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920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 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品.docx

最新福建省福鼎四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品

福鼎四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

必修Ⅰ专题1—专题6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②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③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④整套制度一直维系了周的稳定长久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2.图2是以“封”字为图案的一枚邮票,金文中的“封”字,写作

,从字形上来看,具体行动就是划定疆界,植树为帜。

而图2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

那么,这个姓氏的由来是()

A.地名B.植树的过程

C.人名D.祭祀

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选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实行宗法制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D.设军机处

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朝”。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C.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集权于中央

D.提高外戚和宦官地位,打击重臣、排挤丞相,加强皇权

5.《明神宗实录》载: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这说明:

(  )

①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②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③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7.关于下列两幅图片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图(3)和图(4)都反映了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

B.图(3)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图(4)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D.图(3)、图(4)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矛盾的

8.《辛丑条约》的内容除去巨额赔款之外,其他各款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其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的是(  )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D.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9.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10.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

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

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

这种变化说明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使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

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

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

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2.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13.74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

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4.图5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

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

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  )

A.清政府统治结束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15.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

“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

验。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

A.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一届人大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C.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D.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16.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7.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9月23日至

10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

将1840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多年的

历史,通过《惊梦》《山河祭》《辛亥童谣》《曙色》4个节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反映

了民族觉醒的痛苦与艰难。

下列能反映“惊梦”“山河祭”“曙色”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

C.《南京条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中共成立

18.观察图6,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19.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

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

欧各国的政权与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已的

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

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新中国最终确立的“新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

20.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从武

力解放到和平统一转变的有利条件是(  )

①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 

③中美建交,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④“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21.“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

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诗中“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再次(恢复)“响在

联合国的大厦里”是由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支持

22.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

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3.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

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24.《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

权利。

这说明它(  )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22分,共50分)

25.(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伏尔泰

材料二人们曾想使君主以专制主义支配法律,但是任何事物与专制主义联系在一起都会丧失其力量。

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灾难深重的巨大压力下,也曾试图给自己套上锁链,但最终完全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起自己,而且变得更加凶残。

因此,中国是一个以恐怖为原则的专制主义的国家。

或许在最初的朝代,帝国的疆域还没有如此广大,政府的专制主义倾向稍逊;而如今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四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摘自“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人民日报》2018年9月26日)

(1)试以图7所示制度的特点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4分)

(2)孟德斯鸠极力倡导的“权力制衡”精神,是对图7所示中国大衙门“相互制约”精神的抄袭吗?

为什么?

(5分)

(3)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专制主义加强的原因。

他对当时中国政治特点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4分)

(4)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

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2分)

(5)图7和材料三所体现的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概括说明这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的不同。

(3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伐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

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夫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语中国前途》

材料三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阶级的政治主张?

他们的政治主张有何共同的进步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

(3分)

(3)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三个阶级掀起了哪些革命运动?

结局如何?

(3分)

(4)从三个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不同结局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27.(22分)201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60周华诞。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

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讯《民族主义》

材料二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

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

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

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二是改革建国时代。

这是以

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

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三是和谐富国时代。

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

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

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

(1)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1949年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里程碑的标志?

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二中的哪个时代?

结合所学

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概括该阶段的主要表现。

(6分)

材料三“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时代,人们按家庭出身被分为“红五类”或“黑五类”。

“黑五类”的子弟被称为“狗崽子”,没有任何权利,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以极大的勇气站出来批判,他认为“不管是什么出身的青年放弃思想改造,都是错误的,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

他希望一切青年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所达不到的权力,我们一概不承认。

”这位孤独而勇敢的思想者在1970年因“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罪名被处以死刑,献出了自己27岁的生命。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三中遇罗克悲剧的社会背景,并据此从民主与法制的关

系角度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6分)

 

材料四

 

(3)材料四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据此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949年和1972年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及其原因。

(7分)

 

材料五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

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

入了世界。

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

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

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3分)

 

福鼎四中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22分,共52分。

25.(18分)

(1)试以图7所示制度的特点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4分)

(2)孟德斯鸠极力倡导的“权力制衡”精神,是对图7所示中国大衙门“相互制约”精神的抄袭吗?

为什么?

(5分)

(3)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专制主义加强的原因。

他对当时中国政治特点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4分)

(4)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

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2分)

(5)图7和材料三所体现的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概括说明这两种政治模式在

本质上的不同。

(3分)

26.(12分)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阶级的政治主张?

他们的政治主张有何共同的进步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

(3分)

(3)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三个阶级掀起了哪些革命运动?

结局如何?

(3分)

(4)从三个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不同结局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27.(22分)

(1)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1949年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里程碑的标志?

”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二中的哪个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概括该阶段的主要表现。

(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三中遇罗克悲剧的社会背景,并据此从民主与法制的关

系角度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6分)

(3)材料四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据此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949年和1972年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及其原因。

(7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3分)

福鼎四中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C

B

C

D

A

D

D

A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D

A

B

D

A

C

B

A

D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22分,共52分。

25.(18分)

(1)唐朝的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彼此调节和配合,(2分),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2分)

(2)不是。

(1分)唐朝的“相互制约”是皇权之下中央政府内部的相互制约,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

(2分)孟德斯鸠主张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彼此独立、互相监督,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是维护民主制度的。

(2分)

(3)原因:

专制主义不受约束;(1分)帝国的疆域日益扩大。

(1分)

符合实际,当时中国正处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2分)

(4)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1分)把民主集中制与科学的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分)

(5)共性: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1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2分)

26.(12分)

(1)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4分)

(2)主题:

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2分)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分)

(3)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失败。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3分)

(4)启示:

在殖民地办殖民地的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2分)

27.(22分)

(1)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

人民当家作主,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2分)

阶段:

革命立国时代。

(1分)

表示:

政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分)

(2)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2分)

认识: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法律要体现人民的意志,保护人民基本权利不受侵害;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1949年,外交“一边倒”。

(1分)原因:

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孤立中国;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2分)20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

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1分)原因: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国际地位提高;(1分)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美关系开

始正常化。

(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外交:

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