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决策参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104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期决策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期决策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期决策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期决策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期决策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1期决策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期决策参考.docx

《1期决策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期决策参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期决策参考.docx

1期决策参考

 

第1期

中共台江县委政研室2015年7月10日

◎台江县精准解决扶贫攻坚六个难题

◎压担子、搭台子、给位子、放样子——台江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助推同步小康、后发赶超调研

 

台江县精准解决扶贫攻坚六个难题

——县委政研室县小康办

台江县辖6乡2镇,156个行政村(按村组合并前计),其中贫困村93个,贫困人口4.389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0.72%。

为切实提高贫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贫困农户稳定脱贫,早日实现整县“减贫摘帽”,我县科学谋划、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着力解决六个难题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解决“帮扶谁”的问题。

按照选择收入低、有劳力、肯吃苦、有一定资金或技术经验并能起带头示范作用农户的原则,采取贫困户“两公示一公告”及贫困村“一公示一公告“评定办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贫困情况,从摸清底数入手,了解村民真实情况,准确识别贫困对象,并为贫困户建立“专属档案”。

对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意愿的贫困对象,有计划、分年度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对象,按照农村低保标准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让其最大限度享受国家政策。

目前,重新识别出贫困人口4.3897万人、贫困村93个,贫困人口信息已全部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内,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

二是精准对接扶贫模式,解决“不实际”的问题。

结合该县资源分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分配产业项目和资金,按照“一园一区一线”布局和“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发展模式,积极引导贫困农民大力发展马铃薯、稻鱼、精品水果、魔芋、中药材等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高效特色农业,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促农增收的产业发展模式。

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农民生产大户等农村经济组织,带动和促进农业生产,使贫困群众从生产环节中得到稳定收入。

截至目前,完成马铃薯种植4.6万亩,稻田养鱼5.2万亩,精品水果3万亩,魔芋种植总面积5232亩;全县涉农企业16家,组建专业合作社101个,农民种养生产大户166户,微型企业80家,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就业1.5万人。

三是精准投向扶贫资金,解决“最期盼”的问题。

按照“示范引路、点面结合、稳步推进”总思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统筹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积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丽乡村创建点倾斜、集聚,为实现“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17680万元,解决3.94万人饮水困难;建成通村油路538公里;完成扶贫生态移民1073户/3288人;完成小康房310户,农村危房改造15483户;完成5个州级示范村及12个州级推进村“村村通电话”和“村村通宽带”工作;完成“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860户。

四是扶贫培训精准到人,解决“能力弱”的问题。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雨露计划·产业培训”、“烹饪·接待技能培训”、“锦绣计划”等活动,着力培训一批新型技术能手,推进每户转移就业一人、发展一项主打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不断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同时,成立农村科普青年突击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下基层”和“田间大课堂”活动,把种养殖管理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业配套服务等方面的实用型、综合型知识送到农民身边,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全县先后开展各类大小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50余次,培训乡村农民群众45000余人(次)。

五是扶贫力量精准到户,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推行“5321”精准帮扶模式,制定《台江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建立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县直机关93家单位、30家企业和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期分批派驻工作队,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实行100%覆盖结对帮扶,做到村村有上级部门驻点、贫困户户户有干部帮扶。

截止目前,该县3018名干部共“结亲”贫困户5157户,824名农村能人党员“连心”4258户困难党员群众,兴办惠民实事11000余件,为农民群众送致富信息35000余条。

六是扶贫管理精准到村,解决“考评难”的问题。

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按照《黔东南州扶贫资金报账管理操作规程》、《关于印发黔东南州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公示办法的通知》及《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规定,对村财乡管的村级账户实行资金专户管理,达到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精准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确保扶贫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到各乡镇检查和考核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考核结果与扶贫项目安排挂钩,好的给与扶贫项目奖励,差的则下发整改意见书并少安排项目资金。

压担子搭台子给位子放样子

——台江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助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调研

县委政研室县委组织部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根本在干部。

近年来,台江县立足改进干部作风,注重激活干部队伍潜能,不断提振干部争先进位的精气神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压担子,让干部有事干。

针对干部职工思想和工作状态,自2011年起,先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比学赶超等活动,分阶段解决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4年,提出常态化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年、“三城同创”关键年、民生幸福推进年、市民素质提升年等活动,营造想干事、会干事、高效干事、创新干事的氛围。

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年度目标和中心任务实行高标准定位,并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定期督查,倒逼干部按时序进度完成自身任务。

每年在全县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和项目推进百日攻坚活动,对干部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小结”,让目标产生压力、压力催生动力、动力生成执行力。

全县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事项全部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在乡镇成立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经济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设立帮办机构,大力推行全程代理,实行“保姆式”服务。

