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0108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docx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

学好物理要记住:

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

每一题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力的种类:

(13个性质力)说明:

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mg

弹力:

F=Kx

滑动摩擦力:

F滑=?

N

静摩擦力:

O?

f静?

fm

浮力:

F浮=?

gV排

压力:

F=PS=?

ghs

万有引力:

F引=G电场力:

F电=qE=q库仑力:

F=K(真空中、点电荷)

磁场力:

(1)、安培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BIL(B?

I)方向:

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

f=BqV(B?

V)方向:

左手定则

分子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

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运动分类:

(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匀速直线运动F合=0V0≠0静止

匀变速直线运动:

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

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但F合=恒力

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

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圆周运动: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

匀速圆周运动(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简谐运动;单摆运动;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解题的依据:

力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定义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

?

F1-F2?

?

F?

∣F1+F2∣、三力平衡:

F3=F1+F2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V0+atS=vot+at2几个重要推论:

(1)推论:

Vt2-V02=2as(匀加速直线运动:

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

a为正值)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t/2=====VN?

Vs/2=

(4)S第t秒=St-St-1=(vot+at2)-[vo(t-1)+a(t-1)2]=V0+a(t-)

(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1s末、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

2:

3......n;

②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

22:

32......n2;

③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

3:

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

(6)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

s=aT2

⑵求的方法VN===

⑶求a方法①?

s=aT2②一=3aT2③Sm一Sn=(m-n)aT2(m.>n)

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识图方法:

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其中T=5×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⑷利用v-t图象求a:

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

a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b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

   c注意单位,打点计时器打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的区别

竖直上抛运动:

(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

H=

(2)上升的时间:

t=(3)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t=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6)适用全过程S=Vot-gt2;Vt=Vo-gt;Vt2-Vo2=-2gS(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几个典型的运动模型:

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

牛二:

F合=ma理解:

(1)矢量性

(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体性(5)同系性(6)同单位制

万有引力及应用:

与牛二及运动学公式

1思路:

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F心=F万(类似原子模型)

2方法:

F引=G=F心=ma心=m2R=mm4n2R

地面附近:

G=mgGM=gR2(黄金代换式)

轨道上正常转:

G=m【讨论(v或EK)与r关系,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v第一宇宙=7.9km/s(最大的运行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

G=mr=mM=T2=

(M=V球=r3)s球面=4r2s=r2(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s球冠=2Rh

3理解近地卫星:

来历、意义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v第一宇宙=7.9km/s(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

4同步卫星几个一定:

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有盲区)

轨道为赤道平面T=24h=86400s离地高h=3.56x104km(为地球半径的5.6倍)

V=3.08km/s﹤V第一宇宙=7.9km/s?

=15o/h(地理上时区)a=0.23m/s2

5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6卫星的能量:

r增v减小(EK减小

应该熟记常识:

地球公转周期1年,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地球表面半径6.4x103km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月球公转周期30天

典型物理模型:

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考虑分受力情况,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两木块的相互作用力N=

讨论:

①F1≠0;F2=0

                N=(与运动方向和接触面是否光滑无关)

                 保持相对静止

②F1≠0;F2=0N=

F=

                  F1>F2m1>m2N1

N5对6=(m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第12对13的作用力N12对13=

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圆周运动实例)①火车转弯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

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转弯半径R。

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合提供向心力。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等于V0时,F合=F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大于V0时,F合

③当火车行驶速率V小于V0时,F合>F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N'=mv2/R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①临界条件:

由mg+T=mv2/L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越小,但T的最小值只能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为向心力,恰能通过最高点。

即mg=mv临2/R

结论:

绳子和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的速度),只有重力作向心力,临界速度V临=

②能过最高点条件:

V≥V临(当V≥V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条件:

V

最高点状态:

mg+T1=mv高2/L(临界条件T1=0,临界速度V临=,V≥V临才能通过)

最低点状态:

T2-mg=mv低2/L高到低过程机械能守恒:

1/2mv低2=1/2mv高2+mgh

T2-T1=6mg(g可看为等效加速度)

半圆:

mgR=1/2mv2T-mg=mv2/RT=3mg

(3)有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①临界条件:

杆和环对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当V=0时,N=mg(可理解为小球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最高点)

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从高到低过程mg2R=1/2mv2低点:

T-mg=mv2/RT=5mg

注意物理圆与几何圆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区别

(以上规律适用于物理圆,不过最高点,最低点,g都应看成等效的)

2.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必要时将它从转动系统中隔离出来。

(2)找出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从中找出圆心和半径。

(3)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千万别臆想出一个向心力来。

(4)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指向圆心方向为x轴正方向)将力正交分解。

(5)

3.离心运动

  在向心力公式Fn=mv2/R中,Fn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能提供的向心力,mv2/R是物体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圆周运动;若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或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即离心运动。

其中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时,物体将沿切线飞去,离圆心越来越远;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不会沿切线飞去,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某条曲线运动,逐渐远离圆心。

斜面模型

斜面固定:

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tg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tg物体静止于斜面

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

难点:

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1到2到3过程中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13除外)超重状态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铁木球的运动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承受拉力,杆能承受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arctg(a/g)时才沿杆方向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

     

     最低点时的速度?

,杆的拉力?

     换为绳时:

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再下摆机械能守恒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B=mgR=

     整体下摆2mgR=mg+

=;=>VB=

     所以AB杆对B做正功,AB杆对A做负功

     

       若V0<,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沿方向的速度消失

       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

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动量守恒:

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

列式形式:

;;

实际中的应用:

m1v1+m2v2=;

0=m1v1+m2v2m1v1+m2v2=(m1+m2)v共

注意理解四性:

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

解题步骤:

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

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

用何种形式列方程;(有时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碰撞模型:

特点?

和注意点:

①动量守恒;

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m1v1+m2v2=

(1)

(2)=

==

一动一静的弹性正碰:

即m2v2=0;=0代入

(1)、

(2)式

=(主动球速度下限)=(被碰球速度上限)

若m1=m2,则,交换速度。

m1>>m2,则。

m1

一动一静:

若v2=0,m1=m2时,。

m1>>m2时,。

m1

一动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重点

mv0+0=(m+M)=(主动球速度上限,被碰球速度下限)

=+E损E损=一=

由上可讨论主动球、被碰球的速度取值范围

讨论:

①E损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E损=fd相=mg·d相=一=d相==

②也可转化为弹性势能;

③转化为电势能、电能发热等等

人船模型:

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在此方向遵从动量守恒

    mv=MVms=MSs+S=ds=

机械振动、机械波:

基本的概念,简谐运动中的力学运动学条件及位移,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及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单摆:

等效摆长、等效的重力加速度影响重力加速度有:

①纬度,离地面高度

②在不同星球上不同,与万有引力圆周运动规律(或其它运动规律)结合考查

③系统的状态(超、失重情况)

④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关,有电磁场时的情况

⑤静止于平衡位置时等于摆线张力与球质量的比值

注意等效单摆(即是受力环境与单摆的情况相同)

T=2g=应用:

T1=2T2=2

沿光滑弦cda下滑时间t1=toa=

沿ced圆弧下滑t2或弧中点下滑t3:

t2=t3===

共振的现象、条件、防止和应用

机械波:

基本概念,形成条件、

特点:

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的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

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

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

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

波长的说法:

①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位移"总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②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

      ③两相邻的波峰(或谷)间的距离

④过波上任意一个振动点作横轴平行线,该点与平行线和波的图象的第二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波速v=s/t=/T=f

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波动与振动的区别:

研究的对象:

振动是一个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波动是大量点在同一时刻的群体表现,

图象特点和意义联系:

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带动法、上下波法、平移法)

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t)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

波的几种特有现象:

叠加、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知现象及产生条件

热学分子动理论:

①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直径数量级10-10m埃A10-9m纳米nm,单分子油膜法

②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扩散、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能反映出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注意: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变化得快。

分子力是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热点:

由r的变化讨论分子力、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变化

物体的内能:

决定于物质的量、t、v注意:

对于理想气体,认为没有势能,其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由微观分子动能和势能决定而机械能由宏观运动快慢和位置决定)

有惯性、固有频率、都能辐射红外线、都能对光发生衍射现象、对金属都具有极限频率、对任何运动物体都有波长与之对应(德布罗意波长)

内能的改变方式:

做功(转化)外对其做功E增;热传递(转移)吸收热量E增;注意(符合法则)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低到高也可以,但要引起其它变化(热的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E=W+Q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热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

实质:

涉及热现象(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都具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①热传递方向表述: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传导具有方向性)

