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473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语文第七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平均人数

上学期期末成绩统计

备注

总数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34

14

20

90.6

64

100%

38

59.4%

1.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养成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能准确认读35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默写学会230个;能把字写得正确、匀称。

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解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想象课文内容,知道大意。

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书信。

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本册共分四个部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作、课文和单元练习。

“课文”共安排24课,分为7个单元。

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通过《虎门销烟》等课文的学习,了解祖国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通过《九寨沟》、《雾凇》等课文的学习,了解祖国优美的自然景观;通过《徐悲鸿励志学画》、《说勤奋》等课文的学习,体悟人生哲理。

本册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

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

课文后的练习设计简约、实用。

“习作”共安排了7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其中课文的朗读感悟是重点,习作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

1.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到位,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2.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要让学生的情感伴随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扩大阅读量,指导好课外阅读。

继续使用好“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

5.重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语言积累,根据课文特点,选择恰当的角度,增加“小练笔”。

课内外结合,以生活为素材指导学生习作

6.发掘教材内涵,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单元名称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1

第一单元

17

9.1—9.17

2

第二单元

15

9.18—10.12

3

第三单元

16

10.13—11.1

4

第四单元

11

11.2—11.16

5

第五单元

13

11.17—12.5

6

第六单元

12

12.6—12.21

7

第七单元

11

12.22—1.6

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为爱国篇,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老师,您好!

》、《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习作1》和《练习1》组成。

单元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感悟语言文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想象写作和口语交际。

难点是感悟课文内容、写好习作。

教学要求

1.读书要有选择,并会做读书记号,学会留心观察事物。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课文。

3.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题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3

9.1

1.老师,您好!

3

9.2—9.5

含双休日

2.但愿人长久

3

9.6—9.7

3.古诗两首

2

9.8—9.9

4.秋天

3

9.12—9.13

习作1

3

9.14

练习1

4

9.15—9.16

NO:

0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

(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板书课题:

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

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

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

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

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

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

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

 

一本书,边指边讲述:

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

怎样放回去?

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

(指名说)

小结: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小结:

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NO:

0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

要做到“四到”:

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小结:

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

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

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

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

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

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

 

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板书设计:

        

什么地方做记号

        读书做记号怎样做

        做什么样的记号

 

NO:

03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

聪聪的爸爸对他说:

“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板书)

要按一定顺序

 

要有重点

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

(1)过渡:

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3、过渡:

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

(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五、作业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NO:

04

1.老师,您好!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及体会教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老师,齐读讨论: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承生答师述:

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

 

您好!

二、初读全诗

1、教师范读:

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自读:

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

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齐读全诗:

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

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公有几句,写些什么?

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指名读: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3、过渡:

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

找一找

4、交流:

(1)出示: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b.比较句子:

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

(2)出示: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说说意思)

5、指导朗读这三句

6、过渡: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

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

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1)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

”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再读:

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四、作业

指导书写生字

 

NO:

05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

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按顺序从前往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桥)指导理解: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B.小结: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C.指导朗读这两句。

(2)(映示文字灯片)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指导理解:

A.这里:

“哪个人”是指哪些人?

 

“哪一项”是指多少项?

把这两句话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B.举例说明

C.指导朗读这两句。

4.引读:

教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我们对教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第一节最后一句。

A.指导理解:

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对老师的感情强烈?

B.指导朗读这一句。

C.指导朗读第一句。

四.学习课文第二节,自由读.指名读,要有感情的读,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

按顺序从前到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

春晖朝霞

B.师讲解:

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

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

“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

 

C.指导朗读。

4.引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

释词:

“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背齐背。

板书设计:

 

               

      1.老师 您好!

事业崇高    每当--------就--------

成长浸透心血  涌起

创造蕴含辛劳

事业美好    每当---------就-----------

像春蚕编织丝线祝愿

似甘露洒向新苗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NO:

06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

明亮的月亮。

埋怨: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

密州”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四、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NO:

0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

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师:

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

心绪不宁

师总结:

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

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

 

么亮呢?

......

师板书:

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

“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

“宽慰”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

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2但愿人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