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989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40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教育学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化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2.化学实验教学论

3.化学教学行为

4.化学史与化学教育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研究和论文工作为主。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每年应完成1/3的助教工作量。

在职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11_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8

学分

09_000003

英语

216

5

5

5

11_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学科基础课

09_002001

教育学原理

54

3

3

至少

6

09_002002

教学论

54

3

3

09_002003

教育心理学

54

3

3

032001

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54

3

3

6

学分

09_10020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6

2

2

032012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54

3

3

030112

高等无机化学

54

3

3

至少13学分

032016

化学发展史

36

2

2

032007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36

2

2

032013

化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36

2

2

032014

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36

2

2

032011

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54

3

3

09_00201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6

2

2

0320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36

2

2

032018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

36

2

2

教学

实践

09_039001

教学实践

2

*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2.培养计划的确定

3.课程的学习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4.学术和教学活动

研究生应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后,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

六、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

考试和考察科目均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2.中期考核:

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

3.毕业考核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每月一次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考查。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09_002001课程名称:

《教育学原理》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科学地阐述有关的教育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教育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

教育通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基本课程,它主要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工作为研究对象。

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既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同时又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课程编号:

09_002002课程名称:

《教学论》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社会科学。

通过教学论的教学,要使硕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教学规律,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教学论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意义及其任务,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教学规律;(四)教学原则;(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六)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七)课程内容;(八)当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向与趋势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

09_100203课程名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总学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讨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二)研究课题的选定;(三)文献检索;(四)形成研究假设;(五)研究设计;(六)历史研究法;(七)调查研究法;(八)比较研究法;(九)实验研究法;(十)理论研究法;(十一)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叶澜著,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美)威廉·威尔斯曼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5.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6.杨小微,刘卫华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课程编号:

09_002003课程名称:

《教育心理学》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理解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并胜任本课程的教学及运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

教学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论;

(二)教育与心理发展;(三)学习概论;(四)认知领域的学习;(五)动作技能和性格、品德的学习;(六)影响学习的内部外部因素;(七)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陈琦等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

032001课程名称:

《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树立先进的化学教育理念,同时对化学教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了解化学教育教学前沿状况;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理论独立进行化学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会撰写化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教学内容:

(一)绪论:

介绍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现状以及化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史;

(二)化学课程及其改革:

了解化学课程的设置及改革;(三)现代教育理论分析: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与发现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与教育目标分类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四)化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与化学教育的变革性,中心化与化学教育的普及性,社会化与化学教育的综合性,未来化与化学教育的素质性;(五)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涵义,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学观,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态度教育:

科学态度教育发展史,化学教学中科学态度教育的内容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态度教育的途径;(七)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教育概述,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八)化学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概述,化学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途径;(九)化学教育教学新观念:

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教学行为链,课堂观察,生态德育;(十)化学教育教学研究前沿与论文写作:

化学教育研究前沿,化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写作。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刘知新,王祖浩编,化学教学系统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2001

2.吴俊明,王祖浩编,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2007

3.郑长龙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5

4.王小明编,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5

5.施良方等编,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1999

6.刘知新编,化学教学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9

7.裴娣娜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2001

8.郑长龙编,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

9.唐力编,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南方出版社,海口,2001

预修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课程编号:

032012课程名称: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是化学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系统方法论等相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将教学设计的理论成果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特征。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以及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理解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能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进一步增强他们教学设计工作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培养研究生的化学从教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一)化学教学设计概述,包括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层次、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比较、化学教学设计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设计;(三)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四)化学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化学学习需要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学习者分析;(五)化学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概述、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六)化学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概述、化学教学策略的分类、内容、化学教学策略的设计;(七)化学教学情境设计:

化学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内涵、教学情境的特点、教学情境设计的原则、化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及案例分析;(八)化学教学媒体设计(九)化学实验及其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设计和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十)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十一)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

化学教学过程的设计、化学教学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化学学案的设计;(十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及其反思(十三)化学说课:

化学说课的含义、化学说课的内容、化学说课的技能、化学说课的案例、化学说课实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江家发编,化学教学设计论,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2004

2.毕华林编,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姜建文编,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2

4.郑长龙编,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1

5.王磊等编,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6.王磊编,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7

7.钟启泉,裴新宁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淅江教育出版社,杭州,2003

8.杨承印编,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

9.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

10.R·M·加涅等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1999

预修课程: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课程编号:

