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363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于丹庄子心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丹庄子心得.docx

《于丹庄子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庄子心得.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于丹庄子心得.docx

于丹庄子心得

NewlycompiledonNovember23,2020

 

于丹庄子心得

[(第1章、庄子何其人

(1))]

一、庄子何其人

(1)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人:

庄子。

庄子这个名字历代传诵。

大家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

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但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

在《庄子》这本书中,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我们关于庄子的生平能够知道的很少很少,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庄子是战国时候的宋这个国家的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的人。

他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一个保管员。

他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战国纷争、战乱频仍,而到处求贤若渴的一个时代里。

他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的名分。

据大概的推测,庄子生活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间,当然也有一说到公元前275年。

他具体的生卒年月更是无从知道了。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

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根据《汉书·艺文志》上的记载,《庄子》传世作品应该有五十多篇,但是到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就只有三十三篇了。

这就是晋代郭象整理出来、流传至今的《庄子》。

其中“内篇”是七篇,有“外篇”是十五篇,还有十一篇是“杂篇”。

现在我们能够确定的是,七篇内篇一定是庄子所做,而外篇和杂篇有可能是他的门人、学生、朋友以及后世得到庄子思想真传的人写的一些文章。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

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着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

庄子也不例外。

庄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呢从《庄子》里的故事,我们可见一斑,他的生活一直是相当贫困的。

《外物》篇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庄周家里很贫困。

有一天,家里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等米下锅。

他就去找监河侯借米。

监河侯是当时专门管水利的一个小官,看河的,生活比他要好一点。

这个监河侯对他非常热情,说:

“好啊,我马上要去采地收税金,你等着我,一旦把税金全收上来,我一下就借给你三百金。

”这个话说得很漂亮,三百金,这是多大的一笔钱啊!

庄子一听,“忿然作色”,气忿得脸色都变了,但他却给这个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

昨天我也从这个地方过,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

我四下看了一下,发现在路上大车压出来的车辙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在那儿跳呢。

我就问鲫鱼,在那里干什么呢小鲫鱼说:

“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你要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救了我的命。

(本章完)

[(第2章、庄子何其人

(2))]

一、庄子何其人

(2)

我说:

“好啊,我这就要去吴越那个地方,引来西江的水来救你。

这小鲫鱼说:

“你要这么说,不如早一点去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吧!

你看,庄子虽然幽默而有涵养,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人。

他还要处处求人,等米下锅。

大家可能就奇怪了:

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资格逍遥游呢一个人,当他衣食不足、难保温饱的时候,他怎么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呢

庄子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贫困的呢在《山木》篇他又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庄子去见魏王。

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没有鞋带,随便拿根草绳绑着,一副邋遢相。

魏王说:

先生,你怎么这般困顿啊

庄子回答说:

这是贫穷而不是困顿啊。

读书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实行,这才是困顿啊。

大王你没看见过跳跃的猿猴吗它们在楠树、梓树和樟树这样的大树上攀援跳跃,惟我独尊,自得其乐,连善于射箭的后羿和蓬蒙对它们也没有什么办法;但让它们身处荆棘丛中,就只能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不敢乱跑乱跳了。

这不是它们身体不灵便,而是处在不利的情势下,施展自己的才能啊。

我现在就是生不逢时,要想不困顿,怎么可能呢

可见,庄子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有清醒认识的。

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是他的内心是不是真正在乎这种贫困,对一个“利”字看得有多重,会决定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庄子自己对这个“利”字看重吗他周围有的是有钱的人啊!

他在《列御寇》篇又讲了一个故事:

就在他们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

有一次他很荣幸地为宋王出使秦国。

那个时候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

他走的时候,宋国只给他配备了几乘车马。

曹商到了秦国,不辱使命,特别得到秦王的欢心,回来的时候,秦王浩浩荡荡送了他上百乘的车马。

曹商回国以后,趾高气扬,对庄子说:

我这样一个人啊,要让我住在陋巷的破房子里,窘困地每天织草鞋度日,人也饿得面黄肌瘦的样子,要我这样生活,我估计我没有那能力。

我的能力是什么呢见到大国强国的国君,讨得他的欢心,换来百乘车马这样的财富,这是我的长处啊!

