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9378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8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docx

商业中心高支模模板施工方案11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三、施工准备………………………………………………2

四、施工部署………………………………………………3

五、工艺流程………………………………………………3

六、质量要求………………………………………………7

七、安全施工………………………………………………10

八、结构计算书……………………………………………9

 

一、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01

工程名称

侨健·御溪谷花园商业中心

02

建设单位

广州市绿野侨建房地产有限公司

03

设计单位

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珠海分院

04

建筑面积

约23168.34㎡、首层为104236.3㎡

05

层数

1F、2F

06

工程地点

增城市中新镇焦冚岗、增江坡

07

质量目标

08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09

基础形式

承台基础

10

建筑规模

地上:

3F

11

使用功能

商业中心

12

其他指标

±0.000=绝对标高:

广州高程33.10M

建筑物一层是商业中心层高为6.8M,最大梁截面300×700,梁最大跨度为8.5M,混凝土一次性浇捣。

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6.本公司高支模施工方案编制程序,

7.《广东省建筑安装操作规程》

二、施工准备:

1.认真熟悉图纸,弄清底板、柱、梁、墙、板的规格尺寸、断面形式、各节点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柱、梁、墙的预制模板尺寸,进行预制,预制模板结束,及时刷脱模剂后,编号分类堆放。

2.模板,根据设计尺寸,采用元钉与胶合板和3000×75×50木方拼成整片模板,接缝处必须附加4000×75×50木龙骨,4000×75×50木龙骨@250mm。

每处墙模拼装后及时刷脱模剂后,编号分类堆放。

3.加工对拉螺栓时,应分别按柱不同断面尺寸及墙厚不同,分别确定对拉螺栓的长度、规格。

4.在已浇完的砼面上,弹出柱中心线、边线、梁中心线、墙边线,标明门洞尺寸位置,窗洞口尺寸及预留洞位置,用水平仪抄好“50线”,以控制模板的标高正确。

立模底口必须平整、坚实、个别不平整部位用水泥砂浆找平。

5.柱子、墙、钢筋绑扎已完成,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钢筋保护层已经绑扎保护层垫块并已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6.采用胶合板尺寸为915×1830×15,木方4000×75×50。

7.对拉螺栓采用φ12Ⅰ级钢筋(HRB235)两头套丝,且两头各备垫片及两个螺母,沾油备用。

8.由φ48×35㎜无缝钢管、扣件已准备进场。

9.脱模剂已进场,且为水性脱模剂。

10.模板工选择有施工经验,技术过硬的班组,现已进入施工现场。

11.木工圆据、手提电钻等机具齐全、具备施工条件。

三、施工部署:

1.施工进度安排为2011年1月开始。

2011年4月底主体结构封顶。

2.安排施工技术员跟班施工,及时检查施工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根据工程量测算,模板工平均每天操作工人须安排50人才能保证工程进度。

四、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搭设脚手架(承重架)→绑扎柱、墙钢筋→支柱、墙模板矫正固定→浇柱、墙砼→梁、板底模→绑扎梁钢筋→梁侧及板模→绑扎板钢筋→验收梁板钢筋→浇楼面柱、梁、板、墙砼→验收养护转入下一楼层循环。

 

五、施工工艺:

(一)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一般原则为:

立杆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杆纵和横距尽量一致或成倍数,便于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构造要求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二)柱模板:

1.柱模按设计断面尺寸,每面拼成一片模板,并在柱底部留清扫口,以便检查柱根部情况,及时检查模板对角线、平整度及外形尺寸。

2.安装第一片模板时,临时用铁丝固定在钢筋上,随即安装第二、三、四片模板,做好临时支撑。

3.按柱边线进行就位,然后先固定上下两柱箍,利用脚手架固定,然后逐步安装其它柱箍,柱箍距离为450mm,柱模就位矫正时应注意柱底位置正确,按柱底边线先进行固定,然后校正,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并利用钢管架逐步固定,边长大于600mm的柱,在柱中设φ12对拉螺栓。

@400(双向)。

见附图

4.第一流水段柱模支完,全面检查质量,纵横两个方向,都拉通线检查,重点查垂直度、平整度。

并在柱之间设水平支撑及剪力撑,保证柱浇筑时不变形不跑浆。

(三)梁模板:

1.根据楼面的轴线引至砼柱面,且在根据“50线”对梁底标高进行定位。

仔细检查轴线位置及标高和梁的断面尺寸。

2.承重架立杆底部要垫木板,且上下层立杆必须在同一垂直线。

3.梁底板不同下部方木根数不同,4000×75×50×mm通长木龙骨,柱间横向承重架用φ48钢管搭设间距@800mm。

见附图

4.对大于4米梁底模起拱高度为1‰-3‰。

5.梁底模拉线检查是否弯曲,同时检查梁的断面、标高、起拱及横杆间距,无误后用钢管扣件将梁底模固定。

6.在梁底模上绑扎好钢筋后,及时清除杂物,将两侧模板与底模用钢管扣件卡好。

梁模板上口拉通线找直,,同时设内撑固定。

浇砼时将内撑及时拆除。

7.复核梁的断面尺寸及与相邻柱梁的连接固定,保证位置正确,不跑模变形。

8.柱梁砼拆模后柱梁接头顺直,目测及实测过关。

(四)板模板:

1.板模板固定在承重架上的木龙骨上,木骨架距离现浇板厚度不同下部方木间距不同、且板缝接头处须设木楞,胶合板用铁钉固定在木楞上。

2.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板厚、标高、板缝接头贴胶带纸,防止漏浆。

3.板底模安装完成,查模板的标高、平整度、板缝接头,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

4.板模安装结束,及时清扫杂物,刷脱模剂,浇水湿润,避免爆晒。

(五)钢管承重架:

本工程支模用承重架由φ48×3.5㎜无缝钢管搭设,能保证工程结构各部位形状尺寸相互位置正确,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承载施工中产生的所有荷载。

扣件的抗滑、抗破坏、扭转强度、抗拉性能均能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5831-1995)标准要求。

模板支模梁底承重架(柱间)立杆排距800,板底排距800×800。

设横杆和扫地杆,同时按@1500设纵横剪刀撑,横杆步距不大于1.8米,立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接头相互错开,形成一个梁、柱、板支架满堂的构架。

最上一道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设两个扣件,扣件的丝扣要拧紧,保证不下沉变形。

立杆底部必须进行地坪硬化浇捣混凝土,然后进行铺木板。

楼板制模见下图

 

(六)拆模:

1.侧模拆除:

一般情况下,砼表面棱角不受损,即可拆模。

2.承重模板拆除:

由施工技术人员书面通知,没有施工技术人员的书面通知,不得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架。

3.拆模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自上而下。

承重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的原则。

六、质量要求:

(一)模板安装

1.主控项目:

1)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可靠承受新浇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2)模板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几何尺寸、标高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3)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允许沾污钢筋和砼接搓处。

2.一般项目:

1)模板制作安装时,轻量考虑构造简单,安拆方便。

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浇筑、养护等。

支模时应考虑拆模。

2)模板的接缝平整严密、不漏浆,木模板浇水湿润,但模内不得积水;

3)模板安装结束及时把模内杂物吹洗干净。

4)跨度大于4米的砼梁板,模板要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3‰。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安装牢固,不能遗漏,检查质量时,要重点检查。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件中心位置

3

预埋管、预留中心线位置

3

插筋

中心位置

5

外路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位置

2

外路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位置

10.0

尺寸

+10.0

注:

检查中心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取其中较大值。

现浇砼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5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柱墙梁

+4.-5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米

6

大于5米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表面平整度

5

注:

检测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取其中较大值。

(二)承重底模拆除:

1.主控项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底模拆除时的砼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抗压强度值%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2.一般项目

1)侧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菱角不受损伤。

2)模板拆除时,,不允许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及支架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分类堆放。

七、安全施工: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高处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并应系牢。

2.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处作业。

3.禁止使用童工和年老体弱多病的人员上岗作业。

4.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

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对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随意拆除和挪动。

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6.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集中思想,坚守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

严禁酒后上班,不得到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7.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高处作业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不得往下投掷物料。

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8.工地现场严禁吸烟,吸烟者到吸烟室,违者处罚。

八、计算书

(一)设计参数

1.荷载分项系数:

[表1]

