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定额制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149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7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工时定额制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时定额制定.docx

《工时定额制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时定额制定.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时定额制定.docx

工时定额制定

工时定额制定

第十三章应用工业工程制定工时定额

第一节劳动定额概述

一、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限额。

劳动定额的概念中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劳动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劳动定额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

生产条件是指生产规模,生产协作,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面供应的状况,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等;技术条件是指机械设备的先进和自动化程度,加工工艺操作方法,各种技术措施,工艺装备,计量检测试验手段的状况以及工作地的各种运输,照明,信息传递,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状况;组织条件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劳动组织两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工作地供应,服务,半成品,成品保管,设备维修保养,劳动力合理配置等情况。

(2)劳动定额的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可以说,劳动定额是对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活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

(3)为了使劳动定额的各项功能得以发挥,劳动定额应在生产(工作)进行以前预先制定。

(4)劳动定额所规定的是完全合格产品或符合质量要求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且它限定的对象是有效的劳动,不是无效的劳动。

二、劳动定额的种类

由于劳动定额涉及的范围很广,为了全面反映劳动定额的内容和形式,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劳动定额做出区分。

1,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

(1)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是指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

常用每件消耗多少分钟表示。

比较适合用于产品结构复杂,品种多,生产批量不大的企业。

(2)产量定额。

产量定额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

常用每个工作日完成的产量表示。

比较适合用于大量制造,或加工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

产量定额与工时定额,一个用产品数量表示,一个用时间数量表示,彼此之间互为倒数,很容易换算。

(3)看管定额。

看管定额是指对操作者(1人或1组)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

它是在劳动定额不能直接用工时或产品产量表现时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定额形式。

看管定额适用于连续生产或按节拍组织生产的单位和机组。

如纺织企业,食品工业饮料生产线,造纸机生产线,玻璃制品生产线等。

(4)服务定额。

服务定额是指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

(5)人员定额。

人员定额亦即企业定员,劳动定员,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各类岗位人员的配置所规定的限额。

按其制定的方法不同,又可区分为效率定员,岗位定员,设备定员,比例定员,机构编制定员等多种形式。

(6)其它形式的劳动定额。

如销售定额,它规定经营销售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应完成的销售金额。

2,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

劳动定额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又可区分为现行定额,计划定额,设计定额和不变定额,这四种定额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企业一般采用现行定额和计划定额,而以现行定额为主。

(1)现行定额。

现行定额是指在日常生产和管理中具体实行的劳动定额。

它是根据生产的技术条件,考虑了现有的生产设备,工夹具,使用的原料,材料,按产品零件分工序制定的。

现行定额通常能反映企业当前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随着生产发展,工艺技术改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确不断改善,应对现行定额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修订。

现行定额主要用于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算和平衡企业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核算产品成本等。

现行定额是各种定额的基础,只有搞好现行定额,才能发挥劳动定额的基础作用。

(2)计划定额。

计划定额是指计划期内预计要实行的定额。

它是以现行定额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计划期内生产任务变动的情况,组织技术措施采用的状况,劳动组织的改善,先进经验的推广,劳动者技术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可能性,经过综合评定而最后确定的,计划定额应对现行定额在计划期内将要调整的幅度以及应达到的水平做出明确的规定。

计划定额一般是按产品(或工种)配套的要求而编制的,它主要用来制定生产,劳动,成本计划及计算产品价格。

企业在试制新产品时普遍采用计划定额,以便按量,按质,按期完成试制任务。

(3)设计定额。

设计定额是设计或计划部门根据产品工艺资料和初步设计的年产量,参照技术定额标准,或者通过与同类型产品的现行定额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定额。

设计定额主要用于初步设计工厂的规模,组织专业化协作,核算各种设备,占地面积及劳动力的需要量。

也可以作为新产品投入后企业逐步降低工时消耗的努力方向。

(4)不变定额。

不变定额亦称固定定额,它是指将某个时期(年初或年末)的现行定额固定下来,在几年或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

不变定额主要用于制定产品的不变价格,核算工业产值,下达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衡量各个时期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以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二、劳动定额的作用

1,劳动定额是编制企业计划的基础

编制生产计划时,首先要根据生产任务和劳动定额核算本单位的生产能力,能承担多少任务量,从何处挖掘潜力,提出有效措施,然后编制出计划草案,经过上级批准,以劳动定额的形式下达给生产班组和工人,这样计划通过劳动定额与劳动者结合起来,使工人明白了自己每月应该完成多少工作量。

