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5935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x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文章的修改与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阶段质量检测(四)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玄妙/管弦  筵席/赝品  淬火/猝不及防

B.苑囿/宛如舞蹈/倒卖棱角/绫罗绸缎

C.箴言/信笺糜烂/奢靡被褥/相濡以沫

D.验证/入殓褫夺/吓唬龃龉/身陷囹圄

解析:

选A A项分别读xuán/xián,yán/yàn,cuì/cù。

B项分别读yuàn/wǎn,dǎo/dǎo,lénɡ/línɡ。

C项分别读zhēn/jiān,mí/mí,rù/rú。

D项分别读yàn/liàn,chǐ/hu,yǔ/yǔ。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淤积  绿茵场  娇健  独占鳌头

B.联结抠字眼引申拾人牙惠

C.融资殊不知传诵委曲求全

D.繁衍冠名权坚韧磬竹难书

解析:

选C A项,娇—矫;B项,惠—慧;D项,磬—罄。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解析:

选B 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

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修饰“暮年”不恰当,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王校长看见省委派来的新干部非常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B.在许多人眼里,一处景观一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意味着会有源源不断的游客,以及由此而带动的相关产业。

C.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D.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曾经徘徊了很久,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

解析:

选B A项,有歧义,高兴的人可以是“王校长”,也可以是“省委派来的新干部”;C项,“精神生活”与“提高”不搭配;D项,“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杂糅,可删去“上”。

5.(江西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

________。

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划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③⑤

解析:

选C 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波平如镜”,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句中提到“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说明在这之前其他动物都还没出现,所以②句应该放在最前面。

①句以“或许”开头,并且用了连词“还”,所以判断①句一定排在第二部分“或许,一只燕子……”这句之后。

③④⑤句都是描写水面的鱼的,可以看作一个小句群。

④句是鱼的出场,提到“鱼在空中划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这说明鱼儿跃出水面,并且⑤句代词“它”与“有一条鱼”相对应,所以应该紧承其后。

③句提到“全部的圆弧展露了”,说明不止一条鱼出现,应该放在特写的那条鱼后面。

所以小句群顺序为④⑤③。

最后综合句序为②①④⑤③。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王庭筠字子端,辽东人。

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

七岁学诗,十一岁赋全题。

稍长,涿郡王修一见,期以国士。

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军事判官,临政即有声。

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谕旨学士曰:

“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朕不喜此,亦恐四方效之。

”又谓平章张汝霖曰:

“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健,其人才高,亦不难改也。

”四月,召庭筠试馆职,中选。

御史台言庭筠在馆陶尝犯赃罪,不当以馆阁处之,遂罢。

乃卜居彰德,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

是年十二月,上因语及学士,叹其乏材,参政守贞曰:

“王庭筠其人也。

”三年,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品第法书、名画,遂分入品者为五百五十卷。

五年八月,上顾谓宰执曰:

“应奉王庭筠,朕欲以诏诰委之,其人才亦岂易得。

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论其文,顾以行止为訾。

大抵读书人多口颊,或相党。

昔东汉之士与宦官分朋,固无足怪。

如唐牛僧孺、李德裕,宋司马光、王安石,均为儒者,而互相排毁何耶!

”遂迁庭筠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正月,坐赵秉文上书事,削一官,杖六十,解职,语在秉文传。

二年降授郑州防御判官。

四年,召为应奉翰林文字。

泰和元年,复为翰林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

明年,卒,年四十有七。

上素知其贫,诏有司赙钱八十万以给丧事,求生平诗文藏之秘阁。

庭筠仪观秀伟,善谈笑,外若简贵,人初不敢与接。

既见,和气溢于颜间,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日虽百负不恨也。

为文能通所欲言,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有《聚辨》十卷,文集四十卷。

书法学米元章,与赵沨、赵秉文俱为名家,庭筠尤善山水墨竹云。

(《金史》)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    期:

满月

B.临政即有声声:

声响

C.昔东汉之士与宦官分朋朋:

朋友

D.遂迁庭筠为翰林修撰迁:

提拔

解析:

选D A项,周岁;B项,声望;C项,结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选B A项,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B项,代词,这样的;语气词,大概。

C项,介词,译为“把”。

D项,动词,担任,当。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庭筠聪明有才华的一组是(3分)(  )

