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953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docx

WHO髓系肿瘤分类原则

第1章髓系肿瘤分类介绍和概述

 

髓系肿瘤分类介绍和概述

ArberD.A.

OraziA.

HasserjianR.P.

BrunningR.D.

LeBeauM.M.

PorwitA.

TefferiA.

LevineR.

BloomfieldC.D.

CazzolaM.

ThieleJ.

2001年WHO肿瘤分类: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及遗传学(第3版)反映了髓系肿瘤分类方法的范式转变。

遗传学信息首次被纳入各种病种的诊断规则中。

在该书前言中预言因髓系肿瘤诊断和分类有关的遗传学信息迅速出现​​,未来修订版是必需的。

第4版(2008年出版)和修订第4版反映了自2001版出版以来出现的重要的分子学新见解。

本书中描述的第一个病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仍然是髓系肿瘤鉴定和分类的原型。

这一白血病是通过其临床和形态学特征而被认识的,其自然过程的特征为:

表达髓系、淋系或髓系/淋系混合免疫表型的原始细胞的增多。

它总伴有BCR-ABL1融合基因,结果导致产生具有增强的酶活性的异常蛋白酪氨酸激酶。

这种癌蛋白足以引起该病,并且也是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靶标,这一药物延长了成千上万之前曾是致命性疾病患者的生命。

这种成功的临床、形态学和遗传学信息整合体现了WHO分类方案的目标。

与第3、第4版分类方法相同,在本修订版中,结合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的方法继续被用于定义疾病病种,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些病种在生物学上是同质的,并且在临床上是相关的。

之前的分类方案打开了包括遗传学异常作为髓系肿瘤分类标准的大门,目前的修订明确承认,重现性遗传学异常不仅为识别特定病种提供客观标准,而且对于识别潜在治疗靶标的异常基因产物和途径也至关重要。

几个疾病亚组和定义标准已扩大到不仅包括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可识别的染色体异常相关的肿瘤,而且还包括那些有或无细胞遗传学相关性的基因突变的肿瘤。

不过仔细的临床、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每种髓系肿瘤的重要性,以及与遗传学所见的相关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JAK2激活突变以及CALR和MPL突变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诊断方法。

但这些突变都非任何单个临床或形态学MPN表型所特有,一些报告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也有这些突变。

因此,对于所有髓系肿瘤,整合的多参数分类方法是必要的。

根据当前和不断变化的科学证据,阐明如何用分子学检测来为髓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以及阐明如何将这些检测纳入临床实践也很关键。

由于很多方面还没弄清楚,因此传统的分类方法与较多分子学导向的分类方案相融合的做法可能有些失策。

本WHO分类修订版的作者、高级顾问和编辑以及作为临床咨询委员会成员的临床医生认真地制定了一个可用于日常实践中治疗决策的更新的、以循证为基础的分类,也为整合新的数据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框架。

按WHO标准分类髓系肿瘤的前提

WHO髓系肿瘤分类依赖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化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来确定其系列和成熟程度,并确定细胞外观在细胞学上是正常的、病态造血的,还是其他的形态学异常。

分类标准是基于严格的任何治疗前获得的初始标本。

外周血、骨髓和其他相关组织中的原始细胞百分比对于分类髓系肿瘤以及确定其进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诊断时需要进行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查,不仅用于识别特定遗传学定义的病种,而且还用于建立基线以解释随访结果评估疾病进展。

鉴于诊断和分类这些肿瘤所需的整合性多模态方法,建议将各种诊断性检查与临床所见相关联,并在一张整合报告中相沟通。

若无法确定明确的分类,报告应说明原因,并指导可明确诊断的额外检查。

为了达到一致性,疑为髓系肿瘤时,建议按以下原则评估标本。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骨髓检查的程序、记录和报告的标准化方法。

评估要在充分了解临床病史和有关的实验室数据的情况下进行。

形态学

外周血

应检查外周血涂片并与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相关联。

新鲜制成的涂片应该用May-Grun-wald-Giemsa或Wright-Giemsa染色液染色,并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