由此可见,劳动定额的正确程度,直接影响计划的质量和生产的进度。

编制劳动工资计划时,要用劳动定额来核算和平衡劳动力的需要量。

以确定完成年度计划所需各类人员的数量,然后,根据人数计算出工资总额。

编制成本计划时,要用劳动定额来确定生产各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2,劳动定额是生产管理的手段

组织生产劳动时,要科学地将每个人的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协调好。

劳动定额给组织生产提供了各项劳动量的依据,成为生产管理的必要的手段。

例如:

在生产管理中绘制直线图和网络图来控制生产进度,而这两种图都要以劳动定额为依据。

在安排一批零件的生产周期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各道工序的劳动定额,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的调整时间,运输,检验,等待加工等原因所造成的间断时间和一批零件在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等。

但是,主要的依据还是劳动定额。

3,劳动定额是实行经济核算的条件

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

劳动定额是计算劳动消耗量的主要依据,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是用劳动定额和材料等费用来计算的。

降低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中工资支出和分摊到产品上的管理费用。

所以,没有劳动定额,就无法实行经济核算。

4,劳动定额是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依据

劳动定额是考核工作成绩,计算劳动量的标准。

无论是实行计件工资或计时工资制,劳动定额都是计算工资或奖励的依据。

利用劳动定额来计算报酬的方法,体现了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密切结合起来的精神,能更好地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第二节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及其技术分析

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分为四种:

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定额法。

一、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由定额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结合以往生产实践经验,依据图纸,工艺装备或产品实物进行分析,并考虑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工艺装备,原材料及其它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直接估算定额的一种方法。

经验估工法又可分为综合估工,分析估工和类比估工三种方法。

(1)综合估工,又称粗估工。

它的特点是在估工时凭定额人员,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的实际经验,对影响工时消耗的诸因素进行综合的粗略分析,笼统地估算整个工序的定额。

一般运用于对定额准确程度要求较低的单件小批的生产条件。

但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生产条件稳定,定额人员和工人都非常熟悉的零件,有时也采用这种方法。

(2)分析估工法,又称细估工。

用这种方法制定定额的步骤是:

①按定额时间分类,把工序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

②分析影响各个定额的组成时间消耗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估工者的经验,确定各个组成部分的工时定额。

③汇总为工时定额。

(3)类比估工法。

采用此法时,一般采用粗估法制定代表件的工序定额。

其它类似零件的定额,则以代表零件的工序定额为基础,进行比较估工来确定。

1,在采用经验估工法时,为了提高估工的可靠程度,一般应考虑以下几项因素。

(1)工件的工艺技术要求。

(1)工件的原材料的贵重程度;

(2)工件的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和尺寸大小;(3)毛坯的余量,工件的精度,粗糙度要求或特殊的技术要求。

如:

金相组织,内应力,抗拉强度要求高的零件,要进行多次锻造和多次热处理以改善其性能,这样,消耗的工时就多。

(2)生产类型。

由于生产类型的不同,工时定额包括的内容和水平也不同,因此制定的定额也不同。

(3)设备情况。

设备的精度,自动化程度,规格大小,使用年限,这些都直接影响设备的效能,因此,也影响工时定额。

(4)工艺装备和工作地装备。

例如,刀具是高速钢,硬质合金或陶瓷的,是简单的还是复合的,是高效的还是一般的;有无专用模,夹具;夹具是人工机械操纵的还是气动的或电磁的。

这些都与工时定额有直接关系。

(5)劳动组织和工作地服务供应工作。

例如:

采用集中磨刀,配备生产准备工做生产准备和服务工作。

自动机床由专门调整工调整,以及工作地的工具,材料供应和保管方式,工作地的布置,照明和气候条件,技术安全和环境等,都影响效率和工时计算的结构。

(6)工人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对定额也有重要影响。

经验估工法的优点是简单,工作量小,定额资料能较快地积累,便于及时制定和修改定额。

缺点是比较粗,会受到估工人员水平和经验的影响。

经验估工法一般适用于多品种生产或单件,小批量的生产。

2,概率估工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经验估工法的质量和减少偏差,可采取一些数学方法,来提高估工的准确性。

