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162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docx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

绪论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什么?

答: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2)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作为一门学科或一门课程,就是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上系统地阐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研究活动的手段、规则及程序。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不仅仅是研究方法,也是教育工作方法。

3.简述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意义?

(1)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能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

(2)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3)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科学。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科学研究:

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律,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2.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

继承性、创新性、规范性、系统性。

3.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答: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是指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工作的基本规范。

(1)客观性原则:

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它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系统性原则:

就是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中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

(3)教育性原则:

就是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活动的宗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伦理性原则:

是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首先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

4.简述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要贯彻教育性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答:

(1)研究活动不能给儿童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2)研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尽可能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特征。

(3)研究活动应尽量不打乱学前教育机构正常的教育活动。

4.简述简述贯彻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伦理性原则的要求。

答:

(1)尊重受试者的权利,

(2)研究活动不给被试者造成不恰当的压力,(3)要慎重解释研究材料或研究结果

5.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包括哪些?

答:

(1)按照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大类。

(2)根据研究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数量的侧重以及相应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3)根据研究的时间取向不同,可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4)根据研究的场所不同可以将学前教育研究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5)根据研究对象数量的多少,可将研究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6.定性研究:

是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

7.纵向研究:

是指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8.横向研究:

是研究者就某一教育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和比较的研究,也叫横断研究。

9.成组研究:

是研究者为提高研究的效度选取较多的研究对象组成若干被试组,对被试组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系统考察的研究

10.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1)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的时期19世纪末以前,

(2)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3)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系统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

11.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一、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教育实验法,e.教育经验总结法,f.行动研究法。

二、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的方法,a.文字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b.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12.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或基本步骤?

答:

一研究准备阶段:

(1)选择课题,

(2)研究设计,(3)制订工作计划,

二、研究实施阶段:

(1)收集研究资料,

(2)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3)形成研究结论。

三、研究总结研究:

(1)总结研究工作,

(2)评价研究工作

第二章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立

1.科研课题和问题的区别:

科研课题来源于问题,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课题选择的前提条件。

问题是作为人们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或在实践工作中碰到的困境,往往反映的是个人认识上的局限性,而不尽是他人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而科研课题则必须是人们发现并尚未被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中产生,因而科研课题应反映人类在某个领域中或某个事物上认识的局限性

2.研究方向:

就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取向,它规定了研究者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围,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

1.简述确定研究方向的意义是什么?

答:

(1)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

(2)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深入,

(3)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研究,

2.简述科研课题的类型?

答:

一、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将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1)理论性课题:

又称基础性研究课题,主要是指旨在探索和揭示学前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学前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丰富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的课题。

这类课题最显著的特点是重在深入探讨学前教育中某一领域的一般知识,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直接应用。

它又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

a.一级课题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课题,b.二级课题某一具体领域或某一方面的课题,c.三级课题个别概念、原理。

(2)应用性课题:

是指以改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目的,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具体的各种学前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的课题。

这类课题最显著的特征是着重探讨运用科学的理论和一般的原则来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的实际问题。

它又分三个不同的层级:

a.第一级,涉及全局的,b.第二级,某一方面一部门一地区,c.第三级.某些个别的实际问题

二.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可将课题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3.简述选择和确立科研课题的意义?

答:

(1)课题的选择和确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2)选择和确立科研课题对研究活动内容和方法等都有直接的影响,(3)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3.科学性原则:

是指选择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就是说理论课题要有事实依据,应用课题要有理论依据。

4.简述选择科研课题的一般程序?

答:

(1)初步选出研究课题,

(2)对初选课题进行初步的探索,(3)将课题具体化,(4)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5课题论证:

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的科学性及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确认和评估。

5.简述课题论证的内容。

答: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该课题国内外已完成的研究的状况分析,

(4)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5)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和预期的成果形式。

6.简述科研课题论证的意义。

答:

(1)能进一步确认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2)是争取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的需要;

(3)能充分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

 

第三章学前教育科研活动的设计

1.科研设计:

就是研究者在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科研设计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

建立研究假设、分析和处理研究的内容和变量、选取研究对象、选择具体的研究活动方式和方法,制订研究方案等。

2.简述研究假设的基本要求?

