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766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2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8页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1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docx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综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

济南市历城四中历史组王峰(250104)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新课导入

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

它那圆圆的个儿,青里透红的色泽着实喜人。

但是当地人却一直怀疑它有毒,既不敢碰它,更不敢吃,还给它起了个吓人的名字叫做“狼桃”。

到了16世纪,英国人俄罗拉·达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带几个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供皇室贵族观赏。

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心要对它尝试一下。

据记载,他在吃西红柿之前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召见。

结果这位画家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而且荣膺了第一个敢吃西红柿者的桂冠。

公元1553年,葡萄牙商人借口遭遇风暴,在中国广东上岸曝晒水浸的货物,乘机贿赂明朝官员,得以入居中国澳门,并于17世纪初正式取得居住权。

鸦片战争以后不久,葡萄牙私自窃据澳门,并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

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曾经以拟人的口气写有《七子之歌》这首千古绝唱,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澳门的——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

姓?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

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

门”!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英国人俄罗拉·达里公爵16世纪能到南美洲旅行,而且把西红柿从南美洲带到了欧洲,葡萄牙殖民者1553年能来到中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俄罗拉·达里公爵是怎么来到的美洲、葡萄牙殖民者是怎么来到的中国?

是从陆上来还是从海上来?

很明显是从海上来,因为欧美之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无陆路可通,葡萄牙商人遭遇风暴货物被水浸了,要借中国一块宝地曝晒货物。

他们是怎么从海上过来的?

我现在给大家提供4条路线,请你选择。

A、从欧洲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来到中国。

B、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

C、从地中海经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印度洋到达中国。

D、从欧洲横渡大西洋经过巴拿马运河到达南美洲。

答案是A和B。

理由:

C项根本不可能,因为苏伊士运河1859年才通航;D项更是天方夜谭,巴拿马运河1914年才通航。

故只能选A和B。

A是葡萄牙人来到中国的路线,B是俄罗拉·达里公爵到达南美洲的路线。

这两条海路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开辟的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学习本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二、知识结构为什么要开辟:

商品经济、商路危机、宗教传播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背景

为什么能开辟:

生产力发展、知识进步、科技发展

概况:

1488、1492、1497—1498、1519—1522

影响: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早期殖民扩张

地域:

非洲、亚洲(葡萄牙)、美洲(西班牙)

特点:

侵占军事据点(葡萄牙)、掠夺金银(西班牙)

 

三、高考试题

1、(2000·春招)

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

2、(2000·全国)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C)

3、(2003·全国)

下列关于早期殖民帝国西班牙的表述,正确的是(D)

A、进行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市场和原料产地B、殖民地全部在美洲

C、殖民扩张的主要方法是垄断商路、建立商站

D、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4、(2000·全国)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

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四、情景新设

1、下列西方史学家关于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扩张的时代B、发现的时代C、勘察的时代D、彼此隔绝的时代

2、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B、天文航海知识的进步

C、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D、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

3、在15世纪的西欧,下列什么人需要黄金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

A商人B、新兴资产阶级C、社会上层D、劳动人民

4、下列哪一项对开辟新航路起了诱导作用但没有它新航路照样会开辟?

A、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C、西葡专制王室的支持D、《马可·波罗行纪》

5、15世纪欧洲出现商业危机促使其千方百计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B、《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C、意大利垄断欧洲与亚洲间的香料贸易D、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要道

6、下列设备中哪项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哥伦布的航船上?

A、航海图B、罗盘针C、火炮D、天文望远镜

7、下列航海活动中,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1)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哥伦布到达美洲(3)麦哲伦等环球航行(4)达·伽马到达印度

A、

(1)

(2)B、

(2)(4)C、

(2)(3)D、

(1)(4)

8、麦哲伦等环球航行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

A、欧洲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9、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哪次航海活动时间最晚、航海家到了亚洲且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A、达·伽马到达印度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到达美洲D、麦哲伦等环球航行

10、下列各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关的是

A、地圆学说B、造船技术C、罗盘针D、航海图

11、199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

这一年是

A、迪亚士首航好望角500周年B、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

C、达·伽马到达印度D、麦哲伦船队首航500周年

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移到

A、大西洋沿岸B、地中海沿岸C、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D、红海沿岸

13、16世纪上半期在欧洲市场上不可能出现的商品是

A、印度的棉布B、澳洲的工艺品C、非洲的装饰品D、美洲的编织品

14、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西班牙侵占的国家或地区不包括下列哪一块?

