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030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2

福建省泉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一、课内文言知识(35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河内凶   凶:

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增加

C.填然鼓之之:

代“鼓”D.弃甲曳兵而走曳:

拖着

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学不可以已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之于国也月出于东山之上.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以其无礼于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间至赵矣

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③⑤/②⑥/④C.②⑥/①③⑤④D.①⑤④/②/③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

通“熟”,仔细

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

寿命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顾:

回头

D.负荆请罪负:

背着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鸡豚狗彘之蓄豚:

猪。

彘:

小猪

B.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反复陈述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饿莩:

快饿死的人。

发:

开仓赈民。

D.不积跬步跬步:

半步,古代跨出跨一脚为“步”,两脚为“跬”。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并吞八荒之心八荒:

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B.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

秦国采用苏秦的建议,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与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C.履至尊而制六合六合:

天地四方,这里与“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同义。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君乃亡赵走燕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B.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相如因持璧却立

C.乃使其从者衣褐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亦不以城予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B.余嘉其能行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作《师说》以贻之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且庸人尚羞之B.而耻学于师C.秦王恐其破璧D.商人重利轻离别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5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0.5分)

(1)《蜀道难》中用星宿分野由秦入蜀难行的诗句是:

,。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

,。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从婉转流利到滞涩不畅这一变化的诗句是:

,。

(4)《师说》中作者认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内心想法是:

,。

(5)《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6)《锦瑟》中运用鲛人泪珠、良玉生烟的典故,表现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的诗句是:

,。

(7)《马嵬》中写唐玄宗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的诗句是:

,。

(8)《过秦论》中采用比喻句写陈涉起义影响的诗句是:

,。

(9)《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10)《过秦论》中体现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一句是:

(1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回应门客谏言,体现其“高义”的一句是:

二、课外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小题。

(19分)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②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

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

后学之士,取为师法。

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量移:

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

②荣悴:

兴衰。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 投:

投送

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延:

延请

C.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鄙:

鄙陋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振:

传开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  )

A.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B.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C.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D.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D.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政绩以及文学成就,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5分)

(2)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8—19题。

(11分)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贺铸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

便莫惜离觞频卷白。

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

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

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18.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终日怀归翻送客”一句写自己客中送客、宦愁又添离愁、思乡又加怀友的怅触、感伤、凄楚悲凉的心态。

为下文奠定沉郁悲凉的调子。

B.“春风祖席南城陌”一句,点明别离的时间、地点。

“祖”,本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祖席”这里便指饯行的酒宴。

C.“临水驿,空山驿”四句,运用连续反复的手法,将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

D.“纵明月相思千里隔”至结尾数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

真挚的友情将会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使他们在现实中近在咫尺地相会。

E.这首词一大特点是多处使用叠句。

这些叠句的使用,一方面加深了词的蕴含及情感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词的声情美,显得优美动人。

19.词中“动管色,催行色”和“何处投鞍风雨夕”句,在内容和写法上与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哪些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6分)

三、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19~22题。

半份礼物罗伯特·巴里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

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

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

好的是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

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

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

“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

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

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

她很少笑,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

“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

”父亲问。

“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

”我答道。

“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

”尼克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

父亲说:

“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竟出自你这么个小脑袋瓜儿里,你可真聪明!

”尼克高兴得面泛红光。

他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说:

“鲍勃也是这么想的。

“不,”我说,“我没有这么想过。

不过,我的礼物会弥补这个不足的。

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这个神秘的游戏。

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

我们家里充满着爱的气氛。

“我们谁也别对谁说自己要买什么,我们各自准备。

”尼克说。

我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

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石一般。

“等我选定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

”他说。

“什么时间?

”我迷惑不解地问。

“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

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

尼克对我点头示意,然后我们就跑去拿我们的礼物。

我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累不堪地擦洗着地板。

她用我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

这是她最讨厌干的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

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

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

“一只清洗桶。

”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只……一只清洗桶……”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

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向着楼下走去。

我把梳子装进我的衣袋,也跟着他跑了下去。

他在哭着。

我也哭了。

我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

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我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

”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

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我们又上了楼。

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

“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

是这样吗,尼克?

”“是的,啊,是的。

”尼克声调不高却热切地说。

母亲不安地说:

“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是会累坏他的。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

“啊,”他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

”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

“唉,女人可真蠢啊!

”她吻着尼克。

尼克这时满面通红。

接着,父亲问我:

“你的礼物是什么呢?

”尼克望着我,脸色全白了。

我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

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一半儿清洗桶!

”我大声说。

20.小说中母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综观全文加以概括。

(3分)

21.父亲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22.小说的结尾有什么妙处?

(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厦蓉高速东起厦门,止于四川成都,全长2295公里。

在湖南境内与北京至港澳的京珠高速、二连浩特至广州的二广高速相交,将令大湘南地区在东南沿海与西南地区之间左右逢源。

B.正因为有文学的影响,所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的浪漫与纯真,尽管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理喻。

C.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小博览群书的他,性格内向,沉稳安静,秀外慧中。

D.布什总统出生富贵,做事按部就班,一板一眼,人也很平和,没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完全一个小官僚的作风。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润泽和古钱的班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作家群中,张爱玲被认为是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

由于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她成为研究热点,她的作品也不断被搬上银屏。

  B.创建研究性大学必须建立更加开放的办学方向,深化与世界各国的著名高校和学术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加强各种类型合作平台的建设。

  C.随着“齐鲁顺风车大联盟”活动不断进行,最近参与的市民越来越多,从2月15日到18日,短短4天时间已经陆续有近200多名新成员加入。

  D.财政部加大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从公务消费人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旅游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的同时,令人堪忧的是旅程中暴露出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甚至违规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

  B.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

我们必须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为原则,严格把关,择优录用。

  C.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D.实际上,“创客中国”不仅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孕育成长的一个真实写照。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 ①  。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  ②   ,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

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  ③  。

28.下面是某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五、写作(60)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小白猫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就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影子真讨厌!