答:

美国学者伯格和高尔认为好假设应符合四个标准:

(1)假设应该有一定的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

(2)假设应说明两个或两个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3)假设应是可以检验的。

(4)假设在陈述上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3.简述学前教育文献及其在研究中的作用?

答:

(1)查阅研究文献有助于选择研究课题和形成研究假设。

(2)查阅研究文献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水平。

(3)查阅研究文献有助于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改善研究的主观条件。

4.文献综述的内容。

答:

(1)问题提出部分,主要概括问题的性质特点研究的重要性等

(2)主要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分析(3)研究趋势预测。

4.简述学前教育文献的种类?

答:

(1)按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可分为手工型、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等;

(2)按其公开程度不同,可分为国外公开文献、国内公开文献和内部资料;

(3)按编辑出版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书籍、期刊、报纸、学位论文、音像资料、电子文献等。

5.总体:

又称研究总体,它是指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即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就称作为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就称作样本容量。

抽样:

按照一定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的过程就叫抽样,它是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程序。

6.简述抽样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意义?

答:

(1)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

(2)节省研究资源,提高研究效率。

(3)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7.简述实施抽样的步骤有哪些或者说它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

(1)规定研究总体,

(2)确认样本容量,(3)抽取样本,(4)判断并纠正抽样偏差。

8.简述抽样的基本方法?

答:

抽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抽样是否随机性原则进行可将其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一、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较为简便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抽签和随机数表法。

(2)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

(4)整群抽样,也称区域抽样、聚类抽样或成组抽样。

二.非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

(1)随意抽样,

(2)判断抽样,(3)定额抽样,

7.非随机抽样:

是指不用严格遵循随机原则而进行的抽样。

9.研究计划:

是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研究活动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动的过程所作的全面规划,是指导和规范研究活动的纲性文件。

10.简述各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

答:

(1)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直接使用方便,尤其是在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或总体数量较大时是一种较好的取样方法。

但运用时,事先编号费时费力,而且在总体数量不大时,抽样偏差较大。

(2)系统随机抽样既简便又能保证从总体的全范围内选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能较好的控制误差,因而比较常用。

(3)分层随机抽样适合在研究对象总体数量较多而且内部差异较大的条件下使用,通过分层可提高样本在结构上与总体

的一致性。

(4)整群抽样通常用于抽样单位本身就是抽样分子,而且实际上无法确定抽样范围的情况。

第四章观察法

1.观察法:

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简述观察的特点?

答:

(1)观察法是一种自然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4.简述观察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答:

作用:

(1)观察法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各确立研究课题;

(2)观察法有助于研究者形成研究假设;

答:

优点:

(1)调查法应用的范围广泛,

(2)调查法所获资料丰富、全面、结论的说服力强。

(3)调查法的研究过程经济、简便。

局限:

(1)研究者无法对研究过程进行主动的操作来某种问题或现象的发生或改变,无法对存在的事实作出深层的原因分析。

(2)调查资料和结论的客观性或可靠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被调查单位或被调查对象的合作。

5.简述问卷的类型?

答:

(1)封闭性问卷、开放性问卷和综合性问卷,

(2)送发问卷和邮寄问卷,

6.封闭性问卷:

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问卷。

7.问卷的结构:

是指一份完整的问卷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就一般而言,

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供选择的答案和结束语等五个部分。

8.简述学前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答:

(1)确定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2)选择调查手段,编制或选用调查工具,(3)选取调查对象,

(4)制订调查计划,(5)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8.简述问题答案的设计要注意哪些内容?

