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826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docx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

课题立项编号JXKT-HX-04-003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下半年总结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于2014年6月申报,2014年9月被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立项批准号:

JXKT-HX-04-003)。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我校组织调研常态课,进行观察、统计、寻找高效课堂。

2015年下半年我们课题组继续搭上这列校本教研列车,围绕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2月)

(一).加强学习,继续转变观念,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题组成员学习以下书籍: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叶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何乃忠)以及每月一期的《中小学化学教学》。

除此之外,还对每人进行制作课件、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培训。

(二)开展培训活动,专家引领明方向。

2015年11月2日全体课题组成员聆听了来自北京市教研室做的专题讲座。

辛老师从有效课堂面临的博弈开始谈起,向我们揭示了有效课堂具有任务适切、模式科学、组织有序、方法恰当、过程要有主体性等特征;要切实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应该从职业理想、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德育能力、人际协调及教科研能力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一名专业化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备教材、备心境、备学生、备导入、备方法、备设问、备层次、备训练、备语言、备板书、备小结、备课件,在具体实施环节,教师要确保学生视觉、听觉通道有效参与,巧用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最后辛老师指出一节好课不但要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状态、信息量的摄取度、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师生互动要真实有质。

(三)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自课题研究起,成立了青年教师学习组这一沙龙团体。

举办讲座、指定书目、读书沙龙等形式引导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逐步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实验课、研讨课、公开课、评课、作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形式。

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

两个学期来,从没间断过。

课题研究至今,八人每学期皆上过实验课。

不管谁上课,课前大家皆要熟悉教材,在活动时根据研究的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由上课人自己整理、归纳后设计教法,并实施。

有时是上课人自己先说思路,想法,大家再提自己的想法,上课人修改后实施。

上课时(有时包括试上),大家都去听课,仔细听,认真记,反复思。

再次活动时,就针对本堂课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

事实也证明,这些教师不仅自身成长,也以点带面,推动了全体教师的进步。

(四)不断反思,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

课题组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

一种是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每课的“教后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的研究习惯。

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自己备课,我们的教后感都是“货真价实”的。

二是定期征集“案例反思”。

每学期,我们都要向学校网站至少上传一篇教学反思。

三是鼓励撰写教学论文。

在上述反思活动中,不断增强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师生的变化,“自主高效”课堂的实验在我校拉开序幕已经二年多的时间了,实验开展的轰轰烈烈。

实验以来付出了许多辛苦,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希望。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学生的变化:

1.自主预习:

为了课堂有更好的展示,学生在预习时特别主动认真,看教材,请教老师,找参考资料……,实现了对知识的自主学习、研究。

不但学习知识,还要想办法把知识讲解清楚、明白,真正达到了预习的目的,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把知识讲给别人听”在我的学生身上已经得到了体现。

而且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速度很快,我们班学生现在已经可以脱离任何辅助材料自己预习,大约20分钟就可以,上课效果很好。

2.个性张扬:

 原来的课堂老师是主角,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就是提问,也只是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参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听众,课堂死气沉沉,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明显。

可现在的课堂却是学生的舞台,他们之间交流,讲解,在全班展示……,每个人都嫣然一位小老师,大方、自然的神态;清楚、准确的讲解;敏锐、缜密的思维;工整、漂亮的板书,大胆的质疑;自信的辩论;恰到好处的补充……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欣慰的同时感慨更多: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给他们机会。

每一节课我都陶醉其中:

我们的学生太了不起了!

3.团结协作:

小组的组建,评价机制的制定,公正、及时的评比、激励,使得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高的团结协作精神。

组长、副组长互相帮忙管理小组;组内结成一帮一互助对子;课堂上优秀学生把机会让给成绩一般的学生;一人讲解出现问题,组内其他学生马上帮助讲解;组内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有专人督促、帮助其提高成绩等等。

班里每次大、小考试都会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各科平均分,分数高的小组会得到表扬、奖励。

哪个小组的学生在班级分数处于后面,他们组的其他同学都会非常着急,不是组长一个人的事情。

于是就出现了成绩好的同学给成绩差的同学“补课”。

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这样的情形班级中比比皆是。

不但学习上,其他各项活动小组成员都会通力合作,努力完成好。

4.公平竞争:

有评比就会有竞争,如果为了评比而竞争,为了竞争而影响团结就适得其反了。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班小组之间虽然竞争激烈,但却和睦、公平,很少出现矛盾。

这主要是我们抓住了一个班八个组长的心,几乎每天给他们培训,开会,一点一点教给他们如何当组长,他们一条心,互相帮助,自然就带动了组员,因此班级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又氛围和谐。

5.成绩喜人:

实施“校本教研高效”课堂以来,学生从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

取得了全面大丰收的可喜成绩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今的课堂上学生充满了自信,更多同学喜欢上化学课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明显提升。

