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202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docx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_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_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_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

下面是带来的庄子的心得读书笔记,欢迎欣赏。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

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

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

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

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

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

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

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

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

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

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

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

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

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

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

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

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

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

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

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

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

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

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

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

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

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

于丹老师说: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

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

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

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

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

他们不知,我是"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时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从庄子的逆向思维来看,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不知我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琴为乐;他们不知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用不娴熟的歌声来寄托情怀、可以在不纯熟的琴声中放飞思绪、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发我的真情实感,因此我活得真实而轻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陪孩子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我不必为工资为奖金的高低而愤愤不平、不必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为职务的升降而忧心冲冲;我眼里无外表美丑之分、无地位贵贱之分。

我喜欢这淡泊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虽身在蜗居,但我的灵魂可以象庄子那样在天地之间自由逍遥,我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与超越,岂不快哉!

如今我用心灵代替眼睛来感知纷杂的世界,适应并感谢上天赐我的这种生命方式,让我有机会内视反省自己,懂得内敛于心而不张扬。

书籍涵养孕育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棱角,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我身边的人和事。

"游"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在这个心灵历程中我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快乐与宁静。

如果我没失明,物质的利益会迷惑我的双眸,有可能会在外界的诱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牵绊、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捆绑;或者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参与赌博而远离书籍。

是异样的人生让我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让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

所以我过得很自在、很充实。

正如于丹老师所言:

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

我的心与亲人紧紧相连,想到他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

绵绵不绝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

是的,自由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但本人还要具备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质,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灵魂,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内心有愧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体验的过程,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把这种感受强化并不断加以回味。

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的逍遥是建立在衣食无忧、清闲悠哉的条件上,如没有稳定的经济与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谈逍遥了,因为我毕竟是俗人一个。

而庄子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在贫困交加之时,依然淡定从容、超然豁达。

楚国大臣请他做丞相,他宁愿做一介农夫也不追逐名利。

但现在多少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想升官发财,与之相比,庄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

一个人即使没有粮食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我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物质我没有过多的欲望,在我看来,简单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

哲学家周国平老师说:

"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

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

"我希望女儿长大后拥有一颗慧心,做到宠辱不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过着飘逸恬淡的生活。

感谢于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庄子,感谢庄子,他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常心,无论人生有何种境遇,都能乐观坦然地面对,平庸的~我远远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我还没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名利生死,那么就以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我的精神目标,超越自己,乐观生活。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

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

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

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生不逢时,如之奈何?

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

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

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

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够深,那么则无力承载大船。

同样的,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声就是人生鸣笛启航的标志。

我们在书海中、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小船历经风雨,变成了大船。

倘若没有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淀,水不够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机重重。

当然,内涵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前提与资格。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

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的疲倦与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昨天早上读完了《大学》,总的感觉是正直之人、饱学之士一般是身死却留下美名的结局,而奸佞小人、善弄权术者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确也是少数。

大多数随波逐流者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也许这就是今人"随大流"的缘故吧。

从今天开始,读《庄子》。

译注者(纪琴)卷首语:

"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

"

从以上这句话来看,作者是写给世人作为"中药"医治"心病"的,我读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另外一个目的是享受。

毕竟高中毕业之后,很少看古文了。

工作之初买了一本《古文观止》,也只翻了几页。

十几年了,现在除了纸张略显陈旧外,里面还是几乎空白。

日后一定抽出时间研读。

目的却是为了提高古文素养和理解能力。

基于此,我读这本书,显得容易一些。

仅读原文,现在对我来说很费力气。

今天早上读完了逍遥游。

记得去年登泰山时遇见一块"逍遥游"的崖刻,就在山涧、架桥的东边,我立即让同事予我拍照留念。

现在想想,何必如此心急?

心中有佛,还在乎非得日日见得佛的样子吗?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借大鹏之翅、许由之言舒心中之的境界,读来快哉!

看来庄子不仅仅是想象,他认为大鹏飞在万里之上,也就是在狂风之上,才能御风自在而行。

这里,一方面符合自然规律,即在对流层之上,飞得才会平稳,客机不是这样吗?

