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87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论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思想性←先导

(新的教育观念、方法、好的品德、习惯。

②理论性←指导

(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③师范性←目标

学高为师(经师)、道高为范(人师)

④实践性←根基

本课程的目标

掌握双基:

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获得能力:

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情意:

教师专业的情意

化学教学系统三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新视野

1.社会价值:

化学教育承载着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特殊任务

一、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二、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三、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四、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2.新视野:

第一,人才培养从注重少数人转向全体学生,从注重培养科技精英转向注重培养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

第二,以科学素养的优异程度作为衡量化学教育成效的尺度。

第三,高度重视培养探究素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的习惯。

第一章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概述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是研究中学化学课程和教材理论及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

深入解读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全面分析中学化学教材编排体系、组织结构、呈现形式、内容特点,研究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规律和方法,为化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1.1化学课程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含义

一.化学课程

1.课程:

在一定时期内,按照该时期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教育实施者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指导和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的相关作用,能使受教育者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全部教育内容。

指课业及其进程,含有学习范围和进度的意思。

2.化学课程:

一定时期内,按照国家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化学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化学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指导,以及学生和教育情境的相互作用,能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高的所有化学相关内容及其进程。

二.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存在的意义:

①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依据,是编写教材的资源蓝本。

②为教师教学提供方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

三.化学教材和教材分析

1.化学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造的材料,主要有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师和学生用的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材料等。

2.教材分析:

要求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习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的地位。

四.学习要求和方法

要求:

1.掌握课程论的基本知识

2.了解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3.了解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理念、结构模式,熟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

4.掌握教材的编写特点,并能对教材进行分析

5.学会对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案例进行评析

方法

1.阅读名篇、专著

2.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

3.在实践中学习

4.教学实践与反思

5.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二章中学化学课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的含义及其形式,认识中学化学课程设计理念;

2、了解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及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第一节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

一、课程的含义

二、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

三、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

四、中学化学课程的形式

第二节化学课程标准

一、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三、化学课程总目标

一、课程

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分为两个阶段:

义务教学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

⏹世界最早的化学教科书:

拉瓦锡1789年著的《化学基本教程》。

⏹我国1865年(清同治4年)在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学堂开设化学课程。

⏹1922年后正式在初中、高中开设化学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8次引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化学课程开设逐步完善。

中学化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以及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

1.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变革的三个时期(p16)

1、初建体系时期

2、相对稳定时期

3、发展变革时期

2.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大纲的三大变化(p18)

一、课程目标上,明确提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上,适当降低了某些知识(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悬浊液、乳浊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的要求,删减了初中化学的若干难点(如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化合价、溶解度计算、电离和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等),进一步突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增加了“涂料”、“粘合剂”、“食品添加剂”、“胶体”等选学内容

三、学习活动方式上,提倡实验探究与专题调研,如“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调查学校和住处附近的污染情况调查”、“调查本地农村常用化肥、农药的化学成分”等

3.课程变革理念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课程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给予明确的界定。

4.科学素养的基本含义

⏹对于科学知识(术语、基本观点)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是理解科学本身;

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5.当代化学教育目的革新的趋向

⑴培养人才理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少数人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从重培养精英转向注重培养具有基本科技素养的合格公民和建设者。

⑵以科学素养的优异程度作为衡量化学教育成效的尺度。

⑶高度重视培养探究素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的习惯。

6.化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新趋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替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加工式”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习情境的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采用探究学习方式,有效构建自己的知识。

7.化学学习方式改革的新趋势

学习方式从传统意义上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为以科学探究为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8.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新趋势

从过去以学习结果为主的状态式评价变为以学习变化和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为主的“过程型”评价。

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9.变革之间的关系

化学教育目的的革新→化学课程的改革→化学方法的改革→化学学习方式的改革

10.基础化学课程改革具体要求:

(p46)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对化学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它体现了国家对学科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课程标准的作用:

指导作用:

指导教材的编写,指明教与学的方向。

限制作用:

限制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评价作用:

评价教与学的质量

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

3、化学学科特征

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课程目标的结构(p40)

总的培养目标或教育方针→某一阶段的培养目标或课程目标→学科教学目的或课程目标→

化学课程总目标(总教学目的)→化学课程展开目标(具体教学目的)→化学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内容或要求)

四、化学课程总目标:

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学素养包括:

⏹未来学习与发展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潜能

⏹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的情感

⏹理解化学的作用,明确社会责任感

⏹科学态度,唯物辨证观

五、落实化学课程总目标的三个方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程过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讨论):

1.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在化学教学中具体指什么?

学科基础知识(化学本质、规律、概念、原理、性质等)

方法基础知识(实验方法、化学计算方法等知识)

学科基本技能

(实验技能、实验设计、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知识与技能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又是实现其他目标与教学的载体

①强调对“双基”的理解,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②强调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双基”及实验设计

③强调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包含哪些内容?

