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8496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 人生观哲学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政治人生观哲学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最新考纲

 1.人生价值:

价值与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本课概览

一、人生价值

1.价值和人生价值

(1)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2)人的价值就在于______________,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______。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______。

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

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__________。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________,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__________。

②价值观对人们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__________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注意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及人生选择、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积极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及人生选择、认识和改造世界起消极作用。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____________特征,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点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情形。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________,面对同一事物,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______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______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我们要自觉站在____________的立场上,把__________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坚持在劳动和______中创造价值。

(2)在______与______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__________中走向成功。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

(2)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作贡献。

注意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

在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认为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二是认为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会妨碍个人的个性发展。

高频考点一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核心突破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提示 

(1)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

幸福观、义利观、生死观、家庭观、恋爱观等等都属于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2)现阶段,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等。

2.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注意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领域来看,表现在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从性质来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3.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比较

比较

价值

人生价值

价值观

含义

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涵盖

范围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属客观范畴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联系

价值对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1重庆文综·31

2010全国Ⅰ·30

2010四川文综·39(5)

常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用来分析树立某种价值观的必要性,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命题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训练1 (2011·重庆文综)2010中国年度公益人物L说:

“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

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

”这表明(  )

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心态

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训练2 (2010·四川文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至2009年的

2.62∶1,而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

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误区警示

易错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提醒 不同性质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同。

正确的价值观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消极的导向作用。

训练3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这是因为(  )

A.价值观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正确的方向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导个人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高频考点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核心突破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

(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2)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社会历史性

内涵: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阶级性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点拨 从个人角度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

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

这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就是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提示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有两个,一是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4.正确认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关系

(1)区别:

“真理标准”是说“真不真”或“真与假”的问题,判断标准是通过实践看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价值标准”是说“好不好”或“好与坏”的问题,判断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2)联系:

“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是内在的统一。

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判断就是既要其“真”,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其“好”,符合人类根本利益。

如核裂变能产生巨大的热能,是真,但原子能是用于和平事业还是用于制造杀人武器,还有个“好与坏”的价值判断问题。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1江苏单科·33

2011广东文综·35

2011安徽文综·38(3)

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客观标准分析某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或分析我们应如何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命题方式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命题点1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训练4 (2011·广东文综)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

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命题点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训练5 (2011·安徽文综)《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目标解读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指标

2010年预计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财政民生支出(亿元)

1096

2403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788

力争31576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285

力争10570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151.5

9500

18

★观点评说

同学乙说:

“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

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感悟反思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

误区警示

易错点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提醒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的价值判断就不同。

但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那就是,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训练6 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

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

这说明(  )

A.正确的价值判断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高频考点三 人生价值的实现

核心突破

1.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1)内涵: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价值还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自我价值)。

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

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地位

居于首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居于从属地位

联系

一般情况下,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其自我价值,同时,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社会必须尽可能地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2)评价: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人生价值的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看,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1江苏单科·16

2011四川文综·28

2011安徽文综·38(3)

2010江苏单科·33

通常以典型人物实现人生价值的材料为背景,让我们分析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多角度全面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是应试的基础要求,结合材料灵活变通、理解理论内涵是得高分的重要手段。

命题点1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训练7 (2011·江苏单科)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位时,他始终廉洁奉公,公而忘私;退休后,他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辞世前,他把自己20多年辛勤营造的数万亩森林无偿交给国家。

杨善洲的行为(  )

①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反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表明了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命题点2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训练8 (2011·四川文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误区警示

易错点 实现人生价值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提醒 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内容的要求:

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训练9 鞍钢工人郭明义16年来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给希望工程;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量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平日省吃俭用,却先后资助了180名贫困学生,给300多个困难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他被誉为“当代活雷锋”,当选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郭明义的事迹表明(  )

A.实现人生价值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B.每个人都要过勤俭节约的艰苦生活

C.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011,人物中国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11年,他们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既有屠呦呦为国争光,也有贪官许迈永令人不齿;既有“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孩,也有小悦悦在路人的漠视中离世而去;既有法网冠军李娜的自信、个性和幽默,也有“网络红人”郭美美的无知炫富。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现实并不完美,但人心总是向上。

屠呦呦:

“青蒿素发现者”——因为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屠呦呦成为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被执行死刑的“亿元贪官”——2011年7月19日,贪污受贿近2亿元、违规退还有关公司土地出让金7100余万元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执行死刑。

他的涉案金额,创造了近年来官员职务犯罪的“新高”。

法院审理查明,许迈永以合股、干股等手段,在房地产市场中捞取巨额利益;用手中权力违规为开发商“服务”,赚取巨额回报;个人不出钱或者少出钱,“炒房”获取高收益。

1.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3.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

据此回答1~2题。

1.为了攻克疟疾,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经过反复筛选、试验,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

屠呦呦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灵感是发现青蒿素的直接来源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2.她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他在其公司网站上称将捐出全部50多亿元人民币的财产。

陈光标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物质贡献是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

C.人的价值是自我精神的满足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4.2011年7月2日,杭州市民吴菊萍在小区内徒手接抱从10楼坠落的女孩妞妞,被网友盛赞为“最美妈妈”。

在最美妈妈面前,微博上炫富的“郭美美”显得很丑。

材料表明

(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②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观因素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蹲点”、“一线”、“民情”,这些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

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这一活动的开展及其积极效果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②两点论两分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图漫画《忆往昔》(作者:

李乃电)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

①历史和现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来源于对价值的正确认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

”正因为郭明义以助人为快乐、以奉献为幸福,使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献工、献血、捐钱、捐物,甘之如饴,乐此不疲。

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与回报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4.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

李商隐死后,崔珏曾作《哭李商隐》诗: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是否有他人的帮助

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活动主办方梳理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感动事迹,把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并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观众投票结果综合评定的。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启动以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

众多网友在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三大门户网站开设的评选网页上踊跃投票,并为评选活动建言献策。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活动,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据此回答1~4题。

1.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可见(  )

①事物间的价值存在差异 ②不同事物间的价值没有共同性 ③价值是一事物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④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价值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2.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  )

A.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