比如,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概率估工。

概率估工法又称为“三点估工法”。

它是由定额制定人员对某一工时预先估计出先进工时,保守工时,最有可能的工时三种数值,然后再计算出先进合理工时。

概率估工法是概率中的正态分布和计划评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估工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1)先用估工方法估计得到三个数值

a——先进工时;

b——保守工时;

c——最有可能的工时;

(2)求标准差σ和均数μ

标准差是概率论中表示抽样数值分布的离散程度的统计特征数。

在概率论中各种数学连续函数的标准差都不一样。

这里对于非肯定型时间的标准差,用以下公式表示

σ=(b-a)/6

均数或均值μ,一般是指平均数,在概率论中,各种连续函数的均数是不同的。

对于非肯定型时间的均数,计算公式为:

μ=(a+4c+b)/6

(3)运用下列公式,求得W或T

W=(T-μ)/σ

(1)

T=Wσ+μ

(2)

式中:

T——工时定额;W——系数

公式

(1)用于当已知现行定额时,求完成定额人数的百分比。

公式

(2)用于当已知完成定额人数的百分比(要求达到的)时,求工时定额为多少。

(4)定额中系数W的几个重要的常数值及其对应的百分比例表如表7—3

例1加工某产品的甲工序,估计先进工时需要6小时,保守工时为14小时,最大可能工时为7小时。

问当现行工时为10小时,有多少工人能完成?

当要求有90%的工人能完成时,定额应该是多少?

解:

(1)求σ和均数μ

σ=(b-a)/6=(14-6)/6=1.3

μ=(a+4c+b)/6=(6+4×7+14)/6=8

(2)求W,当T=10时

W=(T-μ)/σ=(10-8)/1.3=2/1.3=1.538≈1.6

当W=1.6时,查表得0.95,见表7-3所示。

即说明有95%的工人能够达到这10小时的定额,有5%的工人达不到。

(3)求90%工人能完成的定额。

当完成定额人数为90%时,由表查得,W=1.3

T=Wσ+μ=1.3×1.3+8=1.7+8=9.7(小时)

即90%的工人能完成的工时定额为9.7小时

表7-3定额中常用值分布表

W

0

0.25

0.5

0.79

1

1.3

1.6

百分比

50%

60%

70%

80%

85%

90%

95%

二、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企业制定劳动定额时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根据过去同类产品或类似零件,工序的工时统计资料,来分析当前组织技术和生产条件的变化来制定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工作量小,以占有比较大量的经济资料为依据,比经验估工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凡是生产条件比较正常,产品比较固定,品种比较少,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又比较健全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统计分析法的原始资料是各种统计数据。

有了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方法有:

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均方根法和百分比法等四种。

1,简单平均法

简单平均法是以过去的定额实做工时为基础,求得平均值,然后求出平均先进的数值,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定性分析,进行适当的调整。

处理数据时有三种做法。

(1)先求得平均数,然后将平均值与先进值相加,再除以项数而得。

例2某厂生产某种零件,有6名工人同时分别加工,其实作工时的统计资料为:

2,3,4,4,6,7求先进合理的定额值

解:

求平均数μ

μ=(2+3+4+4+6+7)/6=4.3

其通用公式为:

μ=

式中:

xi——工时的统计数值,x1表示第一个数值,余类推;

n——项数;

μ——平均数;

——总和;

(2)求平均先进值,对于工时定额,用平均数加上少于平均数的各数,除以相对应的项数;对产量定额,用平均数加上大于平均数的各数,再除以相对应的项数。

这里是计算工时定额,故加上少于4.3的各数,再除以相对应的项数,得

T=(4.3+2+3+4+4)/5=3.46

(3)先求平均数,然后取两个最先进的数值和一个最后进的值,与平均数相加,除以相对应的项数。

仍以上例为例说明如下:

解:

(1)求平均数μ=4.3;

(2)求工时定额TT=(2+3+7+4.3)/4=4.1

(3)用实际产量和实作工时数,求得单位产品实作工时的平均数,再求先进合理的工时定额。

例3车工车某道工序,在5月份,10名工人的产量和实作工时如表7-4所示,求先进合理的工时定额。

表7-4工人的产量和实做工时

工人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量/件

210

190

130

150

145

160

170

140

155

185

实作工时/小时

200

180

178

190

170

180

185

150

160

190

平均单件产品实作工时/(小时/件)

