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415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9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编钟是我国历史上民间传统乐器,一套编钟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音色美。

小南同学用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上不等量的水,制作了一套“仿真编钟”。

增减水调试后,得到了“1、2、3、…”七个不同音,那么装水多的杯子类似于较  (填“大”或“小”)的编钟,它们的音调较  (填“高”或“低”)。

2.如图,茶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  。

泡茶时,人们能闻到茶叶的芳香,这是属于  现象。

3.如图所示,一个物块重20N,现用50N的水平压力F将它紧压在竖直的墙面上。

当物块静止时,物块与墙面间的摩擦力F为  N,方向为  。

4.在探究“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同学们将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萝卜都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

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小华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到萝卜中,再次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结果两只萝卜均沉入水底。

从物体受力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  力的大小,从而使浮力  (大于/等于/小于)重力;从他们探究的方法来看,  (小明/小华)的方法更合理,理由是  。

5.小红在实验室用酒精把质量是150g,初温是6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  J;若不计热损失,至少需要燃烧  g酒精。

[c水=4.2×103J/(kg•℃),q酒精=3.0×107J/kg]。

6.某导体两端加上4.5伏电压后,通过它的电流为0.5安,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欧。

其中0.5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

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1.5伏,它的电阻为  欧。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分度值是1cm、量程为5m的皮卷尺

B.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

C.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D.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量程为3m的硬杆长尺

8.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

A.红、绿、蓝B.红、黄、蓝C.红、绿、紫D.红、黄、绿

9.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

10.下列有关热机效率、燃料热值、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所用燃料的热值越大,效率越高

B.热机所用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越多,效率越高

C.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D.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物体的内能

1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正在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

B.

司机推汽车纹丝不动

C.

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D.

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12.下面所列的各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B.核能C.风能D.煤炭

13.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A、B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都是倒立的B.都是缩小的

C.透镜在A处时像较大D.透镜在B处时像较大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4.5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Ω,电压表接入0~3V量程,电流表接入0~0.6A量程,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A”,闭合开关,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3A~0.6A

B.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1.5V~3V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5Ω~20Ω

D.电路总功率最大值2.7W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请在图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16.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  极。

(选填“N”或“S”)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6分,第19题6分,共18分)

17.(6分)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勇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小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  。

(2)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纸面保持  。

(3)小勇点燃了其中一支蜡烛置于玻璃板前,他应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

(4)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

(5)多次实验测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8.(6分)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共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

(1)三次实验都要让小球由  状态开始滚下。

(2)小球沿斜面下滚的过程中,它的  能主要转化为  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  (选填“小球高度”或“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

(3)  和  两次实验,研究的是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19.(6分)小明用图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

(1)小明将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读数是  A,小灯泡的阻值是  Ω(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2)当电压值改变的时候,小灯泡的阻值  (选填“变化”或“不变”);

(3)小明又想测某未知电阻Rx的阻值,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电路(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他把缺少的步骤补全,并写出Rx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

A.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B.闭合S1、S2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

C.  ;

D.利用测得数据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

Rx=  。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0.(9分)某款油电混合动力小汽车,具有省油、能量利用率高等特点,其相关信息如表。

在某次水平道路测试中,该车以中速匀速行驶170km,共消耗汽油10L.测试过程中,内燃机既向车轮提供能量,又向蓄电池充电,同时蓄电池又将部分能量通过电动机向车轮输送,此时,内燃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辆前进。

(1)向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  能。

(2)在水平道路中速匀速行驶过程中,若平均阻力为1000N,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3)在水平道路中速匀速行驶过程中,若该车的效率为53%,此过程最终使蓄电池电能增加了多少能量?