他夸耀完以后,庄子是什么态度呢他淡淡地对曹商说:

我听说这个秦王有病,遍求天下名医给他治病。

能够治好他的脓疮的人,就可以赏他一乘车马;能为他舔痔疮的,就可以赏他五乘车马。

给他治的病越卑下,得到的车就越多。

曹商啊,你去秦国给秦王治痔疮了吧要不然你怎么能带回这么多车马啊

庄子的话,可谓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

同时也说明,“利”这个字是困不住庄子的心的。

庄子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利”,尽管他很贫穷。

说到我们今天,一个只拥有10块钱的人,他的快乐未必不如一个拥有亿万身价的人。

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里的分量。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也不是家财万贯、富比连城的,往往是那些由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

因为他们的生活还不至于过分窘迫,同时,他们也还不至于被财富束缚,为财富担忧。

这些人是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都属于有资格幸福的人。

但是,幸福不幸福都在你的心里。

(本章完)

[(第3章、庄子何其人(3))]

一、庄子何其人(3)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媒体出身的,后来开始从事房地产业,资产越做越大,事业越来越成功。

他离开媒体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媒体是他最喜欢的事业。

但是为什么要去做房地产呢他说:

因为我要为我的家庭和将有的孩子负责,要给他们幸福的生活。

所以,我违背我的心,我必须要有更多的金钱。

他结了婚,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儿子,钱挣得也很多了,生活也应该挺好的。

忽然,他告诉我,他要移民了,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国家,而且是先让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去,而他自己还要留在国内挣钱。

我问他:

你那么喜欢你的妻子、儿子,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妻离子散的啊

他的回答大家可能想不到。

他说:

以我们家现在的家产,这个孩子如果在国内上学的话,我每天都会担心孩子被绑架。

所以,我要把他们送走。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

“利”,真的是越大越好吗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了。

“利”束缚不了他。

为“利”辛苦,为“利”奔波,却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

俗话说: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

即使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名垂青史。

那么,庄子是不是在乎名分呢在高官美誉面前,庄子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还要难。

很多人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却难过名这一关。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臣武将一生追求的,就是死后追封的一个谥号,君王封他忠,封他孝,封他文,封他武,等等,等等。

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大概生前的一切失落都在这一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

辛弃疾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庄子在乎名吗我们知道,庄子这个人好学深思,富有雄才大略,但是他不爱说。

庄子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所以他不爱说什么。

《秋水》篇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

惠施当时就是个天下有名的雄辩家。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就去梁国看望他。

当时就有人跑去跟惠子说:

庄子这个人来这里,是要代替你做梁国宰相。

那惠子一听,心里就害怕了。

于是,就发动他手底下的人到全国去找庄子,一连找了三天三夜。

他一定要找到庄子,千万不能让他直接见梁王,万一梁王真的把相位给他,自己怎么办呢

庄子听说这个事,就自己直接去找惠子,说:

“南方有一只鸟,名叫。

这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来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喝。

它是这样一只圣洁的鸟。

有一只猫头鹰找到一只腐烂的老鼠,抬头看见刚刚飞过,就仰头看着,大喊一声:

‘吓!

’惠子啊,你现在这么兴师动众地找我,是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其实,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名。

梁国相位,在他看来,就是一个腐烂的老鼠。

(本章完)

[(第4章、庄子何其人(4))]

一、庄子何其人(4)

也许有人说,梁国这么一个小国的相位,庄子可能也不在乎。

其实,还有更大的相位送上门来的。

《秋水》篇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楚国是个大国。

那天,庄子正逍逍遥遥在濮水上钓鱼呢。

楚王派了两个大夫去到庄子那里,毕恭毕敬地说:

“想要用我们国家的事劳烦先生您啊!

”话说得很客气,就是想要请他出山为相,希望把楚国的相位授给他。

庄子手拿鱼竿,头也不回,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都三千年了,楚王还把它包上,藏在盒子里,放在庙堂之上。

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下骨头被人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呢”

两个大夫回答:

“当然是愿意活着在泥地里爬啊!

庄子说:

“那好吧,你们请便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活着吧!

