作单兵自卫武器用途的全自动手枪、紧凑型冲锋枪和短突击步枪有着本质区别,其关键在于配用的弹药。

FN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就认定,如果不突破传统手枪弹的限制,就无法有效地保证既能有效击穿聚合物防弹材料,又保证弹药的后坐力、枪械的载弹量和全自动发射的可操控程度能满足要求。

最初,FN公司试图通过改进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来达到这些目的,但是很快他们认定9毫米手枪弹不适合这一任务。

最终他们另辟蹊径,依照小口径步枪弹的思路开发了SS90型5.7*28毫米弹药。

  小口径步枪弹的基本效用原理是:

用相对较多的发射药量来推动小直径、长径比较大的弹丸,并以长径比较大的身管和较短的膛线缠距发射弹丸,使弹丸获得高初速的同时增大弹丸的截面积单位能量,以提高其侵彻力。

5.7x28毫米SS90弹药也是这样,采用了小口径、轻量的弹药(弹头直径实际为5.56毫米,重1.7克),细长的弹头外型和瓶颈型弹壳。

该弹在P90长径比较大的身管中发射时可以达到850米/秒的初速,虽然枪口动能小于一些其他枪支,甚至小于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在部分冲锋枪上的枪口动能,但是仍然能保证弹道终点处弹头的单位截面积能量大于9毫米手枪弹等常规枪弹。

这就相当于用一根大锤子将一根坚硬的针钉进木板里,比起大个些的钉子来说。

在这种情况下针会比钉子更容易扎进木板里去。

5.7*28毫米弹药就是用这种办法“钉”进防弹材料的。

而在目标没有防护的情况下,5.7*28毫米弹药的杀伤效能又体现在另一个方面:

小口径弹药的失稳特性。

轻小型弹丸飞行状态稳定性相对差,在其飞行速度高于某一水平时仍能保持高速旋转飞行,而一旦击中有生目标,其能量释放速度快,造成的杀伤效果将很可观。

  P90枪械本身的结构布局特性,也是为了在中近距离对抗持有突击步枪的敌人设计的。

P90采用无托结构,在保证枪管长度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全枪长度,同时也免去了开合枪托的烦恼,并且抵肩射击比折叠托结构武器更可靠、舒适。

P90的顶置弹夹和向下抛壳设计避免了其他无托武器(主要是无托步枪)难以避免的抛壳窗位置靠后的问题,使得武器可以非常快速地进行左、右手互换射击。

对比其他无托武器来说,P90在狭窄空间进行近距离战斗中有相当显著的优势。

但是,这种独特的结构也带来了瞄准基线极短的问题,其瞄准基线比很多小型手枪还要短。

如果在这个结构上布设传统式的机械瞄准具,加之使用它的大多是不精通步兵武器使用的人员,将会使瞄准精度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

P90使用固定的准直式光学瞄准具来解决这一矛盾,使得其瞄准方式简单易掌握。

此外,它也设置了后备机械式瞄具以备不时之需。

  FN公司本来打算使P90成为北约制式单兵自卫武器,但是至今却仍然高不成低不就,装备的单位并不多,在一些重大安全事件中的出镜率也较低,还不如这一领域的老牌MP5系列。

P90虽然战斗性能优秀,但是其身上仍存在一些缺陷,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其现状的原因。

P90的系统总质量较大,战斗全重达到3公斤多,几乎与不少小口径突击步枪空重相当,非一线作战人员扛着这个块头不大分量不小的东西确实有些不大方便。

而P90的5.7*28毫米弹药是一种全新的弹药,面临推广的难题。

FN公司为了推广5.7*28毫米弹药,对其进行改进,在不改变弹壳的前提下改变弹头外形,使之缩短长度,修改后的枪弹被命名为SS190,长度和。

357马格南弹长度相同(40.5毫米),这样就很容易令自动手枪装填和发射SS190弹。

后来,为提高P9C使用消声器时的效果,又开发出亚音速的SB193消声弹。

同时出于抢占民用市场的目的开发了低侵彻力的SS196SR弹。

但是总体而言,这些弹药均不大成功。

  SS190弹把弹头重量由SS90的1.7克提升为2.02克,在P90上发射的初速也从850米/秒降低到715米/秒,弹药的终点截面积能量基本持平,并且很快转产这种弹药和配用这种弹药的P90。