①七岁学诗,十一岁赋全题

②稍长,涿郡王修一见,期以国士

③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

④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

⑤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

⑥庭筠仪观秀伟,善谈笑,外若简贵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D.③⑤⑥

解析:

选C ②句是王修对他的看法,认为他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③句是章宗的看法,是对其文章的缺点的批评。

⑥句写王庭筠的外表。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庭筠从小聪明好学善写诗,应试的文章也很有文采,章宗认为他有才华,但行文不够老练,希望他能改进。

B.王庭筠在馆陶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但文人嫉妒他的才能,因而诬陷他,使他被免去了官职。

C.章宗认为人才难得,用人不应只看他的短处,因此决定把起草诏诰的重任委任给王庭筠。

D.王庭筠外表清秀伟岸,气质高贵,待人热情诚恳、百般体贴,从不把小小的恩怨放在心上。

解析:

选B B项,并不是诬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泰和元年,复为翰林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见,和气溢于颜间,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日虽百负不恨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泰和元年,再任翰林修撰,侍从章宗去秋猎,奉命作诗三十余首,受到章宗的嘉奖。

(2)和他见面以后,见他脸上洋溢着温和的气色,热情诚恳,对对方百般体贴,唯恐有不周到的地方,别人有一点可取之处,他就满口称赞,过后虽然他人有一百个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从不计较。

参考译文:

王庭筠字子端,辽东人。

他生下来不到一周岁,看书时就认得十七个字。

他七岁时学作诗,十一岁时能整首写诗。

稍稍长大以后,涿郡人王修只见他一面,就认为他将来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大定十六年考中进士,被任为恩州军事判官,他刚刚从政,就赢得好名声。

明昌元年三月,金章宗传旨于学士院,说道:

“王庭筠所作的试文,句子太长,我不喜欢这样的句子,也担心四方学子仿效他。

”章宗又对平章张汝霖说:

“王庭筠的文采很好,但行文还不够老练,这个人才能高,改进也不难。

”这年四月,征召王庭筠试馆阁职务,被选中。

御史台上奏,说王庭筠在馆陶任职期间曾犯贪污罪,不应安排他在馆阁中任职,于是作罢。

王庭筠于是定居在彰德,在隆虑县购置田地,入黄华山寺读书,因此自号为黄华山人。

这年十二月,章宗谈及翰林学士时,感叹人才缺乏,参知政事完颜守贞说:

“王庭筠就是合适的人选。

”明昌三年,朝廷征召他为应奉翰林文字,让他和秘书郎张汝方评品内府所收藏的书法、名画等级,把入选的书法、名画分为五百五十卷。

明昌五年八月,章宗对宰相说:

“应奉翰林文字王庭筠,我打算把起草诏诰的任务委任给他,这样的人才是很难得的。

近来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很不精美,听说文人们很妒忌王庭筠,不看他的文章如何,只抓住他的品行进行诋毁。

大致说来,读书人好多嘴多舌,或相互结党。

过去东汉时的儒生与宦官分别结成党派,这本不足怪。

又如唐朝的牛僧孺、李德裕,宋朝的司马光、王安石,他们都是读书人,而互相排斥诋毁,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提拔王庭筠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正月,王庭筠因受赵秉文上书一事的牵累,被削夺一级官阶,杖打六十,解除职务,这事载在《赵秉文传》中。

承安二年,贬降为郑州防御判官。

四年,又起用为应奉翰林文字。

泰和元年,再任翰林修撰,侍从章宗去秋猎,奉命作诗三十余首,受到章宗的嘉奖。

第二年逝世,终年四十七岁。

章宗一向知道他贫穷,命有关部门赠钱八十万,供丧葬费用,又搜集他一生所作的诗文,收藏于秘阁。

王庭筠外表清秀伟岸,善于谈笑,表面上看,有一种高贵气质,别人起初不敢接近他。

和他见面以后,见他脸上洋溢着温和的气色,热情诚恳,对对方百般体贴,唯恐有不周到的地方,别人有一点可取之处,他就满口称赞,过后虽然他人有一百个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从不计较。

王庭筠的文章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晚年的诗作格律严整,七言长诗尤其工于险韵。

他著有《聚辨》十卷、文集四十卷。

他的书法学米芾,与赵沨、赵秉文都是书法名家,王庭筠尤其擅长画山水墨竹。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缥缈峰

