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259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冠心病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冠心病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冠心病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冠心病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冠心病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冠心病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冠心病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冠心病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冠心病历史.docx

《冠心病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冠心病历史.docx

冠心病历史

冠心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几年前,美国科学家对50多具古埃及木乃伊进行了CT检查,发现几乎半数的木乃伊存在“动

脉钙化”,提示他们的动脉有“粥样硬化”,也就是说这些木乃伊可能存在冠心病。

在一位3500多年前,名叫Ahmose-Meryet-Amon公主的冠状动脉CT图像上,可以清晰地看

到,这位40多岁的公主,左右冠状动脉都有严重的钙化,也就是说这位按现代标准看还很年轻

的公主,患有严重的冠心病。

如果她能找到一位现代的心血管医生看病,医生十有八九会建议

她做“心脏搭桥”或“心脏支架”手术。

虽然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这位公主的死因,但这位公

主很可能是死于“心肌梗死”。

Ahmose-Meryet-Amon公主正在进行CT检查

1972年,我国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彭隆祥,对2000多年前的马王堆辛追夫人古尸

进了行解剖,发现这位肥胖的老妇人食道里有食物残渣,小肠里有138颗甜瓜籽,胆囊里有结

石,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

彭教授推测,辛追夫人患有冠心病、胆结石等疾病。

也许2000

年前的某个夏天,她吃完甜瓜3个小时内,冠心病突然发作引起了猝死。

马王堆主人辛追夫人复原像

然而,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内,心血管病都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世界各国的古代医

学书籍中几乎没有对“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可靠记述。

1768年,英国医生Heberden才

首先详细描述了“心绞痛”的症状。

100多年前,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心血管病才开始在欧

美国家流行。

因此,心血管病常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对冠心病的最初认识

1768年,英国的Heberden首先使用心绞痛(angina)一词。

1773年,英国的Hunter首先描述了心肌梗死。

1910年,俄国人Obraztsove和Strazhesko首先描述了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其中3例尸检发

现存在冠状动脉血栓,因此提出了心肌梗死可能与血栓相关。

1912年,美国的Harrick描述了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提出冠状动脉内血栓可能是

心肌梗死的病因。

1923年,Mackenzie提出心绞痛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使心肌供血不足所致。

冠状动脉内血栓

冠心病诊断技术的发展史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进步。

1901年,荷兰的Einthoven首次在人体描记到心电图。

1903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弦线电流计心电图。

1930年,美国的Wilson应用心前导联诊断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从而使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

有了客观标准。

1942年,Master首先应用标准化二级梯运动试验诱发心肌缺血,此后多年这项试验被作为诊

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方法。

1949年,Holter发明了动态心电图记录装置,于1961年应用于临床,用于监测患者日常活动

中的心率和心律改变。

1954年,开始应用血清酶检测诊断急性心梗。

1956年,应用踏车运动试验评估心脏的功能。

20世纪70年代初,Bruce应用分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1976年,开始应用心肌酶(CK-MB)诊断急性心梗,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20世纪90年代,血液肌钙蛋白的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急性心梗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Einthoven及弦线式心电图机

冠心病的药物发展史

1、硝酸酯类药物

1867年,Brunton首先应用亚硝酸异戊酯缓解心绞痛。

1875年,Murrell报告了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经验。

在此后的近百年中,心肌梗死的治

疗以严格卧床休息、镇痛和硝酸甘油为主,住院病死率约30%。

1962年,Lown应用直流电复律技术(电除颤)治疗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1964年,Julian在英国、Day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血管病监护病房(CCU)用于监护急性心

梗患者,使急性心梗住院病死率由过去的30%减少到15%左右。

实现了急性心梗治疗史上第一

次病死率的降低。

2、β受体阻滞剂

1962年,Black发现了第一个可用于临床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并证实其可以减少心肌耗

氧量,从而增加了冠心病治疗的新手段。

β受体阻滞剂的发现被认为是冠心病治疗的最重要贡

献之一。

3、阿司匹林

1982年,JohnVane发现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此项研究

成果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此后的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该药可明显减

少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梗)的发生率。

JohnVane医生(右一)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4、其他药物

20世纪80年代,循证医学兴起和发展,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

验,为心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最佳的依据。

20世纪90年代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临床。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被指南推荐用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及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

我国的冠心病发展史

解放前我国居民死因主要为传染病,那个年代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平均寿命不到40岁,冠心病

很少见,因此相关文献报道很少。

1931年,我国首次报道了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20世纪30年代,董承琅教授在北平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心电图室,用弦线电流计心电图

机进行心电图描记。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大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

20世纪50年代初,黄宛、方圻教授在北京,陈灏珠教授在上海开展了右心导管术。

黄宛教授首

先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调查。

方圻教授(左一)在检查患者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一些先进技术逐渐引入我国。

1970年,北京阜外医院郭加强教授完成了国内首例室壁瘤切除术。

1973年,上海中山医院陈灏珠教授和北京阜外医院孙瑞龙教授分别在国内首先完成了选择性冠

状动脉造影检查。

1974年,完成了国内首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搭桥手术)。

1985年,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郑笑莲教授完成了我国首例冠状动脉单纯球囊扩张术,开创了我国

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山医院陈灏珠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