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59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二班马彦芬论文指导教师梁宝新11文档格式.docx

 马彦芬日期:

2013年10月20日

科研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有关保留、使用科研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马彦芬日期:

2013年10月20日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所提交作品为科研课题(几何教学中学生动手活动的认识功能的研究)的科研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梁宝新)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帮助下完成的。

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

本论文的成果归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和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与科研工作内容。

如果违反本人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马彦芬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摘要

我任教于一所偏远乡村中学,这里的生源质量很差。

数学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基于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动手操作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引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话及国际学习科研领域的三句名言说明做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这样三句名言:

Youhear,youforget.(听来的忘得快);

Yousee,youremember.(看过的记得住);

Youdo,youunderstand.(做过的才能会)

首先从生理方面介绍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然后讲述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几何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动手操作在数学几何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空间,真正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接着通过三点阐述在几何图形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强调教学要抓住组织动手实践活动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

积极性主动性动作动手操作最佳时机

目录

引言…………………………………………………………………………………………………1

1、动手操作的生理作用……………………………………………………………………2

1.1心理学研究认为……………………………………………………………………………………2

1.2教育学研究认为……………………………………………………………………………………2

1.3生理学研究认为……………………………………………………………………………………2

2、动手操作的教学作用和地位…………………………………………………………2

2.1动手操作在整个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

2.2动手操作在几何教学中的作用……………………………………………………………………2

3、在几何图形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3.1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2—3

3.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及时解决问题………………………………………………………………3

3.3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4

4、组织动手实践活动的时机…………………………………………………………4—5

4.1设疑加鼓励,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5

4.2抓住教学机会,引导学生随时动手操作,解决问题………………………………………5—6

4.3创设现实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6—7

参考文献…………………………………………………………………………………………8

引 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完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实践;

唤醒家长从小培养学生动手活动的习惯;

督促教师多开展动手操作课;

开发出适合中学生课堂上动手操作课的教材。

正文:

1、动手操作的生理作用:

1.1心理学研究认为: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符合学生思维认识过程的:

即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

1.2教育学研究认为: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或通过折折、画画等操作实践,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可帮助学生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在经过手脑并用,便可以建立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力和空间观念。

1.3生理学研究认为:

人的大脑结构功能,在于不同脑区域能动的联系起来的功能系统的协调活动。

如果片面地利用某个大脑半球,会使另一个半球受到抑制。

当驱动抽象思维活动的左半球负担过重,而驱动形象思维活动的右半球却负担不足时,就会造成思维缺乏,神经过度紧张,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将会受到损害。

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的。

2、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几何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1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而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

桥梁"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

"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2.2动手操作在数学几何教学中:

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空间,真正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在几何图形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1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画图能力。

新课标指出:

七年级几何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几何语言及符号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今后几何的学习打好基础。

识图是今后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基础,读题时应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边读题边观察图形,由题中的条件对应的可得到什么结论,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画图是几何语句到直观图形的操作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环节,训练时,让学生先弄清一些几何术语。

如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线时学生经常要画错,这涉及到三角形的高线概念问题,由此也说明几何中的概念是不可忽视的。

要鼓励学生多说、多绘、多学,逐步做到正确简洁的几何语言,正确地绘制几何图形,规范使用几何符号。

3.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及时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动手操作是较为理想的可行办法,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会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从长方形纸片的一边上取一个点,作一条射线,把平角分成了两个角,要判断这两个角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折叠后马上领悟到这两条角平分线所成的角。

在数学教材中的几何图形认识时,师生齐动手操作。

结合教学内容出示教具,让学生通过摆弄教具,动手实践,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建立正确形象的过程。

而“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动手操作的过程”。

这个做的过程,不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学生才能逐步把握概念的本质。

所以,操作、实验、设计、欣赏、推理、合作、学习探索性活动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与学生的重要形式。

教材中出现的“画一画,折一折,描一描,搭一搭,移一移”等,都是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体验。

图形变换并形成技能。

因此,在空间与图形课的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新知识,图形操作的成败,决定了空间与图形课教学的有效性。

3.3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数学是一种形象数学。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理规律还原为一种情景。

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出发,由实物到现实数学,再到数学化,在逐渐丰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得到发展。

情境数学是一种生活化的数学,是一种“为了了解生活世界,为了日常生活需要而学习的数学”。

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并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是一种经历,它让学习进入一个生命的状态,不仅对所学知识经历一种感悟式的切身体会,从而促进生命的发展。

创设浓厚的生活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大脑才能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佳时机。

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物体原型,设计出熟悉,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自愿参与进来,在玩耍中不知不觉认识图形。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球”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拿一些“牙膏盒、药盒、酒盒、乒乓球、桔子、苹果”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物。