(二)教师的变化

1.薪火相传,锐意进取

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科学、拼搏的优良传统,创造了良好的学科教学和教研环境。

教研活动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和落实化。

①加强集体备课;②加强听、评课活动;③积极探索高效备课途径;④实行“导师”制,青年教师成长走上高速路。

2.课改教研,全面开花

每学期每一位教师上一节研究课或示范课,高三的老师上备考研讨课、专题复习课,课后评课。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笔耕不辍。

多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及案例获奖。

三、研究的成效

自开题以来我们课题组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化学课堂教学,构建了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从理论——实践——理论,我们得到了以下的认识: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化学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归纳出化学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①目标要明确:

一节课上什么内容,能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这节课能学到什么等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明确。

②目标要适度: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③目标要适量:

在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不能求全希望能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合理的、有所选择的设定目标。

【案例1】《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目标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

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

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

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

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2)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设计

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化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设置有效的问题:

问题的探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设置有效的、能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这是一种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全面的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重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有效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料的精彩,这些就是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我们必须努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④注重课堂反馈:

这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它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能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增强课堂实效性。

⑤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形式不能一成不变。

不断的变换课堂形式能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集中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常常能让我们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⑥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美丽的板书、动听的言语、得体的教姿、和蔼的态度、崇高的人格等,这些都是吸引学生的地方。

“只有喜欢这个老师,才会喜欢这门学科”。

我们教师自身应努力提高自己,争做让学生崇拜、喜欢的老师。

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案例2】:

引导学生做铜与浓HNO3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

开始液体内变黑,反应速率缓慢,然后突然加快,试管液体上方有红棕色气体,最终溶液变成绿色。

思维加工过程为:

变黑过程:

Cu+2HNO3(浓)=CuO+2NO2↑+H2O(HNO3作用:

氧化性)

变绿过程:

CuO+2HNO3=Cu(NO3)2+H2O(HNO3作用:

酸性)

总反应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HNO3作用:

氧化性和酸性)

学生发问:

水合铜离子应该是蓝色的,可溶液为什么呈绿色?

教师引导:

学生提出假设:

①Cu(NO3)2溶液是绿色;②生成的红棕色的NO2与蓝色Cu(NO3)2溶液颜色叠加导致绿色。

实证设计:

观察Cu(NO3)2晶体呈蓝色,证明第一种假设不成立。

第二个假设设计两个试管实验:

取少量绿色溶液于试管中,加热,若有红棕色气体逸出,溶液呈蓝色即可;另取少量绿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最后溶液呈蓝色。

根据化学方程式设问:

(1)氧化性的HNO3与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从特殊到一般)

(2)为什么浓HNO3的还原产物是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是NO?

(学生生成问题)

(3)在反应中硝酸起什么作用?

在反应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基于反应机理)

(4)洗去实验装置残留的铜选用什么试剂?

为什么?

(基于经济环境)

(5)铜与浓HNO3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的探究。

(基于科学探究)

结论:

对于教学而言,适用于在一定教学情景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另一种教学情景中的未必有效,适合某一群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未必适合另一群体的学生。

教师应该采用基于学情、基于学生的学习优势进行教学设计,认识班集上各个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怎样学好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根据教与学的效果及反馈诊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

(3)有效的教学结构设计

化学课堂教学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必须安排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其效性。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作为处于主体地位的主人,在经过自己独立、充分的思考之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案例3】当教师说“谁可以帮我做这个实验”

①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激动地说:

“老师,我先举手,我先举手。

”被点到的学生满心欢喜,上讲台后能自然地和教师交谈。

②学生上来后,教师站在学生旁边,帮着一起找药品和实验用具。

③学生操作有误时,教师在一边随时示范,只轻声说应该这样,并不责怪。

④下面的同学全都仔细地看着讲台上教师和同学的动作,有的同学还边看边用手模仿,很安静、很认真。

⑤当实验结果出来后,教师让做实验的同学拿下去给全班同学看一遍,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展开讨论。

对照班

①课堂立即变得鸦雀无声,无一人举手(学生很紧张),教师点名让一位学生上来后,其他同学如释重负,顿然放松。

②学生上讲台后,教师远远地站在一边,这位同学找药品和实验用具时,下面的同学开始发笑。

③找到药品开始操作时,教师说:

“大家看好,看他的操作是否有错误。

④上面的同学紧张得直发抖,下面的同学越笑越厉害,甚至他发抖的手也成了同学笑话的理由。

⑤这位同学做完实验下去之后,教师走过来分析刚才这位同学的错误,下面的同学立即安静下来,听教师讲解。

结论:

打造和谐、安全的课堂交互秩序,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氛围是有效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质疑、遭遇失败、接受反馈和重新尝试的安全环境,扮演着最合适的角色。

在有效课堂上永远充满解放和自由。

(4)有效的练习设计

练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我们不能随意的使用,在练习的布置和讲评上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练习要精选,提高练习的质量。

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手边使用的练习进行删选,不能一讲到底。

选取典型试题,不让学生去做那些重复的、无用的、甚至错误的试题,保证学生做题的质量。

②练习要适量。

我们的教师一直认为题目是做的越多越好,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大量的给学生做题,什么题都拿来给学生做。

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精选过后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控制好数量。

我们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③讲解要细致。

不能只是追求一个答案,要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真正的能够得其法,在今后才能举一反三。

注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其改正。

【案例4】化学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HClO有何价值(意义)?