这就是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的态度。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

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

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

在很多时候,人生的劳顿要先问一问目的是什么。

也许有一个很高尚的回答,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单位的成功,为了贡献社会,等等。

但是,背后潜在的动机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问问内心:

我们是不是给名和利在找一个堂而皇之的托辞人生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被名利一步一步吸引着,陷进一种无事忙的人生循环。

大家知道,人有时候会有一股无名火。

你心里不痛快,可又不能跟别人说,于是一个小小的事情就可以点燃导火索,让这无名火轰然燃烧起来。

比如有一家公司,地位最高的是老板。

老板因为某件事情不顺利,就随意指责呵斥下属:

这个工作你为什么做不好你的执行力为什么这么差回去自己反省!

赶紧写一份检查!

明天你要加班,把这个事情做好!

下属无话可讲,只能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回家以后,这股无名火怎么办呢就开始跟老婆喊:

我辛辛苦苦在外挣钱,撑着这个家,让你能过这么好的日子。

你呢家没管好,孩子也没管好。

你就让我就过这样的生活吗把老婆臭骂一顿。

老婆只好点头哈腰,因为每个月要从丈夫手里拿钱。

但是,心里又委屈,不平衡,无名火无处发泄,见到孩子进门,就去训孩子:

我为你这么辛苦,我这一生都付出了,如此操劳,你学习还不努力!

你现在这个成绩,对得起我吗

孩子没头没脑挨一顿骂,心里愤怒,又不敢跟妈妈吵,回头就骂家里的小狗,一生气又把小狗给打一顿。

狗得听主人的,它也有无名火,等一出门,无名火就撒在野猫的身上,追着野猫要咬。

猫知道打不过狗,也只好忍气吞声,就拼命地到处想去找耗子。

只有在耗子的身上,猫的愤怒才能得到宣泄。

一个老板的愤怒跟一个耗子的委屈之间,到底有多少个环节呢愤怒把他们连接在一起。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可能有无名火,我们真的想让自己平息吗

是别人给我们这么多委屈呢,还是我们自己看不破名与利呢

(本章完)

[(第5章、庄子何其人(5))]

一、庄子何其人(5)

天下人为了名和利,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其实都是心有拘囿。

只要我们自己打破这个边界,我们才有可能达到一种自由和逍遥。

庄子生活贫穷,但他不在乎利;庄子思精才富,但他不在乎名。

那么,他面对生死,又是什么态度呢

很多人活着的时候,对名与利两个字看得最重。

到了最后终极大限,名利可能不再重要了,还可以看得透,但是,生死那可就难以看透了。

红尘在世,庄子曾说过,“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活在泥塘里也比死了好啊。

那么,庄子能看破生死吗

庄子在《至乐》篇有这么一个着名的故事:

庄子自己的结发妻子先他而走了,他的好朋友惠子去吊唁。

到了他家一看,庄子正坐在地上“鼓盆而歌”,敲着盆在那儿唱歌呢。

惠子质问庄子:

你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亡故了,你不哭也就算了,却敲着盆在那儿唱歌,你也太过分啦!

庄子就淡淡地对惠子说:

不是这样的啊!

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么能不难受呢但是我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不都没有生命吗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

生命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天地之间,若有若无之际,聚起来一股气息,气息逐渐变成形体,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生命又走向了死亡。

这生老病死不就是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吗现在我妻子又循着这条路回去了,此时此刻她在天地之间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睡了,我却要在这里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

看,这是亲人的死亡!

庄子能够有这样一种坦然的欣慰,因为他参透了生命的真谛。

这种坦然的欣慰,在中国民间也能够看到。

比如,民间讲究办喜事有两种,叫做红白喜事。

嫁娶和生子,是红喜事,这是生命繁衍的开始,自然是一桩喜;寿终天年,为老人送行,是白喜事,也是一桩喜。

所谓红白只是生命的两端,红是生命来临之前的迎接,白是生命寂灭之后的相送。

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转化。

如果我们真的具有庄子这样的心态,也许我们会少了很多的牵绊和苦楚。

但是,生老病死,人生极多忧苦坎坷,一旦自己骤然面临生死,我们能坦然面对吗

那么庄子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死亡呢庄子在《列御寇》篇中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庄子快死了的时候,他的很多学生就商量,老师如果真的死了,我们一定要厚葬他。

就是要好好安葬他,礼仪用品一定要豪华。

庄子听了,跟他的学生们说,我死了以后,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这广大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就是送我的礼物。

这是多么奢侈的葬礼啊!