⏹认知过程与方法

⏹探究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过程与方法

2.特点:

既是目标,也是达成其他目标的途径,凸现感受、体验与方法。

①突出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教学

②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自我感受、自我体验

③突出方法的学习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内容

化学兴趣与情感

科学态度

责任感与社会感

唯物辨证观

既是目标,又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原动力

①紧扣化学学科特点进行情感教育

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情感目标

③体现了情感教育的科学素养

情感倾向→态度变化→升华为价值观

六.化学课程目标的特点

⏹强调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突出通过过程体验获取能力与方法,强调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紧扣化学学科特点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怎样理解课程内容目标的表述方式?

学习

领域

行为

动词

水平

层次

举例

知道、记住、

说出、列举、

找到

了解

水平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

号;

能说出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等

认识、了解、

看懂、识别、

能表示

理解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

成;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

质成分及其含量等

理解、解释、

说明、区分、

判断

应用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

的现象;

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

属等

初步

模仿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学会

独立操

作水平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等

体验

感受

经历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等

意识、体会

认识、关注

遵守

反应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新材料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等

初步形成、

树立、保持、

发展、增强

领悟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等。

第三章化学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化学课程产生的背景;

2.认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及结构;

3.了解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及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一.化学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1.社会发展对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2.国际教育对我国改革的推动

3.学生发展对化学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

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三.义务化学课程理念: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化学

⏹发展每位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学习化学

⏹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

⏹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为每位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缺失

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设计思路

1.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化学课程目标。

3.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4.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课程的内容标准。

5.设置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活动。

6.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

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三个维度

参考资料:

加拿大化学课程目标(四个维度)

⑴科学、社会、技术和环境(STSE)。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及其关系,理解科技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⑵技能。

在科学探究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决策过程中都需要的基本技能,包括提问与设计、操作与记录、分析与解释、交流与合作。

⑶知识。

构建并理解生命科学;

物理科学(含化学)、地球空间科学的基本概念,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解释、整合和拓展。

⑷态度。

主要包括欣赏科学、喜爱科学、探究科学、合作研究、注意安全。

[美]9~12年级内容标准中的价值观目标

⑴人类需要利用环境中的资源来维持和改善生活。

迄今为止人类一直利用自然资源来维持人类生存,将来也是如此。

⑵地球中资源并非是无限的,增加消费会对自然过程造成巨大的压力,使某些无法再生的资源趋于枯竭。

⑶人类社会所产生的物质既影响地球的物理循环,又影响地球的化学循环。

⑷人类的活动能够增加灾害的潜势。

资源的获取、城市的扩张和拉圾的丢弃会加速自然变化的速率。

六、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的基本布局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五个主题之间的关系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举例可供教学时选择,也可增补。

以“地球周围的空气”为例的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4.了解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

1.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3.辩论: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

氧气会耗尽吗?

4.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

内容标准最大的亮点

——科学探究

内容标准学科知识的调整与变革

——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要为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奠定基础。

内容标准的“起点”和“终点”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

2.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5.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6.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7.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1.教学设计应以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本。

注重挖掘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价值观目标要素,目标指向要具体、清晰、可行。

2.充分发挥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价值。

科学探究是教学的难点,既是学习的内容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化学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3.深入研究启蒙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规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4.基于课程内容控制教学的容量与难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

⑴清晰的课程观念

⑵完整的科学素养

⑶具体的行为目标

⑷明确的基础要求

⑸多样的学习方式

⑹丰富的学习情景

⑺合理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P52)

评价建议----发展性评价

评价目标多元化,促进全面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方式多样化

纸笔测验,学习档案,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课标对教材编制的要求与启示:

⏹超越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倡导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设置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章化学课程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

1.了解化学教科书编写依据和原则

2.了解教科书编写模式和思路

2.结合具体的化学教科书,分析其特点

一.化学教科书的编写的依据和原则

1.化学教科书的编写的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是教材编写的的重要依据。

内容标准以它清晰、可操作的特点,对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从学习要素和学习水平两方面作了限定,为确定教材的核心内容、编写思路和评价模式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2.化学教科书的编写的原则

“三序”结合

①符合学科的科学逻辑顺序

②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④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国外教材的编写的模式

1.“学科中心”模式

教材内容的组织往往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

其特点是:

忽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实践活动,内容难度大、思维要求高、缺乏时代性,脱离社会现实。

2.“社会中心”模式

该类教科书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在内容呈现上几乎抛弃了学科知识的传统框架,将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教材的主要线索。

欠缺知识的逻辑性,追求“生活或社会中的化学问题”。

3.“融合型”模式

该教科书的基本主线仍然是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展开,没有刻意地寻找生活或社会事例作为教科书内容主线,更多重视的是学科背景支持下的学生活动。

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化学新课程教科书的编写的模式

1.教科书的内容线索

依据课程标准确立了三条基本的内容线索:

①化学学科基本知识线索

②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

③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

2.我国化学新课程教科书的编写模式是:

融合型

我国新课程化学教科书的体系结构采用了学科中心与社会中心融合的方式,吸收了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体系结构各自的优点,综合考虑化学知识的逻辑性、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建构体系结构。

四.化学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一)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

1.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⑴注重知识与社会的融合

教科书采用了学科和社会二者融合的方式,吸收了学生中心和社会中心体系结构各自的优点,综合考虑知识的逻辑顺序、社会需求和学生认知规律。

在教科书中,理论性知识的逻辑性相对弱化,联系实际的知识和知识的应用相对加强,体现了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