(忽略蓄电池和电动机的热损失,ρ汽油=0.7×103kg/m3,q汽油=4.6×107J/kg)

21.(9分)有两只灯泡,A灯“6V6W”、B灯“6V3W”,A和B中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

(1)将A、B并联接在6V电源两端,求1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

(2)将A、B串联接在某电源两端,使B灯恰好正常发光,求此时A灯电阻;

(3)将A与一个滑动变阻器(50Ω2A)串联接在6V电源两端,如图乙所示。

调节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和A灯功率相等时,求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编钟是我国历史上民间传统乐器,一套编钟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音色美。

小南同学用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上不等量的水,制作了一套“仿真编钟”。

增减水调试后,得到了“1、2、3、…”七个不同音,那么装水多的杯子类似于较 大 (填“大”或“小”)的编钟,它们的音调较 低 (填“高”或“低”)。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详解】编钟其大小不同,质量也不同,故振动的快慢就会不同,因此,编钟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质量大的编钟难振动,音调低。

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水柱越高,越难振动,因此装水多的杯子类似于较大的编钟,它们的音调较低

故答案为:

大;低。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及其应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2.如图,茶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 连通器 。

泡茶时,人们能闻到茶叶的芳香,这是属于 扩散 现象。

【分析】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判断是不是连通器要根据这两个特征。

扩散现象是常见的分子运动形式,主要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茶壶的壶身与壶嘴都与大气连通,并且壶身和壶嘴底部相连通,是连通器;

茶叶的香味分子在空气中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

连通器;扩散。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能力,同时要知道连通器的特点,并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3.如图所示,一个物块重20N,现用50N的水平压力F将它紧压在竖直的墙面上。

当物块静止时,物块与墙面间的摩擦力F为 20 N,方向为 竖直向上 。

【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故分析清楚此题中木块在这种状态下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并判断出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知,物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就等于木块的重力20N。

由于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如图所示,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地球竖直向下的吸引力,故有一个向下的运动趋势,

所以,它受到的摩擦力是竖直向上的。

故分别填:

20N;竖直向上。

【直击中考】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通过一个力的大小、方向,推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4.在探究“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同学们将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萝卜都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

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小华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到萝卜中,再次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结果两只萝卜均沉入水底。

从物体受力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 重 力的大小,从而使浮力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重力;从他们探究的方法来看, 小明 (小明/小华)的方法更合理,理由是 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在改变重力时浮力几乎不变(控制变量) 。

【分析】要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就需要知道浮力和重力,铁钉中插入铁钉改变重力,就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浮力不变。

【详解】在萝卜中插入铁钉,萝卜的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

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在改变重力的同时浮力是不变的;

小华没有将铁钉全部插入萝卜,在改变重力的同时,萝卜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ρ液V液g可知浮力变大,无法找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故答案为:

重;小于;小明;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在改变重力时浮力几乎不变(控制变量)。

【直击中考】此题考查了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5.小红在实验室用酒精把质量是150g,初温是6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 2.52×104 J;若不计热损失,至少需要燃烧 84 g酒精。

[c水=4.2×103J/(kg•℃),q酒精=3.0×107J/kg]。

【分析】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由题知Q吸=Q放,再根据公式Q放=qm求出需要燃烧的酒精的质量。

【详解】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0.15kg×(100℃﹣60℃)=2.52×104J,

不计热损失,Q吸=Q放=m酒精q,

则m酒精=

=0.84×10﹣3kg=84g。

故答案为:

2.52×104;84。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和Q放=qm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Q吸=Q放是本题的关键。

6.某导体两端加上4.5伏电压后,通过它的电流为0.5安,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9 欧。

其中0.5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0.5C 。

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1.5伏,它的电阻为 9 欧。

【分析】

(1)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根据Q=It求出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详解】由I=

可得,导体的电阻:

R=

=9Ω,

由I=

可得,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Q=It=0.5A×1s=0.5C,

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所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1.5V时,导体的电阻仍为9Ω不变。

故答案为:

9;0.5C;9。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电流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是一道基础题目。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分度值是1cm、量程为5m的皮卷尺

B.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

C.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D.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量程为3m的硬杆长尺

【分析】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不同需要。

【详解】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成绩一般在1~3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1m小于3m的自制硬杆长尺就可以。