A、巴西B、菲律宾C、中美洲D、南美洲

15、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是

A、非洲和亚洲B、美洲和非洲C、美洲和亚洲D、亚洲和澳洲

1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这说明下列什么市场开始形成?

A、国家市场B、民族市场C、世界市场D、星际市场

17、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之所以几乎灭绝,除欧洲殖民者屠杀折磨奴役外,下列哪项也是罪魁之一?

A、传染病B、黑奴贸易C、自相残杀D、群体性自杀

18、新航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不包括

A、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的状态

B、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C、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D、使世界又回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境地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492年8月3日拂晓,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

率领这支船队的是哥伦布,他站在旗舰“圣玛利亚”号的船头,远眺无边无际的大海,陷入了沉思。

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充满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还有几分恐惧。

因为在基督教传说中,大海的四周是无底的深渊,当船到达那里时会被四周的魔鬼吞没。

汹涌的大海使人无法捉摸,此行的结局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

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他对途中见到 的每一群海鸟和每一片水草都进行仔细的观察,不放过一点线索。

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在月光下隐隐约约地看到前方有一块陆地,不由得惊叫起来:

“啊!

陆地!

”。

天亮时,他们来到了一个岛屿。

哥伦布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把他所见到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为了炫耀他的成功,哥伦布带着掠夺来的财富和10个印地安人返回,于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罗士港,向欧洲人宣布他已经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这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哥伦布得到了国王的礼遇,成为西班牙的贵族。

不久,西班牙国王决定再次派哥伦布远航。

这次,哥伦布先后到达多米尼加、海地等地。

此后,哥伦布又两次到达美洲。

但由于哥伦布所到之处黄金不多等原因,他并未给西班牙国库带来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贵族的忌恨和排挤。

1506年5月20日,他病逝于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德城。

材料二1982年,曾有36个国家的代表联名向联合国提议,要求在1992年10月12日这一天,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举行世界性的纪念典礼。

材料三1997年10月12日,洪都拉斯土著居民组织在首都特古西加尔巴砸毁了一个哥伦布雕像。

推倒哥伦布的雕像仅仅是一场赔偿运动的序幕,下一步将要对七千万美洲土著居民死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审判,要求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给予赔偿。

1972年参加过玻利维亚总统竞选的塔基尔·马马尼·拉尔卡说,自哥伦布1492年登陆以来,35代美洲土著居民的每个家族有175人被杀害。

如果每个受害者赔偿5000美元,那么欧洲总共要赔偿印第安人8750亿美元。

请回答:

(1)解释材料一中加点的句子

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的开辟。

向西航行:

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坚信一直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印度。

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

哥伦布的远航是西班牙王室资助的。

把他所见到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他误以为自己到的是印度。

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哥伦布没找到,是葡萄牙人达·伽马找到的。

(2)材料二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家要求纪念哥伦布?

因为哥伦布到了美洲,使欧洲和美洲打破了彼此隔绝的状态,联系日益紧密。

(3)材料三中的美洲土著居民为什么要求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给予赔偿?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残酷的种族灭绝,大肆虐杀土著居民,掠夺财富,犯下了滔天大罪。

第三节文艺复兴

一、新课导入

金子?

贵重的、闪光的、黄橙橙的金子?

不,是神呦!

它能使:

黑的变成白的,

丑的变成美的,

邪恶变成善良,

衰老变成年少,

怯懦变成英勇,

卑贱变成崇高。

它能使:

懒惰变得可爱,

偷窃变得光彩。

让窃贼:

高居元老院,

声势显赫,

受人跪拜。

它给人老珠黄的寡妇领来求婚者,

使那疮口流脓、被人厌恶地赶出病院的女人

恢复五月香花一般的青春,

能使冰炭一般难容的人亲密起来,

强使他们彼此接吻!

啊,你这心灵的试金石!

上述诗句是谁人所作?

