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2916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

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

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

(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

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

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

冀与翼对比识字。

出示:

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

出示:

[wéi]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wèi]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

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

读一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

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

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

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

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

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

(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

原文中是怎么说的?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读懂了什么?

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

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

农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

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

这个农夫仍然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

(配音乐)

二、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

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

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

出示:

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三、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折颈()。

因()而(),冀()。

兔(),而()。

(2)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

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逐步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拓展阅读

(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

(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坐车的人想去(),()在(),他却往()走。

小结: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

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的人。

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6.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

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

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谦虚傲慢懦弱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师板书缶字。

(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

师指导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

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

预设点:

(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

(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

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

4.决定,决断

[chù]

1.地方

2.点、部分

3.机关部门

师提问:

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2.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品读对话

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由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习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顺势进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读。

2.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预设点:

(1)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

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

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

本处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二、随堂练笔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

陶罐()地说

铁罐()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总结寓意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1)陶罐,我想对你说

(2)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

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正视自己的()。

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而不懦弱骄傲自大

7.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

学生:

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

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引入寓言故事《美丽的鹿角》,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

1.课件出示预习单上词语:

匀称、不禁、珊瑚、皱起、逼近、撅嘴、抱怨、撒开、凶猛、挣脱。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认读多音字:

称、禁、撒。

三、通读全文,了解段意

1.出示句子: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

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出示句子: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出示句子: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用三个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4.完成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

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____救了他的命。

5.教师小结:

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

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是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因此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或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段意,然后把各自然段的段意串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样就给学生降低了难度,使他们很快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

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

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

(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

(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阅读,从而使阅读更加有效。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

(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

(),!

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

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

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

你虽然(),但是()。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

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

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

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

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

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

那人委婉地回答说:

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

点明寓言的特点。

板书设计:

7.狮子和鹿

鹿角美丽差点送命

鹿腿难看死里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8.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

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

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

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

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

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

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水池。

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4)应字正音。

出示:

应验、应该。

(5)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6)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

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

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

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

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

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

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激发积极上进争当班干部的热情。

2.激励现任班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3.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现任班干部准备一份工作总结的发言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请现任班干部上台读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

2.现任班干部谈一谈工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3.同学们对班干部的发言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二、畅所欲言

1.说出你心目中的优秀班干部是什么样的?

指名说。

2.假如你来当班干部打算怎么做?

三、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大屏幕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1)现任班干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2)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3)若该,请说出充分理由并制定出认为可行的实施方案。

若不行,也请说出充分理由,并对现任班干部提出中肯的意见。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说的是否有道理。

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5)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统一整理组里的意见

(6)每组代表上台发言,根据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制定本班班干部制度。

四、总结发言

班主任总结发言:

班干部是一个班的灵魂和核心,班干部团队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成长与发展。

希望班干部同学真正起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让我们的班级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辉煌!

习作2看图画,写作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引导学生将一个活动场面写完整。

2.引导学生。

3.在写话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表达的欲望。

初步培植学生勇于个性表达的心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进行一场足球比赛。

学生学习足球比赛的专业术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

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场足球比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

教师分别请场上参加比赛的同学和场下的充当观众的同学谈感受。

2.师:

分别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擦亮我们的眼睛,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从学生参加过的活动出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表达。

二、引出课题:

看图说话(板书课题)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2.你觉得画面上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