②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具有方向性)。

知第一、第二类永动机是怎样的机器?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恒量(常与ΔE=W+Q结合考查)

动量、功和能(重点是定理、定律的列式形式)

力的瞬时性F=ma、时间积累I=Ft、空间积累w=Fs

力学:

p=mv=

动量定理I=F合t=F1t1+F2t2+---=p=P末-P初=mv末-mv初

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和列式形式:

;;

EK=

求功的方法:

力学:

①W=Fscosα

   ②W=P·t(p===Fv)

   ③动能定理W合=W1+W2+---+Wn=ΔEK=E末-E初(W可以不同的性质力做功)

   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易忽视)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主线

重力功(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功分子力功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

电学:

WAB=qUAB=F电dE=qEdE动能(导致电势能改变)

W=QU=UIt=I2Rt=U2t/RQ=I2Rt

E=I(R+r)=u外+u内=u外+IrP电源=uIt=+E其它P电源=IE=IU+I2Rt

安培力功W=F安d=BILd内能(发热)

单个光子能量E=hf

一束光能量E总=Nhf(N为光子数目)

光电效应mVm2/2=hf-W0

跃迁规律:

h=E末-E初辐射或吸收光子

ΔE=Δmc2注意换算

单位:

Jev=1.9×10-19J度=kw/h=3.6×106J1u=931.5Mev

与势能相关的力做功特点:

如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它们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

机械能守恒条件:

(功角度)只有重力,弹力做功;(能角度)只发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的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形式:

E1=E2(先要确定零势面)P减(或增)=E增(或减)EA减(或增)=EB增(或减)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

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fd路程E内能(发热)

特别要注意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

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

1审题:

明确己知和侍求,从语言文字中挖掘隐含条件(是最薄弱的环节)

 (如:

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2选对象和划过程(整体还是隔离,全过程还是分过程)

3选坐标,规定正方向.依据(所选的对象在某种状态或划定的过程中)

 的受力,运动,做功及能量转化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并确定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有时可能要用到几何关系式.

5统一单位制,代入求解,并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结果是矢量要说明其方向.

静电场:

概念、规律特别多,注意理解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

"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

中间电荷量较小且靠近两边中电量较小的;

只要有电荷存在周围就存在电场

力的特性:

电场中某位置场强:

某点电势描述电场能的特性:

(相对零势点而言)

理解电场线概念、特点;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特别是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特点和规律

能判断:

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这些问题是基础)

两点间的电势差U、UAB:

(有无下标的区别)

静电力做功U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电动势E是(其它形式的能电能)

(与零势点选取无关)

电场力功W=qu=qEd=F电SE(与路径无关)

等势面(线)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

),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势面越密,E越大,称为尖端放电

静电感应,静电屏蔽

电容器的两种情况分析

始终与电源相连U不变;当d增C减Q=CU减E=U/d减仅变s时,E不变。

充电后断电源q不变:

当d增c减u=q/c增E=u/d=不变(面电荷密度)仅变d时,E不变;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①加速

②偏转(类平抛)平行E方向:

L=vot

竖直:

tg=

速度:

Vx=V0Vy=at(为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位移:

Sx=V0tSy=(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③圆周运动

④在周期性变化电场作用下的运动

结论:

①不论带电粒子的m、q如何,在同一电场中由静止加速后,再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时的侧移和偏转角是相同的(即它们的运动轨迹相同)

②出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入射速度相交于O点,粒子好象从中心点射出一样(即)

证:

(的含义?

恒定电流:

I=(定义)I=nesv(微观)I=R=(定义)R=(决定)

W=QU=UIt=I2Rt=U2t/RQ=I2RtP=W/t=UI=U2/R=I2R

E=I(R+r)=u外+u内=u外+IrP电源=uIt=+E其它P电源=IE=IU+I2Rt

单位:

Jev=1.9×10-19J度=kw/h=3.6×106J1u=931.5Mev

电路中串并联的特点和规律应相当熟悉

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图线中注意坐标原点是否都从零开始

电路动态变化分析(高考的热点)各灯表的变化情况

1程序法:

局部变化R总I总先讨论电路中不变部分(如:

r)最后讨论变化部分

局部变化再讨论其它

2直观法:

①任一个R增必引起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减小,其两端电压UR增加.(本身电流、电压)

②任一个R增必引起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