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89002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情表》课件(带课文范读).ppt2.ppt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陈情表,晋李密,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4背诵全文。

学习目标,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奏章,禀报自己苦衷的奏章,情:

情况(事实);感情(孝情、苦情、忠情);,解题,关于表:

表,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李密。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晋武帝。

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背景简介,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陈情,表,?

“陈”什么,为什么要“陈”,如何“陈”,一读:

读准字音,二读:

读出内容,三读:

读出感情,写出下列字的读音险衅()怜悯()床蓐()夙()遭闵()凶洗()马陨()首逋()慢茕茕()孑()立拔擢()矜()悯病笃()鲜()为人知期()年优渥()门衰祚()薄日薄()西山,xn,mn,r,s,mn,xin,yn,b,qing,ji,zhu,jn,d,xin,j,w,zu,b,一读:

内容梳理,一段:

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二段:

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三段:

提出孝之大理四段:

提出先尽孝、后尽忠,二读,读准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第二段:

感激,恳切;第三段:

真挚,诚恳;第四段:

忠恳,期待。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悯)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臣李密上言:

我因为艰难祸患,小时候就遭到不幸。

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愿望。

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成人自立。

齐读第一段,既无伯叔,终鲜(xin)兄弟,门衰祚(zu)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qing)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褥)(r),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得到儿子。

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单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缠绕,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离开。

分析第1段,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

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

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

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

(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

慈父见背,四岁:

舅夺母志,少:

多疾病,九岁:

不行,横的方面:

(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

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相依为命:

凄苦:

隐含着什么结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故不能“废离”去就职。

第一段:

哪句话是中心句?

陈述了哪些内容?

身世之苦,现状之苦。

陈相依为命之苦,总结,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到了晋朝建立,我受到晋朝清明的教化。

从前名叫逵的太守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

我因为供养祖母之事无人来做,就辞谢没有接受任命。

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凭我这样卑微低贱的身份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

齐读第二段,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详尽呈报,加以辞谢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A、本段分几个层次?

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二层。

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分析第2段,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

由这些词可见什么?

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表时间:

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

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按时间顺序),作用: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

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

目的何在?

“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事态严重:

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品析:

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处境狼狈: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征召之殷,退很难;祖母病重,进更难。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时间顺序(逮、前、后、寻),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

哪些语词表征召?

察、举、拜、除。

总结第二段:

赴命、就职怎区别?

“孝廉”“秀才”是荐举,故“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故“辞不就职”。

陈进退狼狈之难,陈“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母、祖母、本人,说明祖母“抚养”之不易,家庭人丁衰微,既无、终鲜、晚有、外无、内无,说明极其孤单凄苦,祖母疾病缠身,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孝情,祖母情深似海,陈“情”,称颂朝廷,州郡推举,心存感恩,朝廷征召之殷,朝廷、地方催逼,自己苦衷:

刘病日笃,进退两难的境地,供养无主,辞不就职,矛盾激化,忠情圣上恩重如山,忠孝难以两全,怎么解决?

找依据,“圣朝以孝治天下”,说明自己应当得到同情,释误会,“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阐明自己追求,消除误会,述苦衷,“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孝”辞职的唯一理由,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我俯伏思量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还在世的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更加严重呢。

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蜀汉做过郎官的衙署,本来就希望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夸节操。

齐读第三段,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现在我是已亡蜀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迫近西山的人,气息微弱,生命不长,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无法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

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A、矜育故老,更应怜臣。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C、更相为命,不能废远。

总结第三段:

陈孝治天下之政,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向陛下效忠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

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的辛酸苦悲,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祈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拙的诚心,成全我这点微小的愿望,或许能使刘氏侥幸地寿终。

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

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使您知晓。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终养”),(“尽节”“抱养”忠孝两顺),(“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具体研习第4段,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

愿乞、愿矝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孝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忠情,揭示矛盾,孝治理,病笃情,分析矛盾,思考: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解决矛盾,尽忠长,尽孝短,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思考研究,1、讨论: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回答1: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思考研究,回答2: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di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

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2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思考研究,1、李密在陈请“愿乞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忠孝两难: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要尽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要尽忠),一、赏析文思,2、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故。

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3、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

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尔既须终养祖母,为何出仕伪朝?

因此,李密深知这正是矛盾症结所在,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

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三、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孝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忠情,揭示矛盾,孝治理,病笃情,分析矛盾,4、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解决矛盾,尽忠长,尽孝短,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构思艺术:

叙孝情表忠情,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动之以情,找依据释误会,“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先尽孝后尽忠,晓之以理,乞矜闵,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示之以忠,二、赏析艺术特色,三、语言艺术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

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

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

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

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

课堂小结,前人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课文海瑞传:

“是瑞已擢嘉兴通判”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

“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古代官职变动,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

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1、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14、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孝感动天舜的父亲瞽叟、异母弟象,想害死他:

舜掘井时,瞽叟与象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孝行感动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飞鸟代他锄草。

舜登天子位后,还封象为诸侯。

延伸拓展,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汤药,,他亲口尝过才让母亲服用。

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他与汉景帝的治国,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孝著称。

少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客,母亲不知所措,用,啮指痛心,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觉心疼,知母亲呼唤自己,背着柴速返家中。

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百里负米子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十分孝顺。

早年家贫,自己常采野菜做饭,却从百里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俱在,使人无法拒绝。

母死后,他做了大官,随从车马有百乘,所积粮食有万钟。

他常怀念双亲,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芦衣顺母闵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后妻,又生两子。

继母虐待他,冬天,弟弟穿棉花做的冬衣,给他的是芦花做的。

父亲出门,他牵车因寒打颤,绳子掉落地上,遭父亲责打,芦花从打破的衣缝飞出,父亲方知他受虐,回家休后妻。

他跪求父亲说:

“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东汉时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返家途中,女子告诉董永:

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卧冰求鲤晋人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司空、太尉。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