032007课程名称: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根据化学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通过系统的调查、比较和收集资料,运用教育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对化学教育的现象、过程、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质和量的描述、测量及价值判断的过程。

《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是化学师范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会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数理方法研究化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化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手段;学会通过教育测量获得相关的各种数据,并能运用统计方法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从而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教学内容:

(一)化学科高考: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含义、教育测量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及社会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有关标准化考试的实施,考试结果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二)考试的质量评价:

考试的功能和分类,教育目标的含义和分类,考试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经典测验理论;(三)测量结果的报道:

测量数据的分布形态、统计相关的计算方法、计分科学化的意义、相对计分方法以及等级计分;(四)测量资料的定性分析:

化学教育科研中的定性方法、访谈法与出声思维法、编码技术与问题行为图和概念图的制作;(五)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技能使用;(六)学生个体发展评价:

学生个体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学生评价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能力、Z管理图;(七)教学实验结果评价:

总体平均数、标准差的估计方法、假设检验的含义及几种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八)SPSS的使用介绍:

SPSS的基本操作、化学教学信息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广洲,任红梅编,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出版社,北京,2014

2.周青编,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出版社,北京,2011

3.王后雄,李佳编,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3

4.张厚粲编,教育统计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3

5.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修订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1

6.[美]EdwardW.Minium著,教育统计学,高振业,秦仲实译,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1987

7.马庆国编,应用统计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

8.张敏强编,现代教育统计方法,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1992

9.刘知新,王建成编,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2007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化学课程教学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课程编号:

032011课程名称:

《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掌握课程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走向,树立正确的化学课程观;指导并能够描述中学化学课程的含义及类型、性质和理念,了解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的结构模式和课程目标构建;熟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活动探究建议,学会对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与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了解我国化学新课程教材的基本信息,知道化学教材的设计基础和编写模式,理解化学新教材栏目的设计原理和方式,掌握不同版本的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掌握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能够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和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某一章或某一节进行教材分析;学会对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案例进行评析;了解中学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

(一)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概述:

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的基本含义、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

(二)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国际化学课程改革及其发展、国内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国内化学课程改革及发展;(三)中学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

中学化学课程的含义及类型、中学化学课程的性质和理念、中学化学课程的结构模式;(四)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化学化学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化学课程标准结构要素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分析、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的案例分析;(五)化学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化学新课程教材设计的基础、化学新课程教材编写者的模式、化学新课程教材栏目的设计、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普通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国外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六)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化学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发展与功能、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本原则、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和模式、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内容要素、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七)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应用案例:

教材分析示例及实践;(八)化学教材分析实践与说课:

化学说课的含义及其类型、化学说课内容的基本要素、化学说课基本技能要求、化学说课典型案例及评价。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王后雄编,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科学出版社,北京,2012

2.杨承印编,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安,2011

3.郑长龙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5

4.杨九俊编,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6

5.王磊编,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7

6.钟启泉编,裴新宁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淅江教育出版社,杭州,2003

7.王后雄编,新理念化学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

8.王后雄编,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8

9.王祖浩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2

10.王磊编,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预修课程:

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编号:

032017课程名称:

《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突出了“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的特点。

课程由两个专题组成,专题一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应选择有关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理论和新观点,注意反映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就;专题二为化学实验设计,较系统地介绍化学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重点学习实验设计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教学理论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思想;较为系统地掌握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论,提高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有关的理论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和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初步形成实验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

(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与模式;(三)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评价;(四)化学实验的案例研究;(五)化学实验研究方法:

正交实验设计法、正交设计在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六)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条件探讨;(七)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最佳条件探讨;(八)氢氧爆鸣实验的最佳条件探讨;(九)纤维素水解的最佳条件探讨;(十)典型化学实验设计的研究:

探究性实验设计研究、综合实验设计研究、趣味实验设计研究、化学与社会实验设计研究、微型实验设计研究、创新实验仪器装置设计研究、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蔡亚萍编,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2005

2.郑长龙编,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大出版社,长春,2001

3.王程杰编,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5

4.郑长龙编,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5.刘怀乐编,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昆明,1996

6.北京大学数学专业概率统计组编,正交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6

7.王希通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

8.张多霞编,中学化学实验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1995

预修课程:

1化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2教师教育课程:

如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实验及教育学、心理学等

 

课程编号:

032018课程名称: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

总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