吴伟业①

绝顶江湖②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

最高尚有鱼龙气③,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

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

[注] ①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

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

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

②江湖:

偏义复词,义在“湖”,这里指太湖。

③鱼龙气:

指太湖水汽。

(1)第二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二联写景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到了山顶,还有太湖的水汽,极言太湖之广。

到了山半腰就没有了鸟雀之声,极言缥缈峰之高。

(2)这首诗的尾联表面是慨叹吴王夫差的霸业消沉完了,只剩下枫叶荻花和钓船了,实际上抒发的是吊古伤今的感慨,借对吴王夫差的慨叹,抒发对明王朝灭亡的感慨。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作答)

(1)孟子曰:

“有不虞之誉,______________。

”(《孟子·离娄上》)

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3)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__。

(《诗经·小雅·车辖》)

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1)有求全之毁 楚人一炬 

(2)樯橹灰飞烟灭 骤雨初歇 (3)景行行止 望帝春心托杜鹃 (4)吾尝跂而望矣 如今有谁堪摘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9分,每小题3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做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

《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13.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作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解析:

选A 原文第一、二段并没有谈到“《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也没有说《诗经》中的诗歌“没有深刻的含意”。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解析:

选C 原文第四段中,子展的意思是虽然晋侯为了卫国的叛臣才捉住卫侯,但人言可畏,因为一个叛臣而捉住国君,不合适。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解析:

选B 根据原文第三段的内容可知,“徒歌”也是有曲调的,比如原文中说“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8分)

小山村

申 弓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

虽然远离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他们却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传人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着那座低矮小瓦房。

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是住这种小瓦房的。

医生也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一来,小小的卫生室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样,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人一块瓦片,或方形或长形或矩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

瓦片作笔,瓦片作纸,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

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不乱。

来的都是本村本乡,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往前插队。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次序规则,换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瓦片,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拗,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些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

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公路。

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

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转来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

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

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

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

来人自然没有瓦片。

坐在最外边的黎三盯那小车看了一眼:

“是来看病吗?

“是啊。

不来看病跑这儿来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儿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

黎三随手递给他一块瓦片。

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嘚”地打着火机伸过,不由你不抽。

一口喷出来的白烟,使得整屋都香了起来。

医生说:

“是啥烟,这么香?

“香吗?

那就留你慢慢抽。

”那人将那包烟放到了桌上,“告诉你,大中华,3元5角一根。

“啊?

那可不敢要你的哟。

“那算什么,我们来路远,先帮个忙,让我们看吧。

”医生稍作为难地看了看外边手持瓦片的村人。

村人见来人也不多,就一个,也就默许了。

大概一刻钟,看好了,那人将一张大票留在桌上说:

“够了吗?

“要不了这么多,我找你。

“不用找了。

”说着便扶起男人往外走。

外人走了,瓦片又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那车那人又来了。

照样是不用瓦片,照样留下一包好烟,照样先看,照样是给了一张大钱。

只是在走时,问医生要了这里的电话。

以后的日子,好几天没见那人那车来了。

这天有人跑来叫医生到大队部去接电话。

医生停下了正在看的病人,出去了。

好一会儿回来,跟村人说:

“真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到城里一趟,明天回来。

”说着收拾东西,匆匆出门。

村人便只好将手里的瓦片放下,反正也没啥大病,明天就明天吧。

到了第二天,医生真的回来了,还是那辆贼黑贼黑的小车送回来的。

于是瓦片又派上了用场了。

大概又过了十来天,那辆贼黑贼黑的车又来了,是那个开车的单独来的。

医生看看手拿瓦片的村人,虽然眼里掠过了一丝的内疚,还是上了那车一溜烟地走了。

从此,医生十天半月也没回来一次,回来也是匆匆地小住一夜,第二天又走了。

村人也再不用瓦片了。

半年之后,小山村里出现了一幢小洋楼,那是医生家的。

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文章有删节)

16.小说中“瓦片”有何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故事情节的起伏通过瓦片呈现出来,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②瓦片由用到停,反映了医生对村人态度的变化,突出了人物形象。

③瓦片代表了山村的次序规则,它的消失标志着淳朴民风的消失,深化主题。

17.本篇小说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嘚”地打着火机伸过,不由你不抽。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协调,描写了小山村清新宁静的桃源式的环境,交代了故事背景。

(2)运用了“挤”“掏”“抽”“塞”等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明了来人逼人的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