答:

一,从答案的内容上分析,设计出的答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1)答案的意义要明确、简洁;

(2)各个选项应相对独立,选项之间不应有相互包含或彼此交叉的情况;

(3)有层次的选项应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区分度,且选项排列应讲究逻辑顺序。

二,从答案的形式上看,人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基本格式:

(1)是否式

(2)选择式(3)排列式(4)量表式

9.问卷回收率:

是指研究者收回的由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的数量占发放问卷数量的比例,

公式:

问卷回收率=收回的填答好的问卷份数/发放问卷的份数*100%

10.发送问卷的回收率不应低于70%,邮寄问卷的回收率不能低于50%。

回收率仅为30%的问卷所收集的资料只能作参考,50%的问卷收集到的资料可作采纳建议的依据,只有回收率达到70%的问卷收集的资料方可作为研究结论。

11.简述影响问卷回收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问卷的设计,问题不应超过50道,能让调查者在30分钟内完成比较合理。

(2)选取的被试的态度和能力,(3)问卷送发和回收的方式,访问问卷回收率较高,可达到100%,送发问

卷次之,可达到80%-90%,邮寄问卷相对较低一些。

12.简述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1)问卷设计,问卷设计的不合理或本身的错误是导致问卷无效最常见的因素,主要原因:

首先指导含糊不清,其次是问卷内容的偏差。

(2)被调查者的态度和心理因素,被调查者如果态度积极愿意合作,这能有效地提高问卷的效率;同时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较高,也能提高问题的理解和准确性。

(3)外界因素,如问卷填写的时间和环境问卷发送和回收的方法,有关机构或个人对被调查者施加的影响等。

13.对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比较?

答:

访谈法和观察法都强调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面对面地接触来收集研究资料,

(1)观察法更有利于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方面的资料,而访谈则更倾向于收集研究对象的语言资料。

(2)观察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直接就要研究的问题发生相互作用,而访谈则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获取资料。

14.简述访谈调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

(1)根据研究者是否对访谈过程进行控制和访谈过程是否使用经过严格设计的问卷或提纲,可以将访谈分为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

(2)根据访谈是否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可将访谈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3)根据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15.结构性访谈:

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者执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16.间接访谈:

就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物与被访谈者进行的访谈,一般有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

17.个别访谈:

是指由访谈者对被调查对象逐个进行的单独访谈。

18.简述访谈准备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答:

(1)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和程序,

(2)尽可能地了解访谈对象,

(3)选择好合适的访谈时间和地点,(4)带好访谈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19.如何为访谈问题进行设计?

答:

访谈问题的设计主要涉及问题类型的选择、问题的表述和提问的顺序三个方面。

(1)访谈中问题的类型主要有两种:

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

(2)在对要访谈的问题进行表述时,首先要注意在语言上要准确简洁,使问题显得明确、突出;其次,问题表述应不带任何暗示和诱导,语气要客观中立。

第三,对较复杂的问题,可附上必要的解释。

(3)设计问题的编排顺序时,一般应遵循“漏斗原则”,即先由一般的、开放性的问题逐步到具体的、封闭性的问题;由较大的问题逐步到较小的问题,前后顺序应保持一定的逻辑性。

此外,对一些可能使访谈对象感到为难、害羞或产生敌意的问题,应放在最后,以免被调查者产生心理压力,影响随后的访谈过程。

第六章:

测验法

1.测验的三个基本要素:

测验的参照点、测量单位、测量规则

2.简述测验法的特点有哪些?

答:

(1)测验法是一种间接性的研究方法

(2)相对的研究方法(3)有着统一过程的研究方法

3.简述教育测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

(1)标准化测验和自编测验,

(2)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3)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

(4)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

(5)智力测验、成绩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

4.标准化测验:

是指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验。

5.常模参照测验:

是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的测验,所谓常模就是某一总体在某个方面已经达到平均成绩或总体的平均发展水平

6.标准化测验:

美国教育测验专家梅伦斯认为使用由专家编制的测量量表并按统一的步骤进行的测验就是标准化测验。

7.简述我国常用的学前儿童标准化测验工具?

