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8758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5~8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1、拓展空间,强化操作,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刻感知圆的特征。

2、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3、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的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1、找图形:

从这幅图中你们可以找到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播放含有圆、三角形、四边形物体的图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应的闪烁出图形。

)2、比较:

比较一下,圆与其它几个平面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直观演示,从而认识圆是曲线图形)3、举例圆:

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他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学生自由回答)4、欣赏圆。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5、揭示课题:

圆的认识[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让学生通过“寻找圆、举例圆、欣赏圆”,进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学生折圆、汇报发现)师:

我们把折痕相交的圆中心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画出圆心并标出字母o)请大家在你们的圆形纸上标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认识直径。

师: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条折痕用笔描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线段,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直径,并标出字母d)请同学们也在你们的圆形纸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师:

在画直径时应该注意什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引导学生概括“直径”概念,强调“圆上、圆内、圆外”的区别)(3)认识半径。

(教师在刚才的基础上画出一条“半径”)师:

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学生画半径,用字母表示,概括半径概念,课件出示,强调“任意一点”。

)(4)(课件出示)练习:

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为什么?

(1)

(2)(3)(4)(5)2、探究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圆的特征,填写“发现单”:

关于半径,我们发现了:

_________________、关于直径,我们发现了:

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发现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

(2)学生汇报交流。

(3)结论:

在同一圆内(或等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2倍,也就是“d=2r或r=”。

(4)(半径、直径关系)练习:

课本P88第3题。

(课件出示口头练习)[“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通过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合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1、下面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1)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小。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2、说一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画演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实效。

]四、全课总结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主角”意识。

]五、课后延伸你能用几种方法量出1元硬币的直径?

试试看。

[问题的延伸是活动的继续,是学习的继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也正是学生真正学会数学、感悟数学的继续。

通过“量出1元硬币的直径”这一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出书本、走进生活,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数学意识,进而培养创新意识,也可以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附板书设计: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本节课在设计中立足于学生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多元、开放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以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以生为本,自主探究。

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时,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而且,各个教学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贯穿其中。

如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小组合作对圆的特征进行自主探究等,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

2、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中使学生爱上数学。

课的结尾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这一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并且通过课件演示了几个不同车轮的形象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3、在多元开放的情境下进行探索性学习。

开放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成果,并促使差异成为一种资源。

本课设计中多处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这样的安排都是基于在多元开放中尊重学生的差异这一教学思想,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呈现了多样化的结果和丰富性的学习的方法、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