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949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x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第九节简明、连贯、得体

【考点说明】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表达运用层级,属D级:

表达运用。

【复习策略】

这一考点的试题主要考查句子的衔接,一般都用客观题,2002年改为主观题。

客观题所给选项都可以勉强衔接,但是,要选出连贯、得体、衔接得好的选项就要仔细地分析了。

复习时既要注意局部,也要注意整体;既要看上下句,也要看该语段;既要看句式,也要看话题,还要注意句子前后的照应。

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字数、上下句的押韵、音节的和谐、对偶(对仗)等。

至于主观题,“添加必要的词语”的能力是综合性的,既要重视上下句意义的连贯,也要注意形式上的衔接。

【题型例析】

例1.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

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

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6分)(2004年全国高考题第23题)

三亚(海南)晴24-32ºC

漠河(黑龙江)小雪-22-4ºC

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12-24ºC

解说:

此题答案是:

①“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您更加惬意。

比起三亚来,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

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

但请您一定多穿些衣服,以防感冒。

具体天气情况是”;②“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来访的客人,西南的大理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着您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朋友们会流连往返。

提醒您带上雨伞。

大理具体天气情况是”。

每段衔接的话3分。

语言通顺,给1分。

前后内容衔接自然、巧妙,给1分。

体现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给1分。

此题考点应是连贯得体,题干中提到了“衔接”。

但是,答案还要有知识性,语言要亲切自然。

例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2003年全国高考题第23题)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

解说:

答案是④②①③⑤。

这是一道老题型,从④句的“草原带和森林带”可以看出这一句应放前边,从②句的“草原上”和①句的“巨杉”“直插云霄”以及③句的“杉林下”可以看出②句①句③句相连,应放④句后,③句有动物,⑤句有鸟鸣,连贯恰切。

例3.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

(2002年全国高考题23题)

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

答:

在加上

解说:

多年来的“连贯”题都是客观题,2002年改为主观题,实际上这道题也可以归入“改病句”:

在“校园宽带网”前加“新增了”、“还有”一类动词性词语,在“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后加“也应有尽有”、“也一应俱全”一类充当谓语的词语即可。

例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第6题)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撩绕,层林叠翠;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④层林叠翠,白云镣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说:

这道衔接题只有两句两个空,较为简单,答案是D项。

(1)“俯瞰”领起后面的“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音节和谐而且“瞰”与“览”押韵,显然

好。

(2)从“远眺”“近看”可知是“由远及近”写景,从“远眺”领起的“群山”“层林”“白云”来看,三景的空间顺序

更合理,况且,“绕”与“茂”押韵,整句音节和谐,所以选D项。

例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第6题)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解说:

这道题的答案是A项。

这一语段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的,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

语段开头说“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作者要强调的是“少读”而不是“多读”,再从下句看,第一横线处应选

从“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看,是说“多”的,第二横线处显然应填

从“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看,是强调“读书”这件事的,而“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则是强调“读书人”的,显然⑤比⑥合适,第三横线处应填⑤。

【试题选粹】

1.下面语句中衔接有问题,请在画线处加一句话使之连贯。

美国要求中学生阅读38部课外名著,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剧作,也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因为如果没有中外名著的阅读,就没有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就没有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我们就难以培养出真正全面发展的人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国也应对中学生课外名著的阅读引起重视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沿着一条蜿蜒的小道下山,走进跑马山与泥巴山相夹的沟谷地带,但见走出沟谷,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又一新景观展现在眼前。

①沟谷两岸谷坡陡峭,高达几百米的陡崖连绵不断,直指云天。

②沟里的水源来自五色海。

③一股清澈的水流汩汩流淌。

④沟底是另一番景象,大大小小的杜鹃花树上繁花密朵。

⑤花朵足有碗口大,像仙人播下的巨大花束。

⑥有的树高达10多米。

A.①④⑤⑥②③B.③②①④⑥⑤

C.③②④⑥⑤①D.①②③④⑥⑤

答案:

B

3.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这些朱砂的,,高矮参差。

(2)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沉浮其中。

①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

②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

③山峰被雪浪拍击,或被吞没,或露峰顶

④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峰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实物资料考察,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龙,,一般都是长体,颈部也比较细,弯曲程度大,无足无爪的多。

总之,这个时期的龙,与蛇的相似程度大,与有较大的差异。

①形态大部分与蛇接近③特点粗体、粗颈、变曲程度小的鳄鱼、蜥蜴

②大部分形态与蛇接近④鳄鱼、蜥蜴粗体、粗颈、变曲程度小的特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从意义和句式看。

5.下列各句中,措词得体的一句是

A.贵公司的请柬已收到,届时老朽一定光临。

B.遵命不如从命,感谢你的诚意,这礼物我笑纳了。

C.请告诉您的联系电话,后天上午我们好垂询。

D.您的身体可真硬朗,请问老人家今年高寿?

答案:

D(A光临;B笑纳;C垂询。

都是误将敬称用为谦称了。

6.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那锅,等着那热气,。

A.等着父亲从锅里给我们夹豆腐

B.等着豆腐被父亲从锅里夹给我们

C.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D.等着热气里豆腐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

答案:

C语段陈述“白水豆付”。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湖光山色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左思《三都赋》:

“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不是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到这幅大画之中。

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

“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①苏轼诗: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②王维诗: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漫山泉入境中。

③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

④这一幅大画好似占据了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B从句意、话题考虑。

8.下列两句后的两种连句,分别编为四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漂流要闯过18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a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耸峙,奇石满布

b危崖耸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

②最简朴者最富有,无色却如图画一般灿烂,无声却如交响乐一般和谐。

周总理是。

a芳泽满人间的伟大公民,又是最简朴无华的普通公民

b最简朴无华的普通公民,又是芳泽满人间的伟大公民

A.①a②aB.①a②bC.①b②aD.①b②b

答案:

D从前后衔接照应的角度考虑。

9.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a:

“大明湖畔,b,故居在垂柳深处;c,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约词家的怀念。

A.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b趵突泉边  c漱玉集中

B.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b漱玉集中  c趵突泉边

C.a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b漱玉集中  c趵突泉边

D.a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b趵突泉边  c漱玉集中

答案:

D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昔时,潮州的这座湘子桥,是一座亦市亦桥的市桥,;;。

(1)廿四墩上,有廿四座楼阁、亭台

(2)桥下,是盛极一时的花艇“六蓬船”

(3)五百米的大桥面上,商贾在营利

A.

(1)(3)

(2)B.

(2)(3)

(1)

C.

(2)

(1)(3)D.(l)

(2)(3)

答案:

A先上后下。

1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①校园的中央是澄清的小池,池旁有一座白色的圣母石雕.池里有个圣母的倒影。

②校园的中央是澄清的小池,一座白色的圣母石雕立在池旁,池里有个圣母的倒影。

③如果说泰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我们现在才把它完全展开,露出它最精彩的部分。

④如果说泰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露出它最精彩的部分。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答案:

D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狭窄之感,   ,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常见的。

  

(2)我住在楼上,窗子又正对着风口,每当狂风大作,   ,常令我夜不能寐。

①街树疏疏地种在道旁  ②道旁疏疏地种着道树

③屋瓦齐鸣,龙吟虎啸  ④龙吟虎啸,屋瓦齐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第一句承接前面的主语,保持对象的一致性;第二句“龙吟虎啸”修饰的应该是狂风,如认为是修饰屋瓦,则失实。

13.阅读下面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体育发展产生影响的语段,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连贯的一段话。

跨越了15年的等待,盛世中国入世了。

入世后,一个个崭新的机遇和挑战很快会接踵而至。

对于中国体育,入世是绝好的发展契机:

它会刺激体育产业的活力,密切中国体育与世界的联系并加速中国体育与世界的接轨;对于中国体育,。

可是只要我们积极迎接入世挑战,傲立世纪潮头,盛世的中国体育定会因入世而锦上添花。

将这种精神推广开去,盛世中华也定会因入世而变得更加强盛!