”小白猫说,“我一定要摆脱它。

”猫妈妈说:

“很惊喜你能说出这样的话。

如果知道阳光和黑暗的关系,你就能正确对待影子了。

”小黑猫说:

“你可以闭上眼睛啊。

”阳光下小花猫正和自己的影子嬉戏,小白猫若有所悟。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议论文;⑤不少于800字。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高一年语文参考答案

1.D [解析]A.荒年;B.更;C.音节助词,无意。

2.C [解析]A项,停止/罢了。

B项,横渡/隔绝。

C项,都是助词,帮助停顿、判断。

D项,连词,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

3.B [解析]A项中前一“于”,介词,对;后一“于”,介词,从。

C项前一“于”,介词,与;后一“于”,介词,比。

D项前一“于”,介词,比;后一“于”,介词,对。

4.C [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

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树,种植;王,称王;水,游水。

5.C [解析]归类依据分别为:

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

6.B [解析]名词作动词,献礼。

7.B [解析]A.前者为小猪,后者为猪;C.饿死的人;D.跬为跨出一脚,步是跨两脚。

8.A [解析]B应为张仪;C不一样,前者指天下,后者指良辰吉日。

D诗、书、礼、乐、易、春秋。

9.A [解析]副词,竟然/副词,就。

10.D [解析]D.目的连词,可译为“来”;A.即使,虽然;B.他的,大概;C.才,竟。

11.C [解析]A.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作羞耻的;B.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羞耻的;C.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D.形容词意动用法,重视。

12.

(1)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来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本小题1.5分,“之”、“负”各0.5分。

语意0.5。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本小题1.5分,“庠序”、“申”各0.5分。

语意0.5。

13.

(1)扪参历井仰胁息,一手抚膺坐长叹。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7)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10)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B [解析]延:

扩展,可引申为传布。

15.A [解析]②句介绍他的遭遇及成文原因,③句是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⑥句是说他偏袒或疏漏。

16.D [解析]“政绩”“高傲自大”错。

17.

(1)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

(省、饯、乃各1分,句意2分)

(2)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

(而、仆隶、顾各1分,句意2分)

18.CDC间隔反复;D词中千里为空间,且是梦中而非现实中相会。

19.“动管色,催行色”和“何处投鞍风雨夕”与《雨霖铃》中的“留恋处,兰舟催发”和“今宵酒醒何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动管色,催行色”描写管弦的声音催促着行人,表现了此时此刻作者心头茫然若失、伤感惆怅、不忍分别的情感。

“何处”句是作者为范殿监设身处地地思虑,体现了作者对朋友何处安歇的深深担忧。

而“留恋”句写船儿开启,声声催促,欲留不得,欲饮无绪,表达了诗人与恋人难分难舍的心情。

“今宵”句流露出词人不知何处安身的无比惆怅。

20.得知儿子要送礼物后的期盼;收到礼物后的伤心;没有理解儿子心意的愧疚;明白礼物含义后的欣慰。

21.结构上:

父亲是小说的线索,推动情节不断发展。

内容上:

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巧妙地化解矛盾,为孩子们解围,也使妻子得到安慰,巧妙地教育孩子理解母亲,替母亲分担家务,凸显“爱的付出”这一主题。

22.

(1)照应标题,点明“半份”礼物的双重含义:

母亲的生日礼物,我和尼克各一半;家务劳动各承担一半。

(2)丰富“我”的形象,我的回答表明我认识的改变,理解父母,愿意为父母分担家务,显示了我的成长。

(3)暗示主题:

给母亲最好的礼物是爱、理解、关心和分担。

23、D(A左右逢源:

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做事圆滑。

B不可理喻:

无法用讲道理使之明白。

比喻蛮横不讲道理。

C秀外慧中:

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D按部就班——部、班:

门类,次序;就:

遵循,依照。

①形容做事有一定的步骤和规矩。

②现也用以指办事机械,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一板一眼:

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

24、D。

A项的“不三不四”是说不象样子;B项的“不遗余力”是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C项的“班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使用都没有问题;而D项的“指手画脚”一般是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而句子中却来修饰动作操练,不合语境。

25DA成分残缺,删去由于。

B“建立……方向”搭配不当,“建立……模式”C不合逻辑,删去“近”“多”其中一字。

26.D(A.“令人堪忧”重复,删去“令人”;B句式杂糅。

“坚持……的标准”或“以……为原则”任选一个。

C.成分残缺,应在“足球联赛”后加上“机制”)

27.①也要有物的条件②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③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3分)

2。

答:

登录系统后,读者可以查询信息,借阅和归还图书,相关信息将被传至数据库;管理员可以进行借阅管理,还可查看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并将其录入数据库。

29。

材料中的中心词是“影子”,综合起来看,影子象征的内涵有:

缺点、弱势、劣势、短处、毛病、弊端等不好的事物或问题。

材料可以从“小白猫”角度:

逃避、摆脱(缺点、弱势、劣势、短处、毛病、弊端等);也可从“猫妈妈”角度:

正确对待、理智处理、学会分析(缺点、弱势、劣势等);还可从“小黑猫”角度:

漠视、放下、不管(缺点、弱势、劣势、短处等);或者从“小花猫”角度:

转化、利用、化解(缺点、弱势、劣势、短处等),以及有综合角度:

不同处理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学会转换视角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

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

等到考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