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521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x

学年广西省玉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经典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图所示的柠檬水果电池中,外电路上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

若X为铁,则Y可能是

A.锌B.石墨C.银D.铜

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用此种方法处理的自来水需要经过暴晒后才能用于养金鱼。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中氯元素呈-1价B.次氯酸属于电解质

C.次氯酸的化学性质很稳定D.Cl2与水的反应中无电子转移

3.准确称取6.0g铝土矿样品(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加入100mL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向滤液中加入10mol·L-1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所用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A.3.50mol·L-1

B.1.75mol·L-1

C.0.85mol·L-1

D.无法确定

4.下列关于有机物

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9H9O2B.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C.能发生酯化反应D.能发生加成反应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的分子数约为0.5NA

C.2.24LCH4所含氢原子数为0.4NA

D.0.1mol/LMg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0.2NA

6.在CaCO3(s)

CaO(s)+CO2(g)的反应体系中,既能加快正反应速率又能加快逆反应速率的条件是

A.减压B.增大CaCO3的量C.增大CO2的量D.升温

7.化学键是一种相互作用,它存在于(  )

A.分子之间

B.物质中的原子之间

C.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

D.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之间

8.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

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

9.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物质或化学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丙烷是有机物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工业上最初获得苯的主要方法是石油的分馏

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变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B.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溴水退色,溴水退色原理一致

C.苯能和氢气加成,说明苯结构中存在C=C键

D.CH3COOH的官能团是羟基

12.生产铅蓄电池时,在两极板上的铅、锑合金棚架上均匀涂上膏状的PbSO4,干燥后再安装,充电后即可使用,发生的反应是2PbSO4+2H2O

PbO2+Pb+2H2SO4下列对铅蓄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定期补充硫酸

B.工作时铅是负极,PbO2是正极

C.工作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Pb-2e-+SO42-=PbSO4

D.工作时电解质的密度减小

13.在0.01mol/L醋酸中存在下列平衡:

CH3COOH

H++CH3COO-,若要使溶液的pH和c(CH3COO-)均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升高温度B.加入稀盐酸C.加入CH3COONa固体D.加入少量水

14.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判断患者病情时可用新制的Cu(OH)2来测定患者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主创团队用石墨烯制作发热服饰,说明石墨烯是导热金属材料

B.“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属于合成纤维,主要含C、H、O、N元素

D.聚乙烯

和聚氯乙烯

都是食品级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

16.下列化合物可用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FeSB.CuSC.FeCl2D.SO3

17.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

 

Y

 

 

 

Z

W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Z>X

C.元素Y和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9

D.W的单质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18.请运用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理论分析判断,下面几种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A.铊(Tl)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无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具有感光性,且不溶于水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19.(6分)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溴苯(液溴):

KOH溶液分液B.乙烯(SO2):

酸性KMnO4溶液洗气

C.乙烷(乙烯):

H2(催化剂)催化加氢D.乙醇(水):

分液

20.(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可生成2molNH3

B.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就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最大限度

C.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

D.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原平衡状态不会被破坏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在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0到t分钟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50mL0.5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可知该装置仍有不妥之处,如不改正,求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1):

_______________。

(3)取50mLNaOH溶液和50mL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1

________________

2

25.9

25.9

25.9

29

3

27.0

27.4

27.2

31.7

4

26.4

26.2

26.3

29.2

②近似认为0.55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4)下列情况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浓硫酸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

B.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

C.用50mL0.50mol·L-1的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化学与技术)聚合氯化铝晶体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xH2O]m,它是一种高效无机水处理剂,它的制备原理是调节增大AlCl3溶液的pH,通过促进其水解而结晶析出。

其制备原料主要是铝加工行业的废渣——铝灰,它主要含Al2O3、Al,还有SiO2等杂质。

聚合氯化铝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1)搅拌加热操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生产过程中操作B和D的名称均为(B和D为简单操作)。

(3)反应中副产品a是(用化学式表示)。

(4)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用化学式表示)。

(5)调节pH至4.0~4.5的目的是。

(6)实验室要测定水处理剂产品中n和x的值。

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需得到的晶体较纯净。

生产过程中C物质可选用。

A.NaOH

B.Al

C.氨水

D.Al2O3E.NaAlO2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易发生下列转化:

请根据下图回答:

(1)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质谱分析发现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8;红外光谱显示B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和两个酯基;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五个吸收峰,其峰值比为2︰2︰2︰3︰3,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_____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含有三个取代基,其中只有一个烃基,另两个取代基相同且处于相间的位置;③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结合原电池的原理分析判断。

【详解】

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外电路上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则X作正极,Y作负极。

原电池中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金属作负极,若X为铁,则Y的活泼性比铁强,选项中只有锌比铁活泼,故选A。

2.B

【解析】

分析:

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

HCl+HCl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中一定存在电子转移。

在HClO中,氯元素呈+1价,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2HClO

2HCl+O2↑;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化合价法则可知:

氢元素化合价+1价,氧元素-2价,所以HClO中氯元素为+1价;A错误;次氯酸为弱酸,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B正确;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2HClO

2HCl+O2↑,C错误;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

HCl+HCl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中一定存在电子转移,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因此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成分:

盐酸、次氯酸、氯气;因此新制的氯水具有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

3.B

【解析】

【详解】

图像中前期加入的NaOH没有在溶液中生成沉淀说明溶解铝土矿时H2SO4过量,所以6.0g铝土矿溶解后得到Al2(SO4)3\、Fe2(SO4)3、H2SO4混合溶液,加入NaOH溶液后反应依次为:

H2SO4+2NaOH=Na2SO4+2H2O、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当加入35mLNaOH时,沉淀Al(OH)3没有溶解,所以反应后所有的Na元素、SO42-生成Na2SO4,n(H2SO4)=n(Na2SO4)=n(NaOH)/2=10mol·L-1×0.035L/2=0.175mol,c(H2SO4)=0.175mol/0.1L=1.75mol/L。

正确答案B。

4.A

【解析】

【详解】

A.分子式为C9H8O2,A错误;

B.由于该物质的侧链上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B正确;

C.由于该物质含有羧基,所以能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

D.由于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所以能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答案选A。

5.A

【解析】A.46g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2molO。

46gN2O4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同样含2molO。

所以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一定是2NA,A正确。

B.CCl4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所以无法计算22.4LCCl4的物质的量,当然也无法计算所含的分子数,B不正确;C.没有指明是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2.24LCH4所含氢原子数,C不正确;D.不知道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0.1mol/LMg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D不正确。

本题选A。

点睛: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首先要看计算对象是不是气体,然后再看是不是在标准状况下。

6.D

【解析】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解答。

详解:

A.减压,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B.增大CaCO3的量,碳酸钙为固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C.增大CO2的量,能够增大逆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正反应速率,故C错误;D.升温,既能加快正反应速率又能加快逆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D。

7.C

【解析】

【分析】

化学键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间,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化学键不存在分子间,A错误;

B、应该是构成物质的相邻原子之间,B错误;

C、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C正确;

D、化学键存在于构成物质的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作用力,而不是所有微粒,D错误;

答案选C。

8.B

【解析】试题分析:

A、反应的限度受反应、反应条件的影响,反应、反应条件不同,限度也不同,A错误;B、反应限度受温度影响,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B正确;C、反应达到一定的限度后条件不变,反应限度不变,不会随反应时间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D、化学反应限度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不会停止,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对化学反应限度的理解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浓硝酸能和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而呈黄色,据此可以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答案选D。

【点睛】

浓硝酸并不能使所有的蛋白质都发生显色反应,只有是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才能和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

10.C

【解析】

【详解】

A.丙烷为烃类物质,常用于火炬燃料,为有机物,A正确;

B.醋酸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反应,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正确;

C.工业上最初获得苯的主要方法是煤的干馏,C错误;

D.蛋白质可发生颜色反应,因此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变黄色,D正确。

答案选C。

11.A

【解析】

【详解】

A项、若甲烷为平面正方形结构,二氯甲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若为正四面体结构,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项、二氧化硫和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二者原理不一样,故B错误;

C项、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不含有碳碳双键,故C错误;

D项、CH3COOH的官能团是羧基,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的异同是解答关键。

12.A

【解析】

【分析】

铅蓄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Pb失去电子生成Pb2+,Pb2+与溶液中的SO42-生成PbSO4沉淀,正极上PbO2被还原,也生成PbSO4.

