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4992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

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的时代。

元杂剧、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量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的大众文艺精品。

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

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重任?

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

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

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但在质量上还有更大空间,现在的重点应该从“+”得多转向“+”得好,从增量转为提质。

网络小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只有“+”得专业,“+”得有品质,才能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

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

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

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

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

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的“网络小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小说充满怪力乱神、子虚乌有,将来不可能被奉为新经典,担当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重任。

B.网络小说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颇有难度,若不“+”得专业且有品质,则难实现口碑、票房和社会效益的丰收。

C.网络小说一般篇幅长,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问题普遍存在,除了所谓“大神级”作品之外。

D.网络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一直不容易被察觉和公开的原因,就是作为读者的青少年群体相对封闭。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网络文学+”的时代,铺天盖地的电影、电视剧、歌曲、游戏,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

B.元杂剧、明清小说,乃至于金庸武侠,都曾经是通俗文学,最终被奉为精品或经典,融入主流文化。

C.由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等,其创意全是通俗小说本身。

D.文化产业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

3.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以网络小说为主的网络文艺成为新经典?

请简要概括。

【答案】

1.B

2.B

3.①对于网络文学(网络文艺),重点应从增数量转为提质量。

(或答“网络小说向其它艺术形式改编的过程中,应追求专业、品质,实现口碑、票房和社会效益的丰收”。

)②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的意识、底线意识、正面(积极健康)意识。

【解析】

1.试题分析: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张冠李戴。

把他人的错误观点当作“我”的正确观点,原文中前有“有人说”,后有“在我看来”,所以“不可能”应改为“有可能”。

C项,逻辑错误。

原文有“即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

D项,概念偷换。

错在“一直”,原文是“往往”。

另外,原因是多方面的,还有别的原因,即“青少年群体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可能”变成“必然”。

C项,以偏概全。

原文中有“许多”“核心的”等词句。

D项,强加因果。

“文化产业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并非因为“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

文中是说“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

点睛:

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3.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概括如何才能让以网络小说为主的网络文艺成为新经典,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

抓住文中对网络文艺的建议进行总结。

第四节“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但在质量上还有更大空间,现在的重点应该从“+”得多转向“+”得好,从增量转为提质”可概括出第一点答案。

第六节“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和最后一节“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两句可概括出第二点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雨燕,曾是北京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栖息地一再被挤压,数量一再减少。

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的大力弘扬、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雨燕又再度翱翔于北京的天际,栖息于市井的檐壁,数量开始回升。

燕子,从来都是与人亲近的自然风物,也凝聚着文化韵味。

从“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看出,燕子既是风景的点缀,也是情感的慰藉。

北京雨燕的意义,也不只是城市的风景,更体现了独特的城市气质,体现着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摘编自《一座城与一群燕子的“血脉相融”》)

材料二:

北京一共有多少只雨燕?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雨燕仅存3000只左右。

然而,在半个世纪前,这个问题还很难回答,漫天飞舞的雨燕与古老的北京城“血脉相融”,难分彼此。

1965年6月,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沿着紫禁城的护城河骑车慢行,一路发现了近400只雨燕。

1966年,北京师范大学鸟类专家赵欣如还在北四条读小学,他清楚地记得,校舍周围生活着数百只雨燕,不时就会错飞进教室。

在老北京的记忆中,从天坛到太庙,从故宫到雍和宫,从北京的城楼、箭楼到颐和园的八方亭、东宫门,雨燕成群结队围绕着建筑飞翔,形成鲜活的古都风貌。

(摘编自《北京雨燕为何濒临消失》)

材料三:

1870年,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一只雨燕标本,将其拉丁学名命名为ApusApuspekinensis,意为普通雨燕北京亚种。

“北京雨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一直是北京中轴线上活着的文化,居住在高大的皇城中,用飞翔的视角见证着这座古城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雨燕的口裂宽大,一只雨燕每天能捕食近万只昆虫,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北京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也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庆幸的是,这群机智又顽强的生物,在人们的关注和保护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摘编自《伴城而栖的雨燕》)

材料四:

据统计,一对十天左右的幼鸟每天由亲鸟喂给的昆虫有248只,孵出二十天的幼鸟所吃的虫数可达3675只,快出巢时为6927只,一只衔虫育雏的成鸟,在嘴里就发现了281只昆虫,其中有蚊三只,小形蝇类46只,蚜虫22只,虻类4只,蜘蛛1只,蝽象34只,浮尘子171只。

所食昆虫除极少数益虫外,均为害虫,足见雨燕在消灭有害昆虫方面,对人类的益处是很大的,

(摘编自科普读物《雨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生态理念的缺失,保护措施的不力,使得北京雨燕栖息地一再被挤压,数量锐减。