选项AB中的皮卷尺由于有弯曲性,不易竖直,故不符合要求;选项C中的刻度尺量程不符合要求。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人们对身边常见的测量结果有所了解,能对结果的精确程度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的刻度尺去测量,准确性高。

8.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

A.红、绿、蓝B.红、黄、蓝C.红、绿、紫D.红、黄、绿

【分析】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详解】彩色电视机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了五彩斑斓的各种颜色的。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光的三基色的颜色。

9.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

【分析】要详解本题需掌握:

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详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10.下列有关热机效率、燃料热值、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所用燃料的热值越大,效率越高

B.热机所用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越多,效率越高

C.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D.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物体的内能

【分析】

(1)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之比;减少热的损失,可以提高效率;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还与物体质量有关;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即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

【详解】

A、用热值大的燃料,燃烧相同燃料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但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不一定多,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的比值不一定大,热机效率不一定得到提高,所以A错误;

B、热机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的比值,所以B错误;

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C错误;

D、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机械能,产生内能,故属于能量的转化,故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所以D正确。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本题考查了热机的效率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内能的因素:

温度、质量、状态、材料,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热传递;是一道基础题。

1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正在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

B.

司机推汽车纹丝不动

C.

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D.

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

【详解】A、足球在水平面上滚动,不再受脚的力,只有距离,没有力,故人不做功,故A错误;

B、司机没有推动汽车,只有推力,但没有距离,故推力未做功;故B错误;

C、女孩将报刊搬起时,力向上,距离也向上,力和距离方向一致,故力做功;故C正确;

D、背书包水平前进,人对书包的力向上,距离水平向前,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力不做功;故D错误;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方法,详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做功的因素。

12.下面所列的各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B.核能C.风能D.煤炭

【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详解】石油、核能、煤炭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即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

C。

【直击中考】此题主要考查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

13.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A、B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都是倒立的B.都是缩小的

C.透镜在A处时像较大D.透镜在B处时像较大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光屏上能呈现的像都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详解】光屏上能接到像,像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故A正确。

当凸透镜在A处时,物距小,像距大,成的是放大的像,成像原理和投影机原理一样;当凸透镜在B处时,物距大,像距小,成的是缩小的像,成像原理和照相机原理一样,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

A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知识点:

(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4.5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Ω,电压表接入0~3V量程,电流表接入0~0.6A量程,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A”,闭合开关,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3A~0.6A

B.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1.5V~3V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5Ω~20Ω

D.电路总功率最大值2.7W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然后与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最小示数,然后得出答案。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电压表的示数UR=3V时,电路中的电流,

I=

=0.3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3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

=15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滑=R总﹣R=15Ω﹣10Ω=5Ω,

则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5Ω~20Ω,故C正确;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P大=UI大=4.5V×0.3A=1.35W,故D错误;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则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小=

=0.15A,

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15A~0.3A,故A错误;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UR′=I小R=0.15A×10Ω=1.5V,

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1.5V~3V,故B正确。

故选:

BC。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电路中最大电流的确定,对于选择题只要有一处错误即可判断本选项错误。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请在图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分析】光射入玻璃砖后,发生了两次折射:

第一次是从空气进入玻璃;第二次是从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做出两次光的折射光路图。

【详解】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画出第一次折射的光路图;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画出第二次的折射光路图。

注意最后的出射光线和最初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只不过偏移了一下位置。

如下图所示:

【直击中考】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不同的,记住在空气中的角度大是关键。

16.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 S 极。

(选填“N”或“S”)

【分析】利用图示的线圈绕向和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即可确定螺线管的左端的极性。

【详解】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再利用安培定则即可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S。

【直击中考】此题考查了安培定则的应用,题目的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点较单一。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6分,第19题6分,共18分)

17.(6分)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勇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小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 完全相同 。

(2)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纸面保持 垂直 。

(3)小勇点燃了其中一支蜡烛置于玻璃板前,他应 透过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

(4)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5)多次实验测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分析】

(1)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应该有刻度尺。

两支蜡烛大小相同,这是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