虽然不至于闹到两种弹药无法通用的地步,但是这样也容易招致早期用户的微词。

至于其他两种弹药,一种是为特种任务而设计,另一种是针对北美市场的民用弹药。

但是对于民用自卫手枪来说,广大用户还是信赖。

45ACP这类传统的“美国弹”和9毫米派拉贝鲁姆这样普及的“国民弹”,所以也算是错了一步棋。

警察等执法部门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避免过强的穿透力,在这一点上,这种5.7*28毫米新弹药和P90败在了传统的低速手枪弹和警用枪老状元MP5系列之前。

结果,P90的发展和使用似乎违背了其作为单兵自卫武器的初衷――除了比利时军队自己装备为单兵自卫武器使用外,没有哪个西方国家军队大量装备P90。

而装备P90的国家基本上将其作为特种部队CQB作战中的突击武器――毕竟其载弹量大,火力猛,能够有效对抗防护目标,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当今世界上另一种典型的PDW,是联邦德国赫克勒和科赫武器公司(H&K公司)的MP7单兵自卫武器。

由于其前身HKPDW开始设计的年份为1993年,远远晚于P90,MP7可以说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P90的诸多教训。

MP7使用的4.6x30毫米弹药几乎把“微型小口径步枪弹”这一概念发挥到了极致,采用了G11型4.7毫米无壳弹步枪弹药系统的技术储备,弹头长径比更大。

单位截面积动能更强,使其拥有了近乎小口径步枪弹的弹道性能,而在MP7上发射时后坐力比P90稍低。

MP7的结构外型上类似以色列Uzi系列冲锋枪,也采用T字结构,但是其内部的自动机构造类似G36步枪,这给大量运用新技术提供了机会。

MP7一开始就使用了聚合物机匣,大大减轻了系统总质量,带40发空夹时全枪仅重2公斤,而且分解简便、易于维护,这对于不经常接触步兵武器的人员来说是很大的优点。

和P90一样,其快慢机也可以双向操作(P90如果换到左手要反过来用),人机功效好,单手半自动或全自动发射都表现十分稳定。

以其综合性能而言,MP7以比MP5之类的冲锋枪还要小的尺寸和系统总质量重量,达到了接近短突击步枪的性能。

在发射4.6x30毫米普通弹时,100米距离内可穿透1.6毫米的钛金属板及20层“凯芙拉”纤维,且其理论有效射程达到了200米,在发射弹头重量为2克的重弹时有效射程可达300米。

这样的性能,除了载弹量稍低于P90和抵肩射击方面还有些令人存疑之外,几乎是全面压倒了其主要竞争对手P90。

所以,现在北约将MP7定为制式单兵自卫武器也不足为怪了。

  但是,尽管MP7性能优异。

并已被联邦国防军装备,甚至有美国和英国军事单位采购使用,但北约其他国家却似乎对这一武器无动于衷,或者小批采购给特种部队使用。

抛开北约内部的政治因素影响和部分国家的国防需求不谈。

单从轻武器本身的角度来讲,又会是怎么一回事呢?

  

  到底需要什么样的PDW

  

  单兵自卫武器毕竟是一种自卫性质的武器。

P90和MP7这两种代表性的PDW都使用了威力介于小口径步枪和手枪弹之间的枪弹,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微型小口径步枪弹”。

无论其纸面数据上的停止作用和侵彻力有多好,在中近距离对抗突击步枪时,这类枪弹的劣势地位仍然是无法改变的,只能够说是在满足枪、弹系统携行性和易操作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对有防护有生目标的威胁。

PDW弹药的高初速可以保证弹道低伸,使其在无风条件下有效射程内具有很好的命中率。

但是,小口径步枪弹在200米外受风偏影响程度较大,而这种特性在PDW所使用的这些弹药上也会有所体现,只是出现的距离会比小口径步枪弹更近。

况且,由于PDW小口径弹药的能量释放快,在击穿防弹衣,尤其是目前正在普及的新型防弹材料后对目标本体的停止作用不佳。

由于其侵彻力不足,实在是难以杀伤装甲车辆内或掩体后的人员目标。

  PDW的有效范围是150米以内,在50米或更远的距离上如果并没有击中有防护敌人的头部(这在武器使用不熟练的人员中是很正常的情况),理论上仍然可能给敌人做最后反抗的机会。

当然,如果距离再近一些,PDW远远强于手枪的火力则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