确保涂片染色质量很重要。

当怀疑髓系疾病时,评估中性粒细胞颗粒情况很重要;除非染色控制得很好,否则不应仅根据胞质颗粒过少而考虑中性粒细胞的异常。

在白细胞数允许的情况下,推荐手工分类200个白细胞作为髓系肿瘤患者外周血涂片评估的一部分。

还应注意是否有异常红细胞(如泪滴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大小和颗粒情况。

骨髓抽吸

抽吸涂片应该用May-Grunwald-Giemsa或Wright-Giemsa染色液进行染色,以获得胞质颗粒和核染色质的最佳视觉效果。

由于WHO分类依靠原始细胞和其他特定细胞的百分比来分类某些病种,推荐尽可能靠近骨髓小粒区域而不被血液稀释的500个骨髓有核细胞进行细胞分类。

计数多张涂片可减少因细胞不规则分布导致的抽样误差。

要计数的细胞包括原始细胞和幼单核细胞(如下所定义)、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系前体细胞和肥大细胞。

巨核细胞(包括病态造血形态)不应计入。

若存在非髓系肿瘤(例如浆细胞骨髓瘤),为了分类髓系肿瘤,排除那些肿瘤细胞是合理的。

若因纤维化或细胞紧密而不能获得抽吸物时,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可能提供有价值的细胞学信息,但印片分类计数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

在制备印片时,必须小心避免压碎活检物或者损坏活检针。

骨髓吸出物分类计数结果应与在可用的相应活检切片中观察到的细胞比例的估计值进行比较。

骨髓环钻活检

图1.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活检应固定良好,薄切片(3-4m)应用H&E和/或Giemsa染色液染色,以使组织学细节得到最佳评估

图1.02疑似骨髓肿瘤的骨髓环钻活检长度应>1.5cm,并与皮质骨成直角获得。

取材充足的骨髓活检切片对髓系肿瘤诊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骨髓活检提供了有关总的(年龄匹配)的细胞构成、组织形态学和造血细胞比例及成熟性的信息,还能够评估骨髓基质和松质骨结构。

活检还为可能具有诊断和预后意义的免疫组化检查提供材料。

当出现骨髓纤维化时,以及某些病种的分类都必需活检,特别是MPN,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切片。

标本须充足,与皮质骨呈直角采取,长度应≥1.5cm(以评估≥10个部分保存的小梁间区域。

标本应很好地固定,切成薄片(3-4m),并用H&E和/或Giemsa染色液进行染色,以便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评估。

建议采用银浸渍法(包括网硬蛋白和胶原蛋白评估)评估骨髓纤维化,根据欧洲共识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可能有助于巨核细胞的检测。

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下文讨论)在评估髓系瘤方面非常有用。

原始细胞

髓系原始细胞(myeloidblasts)比例对于髓系肿瘤的诊断和分类非常重要。

原始细胞百分比应该由外周血中的200个细胞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和骨髓中如上所述的使用骨髓抽吸涂片的500个细胞计数来确定。

骨髓涂片确定的原始细胞百分比应与环钻活检中估计的原始细胞百分比相对照。

骨髓活检CD34+原始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常有助于将抽吸物和环钻活检结果(特别是局灶性丛集或整片的原始细胞)相关联,尽管在一些髓系肿瘤中原始细胞不表达CD34。

流式细胞仪测定的原始细胞百分比不能替代镜下原始细胞计数:

流式细胞术样本通常有血液稀释,并且可能受到一些分析前变量的影响;另外,如上所述,并非所有原始细胞都表达CD34。

原始细胞计数包括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和原始巨核细胞。

原始粒细胞从略大于成熟淋巴细胞到单核细胞大小或更大,有很少到多量的深蓝色到蓝灰色胞质。

细胞核圆形到卵圆形,染色质细致颗粒状,通常数个核仁;有时,核不规则明显。

胞质可含一些嗜苯胺蓝颗粒。

原始单核细胞是大细胞,伴丰富的可呈浅灰色至深蓝色的胞质,并可形成伪足。

胞核通常圆形,染色质细致、蕾丝状,并有一个或多个大而突出的核仁。

通常非特异性酯酶(NSE)呈强阳性,但髓过氧化物酶(MPO)阴性或弱阳性。

幼单核细胞有细致、扭曲、折叠或凹陷的胞核,并具有细致、分散的染色质;一个小而模糊核仁,或核仁消失;胞质有细小颗粒。

大多数幼单核细胞NSE阳性并具有MPO活性。

诊断急性原始单核细胞、急性单核细胞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时,以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分亚型时,在原始细胞百分比计数中幼单核细胞被认为是原始单核细胞等同意义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通常难以区分,但因为两种细胞类型在AML诊断时均被视为原始单核细胞,所以原始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重要。

幼单核细胞与更成熟但异常的白血病性单核细胞虽然也难以区分,但这一区别至关重要,因为急性单核细胞或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区分指标通常取决于这一区别。

异常单核细胞比幼单核细胞的染色质更加聚集,不同程度地凹陷、折叠的核,灰色胞质伴更丰富的淡紫色颗粒。

核仁通常缺如或不清楚。

异常单核细胞不被认为是原始单核细胞等同意义细胞。

原始巨核细胞通常为小到中等大小,伴圆形、凹陷或不规则的核,伴细网状染色质和1-3个核仁。

胞质嗜碱性,通常无颗粒,并可显示胞质小泡(见急性原始巨核细胞白血病,第162页)。

小的病态造血巨核细胞和微小巨核细胞不是原始巨核细胞。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原始细胞等同意义细胞是异常早幼粒细胞。

除了罕见的纯红系细胞白血病外,早期红系前体细胞(原始红细胞)不包括在原始细胞计数中。

细胞化学和其他特殊染色

细胞化学检查可用于确定原始细胞系列,尽管在一些实验室中,已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或免疫组织化学的免疫学检查所取代。

细胞化学检查通常在外周血和骨髓涂片上进行,但也有一些可以在骨髓或其他组织的组织切片上进行。

检出MPO表明髓系分化,但其缺乏并不排除髓系,因为早期原始粒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可缺乏MPO。

原始粒细胞中MPO活性通常呈颗粒状,且通常集中在高尔基区域;而原始单核细胞(尽管MPO通常阴性)可表现出细致,分散的MPO阳性颗粒,这种模式在幼单核细胞中更明显。

原始红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也是MPO阴性。

苏丹黑B染色与MPO染色平行,但特异性不高。

在偶尔出现苏丹黑B阳性的急性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中,可见浅灰色颗粒,而不是原始粒细胞典型的黑色颗粒。

非特异性酯酶(NSE,包括α-丁酸萘酚酯酶和α-醋酸萘酚酯酶)在原始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中表现为弥漫的胞质活性。

原始淋巴细胞可有灶性点状NSE活性,但中性粒细胞通常阴性。

原始巨核细胞和红系原始细胞可有一些多灶性、点状α-醋酸萘酚酯酶阳性,但反应部分抵抗氟化钠抑制,而单核细胞反应完全被氟化钠抑制。

NSE和特异性酯酶氯乙酸AS-D萘酚酯酶(CAE)的联合使用,其中首先染色中性粒细胞系列和肥大细胞,能够同时鉴定单核细胞和未成熟和成熟中性粒细胞。

一些细胞,特别是在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可同时表现出NSE和CAE活性。

虽然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缺乏CAE,但肿瘤性嗜酸性粒细胞可表达。

可以在组织切片(假设切片不是酸脱钙的)以及外周血或骨髓涂片上进行CAE染色。

在纯红系细胞白血病中,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可能有帮助,因为白血病性原始红细胞的胞质可显示大珠状PAS阳性。

骨髓吸出物均应进行控制良好的铁染色,以检测储存铁、正常铁粒幼细胞和环形铁粒幼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定义为红系前体细胞伴≥5颗铁颗粒,围绕1/3及以上的核。

图1.03急性髓系白血病。

A为无颗粒原始粒细胞。

B为有颗粒原始粒细胞。

图1.04一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和异常单核细胞。

上方:

原单核细胞为大,伴可含少量空泡或细颗粒的丰富胞质,伴蕾丝状染色质以及一个或多个不明显核仁的圆形胞核。

中间:

幼单核细胞有较不规则而细致的折叠核,伴细致的染色质,不明显的小核仁,胞质有细小颗粒。

下方:

异常单核细胞表现为未成熟,但核染色质较凝聚,胞核旋绕或折叠,胞质颗粒较多。

图1.05正常髓系分化不同阶段的抗原表达。

免疫表型

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或免疫组织化学法的免疫表型分析是鉴定髓系肿瘤的重要工具。

出现在造血系统发育不同阶段的分化抗原和相应的髓系肿瘤如图1.05所示,在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章节中对系列归类标准有详细描述(见急性不明系列白血病)。

使用的技术和分析的抗原根据所怀疑的髓系肿瘤及其最具特征性的信息以及可用的组织而有所不同。

免疫表型分析在诊断任何血液肿瘤中常常重要:

在髓系肿瘤中,通常需要鉴别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区分伴微分化型AML与急性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AML中的单核细胞分化,以及确定CML、MDS、MDS-MPN和MPN转化时原始细胞表型。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是AML中免疫表型分析的首选方法,这是由于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分析大量细胞,每个细胞同时获得几种抗原信息。

单一标记物在识别白血病细胞的造血系列的作用方面的实用性有限,通常应用针对多种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组合。

评估几种抗原的(包括胞膜和胞质)表达模式对于确定系列、鉴别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检测异常表型是必需的,后者还有助于最小残留病随访标本评估。

在AML伴微分化型与急性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区分,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急髓变与急淋变区分中,免疫表型分析发挥中心作用。

在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AML中,有几个具有特征性表型。

这些模式,见各自章节中的描述,利于个别病人的分子细胞遗传学(FISH)和分子遗传学检查的安排。

其他AML类别的免疫表型特征极其异质性,可能是由于高度遗传多样性。

有人提出,某些抗原(如CD7、CD9、CD11b、CD14、CD56和CD34)的表达可能与AML预后不良有关,但其独立的预后价值仍有争议,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通常是比免疫表型更可靠的预后标记物。

用8或10色流式细胞术,在多达90%的AML病例中发现异常或不寻常的免疫表型;这些异常包括跨系列抗原表达、不同步成熟抗原表达、抗原过表达以及抗原表达减少或缺失。

MDS中报道有类似异常,其存在可用于支持早期或形态学上困难病例的诊断;但没有标准的诊断标准时,不应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异常来诊断MDS。

只要应用适当的固定和脱钙方法,可在骨髓活检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免疫表型分析。

与石蜡包埋的骨髓活检组织反应的抗体可用作许多系列相关标记(例如MPO、KIT[CD117]、CD33、CD68R、CD14、溶菌酶、血型糖蛋白A和C、CD71、CD61、CD42b、CD19、CD3、PAX5、CD79a和类胰蛋白酶)。

如前所述,若原始细胞表达CD34,活检CD34染色利于原始细胞检测以及评估其分布。

较多巨幼样幼红细胞的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法血型糖蛋白、CD71、E-钙粘蛋白或血红蛋白可能有助于与伴原始细胞过多MDS或纯红系细胞白血病中原始粒细胞区分,并且CD61或CD42b染色通常有助于鉴定异常巨核细胞和原始巨核细胞。

遗传学

WHO分类包括一些由特定遗传学异常定义的病种,包括由于染色体易位、缺失引起的基因重排和特定基因突变;因此,确定肿瘤细胞的遗传学特征对于全面的临床病理评估至关重要。

应在初次评估时进行常规核型分析,以确定细胞遗传学特征,并定期检测有无遗传学进展。

应以基于临床、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查得出的疑似诊断来指导额外的诊断性遗传学检查。

在具有典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变异型病例,以及隐蔽性异常(例如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髓系肿瘤中的FIP1L1-PDGFRA融合)的病例中,RT-PCR和/或FISH可检出初始染色体分析中不明显的基因重排。

