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792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docx

11议论文之中心论点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级

学科

语文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王依婷

课题

如何确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目标

1.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2.巧妙结合议论文的位置确立中心论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内古诗默写

思考:

议论文文体知识的简要内容?

提示:

1、概念;2、三要素;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结构。

 

能否概括语段小中心

(一)

能否理清文章思路

(二)

能否提取中心论点(三)

A.完全

可以

能准确概括段落内容。

能对文章进行化整为零地解读,能准确把握论证思路。

能根据文中关键词概括中心论点。

B.基本

可以

能读懂段落大意,但表达不准确。

能概括部分文段的内容,但无法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思路不够清晰。

能抓住关键词,但是无法进行概括和加工,提取中心论点不准确。

C.无法

做到

无法抓住段落重点,概括段落主要内容。

阅读时思路不清晰,概括能力差,无法理清文章思路。

无法准确提取论点,阅读时抓不住重点。

 

1、下面三个论据,可以用来证明同一个论点,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这一论点。

论据一:

若有恒,何须三更起、半夜眠;更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注:

曝:

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论据二:

爱迪生说过: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

论据三:

巴尔扎克每天坚持用十六七个小时写作,不肯有丝毫懈怠,一生留下了94部小说。

提炼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论点。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认为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心境平和,即使遇到凶残得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听到聒噪的蛙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结果到处是一片祥和之气。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议论文如何归纳中心论点

1、中心论点与论题:

(1)中心论点:

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2)论题:

是指议论的话题,即议论文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的。

◆注意◆

要把中心论点和论题区分开来:

a、论题是指议论的话题,往往是一个短语结构,它是构成论点的基本要素。

b、而中心论点是对论题的一个明确的判断,必须是一个观点正确、鲜明的完整的句子,能够统摄全文。

练习:

根据中心论点和论题的区别,判断下列文章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为什么?

《谈骨气》《怀疑与学问》《科学不怕挑战》

2、中心论点出现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论点式题目),或文章第一段,或文章结尾一段。

还有的在文章中间,或需要归纳概括。

3、中心论点的形式、内容要求:

(1)完整的句子;

(2)有明确的判断;(3)不能用问句(反问句要改成陈述句);

(4)不能用比喻、拟人;(5)不能用意义不明确的否定句。

4、议论文的标题

根据议论文标题与中心论点和论题的关系,可把议论文标题大致分为两类:

(1)论点式标题包含议论文的话题及对它的判断,有的可直接作为中心论点,有的稍作调整就可以作为中心论点。

(2)论题式标题标题往往是一个短语,没有明确的判断,仅仅是议论文所围绕的话题。

◆如何正确运用标题确立中心论点

1.中心论点是在论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文中找作者对论题的判断;

2.如是疑问句,问题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

3.如是比喻句,本体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4.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论题,揭示两者关系的语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练习:

判断下列标题,哪些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哪些不能?

说明理由。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学贵质疑》《独立与合作》

(1)我们做事要有恒心。

(2)做人要心胸豁达,心平气和。

阅读冯新的《抱怨不如改变》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花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随后将它交给最信任的朋友米尔去完善。

然而就在第二天,手稿被米尔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了火炉!

②可以想象卡莱尔当时的心情,抱怨吧,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于是他很快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

“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

③卡莱尔再起炉灶,重写这部巨著。

他的第二稿,无论文字还是内涵,都达到了卡莱尔写作生涯的巅峰。

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⑤现实生活中,不知意的事十之八九,心情不好就抱怨天气,交通堵塞就抱怨社会,上课迟到就抱怨闹钟,工作太累就抱怨老板……于是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

但抱怨只是一种情绪发泄,无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缓解烦恼,反而放大了原来的痛苦,陷入满腹牢骚、抱怨不休的恶性循环之中,于事无补。

⑥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艳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

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⑦当你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会发现人生变得比较顺利、有趣。

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拥有创造力,获得聪明才智爆发的空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分)

2、文章①一③段讲述卡莱尔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分)

1、抱怨不如改变(或“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2分)

2、吸引读者,引出论点;用作文章的事实论据;与第⑤段内容形成对比。

(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野泉

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

他说:

“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

”记者问道:

“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

”李咏笑呵呵地说: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

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

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

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

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

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

老师教育大家说:

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

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

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

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

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

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

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

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

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4分)

2、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有什么目的?

