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876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docx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蜗醉牛出品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

考点汇总:

元素周期表(结构、族、周期)、元素周期律(微粒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金属性、元素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位—构—性”关系;元素推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元素、核素、同位素;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氢键(N、O、F的氢化物);电子式、结构式、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

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

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Y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2.【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3.【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

H2SO4>H3PO4B.非金属性:

Cl>Br

C.碱性:

NaOH>Mg(OH)2D.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4.【2015上海化学】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5.下列过程中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

①碘升华②Br2与H2生成HBr③O2气体溶于水④NaCl固体溶于水⑤加热分解NH4Cl⑥干冰汽化⑦水通电分解⑧HCl溶于水

A.①⑥ B.①④⑥⑧C.①③⑥D.②③⑤⑦

6.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

在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N+m)molB.

(A-N)mol

C.

(A-N)molD.

(A-N+m)mol

7.含有共价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A.CH4B.H-C≡C-HC.CO2D.BF3

8.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且为短周期元素,A与B可形成BA型化合物,且A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8个;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1、C2、C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C1,C3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3倍,C2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2倍。

D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E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

(1)写出A元素的名称:

________,C2粒子的符号:

________。

(2)画出E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_,写出E的氢化物的分子式:

________。

(3)写出B的单质与E的单质化合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

8.

(1)氟 

H

(2) H2O、H2O2

(3)4Na+O2===2Na2O,2Na+O2Na2O2

(4)共价键

5.【2015天津理综化学】(14分)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的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

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

(4)已知1mole的单质在足量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

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R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

②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若R溶液改加20mL1.2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参考答案:

5.

(1)第三周期ⅢA族

(2)r(O2-)>r(Na+)、HClO4>H2SO4

(3)

(或

(4)2Na(s)+O2(g)=Na2O2(s)△H=-511kJ·mol-1

(5)①c(SO42-)>c(NH4+)>c(Al3+)>c(H+)>c(OH-)

②NH4++OH-=NH3·H2O③0.022

热化学

考点汇总: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中和热(稀溶液,生成1mol水)、利用盖斯定律或键能计算焓变

1.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2SO2(g)+O2(g)

2SO3(g)△H=-QkJ/mol(Q>0),若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SO2和0.5molO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0.5QkJ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能用分数表示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32-

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

O2(g)===SO2(g)+H2O(g) ΔH1

2H2S(g)+SO2(g)===

S2(g)+2H2O(g) ΔH2

H2S(g)+

O2(g)===S(g)+H2O(g) ΔH3

2S(g)===S2(g) ΔH4

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ΔH4=

(ΔH1+ΔH2-3ΔH3)B.ΔH4=

(3ΔH3-ΔH1-ΔH2)

C.ΔH4=

(ΔH1+ΔH2-3ΔH3)D.ΔH4=

(ΔH1-ΔH2-3ΔH3)

3.到目前为止,由化学能转变的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的能源。

(1)在25℃、101kPa下,8g的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176kJ的热量,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能(焓变,△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E)有关。

已知:

H2(g)+Cl2(g)=2HCl(g)△H=-185kJ/mol

E(H—H)=436kJ/mol;E(Cl—Cl)=243kJ/mol

则E(H—Cl)=_____________

(3)已知某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

图所示。

则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在

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则ΔH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ΔH1=-25kJ·mol-1①

3Fe2O3(s)+CO(g)=2Fe3O4(s)+CO2(g)ΔH2=-47kJ·mol-1②

Fe3O4(s)+CO(g)=3FeO(s)+CO2(g)ΔH3=+19kJ·mol-1③

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答案】

(1)CH3OH(l)+

O2(g)=CO2(g)+2H2O(l)ΔH=-704kJ/mol

(2)432kJ/mol(3)吸热不变

(4)FeO(s)+CO(g)=Fe(s)+CO2(g)ΔH=-11kJ/mol

化学平衡

考点汇总:

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恒温恒容、恒温恒压、绝热恒容等条件下的平衡问题;平衡移动方向判断(比较K与Qc的相对大小);等效平衡;三行式法解决平衡相关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平衡移动问题);借助图像有效获取有用信息;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计算

1.已知2SO2(g)+O2(g)

