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702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docx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点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图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

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冯特、铁钦纳

观点:

(1)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

(2)主张详细研究意识的构成成分——感觉、意象、感情三个要素;(用化学的观点解释心理现象,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3)提出了研究方法——内省法。

即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客观观察和分析来从事研究

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詹姆士

观点:

(1)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反对把心理分解为元素,认为心理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机能,它是一种不可分解的“意识流”。

(2)认为应详细研究意识的作用——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

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用整体观点研究心理现象,认为在人的认知结构中存在一种促使人们从整体上认知事物(对象)的动力或张力,

4.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

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提出潜意识概念,并用以解释人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与变化。

6、认知心理学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奈塞尔

观点:

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发展了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法、反应时记录法等等。

7.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

1人是能动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

2研究人性中最好的东西。

3研究的重点:

需要,成长,创造性。

第二章

心理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心理的实质)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到较好的解决。

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不同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儿童心理年龄为六个阶段

(二)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如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从情绪到情感等.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三)不平衡性与关键期

不平衡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

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上不同;(见图)

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

(四)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个体在功能特性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多样性。

四、小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p12)

心理发展具有迅速性

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

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

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艾里克森理论的八个发展阶段

1

2

3

4

5

6

7

8

成熟

自我整合与绝望

成年期

繁衍与停滞

年轻的成年期

亲密与孤独

发身期青春期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潜伏期

勤奋与自卑

运动的-生殖的

主动与内疚

肌肉的-肛门的

自主与怀疑羞愧

口腔的-感知的

基本的信赖与不信赖

第三章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点:

直观性——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的客观事物

个别性——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二)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点:

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属性

感觉单个——活动,知觉——协同活动结果

知觉有经验的参与,感觉则没有;

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有机的综合,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三)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

观察力指观察的能力,即通过观察活动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二、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1.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一般的特点

1)从感知事物的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

2)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3)从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

三、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

(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2)充分利用多感官进行观察,勤于思考

(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4、多采用直观性教学:

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

5、演示与言语讲解相结合

6、教会学生作观察记录

第四章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过去经历的事物是指:

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

三、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可以用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表示

(三)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

内隐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并不在乎识记信息过程中是否有意识的参与。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项目时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有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

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

就是说,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一、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

学前:

无意记忆由占主导地位

学后:

由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让位于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且有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无意记忆。

(关键年龄三年级)

二、小学生的记忆力培养

1、指导儿童进行有意记忆

2、引导儿童进行意义记忆

3、教给儿童记忆策略

4、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读背结合;排除材料干扰(复习要科学,有创造性)

5、科学用脑:

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参见教材《小学生心理学》(216-219)

第五章

一、想象的概念

含义: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

形象性和新颖性

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具有超前性但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从想象的原材料看;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看

三、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典型)

(二)有意想象:

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1.再造想象:

根据言语描述和图像示意在头脑中产生的新形象。

2.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独创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特殊的创造性想象)

与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

理想和空想

理想:

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来想象,有实现的可能性。

空想:

与理想相反,没有实现的可能。

(长生不老)

一、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想象有意性迅速增长

低幼儿童“跑题”,有意想象差的表现

从三四年级开始,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

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

但想象还比较简单贫乏

2.想象的现实意义日趋增强

3.再造想象的精确性、完整性在逐渐发展

4.想象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画出“在天上飞的很高的飞机”

二、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

(参阅教材)

1.积极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存

2.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启发儿童想象

3.指导儿童阅读文艺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4.启发儿童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进行多种想象力的训练

5.创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第六章

一、思维的概念

(一)思维的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两个特征:

间接性——指借助一定媒介,并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的加工来反映事物

概括性——指能够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客观事物

二、思维的种类

——依据思维凭借物不同

1.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2.形象思维——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情境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二)迁移作用

迁移是指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影响

正迁移:

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负迁移:

已有知识经验阻碍了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原型启发

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仿生学

原型对问题解决能否起到启发作用取决于:

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特征上或属性上的联系或相似性

个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中

(四)定势的影响

定势是由于经验形成的心理准备状,它使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

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五)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着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

(六)动机和情绪状态

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解决问题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字曲线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种倒“U”的曲线关系。

该曲线表明: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动机强度太弱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思维活动,但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

而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并且这一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

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

(七)个性特征

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人际关系良好、果断、勤奋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

它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有如下五特点:

(一)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反应速度。

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变通性,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独创性,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二)思维结果的新颖性、独特性和效用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

(三)多有直觉思维出现

(四)创造想象的参与

(五)多有灵感出现

(五)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发展直觉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5、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独立自信乐观坚持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抽象逻辑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和形象的支持。

四年级转折期;教育条件适当可提前至三年级

创造力的培养?

