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704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0讲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第10讲 植物激素调节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特点b

b

2.活动: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c

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

1.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

a

2.植物激素的应用

b

 生长素的发现、产生、运输及作用的拓展实验

1.生长素的发现

(1)生长素的发现相关推论

项目

内容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苗尖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苗尖端

弯曲生长的部位

苗尖端下面一段

单侧光刺激的作用

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侧少,背光侧多

弯曲的原因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的不均匀

生长素的作用

促进生长,具体说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①原因分析

②归纳总结

2.与生长素有关的常规实验设计

实验

处理方法

暗盒开孔类

云母片插入类

切割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

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⑤向右弯曲生长

锡箔纸遮盖类

匀速旋转类

幼苗横置类

失重类

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3.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苗尖端

(1)实验组:

取放置过苗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苗一侧(如图甲)。

(2)对照组:

取未放置过苗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苗一侧(如图乙)。

4.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

装置a中苗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苗弯向光源生长。

5.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

A组去掉尖端的苗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苗不生长不弯曲。

 (2018·浙江11月选考)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论不同

B.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

C.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运输到背光侧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

[解析] 云母片和玻璃片都能阻止生长素透过,且厚度相同、均为无色透明,故为等效替换,实验结论相同,故A错误;比较甲、乙中琼脂块生长素的相对含量可知,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比较丙、丁中琼脂块生长素的相对含量可知,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故B正确;比较丙、丁可知,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只有小部分运输到背光侧,故C错误;单侧光下,生长素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背光侧的生长,使得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故D错误。

[答案] B

“两看法”判断苗生长情况

先看→

 

再看→

 

[题组突破]

考向一 植物向光性相关的实验分析

1.(2019·浙江1月学考)温特利用幼苗进行实验,其部分操作及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苗尖与幼苗的向光性有关

B.生长素具有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

C.苗尖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

D.空白琼脂块能够抑制幼苗的生长

解析:

选C。

由题图可知,放置过苗尖端的琼脂块放置在一侧可以使尖端下部出现弯曲生长,而空白琼脂块没有这样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苗尖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的结论,C正确。

2.燕麦幼苗经如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两琼脂块,置于已切去尖端的幼苗A、B上,其中A上的琼脂块甲用单侧光处理(如图二所示)。

下列有关A、B的弯曲程度、生长程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A>BB.A

C.A=B、A>BD.A=B、A

解析:

选D。

燕麦幼苗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幼苗的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也是尖端。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的特点,图一中的云母片插在幼苗的基部,因而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受单侧光的影响,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含量低于琼脂块乙中的生长素含量。

由于A和B都不具有尖端,都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当甲、乙两琼脂块置于已切去尖端的幼苗A、B的正上方时,A、B均保持直立生长,且B的生长程度大于A的。

考向二 与生长素运输相关的实验分析

3.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苗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苗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苗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苗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苗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苗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苗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苗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苗b侧与苗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苗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解析:

选D。

对照组a中不含IAA,则d中不含IAA,b侧和c侧生长素的含量相同;实验组a′中含有IAA,放在左侧,IAA向下运输,则b′侧生长素含量大于b侧,A项、B项错误。

b′侧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项错误。

IAA在运输过程中有部分IAA作用于细胞后被灭活,故运输到d′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项正确。

4.对某植物的苗尖端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苗中数据是一定时间后所测得的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3HIAA百分比含量。

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单侧光能引起IAA的极性运输

B.IAA可以从背光侧横向转移到向光侧

C.IAA横向运输的方式很可能是扩散

D.IAA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

解析:

选B。

单侧光能引起IAA的横向运输:

向光侧→背光侧,而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A错误;由图可知,IAA可以从背光侧横向转移到向光侧,B正确;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故IAA横向运输的方式不可能是扩散,C错误;此实验不能确定IAA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D错误。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机理、特性及应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机理: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

(2)作用特点:

两重性。

2.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2)生长素的敏感性: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

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1)图示说明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敏感。

(2)应用:

农田中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4.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1)顶端优势

①原因:

侧芽—

―→顶端优势现象

②解除方法:

去掉顶芽。

③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根据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采用一定措施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如棉花的整枝。

(2)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

①原因分析

②归纳总结

5.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实验原理

2,4D作为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插枝生根,其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2,4D促进生根的效果不同。

(2)实验流程

实验

编号

1号烧杯

2号烧杯

3号烧杯

实验

处理

低浓度2,4D溶液

高浓度2,4D溶液

等量浓度的蒸馏水

实验

结果

生根最多最长

生根很少(或基本不生根)

生根较少较短

实验

结论

2,4D能促进插枝生根,低浓度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可抑制生长

(3)基本技术要求:

操作时严格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①本实验中,取材部位、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属于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且适宜。

②多设计几个不同浓度梯度,重复多做几次,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高考四川卷改编)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解析] 分析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时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曲线可以看出:

一定浓度范围内,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均对根生长起促进作用,而当浓度较高(如大于50ppm)时对根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所以体现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即均具有两重性,A正确;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根长相对值小于100%,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正确;根比芽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促进其生长,D错误。

[答案] D

“三看法”确认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两重性”

 

[题组突破]

考向一 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1.(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答案:

B

2.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作用。

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图1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弯向光源生长

B.若图1中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p的范围是0

C.图2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D.若把图1装置放回地球,同时去掉光源,植物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r的范围是0

解析:

选D。

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单侧光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引起茎向着光源方向生长,A正确。

若图1中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较少,所以其生长素浓度p的范围应为0

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正确。

若把图1装置放回地球,同时去掉光源,则由于重力的影响,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的,且促进生长的效果也大于远地侧,故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r的范围是m

考向二 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3.(2018·浙江4月选考)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生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解析:

选B。

图中纵坐标可用生根数量或根的长度表示;2,4D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故处理时间等无关因素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存在两重性,故甲、乙两组的浓度无法比较。

4.(2019·浙江6月学考)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将等量长势相同的3组枝条,分别插入2,4D浓度为0、a、b(a

下列关系中不可能的是(  )

A.Y>X>Z B.Y>Z>X

C.Z>Y>XD.Z>X>Y

解析:

选D。

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题中X是对照组的根总长度,若a为低浓度、b为高浓度,则出现A选项关系;若a、b均为低浓度,且a浓度促进作用更明显,则为B选项关系;若a、b均为低浓度,且b浓度促进作用更明显,则为C选项关系;D选项中,较高浓度的2,4D促进生长,低浓度反而抑制生长,与实际不符,D错误。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1.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名称

作用

存在或产生部位

生长素类

促进茎伸长;影响根的生长;抑制侧芽生长;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等

顶芽;幼叶;胚

细胞分裂素类

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萌发;延迟衰老

在根、胚、果实中形成,由根运至其他器官

赤霉素类

促进种子萌发、茎伸长和叶的生长;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

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幼叶;胚

脱落酸

抑制生长;失水时使气孔关闭;保持休眠

叶;茎;根;绿色果实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对抗生长素的作用;因物种而异,促进或抑制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

成熟中的果实;茎的节;衰老的叶子

2.植物激素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

是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合称,又叫植物生长物质。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①促进种子萌发。

②促进生根。

③加速生长。

④抑制生长。

⑤引起无籽果实的形成。

⑥果实的催熟。

⑦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

 (2019·浙江4月选考)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

B.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

C.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

D.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

[答案] A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1)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进生长的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

 

[题组突破]

考向一 植物激素的作用

1.(改编)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同时植物激素或其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也应用得非常广泛。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其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

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

C.赤霉素与生长素可共同促进生长,而脱落酸与赤霉素对于种子萌发可形成对抗作用

D.油菜开花期如遇阴雨天,错过了最佳传粉期,可以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提高产量

解析:

选C。

在幼根的细胞中也存在乙烯,A错误;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部位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B错误;赤霉素与生长素都可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协同作用,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油菜收获的是种子,不能用2,4D提高产量,D错误。

2.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解析:

选D。

由图可知赤霉素可以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而脱落酸可以使马铃薯块茎延迟发芽,即可以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A错、B错;由图可知,施用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达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组更长,C错;对照组第5周时马铃薯块茎开始发芽,赤霉素的含量增加,所以此时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大于实验开始时,D正确。

考向二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合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

D.生产上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解析:

选D。

由图可直接看出,随乙烯浓度升高,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

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似;喷施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降低脱落率。

4.(高考全国卷Ⅰ改编)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解析:

选C。

分析题干信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叶片衰老的检测指标,由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分裂素(CTK)处理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较高,说明CTK可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A正确;CTK+ABA处理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低于CTK处理组但高于对照组,说明ABA削弱了CTK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衰老的作用,B正确;ABA处理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低于CTK处理组,可推测其光反应速率应小于CTK处理组,NADPH的合成速率也应小于CTK组,C错误;ABA处理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ABA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故推测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片由绿变黄的过程,D正确。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11月选考)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

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答案:

D

2.下图所示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苗体内色氨酸可以转变为生长素

B.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幼苗将会影响生长素从①运到③

C.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一段时间后,④处的细胞平均长度要比③处短

解析:

选C。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A正确;生长素从①运到③的方式是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幼苗将会影响生长素从①运到③,B正确;幼苗的向光性生长过程中,向光侧和背光侧都表现为促进作用,并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在单侧光的作用下,③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④处,所以③处的细胞平均长度要比④处长,D正确。

3.下图为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为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而进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生长情况为甲组向光弯曲生长,乙组直立生长

B.甲组弯曲生长的直接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体积和数目多于向光侧

C.实验验证了“生长素由尖端传递到尖端以下”的假说

D.若将光照改成黑暗,也可验证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

解析:

选D。

甲组中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影响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向光侧的生长素少于背光侧。

分布不均的生长素通过明胶块运送到尖端下面的生长部位进而导致向光侧细胞纵向伸长慢,背光侧细胞纵向伸长快,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乙组中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影响后,虽然生长素分布不均,但是无法通过云母片运送到尖端下面的生长部位,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波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明胶块传递给下面,没有证明该“刺激”是生长素;若将光照改成黑暗,甲组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乙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可以验证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即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4.(2019·绍兴模拟)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月季和玫瑰插枝条若干,按下表设计实验组别(“+”表示加入适量相应材料,“-”表示不加):

组别

1

2

3

4

5

6

月季插枝

玫瑰插枝

较低浓度2,4D

较高浓度2,4D

蒸馏水

关于2,4D对插枝的作用,本实验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促进两种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相同

B.高浓度抑制生根,低浓度促进生根

C.同种浓度的2,4D对不同插枝的作用不同

D.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插枝的作用不同

解析:

选A。

本实验2,4D浓度只有0、高浓度、低浓度,因此本实验不可能得出促进两种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否相同;2,4D对插枝生根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根,低浓度促进生根;不同植物对2,4D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同种浓度的2,4D对不同插枝的作用不同;2,4D对插枝生根具有两重性,使得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插枝的作用不同。

5.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为a

B.B表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为c

C.A表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为c

D.B表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为a

解析:

选B。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单子叶植物一般较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弱,结合图中曲线,c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A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大,而对B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故该点为除草剂的最适浓度。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番茄开花期喷洒一定浓度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B.玉米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D.赤霉素通过抑制大麦种子α淀粉酶的合成诱导其发芽

解析:

选D。

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故番茄开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A正确;韧皮部中有运输生长素的筛管,玉米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C正确;赤霉素通过促进大麦种子α淀粉酶的合成诱导其发芽,D错误。

7.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解析:

选A。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的比例决定了叶片的颜色。

叶绿素若被降解,则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比例增大,叶片变黄,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A正确。

8.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如图所示是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Y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X>Z>Y

B.X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此实验结果体现了该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两重性的特点

D.图示三种浓度下,顶端优势下的月季侧芽处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为X

解析:

选A。

由题图可知Z、Y两种浓度下侧芽生长量要比空白对照组的大,可推知Z、Y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X浓度下侧芽生长量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