这是多么宏大的气魄啊!

实际上,庄子的意思就是,你们不要搞什么厚葬啦。

我不要棺材,不要陪葬,不要礼物,你们就直接把我扔在旷野里,交给天地自然就行了。

学生们显然很为难。

他们大概以为老师快死了说胡话吧。

想来想去,还是要劝劝老师,就说:

老师啊,要这样,我们怕乌鸦、老鹰把你吃了。

还是做个棺材埋在地下吧。

(本章完)

[(第6章、庄子何其人(6))]

一、庄子何其人(6)

庄子说:

把我放旷野里,乌鸦、老鹰要吃我;把我埋在地下,那些蚂蚁也要吃我。

你抢下乌鸦、老鹰的口粮,喂给地下的蚂蚁吃,干嘛这么偏心呢

这个回答是那么豁达和幽默。

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

这就是庄子对自己的形体和生死的看法。

我们社会上现在有很多抗癌俱乐部,有很多的抗癌明星。

过去一听说人得了癌症,那几乎就是判死刑的同义词。

可是现在很多癌症患者还能活很多年,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内心乐观豁达,不惧怕死亡,所以才可能战胜死亡。

其实庄子从来就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

他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

这个观点跟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

孔夫子回答他学生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回答了六个字:

“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呢,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儒道相通。

孔子给我们揭示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

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可以说,庄子在他的这本书里,留下了很多隐约的生活的影子。

这里面有很多判断跟儒家彼此呼应。

只不过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

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看过《庄子》中的很多故事,会通达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这不是简单地积极或消极,而是在我们生命的不同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一套参照系统。

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

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区别境界的大小又如何才能达到那个大境界

在《庄子》的《逍遥游》篇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

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逍遥游》无限地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

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描写中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为生活里面很多实用的规则。

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小大之境应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本章完)

[(第7章、庄子何其人(7))]

一、庄子何其人(7)

大家都知道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两人之间有很多对话。

《庄子》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惠子找到庄子,说:

魏王给了我一颗大葫芦籽儿,我在家就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看起来很丰硕饱满,有五石之大。

因为这葫芦太大了,所以它什么用都没有。

我要是把它一劈两半,用它当个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其坚不能自举”,要是盛上水,往起一拿它就碎了。

用它去盛什么东西都不行。

想来想去,葫芦这个东西种了干什么用呢不就是最后为了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什么都装不了了。

所以惠子说,这葫芦虽然大,却大的无用,我把它打破算了。

庄子说:

你真是不善于用大的东西啊!

于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宋国有这么一户人家,他们家有一样稀世的秘方,就是不皴手的药,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

所以他们家就世世代代以漂洗为生。

有一天,一个过路的客人,偶尔听说他们家有这个秘方,就来跟他们商量,说我以百金来购买这个秘方。

全家人听了,就聚在一起开会商量,说咱们家这个秘方,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全家人这样漂洗为生,才赚很少的钱。

现在人家花百金,这么多钱买个方子,干嘛不给他咱卖了吧!

这个过路的客人,拿了这个秘方就走了。

他是去干什么呢当时各个地方都在诸侯混战之中,为了争地而战,那么在东南部就是吴越之争。

吴越之地,正处水乡。

这个人从宋国拿了秘方直奔吴国,去游说吴王。

此时正好越国军队进攻吴国。

吴王就派这人带兵,选在寒冬腊月,向越国发起水战。

因为你有此秘方,军士可以手脚不冻,不皴手,不生疮,战斗力十足,而越人没有这个秘方。

这一战吴国大胜。

所以这个提供秘方的人,裂地封侯,立致富贵,身价非同一般。

这个方子给不同的人用,它可以带来不同的人生效率。

如果你拥有大眼界,你会看到同样一个秘方,它可能会决定一国的命运,改变一个人的身份。

庄子告诉惠子说:

大葫芦也是一样。

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使呢如果它是一个完整的大葫芦,你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去浮游于大江大湖上呢难道一个东西,必须要被加工成某种规定的产品,它才有用吗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

