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581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docx

社会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

科学发展,锐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形象提升

一、总结经验,转变角色,赢取未来

无锡新区自1992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经过十七年的创业和奋斗,已经建成在长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实力跻身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先进行列。

新区以占全市6%的人口、资源消耗和6%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市17%的财政收入、20%的工业产业、50%的到位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而最近几年是新区转型发展成效最显著、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1、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利用外资结构明显优化,以海力士-意法半导体、尚德太阳能、博世等一批重点项目为支撑,硅科技产业异军突起,汽车电子及部件产业迅速壮大,先进制造业迅速向高端集聚提升。

同时,以瑞穗、东三菱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以日本人学校、韩国人学校为代表的国际教育,以新天地东亚风情街、欧陆风情街为代表的国际社区,以及以希际、好莱坞数码影视、NEC、清华紫光等为代表的软件、文化创意及服务外包产业,标志着新区国际化高端服务业集群正在迅速形成。

2、功能开发和城市建设呈现崭新格局

实施了220平方公里规划全覆盖,启动了先进制造、创新研发、空港物流、商贸商务、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国际生活等六大功能板块的规划建设。

太科园基础设施和功能载体建设全面启动,空港产业园产业规划和招商拓展顺利开展,商务商贸功能区新世界国际等重点项目运行良好,中国(无锡)工业博览园、中国吴文化博览园、鸿山遗址博物馆等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17年的历程,无锡新区从小到大,已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在其发展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便是"思想解放"。

无锡新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源自于思想解放,成长于思想解放,也必然跨越于思想解放。

新区二次创业的路程上,已树起"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产业优化升级,城市功能完善与提升等方面做出更加与时俱进科学决策与实施手段,而解放思想正是其题中之义:

"创新型"意味着新区要靠永恒的创新和持续的思想解放突破自我、赢得未来;"国际化"意味着要有全球视野、国际化的胸怀;"科技"意味着担当起科技创新、优化发展的使命;"新城"意味着发展是全面的、和谐的。

二、规划龙头先行,对接服务引导,产业优化升级

在初次创业的过程中,规划建设服务于“生产制造”。

而从“二次创业”向“三创”载体建设的转变过程中,规划的服务对象也在向“创造”转变。

加快工业生产用地逐步向科研服务型用地和高附加值产业用地转化的推进速度,逐步提高研发用地比重,为生产提供更多更好地“创造空间”与“服务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新区正在大力推行部分土地由二产用地向三产用地、由低产出二产用地向高产出二产用地的置换。

将“规划引导”充分体现在产业板块的发展过程中。

在确保足够高新制造业用地(占总用地的25%)前提下,未来规划主要服务于产业转型,为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与高端服务产业的发掘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引导提高土地产出效率,鼓励部分土地实行“优二”、“进三”,为培育商务功能、商贸功能、生产服务功能提供更好地“服务空间”。

产业升级改造的具体措施包括: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区域保护和优化发展的要求,新区进一步明确了区域产业发展领域,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以建设“三谷三基地”和高端服务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生物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形成企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新区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为重点,加快一级保护区内原有产业的调整、转移,加快中心城区范围内工业企业的“退城入园”,加快分散的工业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的步伐,促进企业集中集聚发展。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加快开发更新替代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引导和鼓励企业依托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采用高新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推动生产加工制造外移,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

2、加快传统企业调整改造

按照产业导向和环保标准,对区域内的所有企业进行属地排查,分类指导,调整改造。

对符合产业方向和布局定位的企业,加快了技术更新和工艺改造,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改变了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率的增长方式。

对“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能、低效益”企业和整治改造仍不达标的企业,综合运用了法律、经济、财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实施关停并转。

新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完成清洁生产企业审核150家,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率大于15%;完成了保护区内“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今年来,新区以加快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为目标,以建设区域设计创意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为重点,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加快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和创意载体,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创意设计产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到2010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创意设计基地城市。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态,重点发展大型批发市场、特色商业街区、大宗特色物资储运和生产性物流等新型商贸业态,吸引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企业落户,强化商贸物流信息、交易结算、枢纽平台建设,提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将无锡建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

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经纪、创投、上市、产权交易等服务经济,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力争建成苏南地区的资金集散中心、结算中心和投资中心。