根据异常情况,在诊断时进行的定量PCR和/或RT-PCR还可提供一个基线,该基线可用于治疗反应的监测。

另外,基于阵列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使用可灵敏和准确地检测许多常见的基因重排,并已成为RT-PCR和FISH的替代方法,用于检测血液恶性肿瘤中的致病性融合基因。

通过基因测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其他技术检测到的快速增加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已经成为各种类型髓系肿瘤的重要诊断和预后标记物。

MPN和MDS-MPN中的JAK2、MPL、CALR、NRAS、NF1、PTPN11、ASXL1和KIT突变,MDS中的TP53、SF3B1、ASXL1、RUNX1、EZH2和ETV6突变,以及AML中的NPM1、CEBPA、FLT3、RUNX1、IDH1、IDH2、ASXL1和KIT(等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意义。

尤其是JAK2、MPL、CALR、CSF3R、SF3B1、FLT3、NPM1、RUNX1和CEBPA在此版修订分类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最近发现的许多体细胞的疾病等位基因(例如TET2,ASXL1和DNMT3A中的重现性突变)可作为克隆性造血的决定性标记,用作髓系恶性肿瘤诊断的辅助手段,尽管事实上这些等位基因既无特定疾病的特异性,也不足以诊断一种髓系肿瘤。

这些突变以及见于髓系恶性肿瘤的其他突变也见于伴克隆性造血的健康个体,这似乎构成了伴发展为明显临床疾病的风险不一的恶变前的克隆性状态,并且对临床、实验室解释遗传学分析,以及病理学评估以作出特定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代测序不断成为突变分析的标准技术;因此建立识别具有诊断、预后和治疗相关性的等位基因的方法,以及使用最佳实践(如果可能包括信息注释以及肿瘤与正常对照配对测序)以确定哪些等位基因是获得性突变,哪些是胚系突变,这些都很关键。

特别是,鉴于在诊断时收集的配对的正常材料受肿瘤来源污染的可能性,以及在临床缓解时经常存在先前的恶变前克隆性造血,收集非造血参考DNA的选择和时间对于最佳基因组分析实践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的基因组分析方法包括针对性的基因特异性检测(针对特定疾病和/或临床情况定制的一小套基因),以及检查所有涉及髓系肿瘤或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的基因的基于套组的分析。

在当前情况下两种方法均具有临床价值,但随着临床基因组分析的成本和通量的不断进步,我们预计使用基于套组的分析和全基因组/外显子组测序将会增加。

基因过表达和低表达,以及杂合性丢失(LOH)和基于阵列方法检测到的拷贝数变异现在仅认为是重要异常,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影响诊断和预后模型。

开发基因特异性和基于套组的分析以检查特定生物标志物的差异表达并评估具有诊断、预后和治疗相关性的特定基因座处的拷贝数和接合性改变将成为关键。

修订的髓系肿瘤WHO分类

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的主要亚型在本卷开头的WHO分类表中列出(p.10)。

请注意,之前称为“chronicmyelogenousleukaemia,BCR-ABL1positive”的病种改称“chronicmyeloidleukaemia,BCR-ABL1-positive”。

MPN是以一种或多种髓系系列(即粒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细胞增殖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它们主要发生在成年人中,发病高峰在50至70岁,但一些亚型在儿童中也有报告。

所有亚型相加的年发病率为6例/10万人。

大多数MPN最初的特征为骨髓细胞增生程度较年龄匹配预期有不同程度增加,伴有效的造血成熟和外周血中粒细胞、红细胞和/或血小板数量增加。

由于扣押过量血细胞和/或异常造血祖细胞增殖引起的脾肿大和肝肿大常见。

尽管起病隐匿,每个MPN都有终止于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导致的骨髓衰竭或者转化为急变期的逐步发展的潜能。

遗传学演变的证据通常预示着疾病进展,器官肿大可渐增,血细胞计数可渐增或渐减,可发生骨髓纤维化和骨髓增生异常。

外周血或骨髓中发现10%~19%的原始细胞通常表示疾病加速,≥20%足以诊断急变期。

图1.06通过JAK2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突变激活JAK2激酶活性的机制

A.细胞因子配体通常结合细胞因子受体,导致JAK2磷酸化,募集STAT信号转导蛋白,并磷酸化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成分,如STAT转录因子,MAPK(ERK)信号转导蛋白和PI3K-AKT通路。

