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371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石化一中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面理解合理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述中只有化学变化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述中只有物理变化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中包含了化学变化

D.“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2.“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贫血B.小苏打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

C.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涂上硼酸溶液

3.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核内有115个质子

C.镆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403D.该原子的质量为288

4.《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药品的气味B.

给液体加热

C.

稀释浓硫酸D.

测溶液pH

6.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的结构如图所示,甲烷分子(CH4)被包进水分子构成的“笼子”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弱温室效应

B.“笼子”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何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7.图示分析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物质的分类

B.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C.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D.

燃烧的条件

8.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B.

区分硬水和软水

C.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D.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9.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该反应中X、Z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

14

C.该反应中生成的Z和W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

10.如图为Na2Cr2O7、Na2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Na2Cr2O7大于Na2SO4

B.20℃时,Na2Cr2O7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50℃时,将210g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150gNa2Cr2O7

二、填空题

11.“舌尖上的化学”。

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①上述物质中__________富含蛋白质。

②碘盐中的“碘”是指___________(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

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____________疾病。

(填字母)

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③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含有金属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12.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a名称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装置C的优点是_____(任意写一条)。

(4)若要制取二氧化碳,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填“b”或“c”)端进入,写出将该气体通入D装置时的反应现象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在生活中具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和小苏打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信息①:

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

信息②:

NaHCO3在270℃完全分解,会产生一种白色固体以及二氧化碳和水,而Na2CO3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1)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

(2)充分加热后,B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区分无色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填字母)。

A加热

B用pH试纸测碱性强弱

C滴加稀盐酸

(实验反思)

(4)将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的原因是:

如果颠倒顺序,碳酸氢钠在大试管中分解吸热,会导致小试管_____(填“受热充分”或“受热不充分”)。

(5)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任意写一条)。

五、科普阅读题

14.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

①只有Fe2O3;②Fe和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

(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2)保鲜剂中Fe2O3含量的探究

称取保鲜剂样品1.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______

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

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

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

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

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______。

六、流程题

15.将CuSO4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主要流程如下:

(1)加试剂A的目的是将CuSO4转化为沉淀。

试剂A可以选择_____溶液(填序号)。

a.BaCl2b.NaOHc.Ca(OH)2

则加入试剂A后,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2)操作1所用玻璃仪器有_____、玻璃棒、烧杯。

(3)控制溶液2中所加稀硫酸为适量的方法是_____(填序号)。

a.溶液2中预先滴入石蕊b.加入稀硫酸时用传感器测溶液pH

(4)操作1之后所得固体表面的杂质除了Na2SO4之外,还含有_____,确认固体被洗净的操作是:

向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中滴入_____溶液,若无现象,则证明固体已被洗净。

七、计算题

16.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取20g石灰石样品加入装有2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经过称量知道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3.4g(杂质不参加反应)。

则:

(1)请计算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2)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做饭有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B

【详解】

A、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选项错误;

B、小苏打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故选项正确;

C、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进入空气,使燃烧更旺;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3.B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为115;故选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镆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288;故选项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4.A

【详解】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A错误,但符合题意;

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铜粉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消失但氧原子经反应存在于二氧化碳中,并未消失,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解析】

【详解】

A、用手扇集气瓶口,使少量集气进入鼻腔,闻药品气味,故选项正确;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将浓硫酸沿杯壁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故选项错误;

D、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溶液pH值,不能将pH试纸直接插入溶液,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6.C

【详解】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减少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B、“笼子”内的甲烷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选项错误;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何存在间隔,因为任何物质之间的分子都存在间隔;故选项正确;

D、水中只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不能变成油;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7.B

【详解】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地壳中含量前四的元素是氧、硅、铝、铁,但其他剩余元素之和大于铝元素含量;故选项正确;

C、柠檬汁呈酸性,pH<7;故选项错误;

D、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8.D

【详解】

A、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软水和硬水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冷水和热水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通过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没有对比实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9.D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

3C+4NH3

2N2+3CH4。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Y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X、Z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12):

(2×28)=9:

14,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Z和W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3,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保持不变,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Na2Cr2O7大于Na2SO4;故选项正确;

B、20℃时,Na2Cr2O7的溶解度是8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80%;故选项错误;

C、大于48℃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D、50℃时,Na2Cr2O7的溶解度是110g,10℃时,Na2Cr2O7的溶解度是60g,将210g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50gNa2Cr2O7;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1.牛肉元素bFe吸附煮沸

【详解】

①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填:

牛肉;

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含有元素,所以碘盐中的“碘“是指元素,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故填:

元素、b;

③不锈钢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既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又能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煮沸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故填:

Fe、吸附、煮沸。

12.长颈漏斗

A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节约药品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1)仪器a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

(3)装置C中有多孔隔板,反应进行时,关闭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变大,是药品分离,反应停止;装置C的优点是:

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节约药品。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E来收集时,气体用从长管进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3.防止药品粉末进入导管石灰水变浑浊

B受热不充分加热时要预热

【详解】

(1)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药品粉末进入导管,干扰实验;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充分加热后,B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所以区分无色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用pH试纸测碱性强弱,故选:

B;

(4)将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的原因是:

如果颠倒顺序,碳酸氢钠在大试管中分解吸热,会导致小试管受热不充分;

(5)加热固体的正确操作,需要先预热,然后对着药品部分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14.有气泡冒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3CO+Fe2O3

2Fe+3CO2c防倒吸或防氧化缺少尾气处理装置Q水蒸气液化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

(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①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

(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探究]

(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

(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点睛】

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15.bCuSO4+2NaOH═Cu(OH)2↓+Na2SO4漏斗bNaOH酚酞

【详解】

(1)加试剂A的目的是将CuSO4转化为沉淀,而不引入新的杂质,由于在加入BaCl2时引入了氯离子,加入Ca(OH)2时引入了钙离子,所以试剂A可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2)由分离的过程可知,操作1能将固液分开,操作是过滤,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漏斗(用于过滤)、玻璃棒(用于引流)、烧杯(用于承接滤液);

(3)溶液2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恰好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加入稀硫酸时用传感器测溶液pH,等溶液的pH等于7时即可停止加入,实验的效果会更好,故选:

b;

(4)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操作1之后所得固体表面的杂质除了Na2SO4之外,还含有NaOH,确认固体被洗净的操作是:

向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若无现象,则证明固体已被洗净。

16.40%;75%

【详解】

解: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

(2)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00g-213.4g=6.6g

解得:

x=75%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