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0055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docx

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

中职高考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 

 

中职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一、命题特点 

(一)近几年命题特点。

 

中职高考近年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还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综合题(第二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选择题型如: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 哦!

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 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文字题形式如:

(2005年山东卷)以“关爱”开头,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

 

[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

 示例: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二)命题趋向 

1、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未来的修辞试题有可能和连贯得体、扩展压缩、选用等考点同时考查。

如:

(2005年江西卷)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

要求:

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

此题即把修辞和连贯得体结合在一起考查。

 

2、扩展语句题干中会加入运用修辞的要求,如:

根据提供的例句,扩展下面关于“爱心”的句子,扩展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压缩语段常在新闻标题的拟写中要求“对偶”的运用。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3、2004年出现了对联的新题型,2005年继续出现,一来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当代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高考对对联的考查顺应时代潮流,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好的引导。

二来,认识对联本身语言凝练、内容涵盖丰富的文化常识等特点对于高中生学习语文有很大帮助。

所以今后还会考,只是形式上要更灵活。

如:

(2005年全国卷Ⅰ)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

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二、突破策略 

(一)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Ⅰ《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3)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4)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借代的种类 

1征代本体。

例如:

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

例如: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

例如: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

例如:

“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

例如: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

例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

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

例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

例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 

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2)对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例如: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

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2)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

例如: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二)辨析几种修辞手法 

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

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

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

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

 

1、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2)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

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3)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

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的作用。

 

(4)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2、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3、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4、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二)应对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经典回放】 

1. (199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 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 他的脸跟纸一样白。

 D. 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答案:

B(本题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而B项只是在价格上作比较。

) 

2. (2002年高考全国春招卷)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 哦!

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 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答案:

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

) 

3. (2002年高考全国春招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脚处。

 

答案示例:

①仲夏亭榭里的弄弦 ②深秋山林中的独步  

③是灵魂的依傍(本题考查仿写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题干要求“填入适当的语句”。

何谓“适当”?

因为全句是说读书的功用,表达上是按时序,用比喻,所以满足这些要求的答案才能算“适当”,才能“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 

4.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假如你有一位同学“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请你用赠言的方式启发他(她)纠正这个偏向。

赠言中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

精通“数理化”,学好“文史政”,是确定智慧与高尚“交点坐标”的两条轨迹。

(赠言内容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使用比喻辞格,或虽使用了比喻辞格,但赠言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均不能得分。

在内容或辞格上有欠缺,酌情扣分。

) 

5. (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动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

其中有一个比喻和拟人句;只要保持原词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

 

原句: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

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

 

扩展句: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

忽然,                           答案示例:

(1)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使用了比喻句,“划破”也可视为“拟人”) 

(2)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声,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使用了拟人句) 

6. (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考卷 2001.5)从修辞角度看,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苦瓜苗就像一个①       一样,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然而,它却努力地活了下来,便渐渐地长大。

它似乎满是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或在冬瓜架上②       。

我不得不找来一根杖子,把它绑在杖上,③          。

 

A. ①病儿 ②胡搅蛮缠 ③限制它的生长 B. ①弃儿 ②胡搅蛮缠 ③约束它的行为 C. ①病儿 ②胡乱缠绕 ③约束它的行为 D. ①弃儿 ②胡乱缠绕 ③限制它的生长 

答案:

B(①从下文“自生自长”看,②③采用拟人更形象生动) 

7. (湖北省黄冈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读下面的话,按要求填空。

一群孩子,站在荷塘边,看着荷叶上①           的露珠,叽叽喳喳地说:

②“                 ”③“                       ”。

 

答案示例:

①滚来滚去 ②那是我们的弹珠跳棋 ③那是妈妈给我买的珠珠糖 

8. (福建省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卷 2001.5)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话题,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如果说祖国是一只远航的征船,我的笔就是一只用力向前划的桨。

                                                              

答案示例: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悠长的曲子,我的脚步便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要求:

①运用假设复句,语句通顺;②两个比喻恰当;③两个本体之间、两个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例句相同。

) 

9.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有一定联系的排比句。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示例:

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造的时代。

(扣住“盛唐”特点作答即可) 

10.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

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势、嗟老叹悲„„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 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读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答案:

C(C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 11. (北京市崇文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根据下列划线句子的句式、修辞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你满怀信心,尽己所能,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答案示例:

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你可以做执著的一块绿茵。

(意思对即可,注意句式、修辞是否和原句一致,如果不一致,不能得分) 

12. (天津市高中质量调查卷 2002.6)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的句子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读。

(答案可以多样) 13.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卷 2002.4)依据下段话的内容,按照开头的表达技巧,在空缺处补上相应的话,领起下文。

 

思维有两个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同,在于认识事物的共性;求异,在于发现事物的个性。

只要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东西,就都是“创造”。

只强调“求异”的创造性,不注意“求同”的创造性,是片面的;而过分强调“求异”,也可能导致怪谬。

 

答案示例:

“一是求同,一是求异。

”“两翼协调煽动,才能飞得高远。

”答案内容正确,又照应开头的比喻,语句通顺,给满分。

 

14. (南昌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卷 2002.5)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

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

 

(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

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

 

答案示例:

(1)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15. (太原高三综合检测卷 2002.5)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形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

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答案要求:

以“真诚”开头;句式相同;是比喻句。

  

【强化突破】 

1. “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的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 ) A. 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 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 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 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朵朵银棉。

  

2. 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次,北京某礼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

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 

A. 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 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

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 “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D. “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3. 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

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

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

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

“惜乎击之不中!

”就满饮一大杯。

他丈人笑道: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

”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

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

 

A. 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 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 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

 D. 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4. 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

 

杨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