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660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docx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原创精编教学案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趣味导引】

引文提示:

新近热播的51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再现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宏大场面。

一个穷弱的秦国面对魏国咄咄逼人的气势,忍气吞声,割地求和,却仍然遭到六国联合秘密分秦。

穷困之际,一个年轻人从魏国来到了秦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妙笔生画:

为了顺利实施变法,商鞅历经磨难:

与秦人世族当庭舌战;“南门徙木”取信于民;为变法却得“少恩德,天资刻薄”的骂名;大秦国日渐兴盛却得“车裂”而死的悲惨下场!

妙语点评:

“商君虽死,商君之法犹存”。

在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商鞅变法最终使得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才有后来秦始皇的一统天下的壮举!

让我们走进商鞅变法,去感受一下弱秦奋起之路吧!

【单元导航】

【课标解读】

商鞅变法发生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变革时期。

我们首先应该去了解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去认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把商鞅变法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去理解和认识。

其次,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认识商鞅变法的全面性、有效性和进步性等特点。

【考情瞻望】

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从背景、过程、结果等诸方面全面认识商鞅变法,既要看到促进秦国强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变法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并且注意与其他改革进行比较,分析其改革成功的经验,感受商鞅不惧身死,志在改革的决心和气概。

【知识清单】

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社会转型

①政治上,春秋以来,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日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②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渤被破坏。

③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2)各国应对:

各国国君相继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以图生存和争霸。

2.春秋时期的改革

(1)管仲改革:

①背景:

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②内容:

“相地而衰征”。

所有土地按好坏、产量征收实物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作用: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春秋改革特点:

①春秋时期各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其特点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②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3.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

(1)李悝变法

①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主张改变世卿世禄制,改善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②提出“尽地力”。

强调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③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

(2)吴起军事改革:

创建了“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3)改革影响:

魏文侯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4)战国变法整体特点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是战国变法的根本任务。

②战国变法更为彻底,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强化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

③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清单二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1.背景条件

(1)秦国的落后,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精神。

2.指导思想:

法家理论;     

3.宗旨:

富国强兵;

4.措施:

涉及军事、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

(1)军事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

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②什伍组织。

商鞅将百姓编入什伍,使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2)经济

①废除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②奖励耕织:

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3)政治

①建立县制:

废除分封制,国君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任免权,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罚: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4)思想:

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5.性质: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的变法。

6.商鞅变法的评价和思考

(1)收富国强兵之效:

打击了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统治秩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①变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处处受到旧贵族的阻挠破坏。

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

②秦孝公去世后,商鞅遭贵族诬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新法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3)“千年犹行秦制度”: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点拨】

【疑难例解】

一、商鞅变法的必然性:

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

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

随着私田的开垦和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

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

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②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旧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

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③战国期间,为了在战争中不被其他国家兼并和富国强兵,各诸侯国需要变法。

④法家当时宣传的建立中央统一的国家合乎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例1】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表述错误的是()

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D.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解析】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对旧贵族的利益进行了打压,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因此秦国贵族不可能认同其变法的主张。

商鞅本人也因为贵族的迫害而最终遭车裂而死。

【答案】C

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成功原因及启示

1.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

③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消极影响

①轻罪重刑,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

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

2.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1)顺应变法的潮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加上秦位处西陲,避开外力干扰;且秦固有文化低落,易吸收较高的文化;

(2)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阻力;

(3)秦孝公全力支持,绝对信任商鞅;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4)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5)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6)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7)策略得当。

商鞅制定了全盘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其改革措施。

3.启示

(1)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对整个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

(2)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

(3)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例2】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

秦民风纯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孝公起的四为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感说明()

A.秦国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的强盛是必然的

B.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的归为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解析】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各方面走上正轨,再加上政策的连续性,促进了秦国的长期强盛。

【答案】C

【教材材料运用】

1.阅读下列两段材料:

材料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白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材料二“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

请回答:

(1)材料一王安石的评价让大家想起了“南门徙木”的故事。

“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记载的是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

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

(1)商鞅通过南门取信于民,保证了变法的顺利执行。

(2)主要是因为秦国商鞅中明确规定奖励军攻。

按军攻授官爵,这样增强了救死扶伤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练习全解】

岳麓版新课标教材选修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解析与探究提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权力下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

变化:

当时的社会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意义:

有利于新兴地主参与政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自我测评解答:

1、转型:

面临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

目的:

他们变法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在当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中处于优势。

与春秋时期相比,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奴隶制国家转变成了封建性质的国家。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阅读与思考:

“轻罪重刑”,以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

解析与探究提示: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自我测评解答: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经济方面: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和军事方面: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藉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通推行县制;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令”。

历史意义:

(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4)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②商鞅的个人作用:

商鞅敢于同旧的势力作斗争。

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变法过程中,又不畏强权,严惩了一些旧贵族,从而确保了新法的推行。

③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④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变法,这是重要因素。

【好题精讲】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谮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

否定了什么?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

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

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解析】这是一道经典的题目,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应该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国力逐渐强盛,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这是值得肯定的。

(1)问,司马迁从个人的性格、品质来评价商鞅,进而否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这是不正确的。

(2)问,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肯定了商鞅的“务本”而倾邻国而雄诸侯,否定了商鞅造成的“王制遂灭”和贫富差距的加大。

(3)问,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所起到的富国强兵的作用和对统一的促进作用。

(4)问,着眼点在于生产力。

【答案】

(1)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

(4)最主要的着眼点应是生产力。

根据生产力的性质考察其社会政治变化的意义。

“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

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

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

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

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

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解析】本题和上面的题目相比,正好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另外一个角度:

考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的消极影响。

不可否认,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必然会出现消极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轻罪重罚”和“焚烧诗书”。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

【答案】

(1)赞扬

(2)与什伍相结合。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

(3)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

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灭亡的重要原因。

【基础过关】

1.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

①变法内容所侧重的领域不同

②春秋时期改革主要是维护旧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变法主要是冲击旧秩序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均正确D.①②均不正确

1.C春秋时期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战国时期变法主要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主要是上层建筑的变化。

2.在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2.D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去的统治方式。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

3.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

3.D建立县制,废除了过去的分封制,所有的官员均有皇帝任免,这加强了国君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统一全国后,进一步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4.《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①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③燔诗书而明法令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C“勇于公战”是因为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的政策;“怯于私斗”是因为商鞅变法实行的连坐制度。

5.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初“世卿世禄”制度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5.D商鞅变法的性质就是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而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则是从根本上废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

6.B重农抑商阻碍了后世商品经济的发展;“燔诗书而明法令”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实行连坐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秦朝的暴政。

7.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

“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7.A材料表现出人民对当时法令的敬畏,从侧面说明商鞅之法已经深入人心。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8.答案

(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3)倾邻国而雄诸侯。

解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和评价。

(1)问主要是要结合材料仔细分析,难度不大。

(2)问,要注意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问,主要从

(2)问的结论中去分析。

【五年高考】

1.(2008山东历史,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

(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4分)

【解析】本题是对梭伦变法和商鞅变法内容的考查,考生如对这两部分改革的背景、内容掌握不好的话,得高分不易。

第1小问要注意梭伦变法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

【参考答案】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

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

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2007海南历史,29)(8分)

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变法的要点是:

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4分)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4分)

【解析】

(1)不同之处,可从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影响进行比较。

(2)可从人物性格、阶级立场、采取的方式或手段、所受阻力、民众的支持等方面思考。

【参考答案】

(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2分)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

(2分)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

(2分)

 

【三年模拟】

1.(2008华南师大)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阅读下列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