充分发挥“实改非”领导干部作用,分类安排其参与县委督查组、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指挥部、党建指导员等工作,逐步走出一条“实改非”领导干部“离位不离岗,退职不退责”的“绿色通道”。

二、搭台子,让干部有舞台。

坚持把学习当成干好工作的第一需要,创新开设“苗疆讲堂”,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目前,已举办讲座22期,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认真办好各类主体班次,狠抓干部在线学习,并有计划地选派各级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了“从年头学到年尾”的常态化学习模式。

建立健全公开承诺制度,年初党员干部围绕中心工作和岗位职责,作出公开承诺,年终由上级领导对承诺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在电视台开设“我承诺、你监督”专栏,全县所有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综合部门和窗口单位“一把手”集中公开承诺,接受全县党员群众监督。

开展“为企服务月”、“干部下基层”、“三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干部“四情四问”和“带案下访”等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划片包责、驻村帮扶等制度,形成了“白+黑”、“5+2”、“晴+雨”、“好+快”的工作作风。

在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建设工作中,从县直单位选派干部担任农村清洁工程督导员,到村蹲点,真情服务群众,帮助解决问题。

今年,选派干部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活动,着重做好破解难题、协调服务、反映问题、指导党建等工作,既锻炼了干部,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给位子,让干部有奔头。

县委围绕中心工作,明确“三看三不看”(看实绩、看口碑、看修养,不看背景、不看关系、不看圈子)、“五个说话”(用项目落地说话、用发展数据说话、用实在业绩说话、用个人品质说话、用自身努力说话)、“一线用人、用在一线”、“工作上去、干部上去,工作下来、干部下来”等鲜明用人导向,先后提拔科级干部359名。

扩大干部提名主体,2013年拿出7个非领导职位,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进行海选提名。

结合区划调整等工作需要,配齐配强了基层司法、财政、计生、民政、统计等站所负责人和党委副科级组织员、宣传员队伍。

出台干部挂职锻炼常态化方案,采取上挂、下挂和外挂等形式,选派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经济开发区、施洞文化产业园、老屯农业产业园”等经济发展一线、重点工作部门和单位进行锻炼。

2011年以来,全县已公开选派388名干部接受“实战”洗礼,其中有58名挂职干部被提拔使用,97名挂职干部被交流到重要岗位,还有一大批被列为科级后备干部。

制定县直单位干部交流轮岗工作意见,先后交流轮岗科级干部394名,较好地调动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大力开展“星级科室”、“星级职工”、“红旗窗口”和“先进标兵”评选及“创星级窗口、树服务品牌”活动,在全县干部中大兴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之风。

四、放样子,让干部有压力。

制订并严格执行干部任免管理意见、股级干部任用管理办法、基层党委(党组)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年度核查制度等文件,不断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督查和整治。

注重干部日常监管,对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认真组织开展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

县纪委效能办不定期明查暗访各乡镇、县直单位干部作风,并制作成“贺岁大片”在全县播放,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大改进、大提升。

推行干部监督进社区制度,建立县委书记约谈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制度,以及县委常委会点评垂直管理单位制度。

出台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建立完善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下”的硬性机制,2011年以来,免职3人,对少数工作开展不力的干部进行了交流、轮岗或改任非领导职务。

大力开展民主评议县直机关和民主考评基层站所长活动,每年组织社会各界对全县县直单位(含垂直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进行评议。

有形的变化有目共睹,无形的变化更为深刻。

台江县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为清晰,视野更为开阔,干劲更为充足,办法更为科学,真正成为推动台江跨越发展的骨干力量。

一是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通过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干部队伍的思想得到解放,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压力感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谋发展、优服务成为全县上下的主旋律。

特别是广大干部争先进位意识显著增强,干事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破解难题思路更宽、办法更多,为台江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是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

县委始终坚持“严管干部就是保护干部、保障发展”的理念,有力营造了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使勇于争先、敢于担当的干部在干事创业中茁壮成长,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干部在工作一线脱颖而出,逐步形成了从“三区(开发区、文化产业园区、农业园区)”主战场和农村基层工作一线发现、锻炼、重用、提拔干部的战略性培养模式。

尤其是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坚持“赛场选马”,加大干部挂职锻炼、交流轮岗和公开选拔力度,实现了“让实干的人得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子”的目的。

三是干事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在全县干部中牢固树立“我就是服务者、我就是投资环境”的意识,切实做到“一切围绕环境想、一切围绕环境转、一切围绕环境干”,广大干部不计得失、不辞辛苦,始终保持着奋发有为、争先进位的精气神,创业创新创造、真干实干苦干的氛围更加浓厚。

全县党风政风行风明显改善,持续掀起“效能风暴”,形成了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风格,以高效能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推动快发展。

 

报:

州委政研室

抄送:

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县政协分管或联系领导;

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各乡镇。

中共台江县委政研室2015年7月10日印发

共印4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