在课堂上分类、说名称。

比一比谁拿得多。

这样,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操作时间,引导学生用心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通过折叠,剪、拼、长、正方体,画球体等活动,对图形的多方面性质有了亲身感受,这不仅为正式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

亲身实践远比只是看一下能够获得更多的图形“洞察”。

因为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还能加深对图形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在运动变化中去观察认识图形及其特征。

有的图形按照标准位置放,学生能认出来,换一个角度就不认识了。

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图形转一转,移一移,翻一翻。

使图形动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运动变化中不变的特征。

还可以用“图、名、物”联想记忆法。

出示一物体,学生在头脑中即想象它们名、几何图。

同样,见名则熟图和物,见物则想图和名。

通过这种图、名、物的联想记忆,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印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提供开放性的活动空间,激活创新意识。

“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们思维的过程。

图形认识更是学生在探究中去感受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我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

让学生“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在教学中可以多安排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图形信息。

表达自己独自的发现。

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识”,而升华为“学会生存”。

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教育他们,一定能成功。

4、数学教学中“空间图形”之内容向来是教师觉得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很为困难。

虽然,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教材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从认识图形到掌握图形特征到计算图形,学习的效果总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立体图形学生能根据条件想象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的更是位数不多。

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灵活掌握的学生最多在三分之一左右,其大部分学生学得死,学得苦,不能举一反三,辛苦不说,成绩也不理想。

新课程四大学习领域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表现的内容是: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再次提出学生动手操作在数学几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让学生动手实践就是遵循了这一基本出发点,帮助学生理解,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开发、动手能力方面都有更大的进步。

 

虽然新一轮的教材今年刚开始实施,但是作为教师,当务之急要在老教材中逐步渗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数学几何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空间,真正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它甚至可以帮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4.1设疑加鼓励,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设疑加鼓励是效果良好的手段之一。

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之前,设置疑障,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它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克服一切都要教师告知的依赖思想,并且在猜想中体验创新的喜悦和自豪感,这让学生兴趣大增,对于学生猜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管正确与否,不要轻易下断论,对于猜测中不时出现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确鼓励,使他增强自信心,学习的劲头会更大。

如:

教学《角的大小》时,设疑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选择、实验来完成学习。

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活动角,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短不等的角以及两块三角板,让学生自己选择工具,小组合作实验来探讨一个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会学得很主动,在交流信息时,会有不同的见解,能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学具来解决问题。

有的学生会得到“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

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

有的学生会得到“两个角的大小相等,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有的学生会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不同方法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开放而且有效,学生学得很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学完此内容后,课后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直观与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等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用所学的知识(三角形、线段、射线等)设计图案,可以是把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新,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促进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更能增强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4.2抓住教学机会,引导学生随时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有时,课堂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动手操作是较为理想的可行办法,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会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时,理解“对称”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对称图形:

花边、五角星……)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怎么会剪出来的,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允许他们失败,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尽量多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对称”的意义,并不断尝试着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其实就是对对称的实际应用)。

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一般的和等腰的)、平行四边形等,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各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可以讨论,可以求助,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通过了上面的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马上可以得到验证,并及时得到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4.3创设现实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给予,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并做到:

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

学生自己能通过探究得到的,教师不要提示,学生能通过交流讨论而得到的教师就尽量少说。

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时可以这样设计情境: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出示一幢高楼模型,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学生看到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

让学生联系实说说自己家的左邻右舍是什么样的,(在自己的家看到的一个侧面)。

然后把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然后拆开平铺再观察,在老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并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学生的动手、直观演示,模型可能是一致的,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维上却是千变万化的,得到的结论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

这是提供学生发展思维的极好机会,即使失败也是一种经验所得。

以上诸例足以证明动手操作在数学几何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能够抓住时机,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帮助理解并获得数学知识,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理解困难。

从教学的内容看,教材安排的几何内容本来就是由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的,教师在安排学生学习内容时,也要有目的的循序渐进,从观察到动手操作实践,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要同学生的所学知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人人参与,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理解体验相关的数学知识,既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又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不同量的图形制作或展示,且有重点,有选择地运用制作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思维上的停顿,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

通过图形体的制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反过来在制作中也能不断提高动手能力,确保制作的正确性,可以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并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思考问题的多元化。

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让学生享受到动手制作直观模型有助于自己对几何知识理解、观察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物体、合作交流能取长补短等种种快乐,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而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使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思考成果,从而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增强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逐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让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2]陈明华《新课程·

中学数学课堂的改革与创新》R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孙士杰冯喜英《外国教育思想精粹》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

[4]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外阅读——教育教学研讨》J

[5]柳夕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附录

(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问卷、访谈提纲等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