另一方面,符合社会规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再高一个层次,才能看的更清楚,才能更游刃有余!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庄子、徐无鬼》

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很笃厚。

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就是如此。

庄子过惠子墓的时候,他给随从的人讲了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故事:

楚地有个人,鼻子给弄了点白色垩土。

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

怪就怪在这人没去擦,而是跑到一个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给他拿砍掉那块大小厚薄象苍蝇翅膀的垩土。

更奇怪的是那个木匠,没象常人那样叫他擦掉垩土,却真的随手拿起斧头砍去,那斧头虎虎生风,从那人的鼻尖擦过,垩土被砍掉了。

他站在当地儿,脸不变色心不跳,鼻子完好无损。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景?

!

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啊!

人世间难得有这么个胆子大的,难得有这么个技术高的。

没有那斧子当前不眨眼的气度,谁敢砍?

怕是斧子还没砍下,人已战栗觳觫了吧?

没有那高水平的技艺,谁敢站在那等着人家砍?

只怕是你站得再稳,也会给那没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

或许脑袋都岌岌可危了吧?

可这俩人竟然就搭档配合得这么高妙。

所以,当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垩土时,他再也发挥不出如此高的技艺了。

庄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呢?

他自己给我们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说: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意思是说,从惠子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真的是没有说话的人了吗?

他这不是正在给人家讲故事么?

其实,他是在哀叹,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对手,心中万分悲凉罢了。

人世间类似的哀痛我们常会看到,远到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复再弹,纵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谁能懂呢?

世界上最懂得我们的那个人没了,我们的知心话又该说给谁听呢?

纵使说了,又有谁能懂呢?

虽然庄子和惠子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两人在一起时喜欢互相批评和争辩,但是这相争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庄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发。

即使在论争,那也争得是不亦乐乎啊!

站在濠水桥上的惠子和庄子,又开始争辩了。

庄子说: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说: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说: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能一起出游,非好友者何?

那庄子出游从容,看鱼儿从容欢快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心有所感,大发感慨。

惠子是个不可知论者,所以,他反问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说,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到此,我们觉得惠子该闭嘴了。

可那惠子还是没服气,辩论水平是高高的,他继续着自己的辩论事业:

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大家全都不知道了!

这是何等的论辩才能啊!

叫我们怎么听怎么觉得象绕口令了。

这大约已到了论辩的高峰,可庄子仍能在这高峰上在拔高一筹,他告诉惠子,你先前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等等等等,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

我在濠水上知道鱼的快乐了。

这次论争,庄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没有惠子的高论,又哪来庄子的妙论啊!

难怪张之纯在《评注诸子菁华录》里说:

"庄子、惠子意见虽不同,然惠子犹是解人也。

寥寥数语,写出低徊踯躅无限凄凉。

"

另一次的论争,更是叫庄子发了一通关于生死的妙论。

说来庄子可真是个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势不雅观也就罢了,他竟然敲着个盆儿唱了起来。

这情景给前来吊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评他:

"你跟人家过了这么久,她给你养大了孩子,现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着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这通责备有理有节,却没难住庄子,正象明代陈深辑在《诸子品节》里说的那样"庄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笔,乃知奇文待人而见也。

"

庄子说:

"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

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

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噍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至乐》)

在反驳惠子时,庄子奇句迭出,奇思奇笔叫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他把生命过程描述成一个从无气、无形、无生到恍惚有气、有形、有生的过程。

生死存亡本为一体,我们为什么还要悲哀呢?

亲爱的老婆,她又回到她生命的本原处了。

又回归到无气、无形,无生的状态中去了。

她在天地自然中,又何必伤心呢?

人生在世,得对手如惠子者,幸甚幸甚!

庄子有此对手,足矣!

庄子有此知己,足矣!

过惠子墓,庄子睹物思人,为失去对手而慨叹,而感伤。

这无尽的悲凉情其始我辈浅陋之人所能深味?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