B.V617F突变的和外显子12突变的JAK2激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并在无配体的情况下被磷酸化,导致下游信号转导途径非配体依赖性激活。

C.相比之下,MPLW515L/K突变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可在无血小板生成素的情况下磷酸化野生型JAK2,导致JAK2下游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JAK2信号转导的负调控通常由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因子介导,最显著的是SOCS1和SOCS3;最近的数据表明,JAK2V617F等位基因可能逃避SOCS3的负反馈。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和分类的基本原理和问题

对2008年MPN分类标准的修订受到3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1。

(.下同)最近发现的遗传学异常为BCR-ABL1阴性MPN提供了诊断和预后标记以及新的病理生物学见解。

2。

改进的形态学特征的描述和标准化有助于组织学模式的识别和疾病组的区别,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3。

一些临床病理学研究已经验证了WHO假设的包括血液学、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所见的整合的方法。

争议方面的报道主要集中于主观性以及关于形态学标准观察者之间重复性差,尤其是在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纤维化前期或早期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区分的正确性方面。

对这些研究的一项批判性评估表明,未能使用标准方法来识别这些疾病特有的骨髓特征,导致不正确的组织学模式识别。

然而,一些大量患者的研究报道显示正确诊断MPN的一致率为76%~88%,这显著依赖于研究设计;例如,包括所有MPN的亚型而不限于ET与pre-PMF,包括有反应性改变的对照病例,盲法形态学评估与连同WHO诊断指南推荐的临床数据一起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研讨会练习的学习效果包括观察者6位血液病理学家之间的一致性从49%增加到72%,以及盲法组织学和临床诊断之间的一致率为83%。

必须考虑到与评估骨髓纤维基质有关的许多问题和缺陷,包括网硬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区分以及骨硬化的分级。

一项当地病理学家与专家组的纤维化分级结果比较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总体符合率仅为56%,支持临床研究的中心病理学复核这一概念。

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MPN与涉及编码胞质或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基因或这些途径的调节物的基因的克隆性异常有关(分别导致致癌信号转导途径的组成型激活以及相似的生物学后果)。

迄今为止描述的异常包括易位、插入、缺失和基因的点突变,导致激活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的、组成性激活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引起异常增殖。

在某些病例中,这些遗传学异常(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BCR-ABL1融合基因)与临床、实验室和形态学所见一致,使这些参数成为分类的主要标准;其他遗传学异常提供的证据表明,髓系增殖为肿瘤性而非反应性。

已显示染色体9p24处JAK2基因中获得性体细胞突变在许多BCR-ABL1阴性MPN的发病机理中起关键作用。

最常见的JAK2V617F突变导致组成性激活的胞质JAK2,其激活STAT、MAPK和PI3K信号转导途径,促进造血祖细胞转化和增殖。

几乎所有的PV患者都有JAK2V617F突变,PMF和ET患者中有近一半发生JAK2V617F突变。

在少数无JAK2V617F突变的PV患者中,可能有激活的JAK2外显子12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错义或插入/缺失,标准的JAK2突变分析不一定能检出。

在小部分PMF和ET病例中可见激活的MPLW515L或W515K突变,而大多数野生型JAK2和MPL的ET和PMF病例中可见CALR的体细胞突变。

因此,CALR和MPL突变是JAK2-野生型ET和PMF的重要诊断标准。

须知JAK2V617F对于任何MPN都无特异性,没有也不能排除MPN。

该突变还见于一些MDS-MPN病例以及罕见的新发AML和MDS病例,并且可同时有其他明确定义的遗传学异常(如BCR-ABL1)。

因此,对PV、ET和PMF的诊断规则进行了更新,以考虑JAK2、MPL和CALR的突变状态,并总结了准确分类病例所需的额外的实验室和组织学所见,不管是否有突变。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V、ET和PMF发病机制中蛋白酪氨酸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