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隐藏的财富》,里面讲了一个美国人的故事:

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1845年,来到纽约谋生。

这弟兄俩觉得生活很艰难,就商量怎么样能够活下去。

作为外来的移民,哥哥原来还有一技之长,在德国的时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

弟弟太年轻,什么都不会。

哥哥说,我们外乡人在纽约这么一个都市,太难生存了。

我去加利福尼亚吧,我可以种菜,继续做我的泡菜。

弟弟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索性一横心一跺脚,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

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和冶金学。

(本章完)

[(第8章、庄子何其人(8))]

一、庄子何其人(8)

哥哥来到了加利福尼亚的一个乡间,这里有很廉价的土地,就买下来种卷心菜,成熟后用来腌泡菜。

哥哥很勤劳,每天种菜腌泡菜,养活了一家人。

四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到加利福尼亚来看望哥哥。

哥哥问弟弟:

“你现在手里都拥有什么呀”弟弟说:

“我除了拿个文凭,别的什么都没有。

”哥哥说:

“你还是应该跟我扎扎实实地干活啊。

我带你看一看我的菜地吧。

弟弟在菜地里,蹲下来看了看菜,然后扒拉一下菜底下的土,在那儿看了很久,进屋去拿了一个脸盆,盛满了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里面漂洗。

他发现脸盆底下,有一些金灿灿的、亮闪闪的金属屑。

然后,他非常惊讶地抬头,看着他哥哥,长叹一声,说:

“哥哥,你知道吗你是在一座金矿上种卷心菜!

其实,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安然地享受着生活带给我们的秩序。

日复一日,我们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觉。

大家怎么生活,我们也怎样生活。

我们用手中的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过很安稳的日子。

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现有的经验系统,重新质询一下:

我还可以换一个方式生活吗我目前所拥有的这些技能,还有没有可能让它发挥更大的用处

庄子在《逍遥游》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

什么叫做有用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跟孩子说,你趴在窗台上看了一下午蝴蝶,做的是没用的事。

这一下午,如果你练钢琴,是有用的。

我们可能跟孩子说,你这一下午就在和泥巴,搭城堡,这是没用的。

这一下午,如果你练打字,是有用的。

我曾经见过一个科学实验,把一个会跳的小虫子放在瓶子里。

它明明可以跳很高,但试验是把盖子盖上以后让它跳。

小虫子一跳,啪,碰到了顶盖掉下来了,再一跳,又碰到顶盖掉下来。

它反复跳跃,却越跳越低。

这时候,你把盖子再拧开,看见这小虫子还在跳,但它已经永远不会跳出这个瓶子了,因为它认为,头顶上那个盖子,将是不可逾越的。

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一种可悲的现象,就是父母用自己全部的爱,为孩子规定了太多的戒律,捂上了太多有用的盖子。

我们让孩子们认为,作为一个葫芦,它以后只能成为瓢,而不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游泳圈,带着人浮游于江海。

作为一块土壤,上面只可以种菜种粮食,没有人去追问土壤下面可能埋藏的矿藏。

我们以一种常规的思维,束缚了自己的心智。

由我们的常规的生活态度,规定了我们可怜的局限。

这种局限本来是可以被打破的。

只有打破这种常规思维,我们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遥游。

真正的逍遥游,其实就是无羁无绊的。

有用和无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难道一个人一定要循规蹈矩、按照程序、按照规则去设计自己的人生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大公司要招聘发报员,凡是熟悉国际通用的摩尔斯密码的人,都可以来应聘。

很多应聘者闻讯而来,被安排在公司的办公大厅里等候面试。

大家来了以后,就发现这个环境太嘈杂了。

这个大公司业务繁忙,办公大厅里人来人往,有的在互相谈话,有的在打电话,人声嘈杂。

几十位应聘者一排一排坐在这个环境里等候。

面试是在大厅尽头的一个神秘的小屋子里。

大家就这么等着,等待人事经理来叫人。

(本章完)

[(第9章、庄子何其人(9))]

一、庄子何其人(9)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迟到的小伙子。

他排在应聘者的最后,连座位都没有了。

他站了一会儿,然后就径直往那个神秘的小屋子走去,推门而进。

所有人都很奇怪:

他为什么不排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