答:

答案:

入世也是巨大的压力:

它会引来诸多外资的冲击,牵制体育商业的发展并带来接轨的阵痛。

14.下面句子前后有脱节,请增添必要的语句,使它完整连贯。

北京四通教育科技公司开发了“四通校长综合管理系统”、“四通万题改评系统”等软件,大大加强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受到好评。

答:

在前面      加上     ;在前面     加上      。

答案:

在“大大加强”前加上“应用后,”,在“减轻”前加上“有利于”。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部分词语或语句顺序,使音韵和谐,结构对称。

(字数不得增减)

中秋月,挂天上,照小窗,映木楼,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海外游子隔水隔山相望,相望,泪眼无限惆怅。

修改为:

答案:

调①:

“照小窗,映木楼”改为“映木楼,照小窗”。

调②:

“隔水隔山”改为“隔山隔水”。

16.请将下面的长句改为几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这部为新世纪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奠基的好书搜集整理了许多以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为重点的既对史事有概要介绍又略有分析的能让读者得到探究语文教育规律的线索的研究资料。

改为:

答案: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这部书搜集整理了许多以中学语文教育问题为重点的研究资料。

这些资料,既对史事有概要介绍,又略作了分析。

它能让读者得到探究语文教育规律的线索。

因此,这是一部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奠基的好书。

(改写必须是几个短句,且必须是句意连贯的,句意不连贯,或不是短句酌情扣分。

17.将下列长句改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庭感情为社会的母本,迅速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弟兄”的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1)

(2)

(3)

答案:

(1)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迅速复制出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2)这种人际关系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感情为社会的母本。

(3)这种人际关系是官员为“父母”,下属为“子弟”,朋友和熟人为“弟兄”。

18.重新排列下列各句的顺序,使其通顺连贯。

①“语文”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

②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标志着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化的时代。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言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⑤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纸上的叫“文”。

正确的顺序是(只写序号)

答案:

②⑤①④③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法官》似乎展现着一种社会现实:

某些官员已经堕落为人民的寄生虫,凭借权势,侵蚀着社会财富,过着常人所不敢想象的奢华生活;许多百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着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们在挣扎中也希冀着法律的保护。

,但更多的人仍在坚持着法律的公平和基本的良心,力图以自己的努力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

A.他们衷心地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法律的公正性

B.个别政府官员以权压人,沦为百姓无力抵抗的侵权者

C.司法界的个别人沦为政客和某些官员的保护伞

D.某些政府官员还心安理得地过着寄生虫生活

答案:

C(语段中的两大句话,前一句着重谈政府官员的行为和百姓的反应,后一句则侧重于司法界人员的正反两方面行为。

因此,根据语义,C项为最佳答案。

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譬诸花,则。

(2)苏州诸园,:

网狮园清雅恬淡,神韵独超;留园秀色夺人,风姿自妙……。

①唐诗如芍药海棠,秾花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②唐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宋诗如芍药海棠,秾花繁彩

③各具面目,各领风骚

④风骚各领,面目各具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A(句

(1)往根据唐宋诗歌的不同风格来选。

(2)要注意“骚”、“超”和“妙”押韵的特点)

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1)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2)北平郊外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风依然轻抚着

②轻抚着的依然是风

③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④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第一句从句式协调的角度考虑:

前一句“暮色……”和后一句”花瓣……”都是主谓关系,“风依然轻抚着’也是主谓关系。

第二句从句子的声音和谐的角度考虑:

“和.”后为较长的句子,有较多的定语,与之较和谐的是“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22.选出上下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地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④③①

答案:

B(根据文中提供的“玩弄于掌中”、“主宰命运”短语的先后次序,选出BC两项:

然后考虑“玩物”、“劳作”两个词语与“玩弄于掌中”短语的关系,确定“玩物”句、“劳作”句孰前孰后。

显然“玩物”与“表演”同类,统属“玩弄”的范畴,所以排除因夹在“表演、玩物”两句中间的“劳作”句而造成排列类别混杂的C项,最终确定B项。

2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面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物小组一行10人冒雨攀登,午后登临灵峰,。

A.金丝雀的巢共18处在它们栖息的灵洞里被发现,并清点了其中11处里的雀卵。

B.在金丝雀栖息的灵洞里发现它们的巢共18处,并清点了其中11处里的雀卵。

C.金丝雀栖息的灵洞里它们的巢共18处被发现,其中11处里的雀卵已做清点。

D.在金丝雀栖息的灵洞里发现它们的巢共18处,雀卵已做清点的是其中11处。

答案:

B(B项最恰当,将生物小组同学的行为有序的叙述清楚,始终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AC两项第一个分句改换陈述对象与前面的语句语意割裂,且与最后一个分句也不连贯。

D项与前面的语句语意割裂,且与最后一个分句也不连贯。

D项最后一个分句改换陈述对象与前面语句的衔接不紧密。

24.下面文段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虽然卢梭永别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思想却长驻人间,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1794年,甲(

人们把他的骨灰护送到巴黎的“伟人祠”,

他的骨灰被护送到巴黎的“伟人祠”,)安葬在祠中的底下葬室。

一只瘦臂举着火把,从墓中探出来,

从墓中探出一只举着火把的瘦臂,)似乎象征卢梭把光明带给人间。

A、甲

B、甲

C、甲

D、甲

答案:

A(甲处,从句式和强调的重心考察,应选

;乙处,从构成象征关系的角度考察,应选

2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记小说。

”这话很有道理。

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是绝不可缺的,因为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答案:

D(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亲情、爱情、友情”与上文三个概念的对应顺序,二是这三种感情的特点。

2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诗般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换换脑筋。

A.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系——文学

B.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C.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D.科学上的许多问题往往要借助想象力丰富的文学来解决,那些流芳千古的科学家,都著有具备文学性的不朽篇章

答案:

B(结合下文内容,强调成就很高的科学家常常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学成就或文学爱好。

2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能选入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天女散花般想像的自由。

A.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寓着什么。

B.言在彼而意在此,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寓着什么。

C.言在彼而意在此,不是隐寓着什么,而是说明着什么。

D.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隐寓着什么,而是说明着什么。

答案:

A(根据语境意思,强调由此及彼,让读者找出“隐寓”的内容。

28.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我喜欢它两边各种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

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

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

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

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

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

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

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

头路面。

答案:

C(从“古屋和老墙”、“它们”去分析。

29.填入文中最佳的一句是

绍兴位于宁绍平原西部,是一个具有24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典型的江南水乡。

这里。

湖山锦绣,风光旖旎。

游人到这里,不论徒步攀登,还是驾舟轻泛,都可领略山水之灵,尽览湖光之胜。

A.会稽山层峦叠嶂,群峰如屏;鉴湖水明净似镜,碧波万顷。

观奇石拔地耸天,望

石桥如虹似带。

B.会稽山层峦叠嶂,群峰如屏;观奇石拔地耸天。

鉴湖水碧波万顷,明净似镜,望

石桥如虹似带。

C.望石桥如虹似带,观奇石拔地耸天。

鉴湖水碧波万顷,明净似镜;会稽山层峦叠

嶂,群峰如屏。

D.会稽山层峦叠嶂,群峰如屏;鉴湖水碧波万顷,明净似镜。

望石桥如虹似带,观

奇石拔地耸天。

答案:

D(由山到水,由桥到石。

“屏”“镜”押韵。

30.填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