序号

参数项目名称

综合指标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

1.2

混凝土(C30补偿收缩)自重

1.2

钢筋(20C25、6C14、A10@100/200)自重

1.2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荷载

1.4

振捣混凝土所产生的侧向荷载

1.4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向压力

1.2

倾倒混凝土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荷载

1.4

 

2.荷载的组合形式:

[表2]

参数项目名称

荷载组合形式参考[表1]

承载能力验算

刚度验算

平板模及其支架

+

+

+

+

+

梁底模及其支架

+

+

+

+

+

梁侧模、柱(b≤300)侧模

+

柱(b>300)侧模

+

3.等垮连续梁(3)内力及挠度系数

1)均布荷载(恒载):

2)集中荷载(恒载):

3)集中荷载(活荷载最大):

4)当荷载为均布荷载时

5)当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4.多层胶合板性能参数

5.松木木方性能参数

1)矩形

2)圆形

 

6.48×3.5钢管性能参数

(二)柱模板验算

1、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B=600mm,B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H=600mm,H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L=6150mm,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d=400mm。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3.5mm。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50mm,高度75mm。

B方向竖楞4根,H方向竖楞4根。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

2、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40.54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0.9×40.000=36.00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0.9×3.000=2.700kN/m2。

3、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40m。

荷载计算值q=1.2×36.000×0.400+1.40×2.700×0.400=18.792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0.00×1.50×1.50/6=15.00cm3;

I=40.00×1.50×1.50×1.50/12=11.25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M/W<[f]

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3.00N/mm2;

M=0.100ql2

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0.100×(1.20×14.400+1.40×1.080)×0.183×0.183=0.063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0.063×1000×1000/15000=4.211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可以不计算]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Q=0.600×(1.20×14.400+1.4×1.080)×0.183=2.067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2067.0/(2×400.000×15.000)=0.51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T<[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0.677ql4/100EI<[v]=l/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0.677×14.400×1834/(100×9000×112500)=0.109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83.3/250,满足要求!

 

4、竖楞木方的计算

竖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竖楞木方计算简图

竖楞木方的计算宽度取BH两方向最大间距0.183m。

荷载计算值q=1.2×36.000×0.183+1.40×2.700×0.183=8.613kN/m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3.445/0.400=8.613kN/m

最大弯矩M=0.1ql2=0.1×8.613×0.40×0.40=0.138kN.m

最大剪力Q=0.6×0.400×8.613=2.067kN

最大支座力N=1.1×0.400×8.613=3.790kN

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00×7.50×7.50/6=46.88cm3;

I=5.00×7.50×7.50×7.50/12=175.78cm4;

(1)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0.138×106/46875.0=2.94N/mm2

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2067/(2×50×75)=0.82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N/mm2

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v=0.677×6.600×400.04/(100×9000.00×1757812.5)=0.072mm

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满足要求!

 

5、B方向柱箍的计算

竖楞木方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P:

P=(1.2×36.00+1.40×2.70)×0.183×0.400=3.45kN

柱箍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Mmax=0.317kN.m

最大变形vmax=0.027mm

最大支座力Qmax=8.003kN

抗弯计算强度f=0.317×106/10160.0=31.20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05.0/150与10mm,满足要求!

 

6、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N]=fA

其中N——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f——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2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0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76.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12.92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8.003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7、H方向柱箍的计算

竖楞木方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P:

P=(1.2×36.00+1.40×2.70)×0.183×0.400=3.45kN

柱箍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Mmax=0.317kN.m

最大变形vmax=0.027mm

最大支座力Qmax=8.003kN

抗弯计算强度f=0.317×106/10160.0=31.20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05.0/150与10mm,满足要求!

 

8、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N]=fA

其中N——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f——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2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0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76.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12.92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8.003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二)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1、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B=300mm,

梁截面高度H=650mm,

H方向对拉螺栓1道,对拉螺栓直径12mm,

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30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50×75mm,

梁模板截面底部木方距离30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3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13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13N/mm2。

2、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0.340kN/m2;

钢筋自重=1.500kN/m3;

混凝土自重=24.0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28.80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0.9×28.800=25.92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0.9×6.000=5.400kN/m2。

3、梁模板底模计算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0.00×1.50×1.50/6=11.25cm3;

I=30.00×1.50×1.50×1.50/12=8.44cm4;

梁底模板面板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梁底模面板计算简图

1).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f=M/W<[f]

其中f——梁底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