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423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 中图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

第一单元

考点说明

一、地球和地球仪

1、知道地球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能运用这些数据描述地球大小。

2、理解纬线和经线的含义、纬度和经度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描述地理位置。

4、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根据经、纬度判定某地的半球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5、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6、理解并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7、运用地图,理解并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8、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密切相关。

三、地图

9、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10、知道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式,学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11、认识常用图例,能根据图例和注记区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12、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读各种地形。

13、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14、了解地图的常见类型,能正确选用地图获得有用信息。

经典例题

例1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B、D两点的经纬度位置:

B;D。

⑵判断下面两点所在的东西半球:

A;C。

⑶B点属于(高、中、低纬度)。

⑷B在A的方向。

⑸A、B、C、D四点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评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经纬网定位、半球划分、判断方向、五带划分的知识和能力。

第一步正确辨别出东西经和南北纬:

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可得出B、D两点的经纬度。

第二步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可知A在西半球,C在东半球。

第三步根据低、中、高纬的划分,可知C在中纬度。

第四步根据经纬网判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第四步五带中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⑴B(0°、40°S)D(60°E、20°S)⑵A在西半球,C在东半球

⑶中纬度⑷东北⑸D;A

 

例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方向,

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

⑵图中B点的海拔是米。

⑶甲乙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米。

⑷如果C、D虚线处有一条表示河流,该小河

应位于(C或D处)。

⑸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工厂,有人建议建化

工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你认为那

个建议合理?

并说明理由。

【评析】此题综合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线,可以按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B点位于600米等高线上。

根据比例尺可以量算甲乙两地的距离。

一般山谷处发育有河流。

【答案】

(1)西南自北向南

(2)600(3)1500(±100误差)(4)D(5)建自来水厂。

甲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清,污染少;化工厂会污染下游城镇水源。

自主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景观是:

()

A.太阳东升西落B.站的高看的远

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

2.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

A.赤道B.北极圈C.南极点D.北回归线

3.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C.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D.是0°纬线

4.某地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地的地理位置

是()

A.西经20°和赤道的交点B.东经160°和赤道的交点

C.经度0°和赤道的交点D.经度180°和赤道的交点

5.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6.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A.热带B.北寒带C.南寒带D.北温带

7.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的()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

8.下面四幅地图的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

1000B.1/4000000

C.十万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的地形是:

()

A.山地B.盆地C.丘陵D.平原

10.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2月对亚非五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我想知道这五个国家的位置,应参考()

A.世界政治地图B.城市导游图C.世界地形图D.中国政区图

二、综合题

11.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分析回答: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

(纬线)上。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

以内地区出现现象,镇

江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⑷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

15日乘坐载人航天飞船首飞成功。

此时地球公转到上图中的。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AD之间

1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

⑵用直尺量算出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      千米。

⑶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

⑸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C         D         E       

 

第二、三章陆地与海洋和天气与气候

考点说明

一、陆地和海洋

1、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3、理解地球表面海陆变迁事实依据和主要原因。

4、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能初步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球上海陆轮廓的形成。

5、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初步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火山、地震的形成与分布

二、天气

6、理解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

7、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8、初步运用空气质量预报表,分析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状况。

三、气候

9、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10、了解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和气温日变化的含义。

11、了解一年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和气温年变化的含义。

12、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能够比较、分析不同地区气温的高低。

13、根据有关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4、根据有关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15、运用等降水量线图,归纳全球降水空间分布状况,并解释降水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

16、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基本特征。

17、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8、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经典例题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

全国各地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材料2

1999年9月21日深夜1时47分,里氏7.3级强震袭击台湾中部,倒塌房屋近一万幢,死亡人数超过两千人。

材料3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汶川地震震中示意图

 

⑴汶川地震发生的地区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台湾位于地震带,处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所致。

⑵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跑到室外。

②若在室内,应就近躲藏,比如桌子下面、床下面或是墙角、储藏间、卫生间。

③若身处高层建筑,应乘电梯下楼逃生。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六大板块的分布和名称、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六大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答案】⑴亚欧印度洋环太平洋火山亚欧太平洋⑵C

例2读亚欧大陆海陆分布及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在气温和降水变化图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图,夏季气温最高的是图。

⑵根据降水量变化情况判断,冬季多雨区的是图,常年湿润区是图,夏季多雨区的是图。

⑶将海陆分布图中的A、B、C、D四地的气温与降水变化图中所对应的气候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填注气候类型名称: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⑴题考查学生对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⑵题考查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⑶题考查世界主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基本特征。

第一步,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第二步,判断各图表示的气候类型;第三步,指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⑴丁,丙⑵甲,乙,丙⑶A——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地中海气候C——丁温带大陆性气候D——丙温带季风气候

 

自主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A.各占1/2B.2/3陆地C.1/4海洋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大陆伸向海洋的部分是()

A.岛屿B.海洋C.海峡D.半岛

3.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南美洲

4.下列属北冰洋和南极洲共同特点的()

A.跨经度最广B.跨纬度最广C.地势最高D.地势最低平

5.“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

6.下列叙述中,描写气候的是()

A.这里的天空蓝极了,偶尔有云飘过来

B.这里的大风真厉害,把马路两边的座椅都掀翻了

C.一场寒流过后,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

D.镇江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较干燥

7.在CCTV—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8.中国第五批联合国维和部队从东帝汶回国后,其中一位警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我是北方人,东帝汶终年高温酷暑,潮湿闷热,对我和同事的体力、耐力是一种挑战。

”他的描述说明()

A.气候具有地区差异

B.不同地区,气候可能是相同的

C.不同地区,气候上的主要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上

D.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

9.下列现象反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的是()

A.天津的年降水量比新疆多。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热穿单衣。

D.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

10.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二、综合题

11.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航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⑴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船,从A

洲的西班牙出发,渡过B洋,绕过C洲的南端,进入D洋。

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E洲菲律宾群岛。

麦哲伦因介入当地纠纷而身亡。

船员们艰难地横渡F洋,绕过G

洲南端,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⑵从现代航线来看,此航线可改变,选择两个更便捷的通道,你能在图上标出来吗?