【详解】

A.铅蓄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Pb是负极,PbO2是正极,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放电时消耗的硫酸与充电时生成的硫酸相等,故不需要定期补充硫酸,A不正确;

B.工作时铅是负极,PbO2是正极,B正确;

C.工作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Pb-2e-+SO42-=PbSO4,C正确;

D.工作时电解质硫酸的浓度变小,故其密度减小,D正确。

综上所述,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pH值减小,c(CH3COO-)增大,故A错误;

B.加入稀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pH值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CH3COO-)减小,故B正确;

C.加入CH3COONa固体,c(CH3COO-)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pH值增大,故C错误;

D.加水,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氢离子、醋酸浓度都减小,pH值增大,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点睛】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影响因素。

14.B

【解析】A、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因此可用新制的Cu(OH)2来测定患者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正确;B、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它是由高级脂肪酸(其中碳原子数一般多达十几个),和甘油酯化反应的产物。

所以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含有酯基的物质、含有肽键的物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油脂中含有酯基、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淀粉属于多糖,所以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错误;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都属于取代反应。

正确;D、苯中的碳碳键为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故选B。

15.B

【解析】

【详解】

A.石墨烯是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地沟油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可以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PVC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但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化学与材料、健康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16.A

【解析】

【详解】

A.硫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FeS,故A正确;

B.硫的氧化性较弱,与铜反应生成Cu2S,B错误;

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则C错误;

D.硫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硫,得不到SO3,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睛】

硫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弱,在氧化变价金属的时候只能把变价金属氧化成低价态,而氯气的氧化性强,把变价金属氧化成高价态,注意氧化性强弱规律。

17.C

【解析】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Y为O,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为C,Z为S,W为Cl,则A、元素非金属性C<O,所以氢化物越稳定X<Y,A正确;B、元素非金属性Cl>S>C,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B正确;C、氧元素没有最高价,C错误;D、氯气与水生成次氯酸能漂白,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D正确,答案选C。

18.C

【解析】分析:

A.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B.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C.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D.同主族物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非金属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详解:

A.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铊(Tl)与铝同主族,由于铊比铝活泼性强,所以铊(Tl)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不可能具有两性,A错误;

B.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具有感光性,且不溶于水,B错误;

C.Ba与Sr同主族,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C正确;

D.同主族物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硒(Se)是第VIA族元素与S同族,其氢化物是有毒,稳定性比硫化氢(H2S)弱的气体,D错误;

答案选C。

19.A

【解析】

【详解】

A项、液溴与KOH溶液反应后与溴苯分层,然后分液可除杂,故A正确;

B项、乙烯、SO2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除去二氧化硫,故B错误;

C项、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应生成乙烷,但H2的量难以控制,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C错误;

D项、乙醇易溶于水,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除杂,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性质的异同,除杂时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是解答关键。

2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1molN2和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所以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A错误;

B、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就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最大限度,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若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改变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故C错误;

D、条件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相等时,仍处于平衡状态,平衡不被破坏,引起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不相等时,平衡被平衡,故D错误。

答案选B。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2X

Z+3Y0.4/tmol·Lˉ1·minˉ1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同一个容器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即X、Y、Z的系数之比为(2.4-1.6):

1.2:

0.4=2:

3:

1,因此反应方程式为:

2X

Z+3Y;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X)=(2.4-1.6)/(2×t)mol/(L·min)=0.4/tmol/(L·min)。

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问题

(2),化学反应速率是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注意单位的书写。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环形玻璃搅拌棒偏小HCl(aq)+NaOH(aq)=NaCl(aq)+H2O(l);△H=-57.3kJ/mol3-50.2kJ·mol-1BC

【解析】

【分析】

(1)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动使溶液充分反应;若盐酸反应不完全,会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2)根据中和热的概念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先判断数据的有效性,然后计算出平均温度差,再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反应热;

(4)A、浓硫酸稀释时释放能量;

B、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

C、若用50mL0.50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盐酸可能反应不完全,导致生成水的量减小。

【详解】

(1)为了测得温度的最高值,应在最短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