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9840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29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docx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东城双语小学课时备课卡

年级六科目数学主备人修改和使用人: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第1课时

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

重点难点及突破

措施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

备课区

修改区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

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

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

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

实际造林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小结: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但是知识的掌握,决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还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去发展理论,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

因此我们将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备课区

修改区

启发:

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

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

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

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

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

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

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

“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

100%呢?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

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

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

“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强调: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

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备课区

修改区

三、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

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拓展延伸

从甲地到乙地,大客车要用8小时,小轿车要用5小时,大客车的速度比小轿车慢百分之几?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注意:

“练一练”要结合学生的解题过程相机介绍P1底注的内容。

解: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你觉得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一填空

1.20÷()=45=()(小数)=()%=()折

2.一套西服,上衣840元,裤子210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上衣的价钱是这套西服的()%。

3.从学校到文化宫,甲要行20分钟,乙要行16分钟。

乙的时间比甲少()%;乙的速度比甲块()%。

二解决问题

1.从甲地到乙地,大客车要用8小时,小轿车要用5小时,大客车的速度比小轿车慢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0-16=4(公顷)20÷16=1.25=125%

4÷16=0.25=25%125%-100%=25%

填空

1.20÷()=45=()(小数)=()%=()折

2.一套西服,上衣840元,裤子210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上衣的价钱是这套西服的()%。

3.从学校到文化宫,甲要行20分钟,乙要行16分钟。

乙的时间比甲少()%;乙的速度比甲块()%。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学生在积极地参与,并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也引导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东城双语小学课时备课卡

年级六科目数学主备人袁霞修改和使用人:

王爱梅第1单元2课时总第2课

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课型

练习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

重点难点及突破

措施

加深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理解。

交流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式

自主互助式

课前准备

相关练习题

教学设计

备课区

修改区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交流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解答第

(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

(2)、(3)题与第

(1)题比较。

 

(2)题不会游泳的人数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求出不会游泳的人数,再求出不会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也可以直接用1(即100%)减去

(1)题得到的百分数,因为回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和不会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的和应该是1(即100%)

 

 

 

备课区

修改区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

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

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

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第8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填写统计表中的前两列,然后要求学生计算出统计表最后一列的数据并填入表中。

在此基础上,指名说说“增长的百分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共同交流一下

 

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3、完成第6题。

4、完成第7题。

5、完成第8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一、填空

8是10的()%10是8的( )%

10比8多( )%8比10少( )%

二、解决问题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1.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2.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本节课主要是对“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习题解答。

主要是让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和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间接地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怎样理解题目。

整个课堂是自由活跃的,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东城双语小学课时备课卡

年级六科目数学主备人袁霞修改和使用人:

王爱梅第1单元第3课时总第3课

课题

纳税问题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及突破

措施

1.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

2.个人所得税的教学

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备课区

修改区

一、认识、了解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

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板书:

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

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

 

 

 

备课区

修改区

强调:

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

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

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

这道题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生:

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

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学生讨论并练习。

四、拓展提高

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

为什么?

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

税率是多少?

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

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二、适当指导计算60×5%的方法。

 

“试一试”,引导学生理解:

买这辆摩托车一共要花的钱数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商店所标的售价,二是需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

 

妈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算法是:

(1800-1600)×5%=10(元)

爸爸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算法是:

2500-1600=900(元)

500×5%=25(元)

(900-500)×10%=40(元)

25+40=65(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李华买了一辆12万元的汽车,按规定买汽车要缴10%的购置税。

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4.张强编写的书在出版后得到稿费1400元,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张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纳税问题

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6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60×5%=3(万元)

答:

应缴纳营业税3万元。

.1.歌舞演员王华参加演出,取得收入30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演出收入扣除800元后的余额部分,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此次演出后,王华的税后收入是多少元?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计算纳税金额。

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复杂的题目转化为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在具体地解答时轻松容易。

在课堂中不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还要培养学生的对纳税的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

 

东城双语小学课时备课卡

年级六科目数学主备人袁霞修改和使用人:

王爱梅第1课(单元)第4课时总第4课时

课题

利息问题

课型

新授

1.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重点难点及突破

措施

1.利息的计算方法

2.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备课区

修改区

一、情境导入

1.提问:

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

(明确:

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

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

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怎样计算利息

 

 

 

备课区

修改区

出示利率表。

问:

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

师:

你认为利息与什么有关?

怎样求利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会列式求利息吗?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

为什么?

教师再说明:

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

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

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

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

可以先算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

(2)小结:

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

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

 

明确:

这里的利率为什么要选择4.5%?

200×4.5%算出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200×4.5%的积再乘2?

 

突出:

从应得利息中扣除利息税,剩下的就是实得利息。

 

 

 

备课区

修改区

(明确可取出多少元:

本金+税后利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

实得利息怎样求?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

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3.理财——我能行

谈话:

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

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

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

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四、拓展延伸

李叔叔存入银行10000元。

定期六个月的利率是2.16%。

到期后,可得到利息多少元?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练一练”要让学生依次解答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既要提醒学生选择合适的利率,也要提醒学生在200×5.22%后,继续乘3.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1.李叔叔存入银行10000元。

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43%。

到期后,可得到利息多少元?

李叔叔存入银行10000元。

定期一年,年利率是2.25%。

到期后,可得到利息多少元?

2.李叔叔存入银行10000元。

定期六个月的利率是2.16%。

到期后,可得到利息多少元?

3.李叔叔存入银行20000元。

定期一年,年利率是2.25%。

到期后,可得到利息多少元?

4.刘红存入银行15000元。

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70%。

到期后,可得到利息多少元?

5.李奶奶存入银行2000元。

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43%。

到期后,可得到利息多少元?

定期一年,年利率是2.25%。

利息问题

例3、2007年10月,亮亮把200元按两年期整存争取存入银行,年利率是4.50%,到期后应得利息多少元?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4.50%×2=18(元)

答;到期后应得利息18元

1.张阿姨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5.40%。

到期后,张阿姨可获得税后利息多少元?

(利息税的税率是5%)

2.2008年2月,王敏家共收入5000元,把收入的40%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是4.14%。

到期后实得利息多少元?

(利息税的税率是5%)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景的方法进行的,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了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利息是一件有趣的事,同时在课堂中还对有关利息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意识。

 

东城双语小学课时备课卡

年级六科目数学主备人袁霞修改和使用人:

王爱梅第1课(单元)5课时总第5课时

课题

折扣问题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

数的关系,加深对查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及突破

措施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备课区

修改区

一、导入

教学例4

谈话:

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

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

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

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

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的理解,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引导他们阅读底注,并在此基础上讲清打折的含义。

 

 

 

备课区

修改区

区别降价多少元。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

《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

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

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

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

追问:

“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

比较时要以哪个量作为单位“1”?

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

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

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

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

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

你是怎样列方程的?

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明确:

8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

比较时要以哪个量作为单位“1”?

注意:

当单位“1”的数量未知时,通常可以列方程解答。

 

学生各自解答后,要具体讨论检验的方法。

由于这里的检验不单是对解方程过程的检验,所以方法可以灵活一些。

 

通过本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