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7922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1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学习难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商鞅变法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又为什么能够成功是本课的任务。

活动2【活动】课前预习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商鞅变法的大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宗法分封制破坏,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新兴阶级日益壮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社会(军事):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战争的需要是改革的直接动力。

(4)思想:

百家争鸣中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2.商鞅变法的原因: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作用:

措施

内容

影响

以农求

富的经

济改革

废井田、开阡陌

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国家财政,增强了国家实力。

但是重农抑商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经济领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加强集

权的政

治改革

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

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政府能切实有效的行使权力,同时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

县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利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制定秦律,规定轻罪重刑。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提高战

奖励军功,设立

新法把官爵与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

斗力的

军事改

军功爵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

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新法还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建立什伍组织。

什伍组织中的成员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保证。

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

焚烧诗书

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实质是文化专制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实质是文化专制。

改革旧俗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秦国的集权统治。

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

1.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2.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效。

不但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他不仅推进了当时秦国的发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活动3【讲授】课堂笔记

知识点一: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评价)

【方法指导】分析改革的影响要结合具体措施从正反两角度,国内、国际两个面,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四个点着手进行辩证分析。

另外其他的影响还要结合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而改革的局限通常只是改革措施本身存在的问题。

【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积极影响:

(1)政治: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建立并开始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

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3)思想:

商鞅变法确立了法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中的地位,成为“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的核心。

(4)社会:

推动了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

(5)军事:

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2.局限:

(1)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

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暴政。

(2)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3)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典例剖析1】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师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六: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根据材料分析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①基础:

法家思想。

②原因:

秦孝公的支持;“赏罚分明”,公平无私。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任答三点)

①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②削夺旧贵族特权;③废井田、开阡陌;④奖励农耕,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⑤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①使秦国国富民强,社会安定,在战国后期的兼并战争中取得了胜利;②使秦国社会各阶层地位发生了变化,贫富差距加大。

据材料六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反对;②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5)商鞅死后变法的结果怎样?

原因是什么?

①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②原因:

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新法使秦国富强。

知识点二:

商鞅变法成功地原因

【方法指导】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

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知识归纳】商鞅变法成功地原因

(1)顺应历史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

(2)改革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井田制进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以及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和对变法的全力支持。

(3)改革者的个人能力:

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

(4)改革的措施:

商鞅变法措施全面彻底,内容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得到百姓拥护。

(5)改革的环境:

商鞅变法迎合了秦国争霸的需要,法家思想的成熟,变法求新的潮流和人心思变的社会基础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都推动了商鞅变法的成功。

【典例剖析2】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B)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得到了国王秦孝公的支持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变式训练1】“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最终获得成功,其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商鞅具有大无畏精神,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形成良好口碑④商鞅以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指导思想(A)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知识点三: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方法指导】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要从背景、目的、内容、性质、特点、结果、影响几个方面归纳,要注意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从同样的角度寻找,是在相同中找不同,从不同种找相同。

【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1)目的:

两次改革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2)内容:

两次改革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3)结果:

虽然最后两个改革的领导者都没有好的结局,但是改革的措施没有被废除,都属于成功的改革

(4)影响: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力。

2.不同点:

(1)背景:

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2)性质:

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3)内容:

梭伦改革是为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则是加强中央集权;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则重农抑商。

(4)特点:

梭伦改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变革。

(5)影响:

梭伦改革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了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典例剖析3】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图一古雅典经济图:

橄榄油出口图二春秋战国经济图:

铁制农具与牛耕

材料四梭伦:

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材料五北宋改革家王安石这样写道: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等级的划分;②官吏的任免;③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据材料一、二,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具体措施和影响上又表现出哪些方面的差异?

根据材料三,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差异:

①政治体制:

前者扩大公民大会权力,使雅典走向民主政治;后者加强了君主权力,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②工商业政策:

前者奖励农工商业发展,使雅典成为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后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稳定了小农经济,但也产生消极影响。

原因:

不同经济形态及特点决定:

工商业经济的开放性,使得民主政治成为社会一种迫切的需求,而农业经济的稳定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权来保证。

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

梭伦改革:

中庸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商鞅变法:

取信于民,有令必行,雷厉风行。

活动4【活动】本课小结

商鞅

变法

背景

1.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宗法分封制破坏,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新兴阶级日益壮大。

3.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4.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措施

1.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2.政治

①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②普遍推行县制

③制定秦律,规定轻罪重刑

3.军事

①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

②建立什伍组织

4.思想

①焚烧诗书

5.社会

②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结果

1.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2.商鞅变法不但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他不仅推进了当时秦国的发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价

1.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建立并开始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3.商鞅变法确立了法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中的地位,成为“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的核心。

4.推动了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

5.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1.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

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暴政。

2.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3.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活动5【练习】课堂训练

1.商鞅变法采取“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一措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使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③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旧势力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商鞅变法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C):

A.推行重农抑制商政策B.按功授爵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建立县制

3.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D)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初“世卿世禄”制度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D)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5.《战国策?

秦策一)中: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

A.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6.上题材料中“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B)

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

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D.商鞅的地位超过了秦王

7.对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②一些措施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③使郡县制度在中国各地普遍推行④一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B)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

8.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C)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③

9.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B)

A.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D.分封制

10.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C)

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战C.重农抑商D.统一度量衡

11.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C)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