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9982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docx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高一历史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重点:

识记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重难点:

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成就之间的关系。

3.难点:

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及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材整理1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背景

(1)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

①劳动力:

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使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②资本:

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

③技术: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

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进程

(1)开始: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此后引发了一系列发明创造。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2)扩展:

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3)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图解示意] 工业革命的条件

教材整理2 从工场到工厂

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工厂出现,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社会关系的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

资产阶级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外则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误区警示] 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

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教材整理3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标志: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32“学思之窗”,思考: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提示】 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原因: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起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了“蒸汽时代”的到来,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3.工业革命促成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探究点一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

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

……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

——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挖掘史料中的隐含信息:

一是近代公司制度的出现;二是旧贵族的衰落。

史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市场”“需求”是史料中的关键信息,运用供求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史料三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

它提供了开发和利用热能来驱动机械的手段……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以蒸汽机为基础”说明了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基础性作用。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带来了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

【提示】 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

(3)有人认为:

“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

”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

【提示】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类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

【史论拓展】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探究点二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注意史料图示中各行业数字变化,从而说明英国城乡人口发生的变化。

史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抓关键语句“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

史料三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注意关键信息“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历史由此形成。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出英国城乡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提示】 变化:

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原因:

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场做工;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

实质问题:

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加快。

(2)史料二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提示】 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②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3)根据史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提示】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史论拓展】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机器的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在工业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大。

(2)发明的机器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而煤炭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较慢,且是在轻工业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3)这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发明成果都出自英国,使其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

(4)工业革命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的近代化(机器工业)进程开始了。

2.影响

(1)积极方面:

①生产力:

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社会关系: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城市化: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思想:

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⑤对世界市场:

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消极方面:

①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导致了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

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单位:

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A.改变了世界格局B.密切了国际交流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解题模板】

抓关键

关键信息:

表格数据反映了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呈上升趋势

排易误

A、B、C三项表述在表格中无法体现

验结论

表格数据反映了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棉纺织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即在本质上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

【答案】 D

1.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导学号:

14330043】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在材料中都未提及,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2.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

其含义之一是(  )

A.蒸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B.一系列国家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全人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解析】 “19世纪蒸汽时代”是指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实力大增,从而使资本主义具有了征服本国乃至全世界的封建主义的实力,其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故选D项。

【答案】 D

3.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机器时代的泰晤士河        蒸汽机车

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 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 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改变了人类交通运输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利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4.“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

A.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B.生产技术的革命

C.生产方式的革命D.社会关系的革命

【解析】 由题干材料“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可知,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即生产方式的革命,故C项正确。

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了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A项不是实质,排除;B、D两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C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14330044】

材料一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

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

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水(水蒸气)、二氧化碳、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

……使全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升:

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

(1)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

(3)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解析】 第

(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是从棉纺织部门开始的,纺织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2)问,根据材料中“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使全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升”可得出,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级相对越来越贫困化,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第(3)问,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答案】 

(1)棉纺织部门。

(2)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级相对越来越贫困化,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3)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学业分层测评(七)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解析】 工业革命首先是从英国扩展到西方世界,A项错误;B项符合史实,但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表述比较片面,且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D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提高了八倍。

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导学号:

14330045】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解析】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由此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

【答案】 A

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

题干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B两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A

4.英国首相福克斯最大的成就是废除了奴隶贸易,法律规定从1808年1月起禁止蓄奴,并指令英国海军在海上拦截各国船只,必要时使用武力制止贩奴。

这一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导学号:

14330046】

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B.福克斯是个强权人物

C.福克斯是人道主义者D.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解析】 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废除奴隶贸易的现象,故A项正确;福克斯的强权与否及福克斯是否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两项;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就确立了海上霸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5.以下内容是粗心的小明上历史课做的笔记,其记录有误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解析】 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和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④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

【答案】 D

6.下图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行业就业状况示意图,图中信息反映了工业革命(  )

【导学号:

14330047】

①带来了英国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②推动了农村广大劳动力发生转移 ③改变了英国经济产业结构 ④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下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④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故①②③表述均正确。

【答案】 C

[能力提升]

7.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这种现象(  )

【导学号:

14330048】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英国加快了环境立法的步伐,故选D项。

【答案】 D

8.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解析】 工业革命加剧贫富悬殊,拉大城乡差距,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阅读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推动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而不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故D项错误。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14330049】

材料一 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现代社会,最近几十年,西方学界已经认识到:

这场工业革命并不非如一般人想象得那样随着新技术的发明从天而降,而是酝酿了几个世纪的多种条件之凑合。

包括商业革命、政治革命、科技革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农业革命”。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

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

14000件展出品如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英国史实,“商业革命、政治革命”分别各指什么?

它们与工业革命有何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的优势。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工业革命”“英国”,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来回答;第二小问则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作答。

(2)问,可结合1851年英国举办世博会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回答。

【答案】 

(1)“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成了“日不落帝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政治革命”是指1688年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前提。

(2)政治上: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经济上:

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

科技上: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