答:

(1)中国比内测验:

适用于2—18岁,测试内容分为语言文学数目解题和技巧四类,每个年龄3个项目,共51个项目

(2)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美国韦克斯勒,一共有3种,~儿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幼儿智力量表,量表从整体智力观出发,将测试内容确立为语言和操作两个部分、11个分测验,共130道题和10道备用试题。

(3)瑞文测验:

是由英国学者瑞文设计的非文字的系列智力测验

(4)画人测验:

最早就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古伊诺夫编制的一种非文字测验,可用于测量4-10岁儿童的智力。

(5)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

是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陈帼眉教授等人编制适用于3-6岁幼儿

8.自编测验:

是指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自行制作测量工具,并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使用的测验。

9.简述自编测验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答:

优点

(1)自编测验的针对性强,

(2)自编测验的灵活性强,(3)自编测验操作相对简便。

缺点答:

(1)测验法难以进行定性分析,

(2)测验法的灵活性较差,(3)测验法对主试的要求较高。

10.简述自编测验工具的编写、步骤?

答:

(1)确定测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研究的需要的分析来明确为什么要进行测验,测验应达到什么目标。

(2)分析测试内容、确定测试项目,在明确了测验的目的之后,就应对要测试的被试的某种内在或外在品质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方面的分析应从预期要测量的品质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的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

(3)编选测试题目、设计测试方法,测试题目是主试用来引起被试作出特定反应的内容和材料,它是测试工具的核心部分,因而编选题目是制作测验工具的关键。

(4)试测与分析,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测验工具的适用性和制作的合理性,分析其能否有效地检验被试的某种品质和能力,其难度上的合理性如何,能否符合被试的兴趣等。

(5)编排试题、鉴定测验,测试题目的编排一般应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逻辑顺序,以保证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对制作好的测验工具在正式使用之前应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鉴定,确认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11.简述在编选题目应遵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题目准确地反映测验的目的和内容。

(2)题目类型要多样,题材要丰富。

(3)题目的内容材料要有独特性。

(4)根据测验的目的来确定题目的难度。

(5)题目应能引起被试的兴趣。

(6)在题目,除考虑题目的内容外,还应设计题目睥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包括向被试呈示问题和要求的方式和指导语、评分和计分的方法、测试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测试环境的设置等等。

在设计每个题目的测试方法时,应力求测试题目内容与方法的和谐与统一。

11.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

(1)合理地执行测验的规定

(2)主试在测试过程中做好全面的记录(3)要注意审慎地解释并合理使用测试结果。

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

1.教育实验法:

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教育实验主要由三个基本要求构成: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自变量:

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为引起研究对象的身心发生预定变化而确立并呈现或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刺激,也叫刺激变量,又因它被认为是造成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也被称为原因变量。

4.因变量:

是在教育实验中伴随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作而发生或产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因它被认为是在自变量作用下出现的结果,所以又被称为结果变量。

5.无关变量:

是指实验研究中心出现的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

6.前实验:

是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7.准实验:

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的实验。

8.真实验:

是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8..简述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答:

(1)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2)设置控制组,(3)采用“双肓法”的方法以,(4)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5)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6)控制资料统计过程,

9.简述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

一、教育实验的准备:

(1)确立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查阅研究文献,确立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3)实验设计。

二、教育实验的实施:

(1)操纵自变量

(2)控制无关变量(3)观察和测量因变量。

三、教育实验的总结和评价:

(1)对实验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假设进行检验并得出实验研究的结论。

(2)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实验的内、外在效度。

(3)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10.影响教育实验外在效度的无关变量。

答:

(1)测验的交互作用,

(2)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副效应,(4)多重处理干扰。

10.简述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和局限有哪些?

答:

优点:

(1)教育实验法能有效地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2)教育实验法有着良好的教育功能(3)教育实验法有着较好的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作用。

局限:

(1)实验法难以获取随机化程度高的、对总体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样本。

(2)实验实施环境条件与真实的教育情景不完全相同。

11。

实验法的常用符号有哪些?

符号

含义

X

实验处理,即自变量的操纵

O

因变量的观测

O1

实验的前测

O2

实验的后测

E

实验组(班)

C

控制组(班)

R

随机选择或随机分配被试

_____

等组处理

………

不等组处理

13.简述前实验设计各模式及设计操作方法?

答:

一、单组后测设计,用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