1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请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四幅气候图与图中A、B、C、D四地气候特点的对应关系:

A为;B为;C为;D为。

⑵A地的地形名称为,与A地属于同一种气候类型的还有非洲的

盆地和亚洲的群岛。

⑶E地属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⑷A、B、C、D、E五地中,全年降水最丰富的是地,属于气候。

 

第四、五章居民与聚落和发展与合作

考点说明

一、居民与聚落

1、识记人口总数,了解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

2、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根据人口分布图,比较、分析人口疏密的状况及原因。

4、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5、认识“人口问题”,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生活等造成的影响。

二、语言和宗教

6、在地图上了解世界六种主要语言的分布。

7、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文化传统和分布地区。

三、聚落

8、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差异

9、运用资料,分析聚落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四、发展与合作

10、从相关地图上,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11、查阅资料,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

12、运用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经典例题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4

 

⑴聚落民居是人们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便于就地取材而创造的。

将各地的民居与相应的自然环境连接起来。

⑵图1中是我国陕北典型民居,它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的(地形区)。

⑶关于传统民居的发展,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它代表了一种优秀文化,应全部保护下来

B.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保留下来

C.全部拆除,重新修建

D.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⑷选择其中一种民居,分析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评析】本题运用景观图考查聚落形态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答案】⑴A——③B——①C——④D——②⑵黄土高原⑶B⑷略

例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填数字代号),这四地人口稠密的原是。

⑵找出图中四个人口稀少地区的数字代号,并对应填入下表。

数字

人口稀少的原因

数字

人口稀少的原因

湿热的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地区

寒带亚寒带地区

青藏高原地区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及原因。

从世界人口图的分布可以看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而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极端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们的生存带来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答案】

(1)①②④⑤①⑤地处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气候适宜,交通便利②④经济发达

(2)③—湿热的热带雨林⑥——热带沙漠地区⑦——寒带亚寒带地区⑧——青藏高原地区

 

自主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B.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快越好

C.一个国家的人口不变就好

D.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等于零

C.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距海的远近

C.历史和经济D.社会制度

4.一个国家的领土是指()

A.该国的耕地面积B.该国的陆地面积

C.该国的陆地及其上空D.该国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5.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

A.西亚、伊斯兰教B.阿拉伯半岛基督教

C.耶路撒冷犹太教D.古印度佛教

6.某中学的外籍教师里格,他的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子扁平,嘴唇厚并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

里格属于()

A.黄色人种B.白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

7.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期间,北京市民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因为()

A.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C.是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国参加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最多

8.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正确的组合是()

A.非洲和欧洲B.亚洲和北美洲

C.亚洲和欧洲D.非洲和美洲

9.小明业余时间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南北对话B.国际矛盾和冲突加剧

C.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D.南南合作

10.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是()

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填字母以及名称)

(2)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填字母以及名称)

(3)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填字母以及名称)

(4)有赤道穿过的国家是(填字母以及名称)

(5)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填字母以及名称)

(6)发展中国家有(填字母)

(7)联合国总部所在的国家是(填字母以及名称)

(8)主要使用英语的国家有(填字母)。

(9)以白种人为主的国家有个。

 

12.读图回答问题:

菜园里有白菜,有南瓜,还有茄子。

罗斯和很多英国中学生一样,有自己漂亮的卧室,昨天是她的生日,爸爸妈妈送给她一台电脑作为生日礼物。

着(着急)友(朋友)情(亲情)王(王子)蚂(蚂蚁)活(生活)外(外面)香(香水)纳米亚和很多印度孩子一样,全家住在一个简陋的木屋里。

虽然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因为家里穷,他只得帮助爸爸摆摊卖水果。

⑴罗斯和纳米的生活状况不同,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不同。

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和,前者主要分布在洲、洲和,后者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

9、区分以下形近字或音近字:

⑶纳米亚所在的国家比发达国家落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老师一边说,一边写。

xīng(兴盛)fà(头发)zh?

ng(种子)huán(还书)

参考答案

例:

我已经长大了。

小树已经发芽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②飞来飞去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一、1.B2.A3.B4.A5.D6.A7.A8.A9.D 10.A

辶走之底(过远近)二、11.

(1)略

(2)春分赤道(3)极夜昼长夜短(4)D

一条路一里路一只鹅一群鹅一根木12.⑴50000,500⑵1.5⑶西南⑷B⑸鞍部山谷陡崖

第二、三章

一、1.D2.D3.C4.A5.C6.D7.B8.A9.D10.D

二、11.

(1)欧大西南美太平亚印度非

(2)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12.⑴③②④①⑵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⑶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⑷A热带雨林

第四、五章

一、1.D2.B3.A4.D5.D6.C7.B8.A9.C10.B

二、11.

(1)C中国

(2)A俄罗斯(3)F澳大利亚(4)E巴西(5)B加拿大

(6)ACE(7)D美国(8)BDF(9)412.⑴经济发展水平⑵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欧北美大洋亚拉丁美非⑶①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侵略与剥削。

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