0.95

0.95

0.99

1.27

1.17

1.13

1.09

1.07

1.03

1.03

解:

(1)求各人的平均单位产品实作工时:

由表7-4可知,平均单位产品实作工时,即由各人的实作工时,除以自己的产品件数而得。

如第一名工人平均单位产品实作工时为:

200/210=0.95

(2)求总的单位产品实作工时平均数:

总的单位产品实作工时平均数=实作工时总数/产量总数=(200+180+178+190+170+180+185+150+160+190)/(210+190+180+150+145+160+170+140+155+185)

=1783/1685=1.06

(3)求先进合理的工时定额:

即将总平均数1.06与各人平均数比较,选定先进者,再将先进者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相加除以项数

T=(0.95+0.95+0.99+1.03+1.03+1.06)/6=1

简单平均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计算方便。

缺点是计算所得的定额过于先进,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解决这一问题,可用下面介绍的均方根法。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估工法和统计分析法的结合。

就是在三组生产同一产品的工人中,选取少数几人,估得或测得工时定额,然后分析这几人的代表性,即“权数”,乘以定额,再加以平均,即可求得该产品的定额。

例:

某厂10个工人生产甲产品,测得A工人班产量30件,B工人班产量35件,C工人班产量40件。

经分析:

A工人的水平代表了2人;B工人的水平代表了5人;C工人的水平代表了3人。

则产量定额的加权平均数为:

Q=(30×2+35×5+40×3/10=35.5(件)

一般说,在估计“权”的规律时,常用两头小,中间大的定性分析概念。

因此,中间值的代表性大些,这里的权取了10名工人中的5人。

两头中,对产量定额取大的一头,略大些,小的一头略小些。

故这里C取3,A取2。

对工时定额则小的一头取权数略大些,大的一头取权数略小些。

3,均方根法在定额统计分析法中的运用

均方根法是概率统计的一种方法。

这里只介绍具体运用。

例4数据同例1,实作工时为2,3,4,4,6,7,求先进合理的定额值。

(1)求平均数

μ=(2+3+4+4+6+7/6=4.3

(2)求标准差

这里的标准差采用通常的方法,其公式是

 

(3)求85%的人达到的定额

T=W×σ+μ=1×1.7+4.3=6(分)

式中W=1,由表7-3查得。

4,百分数法

从完成定额的百分数和完成人数,求得完成百分率,再从定性分析的角度,确定压缩率,求得新定额。

例5某车间生产乙产品,100名工人完成的百分数分布情况如表7-5所示,求新定额。

表7-5100名工人完成的百分数分布情况

完成百分数

85%以下

85~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以上

人数

5

10

10

35

30

10

解:

(1)求百分数的组中值:

第二项组中值85~90为87.5;

第三项组中值90~100为95;

第四项组中值100~110为105;

第五项组中值110~120为115;

第一项的组中值用85—(87.5—85)=82.5;

第六项的组中值用120+(120-115)=125;

上面首项的组中值由首项值减去第二项的组中值与首项值之差的差而求得;末项的组中值由末项值加上末项值与其前项的组中值之差而求得。

(2)求总的完成系数

由组中值乘各组人数(频率或权数),除以总人数

K=

=10612.5

即定额完成率为106%,超额率为6%。

(3)确定定额下降率(或压缩率)。

这里考虑将6%的超额部分全部压缩掉,利用产量定额变化量和工时定额变化量的公式

注:

式中表示工时定额降低百分数,表示产量定额提高的百分数。

(4)求新定额:

如原定额为每件200小时,新定额则为:

T新=200(100%-5.7%)=200×94.3%=188.6(小时)

统计分析法一般适用于大量生产或成批生产的企业(车间)。

如果生产条件比较正常,产品比较固定,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比较健全,都可采用统计分析法。

对于重复生产的产品,因有过去积累的记录和统计资料,也可作为制定定额的参考。

三、类推比较法

类推比较法是以现有的产品定额资料作为依据,经过对比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定额的制定方法。

作为依据的定额资料有:

类似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定额的制定方法;类似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实耗工时资料;典型零件,工序的定额标准。

原来对比的两种产品必须是相似或同类型,同系列的,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如果缺乏可比性,就不能采用类推比较法来制定定额。