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本节——文艺复兴。

二、知识结构

经济基础: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

背景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文化基础: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文艺复兴

时间:

14—17世纪

旗号:

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实质:

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

核心:

人文主义

概况文学

表现艺术

思想

科学

积极作用: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评价

局限性:

造成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三、高考试题

1、(1999·全国)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这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突出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2、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他们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B、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3、(2001·全国)

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A)

(1)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2)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3)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的心理(4)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

(1)

(2)(3)正确,(4)错误B、

(1)

(2)(4)正确,(3)错误

C、

(1)(3)正确,

(2)(4)错误D、

(1)

(2)正确,(3)(4)错误

4、(2003·全国)

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D、提倡实验科学

四、情景新设

1、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但丁、乔托B、但丁、薄伽丘C、彼特拉克、薄伽丘D、乔托、达·芬奇

2、下列哪部著作没有抨击和嘲讽教会的贪婪和腐化?

A、《神曲》B、《十日谈》C、《愚人颂》D、《巨人传》

3、文艺复兴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做出贡献被认为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的意大利人是

A、托勒密B、伽利略C、哥白尼D、开普勒

4、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是

A、工厂手工业的革命B、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C、数学领域的革命D、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但丁,资本主义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B、乔托,欧洲绘画之父

C、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D、达·芬奇、拉斐尔、马基雅维利,“美术三杰”

6、冲破了神权政治理论桎梏的是下列什么学说?

A、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B、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C、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D、布鲁诺的宇宙无中心说

7、以下有关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是对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的体现

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

8、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B、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丰富

C、资产阶级经济实力雄厚D、神学世界观不占统治地位

9、下列哪一种思想与人文主义不相符合?

A、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B、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C、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D、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10、文艺复兴的起止时间是

A、14—17世纪B、14—16世纪C、15—16世纪D、15—17世纪

11、文艺复兴之前,占据欧洲人头脑的主要是

A、希腊罗马文化B、人文主义C、宗教神学D、近代自然科学

12、近代自然科学勃兴的原因不包括

A、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B、生产经验的积累

C、技术能力的提高D、天文学革命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淮南子·齐俗训》:

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关于宇宙的结构,有中国周代的“盖天说”,战国时代的“浑天说”。

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犹如拱起的乌龟,天空乃是半球形的穹庐。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驮在象背上,大象站在龟身上,海龟浮在海洋上。

古罗马科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居于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在以地球为中心的一些大小不同的同心圆上运转。

波兰哥白尼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材料二1600年3月17日,杰出的意大利思想家、科学家、文艺复兴的著名代表人物布鲁诺,被教会宣布为异端,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

他在临刑前义正词严地说:

“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你们对我宣读判决词,比我听到判决词还要感到恐惧。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各种说法中,哪种说法尽管也与事实不符,但毕竟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为什么?

哥白尼的日心说。

虽然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地球绕太阳运转却是确凿无疑的。

(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是怎样发展哥白尼学说的?

他认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处处是中心,处处不是中心。

(3)托勒密的观点不正确却长期被奉为经典,布鲁诺的观点正确却被处以火刑,这是为什么?

天主教以地球中心说作为其统治支柱,自然不能容忍布鲁诺“异端邪说”。

(4)从古到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历程说明了什么?

对真理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是中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诗人,既是中世纪文学的杰出代表,又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知识渊博,对音乐、绘画等也很有造诣。

他不仅是一个根底很深的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个积极迎接新时代风暴的战士。

在政治生涯中,1301年以贪污和反对教皇的罪名,于次年春被判处终身流放,并没收其全部家产。

在近20年的流放生活中,写了《神曲》,1321年客死于维隆纳。

《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叙述自己在35岁时迷途于一黑暗森林之中。

正当他爬过一座小山,想从森林里走出来时,忽然迎面来了三只猛兽(豹、狮、狼)拦住了他的去路。

前有野兽,后有深谷,进退两难,形势危机,但丁只得高声呼救。

这时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引到走出了迷途,游历地狱和炼狱。

然后,维吉尔的灵魂隐退,他青年时代认识的一个女子贝压特丽齐(但丁9岁时与贝压特丽齐在一次宴会上相遇,18岁时他们又在街上邂逅,彼此打了个招呼。

两年之后,贝压特丽齐与佛罗伦萨一银行家结婚,25岁时离开人世飞向天国。

)立刻出现,引到他进入天堂,来到上帝面前。

全诗结束。

材料二怀孕的《蒙娜丽萨》:

你看她那鹅蛋形的脸庞,胖乎乎地但却显得有点虚肿;从内心发出的微笑纵然体现了她对怀孕的满足感,但却掩饰不住苍白而憔悴的面容;肥胖而略为肿胀的两手交叉在隆起的腹部上,粗大的腰围隐约可见;右眼窝和鼻梁之际还可看到一个小肉瘤,这分明是脂肪过剩的征象;再看那一双没有瞳子的眼睛,全无光彩,蒙着一层怅惘而又倦怠的神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但丁

(2)恩格斯对“他”是如何评价的?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3)恩格斯曾这样评价材料二所说的那幅画的作者:

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这位巨人是?