学生在教师的“问题”诱导下,把教材“裸露”知识变成思维“空白”。

【学生探究】

(1)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2)生成沉淀和难电离的物质是反应能进行的原因;(3)证明由较强的酸能制较弱的酸;(4)判断酸性强弱顺序:

H2CO3>HClO。

(5)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6)进一步通入CO2时的现象:

沉淀消失,溶液变澄清;(7)漂白粉(漂粉精)漂白的原理;(8)提高漂白速率:

改用比碳酸更强的酸(如醋酸、盐酸等);(9)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的原因;(10)保存漂白粉的方法:

密封保存……等。

结论:

创设一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通过资料或上网查阅,自己规划学习的进程,体会学习材料的意义,促进学习的记忆。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首先表现在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

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2.其次表现在课堂教学密度量小、质量差。

课堂教学密度是指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教学中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减少,使教学密度量大质差。

3.个别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过分夸大的空洞的评价,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收获甚浅。

4.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

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有效性”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课题。

六、后期阶段研究过程计划

经过近二年时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迫于升学的压力,化学教学未能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使得化学教学在短期内提升有效性还存在许多局限性。

后阶段,本课题组拟进一步探索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拓宽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同时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出实际操作的化学有效教学模式,开展化学教学展示,汇编论文、课例、教学设计,并组织填写结题报告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2016年12月申请结题。

 

 

2015年课题组组成员成果展示

 

 

 

組员

论文题目

期刊/机构

时间

类别/等次

柳军利

宁夏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的评选活动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动学习》

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学学会

2014.12

二等奖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第24期

发表

马治军

宁夏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的评选活动

——《浅谈“问题探索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学学会

2014.12

二等奖

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化学创新思维能力

好家长

2015.10.

发表

姚晶莹

宁夏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的评选活动

——《浅谈201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的收获》

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学学会

2014.12

一等奖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在不同模块中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教学参考

2015.6

发表

校本教研常态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践研究

《新课程》学术教育编辑部

2015.5.28

发表

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实践研究

《新课程学习》学术编辑部

2015.5.28

发表

徐文超

宁夏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的评选活动

——《反思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学学会

2014.12

二等奖

第十六届全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课例评比

宁夏电化教育协会

宁夏电化教育中心

2015.10.

三等奖

赵娟娟

通过化学课堂实验激励学生改进创新

《读写算》编辑部

2015.7.15

优秀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实效性

《读写算》编辑部

2015.7.15

优秀论文

宁夏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教研论文的评选活动

——《浅谈高三化学如何高效复习》

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学学会

2014.12

一等奖

2015年“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论文类评选活动

——《浅议化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

2015.7

三等奖

王会玲

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

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数字化实验探究教学初探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2015.10.29

三等奖

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原电池》

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4年12月

三等奖

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12

发表

赵娟娟

2015年“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教学案例类(教学录像)评选活动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

2015.7

二等奖

校本教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课例一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陈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2.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 “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模式,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 、教学过程

【情景激趣】:

我们过年过节收到朋友和同学贺卡的时候,心里都会非常的高兴。

今天我送给每组同学一张贺卡,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心情愉快。

请同学们看看这张音乐贺卡与市场上买的贺卡有什么不同?

   学生:

没有电池,连有两根导线。

【引入】:

接了导线,锌片,铜片。

还有一个柿子会有变化吗?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不讲话,我们一起来感受美好的时光。

 【情境持续】:

我家的柿子会唱歌啊。

那么这里柿子、锌片、铜片组成的这个装置相当于一个什么装置?

   学生:

电池!

【老师】: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池?

   学生:

举例 MP3、随身听、笔记本、计算器、数码相机、汽车发动机的点火装置等都需要电池。

【强调】:

看来,电池真的很重要啊!

大家想知道电池的工作原理吗?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一下电池的工作原理。

【探究】:

锌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3、铜片和锌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4、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接入电流计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强调】:

实验的操作规范,现象的观察,小组分工。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整理汇报              

【讨论】:

(1)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

(2)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这种产生出来的电能是从什么能量转变过来的呢?

(3)铜片上的气泡是什么?

它是怎么生成的?

(4)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

 

(5)尝试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板书】:

画装置图。

学生边回答边画。

【引导学生分析】 在实验中,当把铜片和锌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活泼,锌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中,锌片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在外电路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化学能转化成的电能,这种装置就是原电池

板书:

一、原电池

1、定义: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质疑】作为电池,应该就有正负极。

请同学们分析铜片和锌片分别做这个原电池的哪一极?

【讲述】: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如锌片),电极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如铜片),H+在正极上被还原。

在铜锌原电池中,负极自身被氧化,而正极作为载体,溶液中的离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