课件没有

第七章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种类:

(一)概念:

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引起和保持不随意、随意、随意后注意的条件。

1、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条件)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主观条件)

A、需要和兴趣B、情绪情感C、个人期待D、有机体状态

2、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条件。

(1)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要求;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活动的有效组织;

(4)意志力的调节

3、引起和保持随意后注意的根本条件:

练习与熟练。

3.注意的品质:

【论述】

(一)注意稳定性——注意的集中程度

(1)注意在某项活动或事物上保持时间的长短(时间特性)

(2)广义稳定性和狭义稳定性(注意的动摇)

(3)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的分散(分心)

·影响因素(P212)

1、对象本身的特点

2、人的主体状态

3、主体的意志努力

(二)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1)定义:

在同一时间内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空间特性)。

·影响因素(P210)

1、注意对象的特点:

对象集中,排列有规律

2、活动的性质与任务:

任务多,广度小

3、个体知识经验:

经验多,广度大(一目十行

(三)注意的分配

(1)定义:

~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2)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关系。

(四)注意的转移

(1)定义:

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2)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性质不同)

(3)影响注意转移难易程度的因素:

1.、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2、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3、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4.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指向性:

选择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

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两个特征的关系:

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

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5.小学生注意的一般特点及培养:

【简答、论述】

(1)小学生注意的一般特点: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4、5年级,有意注意显著发展)

2.注意更容易受直观形象事物的影响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2)小学生注意的培养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突出学习内容和教具的新异性、活动性和强度)

B.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C.调动主体的需要、情感、兴趣和知识经验

2.着重发展有意注意:

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A.明确目的与任务,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B.有效组织活动;

C.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D.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第八章

1.情绪情感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行为反应

2.情绪情感的种类:

【理解概念】

1、心境:

(1)含义:

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2)特点:

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人逢喜事精神爽

(3)产生原因:

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人际关系的亲与疏,个人健康的好与坏,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联系。

(4)意义:

心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2.激情

(1)含义:

是一种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如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与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

(2)特点: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

(3)原因:

激情常由生活事件所引起,那些对个体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乎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违背个体意愿的事件等都容易引起激情。

(4)作用:

激情对人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A.一方面,可以激发内在心理能量,成为行为巨大动力。

B.另一方面,激情也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

激情中的人有时任性而为,不计后果,对人对己都造成损失。

一些青少年犯罪,就是在激情的控制下,一时冲动,酿成大错。

C.激情有时还会引起强烈的生理变化,使人言语混乱,动作失调,甚至休克。

D.生活中应该适当地控制消极激情,多发挥其积极作用。

3.应激

(1)含义: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

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等,

(2)表现:

A.积极的应激反应:

表现为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全力以赴地去排除危险,克服困难;

B.消极的应激反应:

表现为惊慌无措、一筹莫展,或者发动错误的行为,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

C.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既同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有关,也同平时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有关。

3.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与培养:

【简答、论述】

(1)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性不断发展

对学习、对劳动、对老师、对同学、对家人

2.情绪情感的深刻性、稳定性不断发展

3.情绪情感的表现从外露向内隐发展

逐渐内化,自控力增强。

4.小学生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

(2)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

1、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上课游戏作业阅读;愉快教育

2、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3、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A.保持愉快的情绪

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更易于与人相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会感到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

a.建立适当的需要:

b.寻找乐趣:

c.自信:

d.多与人交流:

B.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

a.宣泄调控

b.遗忘调控

c.转移调控

第九章

1.意志的概念:

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为来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动机斗争的三种类型:

【理解、选择判断】

(1)双趋斗争鱼和熊掌

(2)双避斗争-前怕狼

(3)趋避斗争-

3.意志品质:

【选择】

(1)自觉性——明确的行动目的,使行动服从社会要求——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2)果断性——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付诸行动——优柔寡断和武断

(3)坚韧性——矢志不渝,坚持到底——动摇与固执

(4)自制力——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任性与怯懦

4.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及培养:

【选择、简答、论述】

(1)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A.自觉性——发展水平较低,受暗示性和独断性较明显,自觉性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B.果断性——发展不稳定,相当多小学生还表现出优柔寡断和武断的特征,但会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发展。

C.坚韧性——较好,一年级儿童已具有一定的坚持性;随年级升高迅速发展

D.自制力——容易受内外诱因干扰,低年级需要外部督促,中高年级快速发展

(2)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A.加强行为的目的性教育

B.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持之以恒。

C.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控制——指人能调节自身的言行并左右事件的进程,以与期望的目的相一致的过程。

如延迟满足实验;注意力集中训练

D.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第十章

1.气质的概念:

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的概念:

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气质学说:

(1)气质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液说。

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

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根据这些液体混合比例哪一种占优势,把人分为不同的气质类型:

体内血液占优势属于多血质,黄胆汁占优势属于胆汁质,粘液占优势属于粘液质,黑胆汁占优势属于抑郁质。

于是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他还认为,每种体液都是由冷、热、湿、干四种性质相匹配产生的。

血液是由热和湿配合的,所以多血质的人热情、湿润,好似春天;粘液质是冷和湿的配合,因此粘液质的人冷漠、无情,好似冬天;黄胆汁是热和干的配合,因此胆汁质的人热而躁,好似夏天;黑胆汁是冷和干的配合,因此抑郁质的人冷而躁,好似秋天。

(热湿—冷湿—热干—冷干)

·后人把他对气质的观点概括为体液说。

用体液来解释气质,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他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与日常观察中概括出来的四种气质类型比较符合,所以关于气质的这种分类一直沿用至今。

(2)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莱奇默尔(Kretshmer)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可以按体型划分人的气质类型。

根据体型特点,他把人分成三种类型;肥满型、瘦长型、筋骨型。

·肥满型产生躁狂气质,其行动倾向为善交际、表情活泼、热情、平易近人等;

·瘦长型产生分裂气质,其行动倾向为不善交际,孤僻、神经质、多思虑等;

·筋骨型产生粘着气质,其行动倾向为迷恋、认真、理解缓慢、行为较冲动等。

·体型说虽然揭示了体型与气质的某些一致性,但并未说明体型与气质间关系的机制。

且研究结果主要来自于病人,因此,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3)激素说

·生理学家柏尔曼(Berman)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气质特点与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