大力发展生态度假类、休闲观光类、文化娱乐类、会展商务类旅游产品和项目,打造旅游休闲特色街区,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加快建设区域性的旅游度假休闲名城。

4、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

以产业转型为重点,以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太湖国际科技园等专业园区为载体,优先发展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打造服务经济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

2008年,国家工业设计园重点完成创意产业园三期,启动创意产业园四期工程;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重点完成1平方公里启动区内管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分校产学研基地;太湖国际科技园重点建设软件园二期、科技商务交流中心、独立研发园、大学科技园等载体。

把握建设“太湖无锡保护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的契机,发挥无锡制造业基础雄厚以及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的优势,持续发展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系统应用、设计开发、运营维护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大力拓展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和文化经营企业的供应链衔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数据处理分析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总结上述产业优化升级举措,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对接服务:

第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力推进“6个1000亿”产业集群

新区计划到2012年,形成“六个1000亿元”的产业格局,即IC产业1000亿元,光伏产业1000亿元,光机电产业1000亿元,服务外包产业1000亿元,物流商贸产业1000亿元,其他产业1000亿元。

6个1000亿产业集群是新区在全市十大产业大格局中的重要定位。

新区区别于其他板块,不搞纺织、冶金这类行业,我们是高新产业经济体,主要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

做强主导产业,就是要拉长产业链条,以产业链支撑产业崛起,向微笑曲线高端延伸。

培育新兴产业,第一轮的时候就是要引入龙头项目,这是产业发展内在规律。

我们正在努力探索实现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的有效路径。

我们的集成电路有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集聚效应,已开始集聚海力士、华润等一批重大项目,人才也已开始集聚。

下一步,新区将努力加快产业标准中心、总部经济的发展,迅速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六大产业创新园区建设

加快建设微纳传感网国际创新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光伏产业园、软件和服务外包园、机电动力装备产业园和临空总部科技园六大产业创新园区。

六大产业创新园区,本质是发展产业母体的问题,是功能开发综合营运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综合型园区不适应特定产业的生态、环境、配套,当前形势下已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专业产业园区,进行综合营运开发,营造专业的产业生态环境。

新区正在通过六大产业创新园区建设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招商模式,使之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

第三、深化开发六大功能分区,把加快推进十八个优化发展片区作为新区“二次创业”新的重大抓手

六大功能分区是总的布局,深化六大功能分区开发,就是加快推进当前的十八个优化发展片区,它们和六大功能分区本质是连在一起的,事关六大功能分区的开发成败。

新区在推进这十八个优化发展片区时,分类指导,重点突出,不仅有控详规,还有进度表。

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高水平、大手笔的进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继而迅速形成了专业的功能开发与专业的招商队伍。

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宜居环境

2009年是无锡市新三年的居中之年,也是新区“二次创业”,实现优化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

我局以市、区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为起点,围绕实施规划精细化管理和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城乡规划法》,进一步增强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全民意识,创新理念、拓宽视野,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宜居环境使新区的服务功能更完善、空间布局更合理、生活工作环境更宜人,展现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形象特征,引领全区经济平稳快速回升。

现将新区相关规划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优化生存环境,保障市民共享改革成果

城中村改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我区打造创新性国际化科技新城的重要内容。

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既有利于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招商引资;也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郊结合部的管理水平,使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更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优化他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城中村改造工作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引领全区经济平稳回升,实现经济既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区城中村的改造将结合今后两年安置房建设任务,确定城中村安置房建设规模,尽快落实安置房项目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工作,为整村拆除的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在下一阶段的“城中村”改造进程中,继续推进旺庄老街、春风群星片区、春雷红旗片区以及江溪街道城乡结合部等“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2、集约发展,以重点园区建设为依托,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新区通过对城市资源利用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城市丰富的资源优势,科学规划,走出了一条“以城市资源为依托,以文化项目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支持,以品牌扩张为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

新区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职能,运用城市经营手段,超前规划并率先构建体系完备、功能完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并从历史和城市的角度研究、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使众多文化遗产从隐形资源成为“显性”景观,使文物转化为文化,使遗址转化为“胜迹”,通过对两个博览园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弘扬,来提升新区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中国吴文化博览园:

位于新区鸿山镇东南侧,梁红大道以东,伯渎港以南18平方公里的范围,博览园规划致力打造以吴越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题的特殊功能区,成为旅游要素积聚、文化内涵鲜明、品牌形象彰显的国家5A级文化旅游功能区。

吴博园依托新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结合新区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以及无锡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会展)胜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以保护历史文物和生态环境为前提,打造与营销“吴源越韵”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机制,做“活”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做“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做“足”文化旅游环境氛围,增加吸引力,提高知名度,使新区成为无锡文化旅游的形象品牌区域,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新城建设有机结合。

中国(无锡)工业博览园:

位于新区商贸区东南,毗邻锡东新城,规划区约6平方公里,规划依托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新世界国际、深港国际、东方国际汽车城、中国无锡南方不锈钢网上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整合全市的展览资源及工业销售资源,构筑“一核三板块”的空间布局,成为无锡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平台,引领长三角乃至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启动器”。

工业博览园凭藉雄厚的工业基础、良好的交通优势,将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工业博览园。

工业展示、产品交易、工业文化创意、工业旅游——这四大功能定位把中国(无锡)工业博览园的目标锁定为打造国家级工业博览园区、区域性工业博览基地。

作为无锡市八大博览园之一,这个规划总面积达8.66平方公里的工业博览园,将用3-5年时间,在新区和锡山区的交界处形成集博览、商贸、商务、交易、物流、旅游、信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博览交易休闲中心。

在工业博览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工业博览园是城市特殊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综合性规划;二是打造好品牌,形成“中国工业博览会”的统一视觉系统,逐渐形成吸引眼球的品牌经济;三是提升功能,在统一规划前提下,分区设计和组织建设,形成以工业品为中心的工业博览和商贸物流体系;四是做好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要先行,为博览园提供金融、物流、信息等市场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

今年7月份,我局完成了工博园的城市特征形象系统规划设计,规划工作直接由企业形象战略嫁接至园区市形象战略----以城市发展战略为目标,充分利用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标识设计的方法,建立一套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不同的、适合园区形象战略的识别系统。

3、生态优先,改善城市景观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环境品质,就成了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我局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规划。

(1)编制“三区六线”规划,按照太湖保护区各项空间管制规定,科学划定三区六线范围。

(2)整合修编新区绿地系统规划,结合生态治河理念,增强区域自身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承载力。

(3)通过对伯渎河、京杭运河(新区段)和重要节点地区开展沿河景观设计,提升滨河地段城市形象。

(4)利用伯渎港及京杭运河整治的契机,结合生态治河理念,整合新区绿地系统规划,构建绿色开放空间网络。

对重点建设的商贸功能区中央公园、梁鸿湿地公园、太科园湖畔生态公园、空港生态公园四大生态湿地,加强公园方案的审批与引导,依托区域内文化和生态资源,通过科学规划整合,构建东西南北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的文化生态组团。

4、以“三横三纵”为切入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2009年新区投入大量资金,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营造宜居环境的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探索出一条以“道路(景观、河道)有机更新”带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城市科学发展之路。

道路(景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缓解交通“两难”的“畅通工程”、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更是当前情况下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撒手锏”。

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苏南片区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牢牢抓住中央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求,以道路、景观、河道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将“三横三纵”(三横:

金城路、新光路、旺庄路;三纵:

长江路、锡士路、锡兴路)整治工作作为新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首要任务来执行,在整治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整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有车族与无车族、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关系。

(2)整治工作要“四带”方针。

以“道路有机更新”带动道路沿线环境整治、重要地段及节点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土地开发利用。

(3)整治工作要坚持“三位一体”。

坚持主次干道整治、支小路改造、背街小巷改善“三位一体”,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努力实现道路整治效益的最大化。

(4)整治工作要坚持品质至上。

对“三横三纵”道路两侧、重要节点、区段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要求沿开放空间、主要景观通道不得设置围墙、围栏、门卫用房等设施。

确立品质导向,落实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针,坚持“细节决定成败”,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味和内涵。

(5)整治工作要坚持形成合力。

坚持多方协作、合力推进“三横三纵”道路综合整治工程顺利进行。

作为规划人,我们深知做好规划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规划部门将按照无锡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确立超前规划、整体规划、精细规划、动态规划的新理念,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城乡规划建设这篇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文章,为继续开创新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