2SO3(g);ΔH=-197kJ·mo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

(甲)2molSO2和1molO2;(乙)1molSO2和0.5molO2;(丙)2mol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

P甲=P丙>2P乙B.SO3的质量m:

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k:

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

Q甲=G丙>2Q乙

2.将等物质的量的F2和ClF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F2(g)+ClF(g)

ClF3(g)

△H<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时,当ClF转化40%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初始时的0.9倍

B.若c(F2):

c(ClF):

c(ClF3)=1:

1:

1,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左移

D.平衡后再降低温度,保持恒容,达到新的平衡,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3.如图,甲容器有一个移动活塞,能使容器保持恒压。

起始时向甲中充入2molSO2、1molO2,向乙中充入4molSO2、2molO2。

甲、乙的体积都为1L(连通管体积忽略不计).保持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

2SO2(g)+O2(g)

2SO3(g)。

达平衡时,甲的体积为0.8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小于60%

B.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

甲>乙

C.打开K后一段时间.再次达到平衡.甲的体积为1.4L

D.平衡后向甲中再充入2molSO2、1molO2和3moLSO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图乙为t2时刻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各改变一种不同的反应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s,t0~t1阶段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C.该容器的容积为2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mol,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为a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

B(g)+2C(g)△H=-50akJ·mol-1

5.已知甲、乙中进行的反应是:

N2(g)+3H2(g)

2NH3(g);丙、丁中进行的反应是:

H2(g)+I2(g)

2HI(g)?

H=-akJ·mol-1。

实验条件和起始投料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中,若平衡时N2和NH3的转化率分别为α1和α2,则α1+α2=1

B.乙组中,平衡Ⅱ中NH3的浓度是平衡Ⅰ的二倍

C.丙组中,若平衡时Ⅰ中放热Q1kJ,Ⅱ中吸热Q2kJ,则Q1+Q2=a

D.丁组中,建立平衡的时间:

tⅠ<tⅡ

6.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

A.2molC?

?

B.2molA、1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

C.1molB和1molC?

D.2molA、3molB和3molC

7.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

2NH3(g)△H=-92.4kJ·mol-1):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NH3

4molNH3

NH3的浓度(mol·L-1)

cl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

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l>c3B.a+b>92.4C.2p2

8.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

2c(g);

H1<0x(g)+3y(g)

2z(g);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9.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

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

A~B段小于B~C段

10.可逆反应X(g)+2Y(g)2Z(g)、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1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

15

C.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

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11.【2015四川理综化学】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C(s)+CO2(g)

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

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

正,?

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离+水解)

考点汇总:

溶液pH的计算;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注意规范答题)及误差分析;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双水解”;单一溶质、混合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三大守恒”;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

1.(2011广东非公开?

11)对于0.1mol?

L?

1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c(Na+)=2c(SO32―)+c(HSO3―)+c(H2SO3)

C.c(Na+)+c(H+)=2c(SO32―)+2c(HSO3―)+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2.(03广东)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

HCN?

<c?

CN-?

B?

c?

Na+?

>c?

CN-?

C?

c?

HCN?

-c?

CN-?

=c?

OH-?

D?

c?

HCN?

+c?

CN-?

=0.2mol·L-1

3.(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11)在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D.c(CH3COO-)>c(Na+)>c(H+)>c(OH-)

4.(96全国)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

?

>c?

Cl-?

>c?

H+?

>c?

OH-?

B.c?

?

>c?

Cl-?

>c?

OH-?

>c?

H+?

C.c?

Cl-?

>c?

?

>c?

H+?

>c?

OH-?

D.c?

Cl-?

>c?

?

>c?

OH-?

>c?

H+?

5.(2011全国II卷)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6.(08年上海化学·14)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

c(CH3COO-)>c(Na+)>c(OH-)>c(H+)

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

7.(08年江苏化学·12)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c(M+)==c(OH-)+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2c(OH-)==c(H+)+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

c(HA-)>c(H+)>c(H2A)>c(A2-)

8.(2012江苏?

15)25℃,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pH=5.5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W点表示溶液中:

c(Na+)+c(H+)>c(CH3COO-)+c(OH-)

C.pH=3.5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mol·L-1

D.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c(H+)=c(CH3COOH)+c(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