达·芬奇。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新课导入

1649年1月30日晚上,英国伦敦,某监狱。

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一世在监房内辗转反侧,怎么也无法入睡,凌晨2时就起床了。

今天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停留的最后一天,几个小时以后,他就要上断头台,告别这个世界了。

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

天,亮了,英国伦敦教区的大主教进来为他祈祷。

上午10时整,一名上校带他上刑场。

他挽住主教的手说:

“来,你陪我去吧。

”12时,他吃了人间最后一餐:

一杯葡萄酒,一片面包。

下午1时整,一名监斩上校带他上断头台。

地点是伦敦白厅广场。

断头台周围有士兵把守,有无数人在围观。

查理一世从脖子上解下乔治勋章绶带,交给伦敦教区大主教。

主教对他说:

“陛下,只有非常短暂的一步路程了。

从此,你就从人间走到天堂了。

”查理一世跪下来,把头放在砧板上。

监斩官一声令下,行刑者一斧砍去,查理一世就身首异处了。

作为堂堂一代君主,查理一世怎么会落个被砍头的下场?

当时的英国社会,到底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要想揭开上述疑团,就必须学习本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知识结构

含义:

雇佣关系的出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

工业、农业

背景地理位置

原因

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政府作为

议会斗争时期:

1640—1642年,限制王权

内战时期:

1642—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共和国时期:

1649—1653年,克伦威尔的内外政策

过程护国主时期:

1653—1660年,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

国王:

王朝复辟时期:

1660—1688年

革命:

结果:

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评价特点:

曲折

意义:

三、高考试题

1、(1999年·全国)

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D)

A、结束军事独裁体制B、重建封建王朝

C、向封建势力妥协D、维护革命成果

2、(2000年·全国)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A)

A、改变了社会性质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处死了封建君主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

3、(2001·上海)

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D)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西部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

四、情景新设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圈地运动危害了农民的利益B、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C、宗教专制引起了严重的宗教对立D、专制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

2、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B、英国新议会的召开

C、内战的爆发D、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

3、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其根本原因是

A、两者有相同的经济利益B、两者有相同的政治地位

C、两者都害怕人民群众D、两者都想利用对方的力量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机构是

A、都铎王朝B、英国国教教会C、议会D、“护国主”政府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1)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2)纳西比战役(3)“光荣革命”(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5)克伦威尔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A、

(1)

(2)(3)(4)(5)B、

(1)

(2)(4)(5)(3)

C、

(1)

(2)(5)(4)(3)D、

(2)

(1)(4)(5)(3)

6、1660——1688年英国正值

A、詹姆士一世统治时B、革命的内战时期

C、克伦威尔统治时期D、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7、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结束军事独裁体制B、重建封建王朝

C、向封建势力妥协D、维护革命成果,巩固统治秩序

8、《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是

A、宣布议会为最高权力机构B、国王“统而不治”

C、限制王权D、处死查理一世

9、辉格党和托利党形成于

A、克伦威尔统治时B、查理一世统治时

C、查理二世统治时D、詹姆士二世统治时

10、英国新、旧贵族的主要区别在于

A、实行的生产方式不同B、身份、地位不同

C、对君主制的态度不同D、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1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B、君主的权力受宪法的制约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D、君主按宪法由选举产生

12、英国“光荣革命”是哪一矛盾的激化直接引起的?

A、阶级矛盾B、民族矛盾C、国际矛盾D、宗教矛盾

13、英国新贵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贵族两极分化B、商人加入贵族行列

C、资本主义在农村发展D、海外贸易不断扩大

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于议会的矛盾集中体现在

A、王位继承问题上B、常备军问题上

C、圈地问题上D、征税问题上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

A、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6、1638年苏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