B.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雨燕前后数量形成的鲜明对比,告诉人们,漫天飞舞的雨燕曾经是古都的鲜活风貌。

C.生活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雨燕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有着重要意义,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

D.“北京雨燕”对人类益处很大,其所食昆虫绝大多数为害虫,单是孵出二十天的幼鸟所吃的害虫便已数量可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雨燕是北京的风景,也是北京人的情感慰藉:

体现了独特的城市气质,也体现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B.北师大教授张正旺2001年公布的北京雨燕统计数据,很难使人们形成北京雨燕与古老北京城血脉相融的认识。

C.在人们的关注和保护下,雨燕的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一定会超过原有规模,并重新成为北京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

D.雨燕的口裂宽大,一只育雏的成鸟的嘴里就有281只昆虫,能够满足一只十天左右幼鸟天所需的食物量。

E.人们认识到北京雨燕在消灭害虫方面作用巨大,因此加大保护力度,使雨燕再度翱翔北京天际,重现当年古都风貌。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才能重现北京雨燕与北京城“血脉相融”的胜况。

【答案】

4.C

5.AB

6.①要认识到雨燕种群数量减少,栖息地一再被挤占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②大力弘扬生态理念,认识到雨燕对维护生态平稳的作用,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③加大保护措施,切实保护雨燕的栖息地,增加雨燕数量。

④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与保护雨燕物种之间的矛盾。

【解析】

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C项,缩小了范围,原文说的是雨燕“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也有着重要意义”,并非只是“生活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雨燕”。

5.试题分析:

C项,“雨燕的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一定会超过原有规模”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说“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的大力弘扬、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雨燕又再度翱翔于北京的天际,栖息于市井的檐壁,数量开始回升”。

D项,“能够满足一只十天左右幼鸟一天所需的食物量”不当,原文说“一对十天左右的幼鸟每天由亲鸟喂给的昆虫有248只”,可见,281只昆虫能够满足两只十天左右幼鸟的食物量。

E项,“人们认识到北京雨燕在消灭害虫方面作用巨大,因此加大保护力度”强加因果。

加大保护力度是因为雨燕数量减少,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

6.试题分析:

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

由材料一中,雨燕“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栖息地一再被挤压,数量一再减少”,可提出应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保护雨燕的之间的矛盾,要认识到雨燕令人担忧的现状,采取保护措施,切实保护雨燕的栖息地;由材料三“一只雨燕每天能捕食近万只昆虫,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也有着重要意义”,可概括出应大力弘扬生态理念,认识到雨燕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

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

据初步调查,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7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50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100人选考物理;某市2016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900名学生选考物理。

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

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

材料二: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

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

”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

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新高考改革引争论“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

》,2017.10.27)

材料三: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

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

》,2017.7.13)

材料四:

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

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

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

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

如果6门(或者7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1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3门,在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3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

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

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

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

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

(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新的高考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考学科失衡的问题。

B.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

再加上赋分制所存在的漏洞,最后导致了物理学科的尴尬境遇。

C.材料三中的图表数据表明,在所有的选考科目中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这体现了高校对物理学科的青睐和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D.材料四探讨了三种针对物理选科问题的改革方案,并指明选科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考依旧实行按总分录取的模式。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因为“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所以“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

B.赋分制让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产生趋易避难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

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

C.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毫不掩饰对物理学科的偏爱,这与学生对选考科目选择的实际情况有出入,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

D.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等选择考试科目,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E.尽管高考改革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但改革依旧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

这表明,高考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因噎废食。

9.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

【答案】

7.B

8.BE

9.原因:

赋分制的缺点;物理学科难度高;学生的畏难心理。

方案:

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

【解析】

7.试题分析:

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

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错误,从材料二来看,第一段说“‘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可见“直接原因”应该是赋分制。

8.试题分析:

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

A项,“‘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有误,“最重要的问题”这一说法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只是说“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没有说“‘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

C项,“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有误,“高校不配合高考改革”属于主观臆测,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

D项,“……,就能……”有误,选项强加因果,说法过于绝对化。

材料四最后一段说的是“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并没有说这样做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9.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先到材料中找出“物理遇冷”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给出解决方案。

材料一第二段中“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材料二第一段中“‘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材料二第三段中“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概括出“物理遇冷”的原因。

再看第二个问题,材料四开头说“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可见第二问的答题区域应在材料四中,由此可以找到如下几点,“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

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

“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

”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

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

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

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

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

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这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

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

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

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这种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

人们不得不思考:

中国精神在哪里?

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

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

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

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

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

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

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

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

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

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

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

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

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