四、技术定额法

技术定额法是指在分析生产条件条件,工艺技术状况和组织情况等的基础上,考虑先进合理性,科学性等要求,对定额各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计算来制定定额的一种方法。

1,技术定额法的一般步骤

(1)将被制定的工序划分为工步,走刀,操作,动作,动作单元。

要使这种划分合理,发掘不必要的动作,估计双手操作和交叉作业的可能性。

分清哪些影响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

(2)分析工序结构和操作方法的合理性及组成部分的时间消耗因素。

如能否取消不必要的动作,有无可合并,简化代替,交叉的动作,以达到工时消耗的经济合理;分析工人实际使用的工艺用量是否合理;分析刀具的材质和耐用度;分析设备与生产的适应程度,设备的性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3)分析劳动组织和工作地安排。

了解生产中的劳动分工是否合理,是否适应生产类型。

查明工作地的设备和辅助装备;查明工作条件,如光线,温度,振动,噪声等。

改进劳动组织,在可能条件下改善劳动条件。

(4)计算工序的时间。

一般按工步,如车床加工中的粗车,精车,车端面,倒角,车螺纹,切断等顺序,计算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和休息自然需要时间。

(5)计算单件时间,准备结束时间。

(6)合计定额时间。

第三节典型工种车工定额的制定

一、影响车加工定额的主要因素

车加工是机械加工中最普通和最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在机械加工工种的制定定额方面具有代表性。

影响车加工定额的主要因素有:

(1)工件的尺寸,如长度,直径等。

(2)生产类型,如大量生产准备结束时间可忽略不计;

(3)设备,工艺装备的先进程度和适用程度;

(4)工作状况,条件和供应服务工作情况;

(5)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状况;

(6)加工的类别,如外圆,内孔,螺纹等;

(7)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如精度,粗糙度;

(8)材料的性质,系统的刚性等;

(9)工人的劳动态度和技术熟练程度;

二、车加工定额制定方法

根据车加工的工艺特征和范围,以及定额资料的占有程度等情况,车加工定额的具体制定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

1,详细计算法

分工步,分各类时间详细制定;选择切削用量,精加工时计算切削力,校验功率和扭矩。

2,列表查表法

如果已经有上级或其它企业的定额标准,采用内插法或外延法确定公步时间或基本时间,必要时加以修正,列成表格,汇总成单件定额时间。

3,特殊加工定额制定法

对于高速切削,强力切削,宽刃切削,细长切削,细长零件,深孔零件,精度要求高的和粗糙度要求高的零件等,要求细致地选用切削用量,尤其是走刀量需经过刀片强度,刀杆强度,机床走刀机构允许受力大小等分析比较,予以确定,然后再计算基本时间和其它时间。

4,数控机床定额制定法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自动机床,其定额制定可归单独一类。

三、制定车加工定额的一般步骤

(1)确定加工工步,以工步为单位制定工步定额;

(2)确定加工余量;

(3)选择切削用量;

(4)粗加工时校验功率和扭矩;

(5)计算基本时间;

(6)确定与工步有关的辅助时间;

(7)确定布置工作地时间和休息自然需要时间;

(8)重复以上七步,制定其它工步的各种同类时间;

(9)确定装卸时间和准备结束时间;

(10)累加成单件工序定额。

四、切削用量和切削力

在机床切削过程中,按照切削原理分析,加工中产生切削热和切削力。

根据刀具耐用度的要求,要合理选择吃刀深度,走刀量和切削速度。

1,车加工切削用量选取原则

(1)车加工一般先选择吃刀深度t,其次是走刀量s,最后选切削速度v。

(2)吃刀深度选取原则:

①根据加工余量大小和精度要求,粗车时,t选2~3毫米,最高不超过5毫米,半精车时,t选0.5~1毫米;精车时,t选0.1~0.5毫米。

②在此要求范围内,能选大时尽量选大,以减少走刀次数。

③特殊情况,如零件系统刚度差,机床功率小时适当选小。

(3)走刀量选取原则:

①粗加工时,s选0.2~1毫米/转,常用0.5毫米/转,宽刃车刀可略增大。

②精加工粗糙度要求高时,s选小些。

③特殊加工时要详细分析计算。

(4)切削速度选取原则:

①根据刀具材料,例如,硬质合金刀具粗车外圆时,正常选100米/分,高速钢刀具常用50米/分。

②根据工件材料,对于材料硬度大,导热性低的,切削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