(4分)

3、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

请谈谈理由。

(4分)

4、请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

5、请结合你的一次“弯腰”经历,谈谈你对“弯腰”的认识。

(4分)

1.“弯腰”就是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是说一个成熟的心智,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改变,选择“暂时的放弃”,以弹性和韧性,求得一种更为深刻的生命睿智,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2.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要让学生明白:

“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

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3.列举雪松证明了“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的道理后,再举梧桐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不弯腰被折断”的道理。

这样的正反对比论证,更全面,更辩证,说服力更强。

4.蝉蜕是为了新生,“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比喻“弯腰”也是人的一种新生方式,通过“弯腰”这种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5.示例:

我从来就是一个莽撞之人,眼里夹不得沙子,对别人“侮辱”之事,非要争斗得你死我活方可罢休。

有一次,一个我经常看不惯的人口出狂言,侮辱我妈。

我火冒三丈,提起凳子就像那人砸去,结果将那人砸得鼻血长流。

万幸的是,没有砸出大问题,现在想来就后怕,如果砸出大事来,后悔的一定是我。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性格中的莽撞成分,我要改改自己了,要学会弯腰,训练自己的韧性,磨砺自己的好性格。

例1:

论点在文章的题目部分,防止偷换概念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

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

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甲】。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乙】。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

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

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

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

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丙】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

你就读书吧。

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鲜花,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胸前。

(文章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4分)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在于题目上,“读书使人优美”。

本题貌似简单,但是学生因为模式化的限制,在文章中找到句子“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而误答成“美容的方法是读书”故在提取论点的过程中准确找到分论点,辨析论据的指向是必要的方法。

所以文章中开篇的就是阐释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

而第3段的美容是美好的方法和手段,把美容作为中心论点陈述,明显是偷换了概念。

 

例2:

论点在开头——防止论点结论混淆

谈自立

①常言说:

大树底下好乘凉。

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

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

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

”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

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本题的答案在开头部分“要想成才,先得自立”,是一道很标准的开宗明义就能找到论点的题目。

但是此题的关键是在于最后一段的结论句“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句话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如何区分论点和结论,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题而言,开篇论点不仅阐明了态度,而且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论据看,作者列举的事例都是强调自立与成功的关系。

而结尾句的结论只是阐明了自立的重要性,明显不具备指向性。

所以论点和结论的区别在于论点是全文论据共同阐明的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而结论只是层层推演下的结果。

例3:

论点在结尾——防止断章取义

底线

冯骥才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

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

“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

“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

“不防人防谁?

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

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万吗?

④我说:

“上世纪50年代真有。

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

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

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

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

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

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

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

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

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

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

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正败坏。

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

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

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

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论点在结尾,“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但是在文章最后一段,还有一句话时候“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很明显这句话也表明了作者对底线的态度,一些同学就把此句话作为中心论点,犯了断章取义的问题。

作者在论据中强调的是守住底线,而不是建立底线。

所以论点在结尾的文章是在提取过程中比较难的一种题型,需要学生对论据进行仔细分析和辨别才能形成答案。

 

例5:

从论题摸论点,明确指代,等量替换

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

①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也;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非常形象,生动,精到,被广泛认可。

其实,著述出书也有三种境界。

②其一,为满足追名逐利的私欲而著述出书。

随着出版政策的宽松和印刷技术的发达,一些人写书出书的热情汹涌澎湃,他们仿佛文曲星下凡,洋洋万言倚马可待。

皇皇巨著隔夜而成,但是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沽名钓誉必然经典难觅,这样的书,思想肤浅、内容空泛,并且出现文盗混迹的闹剧。

③其二,抒发命运多舛的才情而著述出书。

如司马迁所言: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遇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实司马迁自己都是在遭受李陵之祸后,于巨大屈辱之中,因“郁有所结而不得通其道”。

乃“述往事,思来着”,这才有了《史记》的问世,又如诗人屈原,因屡屡遭受来自贵族的排挤和打击,于是“发愤抒情”,写下了流芳千古的《离骚》《天问》。

这样的书,情感充沛,令人唏嘘,但常常困于个人小圈子。

④其三,为完成立言传世的使命而著述出书,如孔门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论语》,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知论等等;弘扬了孔子思想,传播了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至深。

又如鲁迅为了改造国民劣根性,毅然弃医从文,愤世著书。

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巨大,品味极高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样的书,寓意深远,警醒世人,其思想至今影响中国和世界。

⑤相比而言,第一种其实根本算不上境界不值一提;第二种虽令人感叹,但大多郁结了个人之遭遇,境界不够广阔;只有第三种,崇高的精神令人敬佩敬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最高的境界。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从文章题目不难辨析,本文的论题是在探讨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而面对着出书,作者发表了观点,“我们应该出最高境界的书”,读文章发现“最高境界的书就是“完成立言传世的使命而著述出书”,所以等量代换,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应该为完成立言传世的使命而著述出书”

 

例6:

辨明关系,语句转换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

“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这都是不对的。

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

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此题的论题是探讨“阅历”与“读书”的关系,文章中有对此关系的明确表达,便是在最后一段“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但是很明显最后一句比较长,不能作为论点,需要把此句进行删减成符合要求的判断句或陈述句,答案便是我们要将阅历与读书紧密结合,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练6:

阅读下面文章

成长与成功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

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

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

成功是什么?

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

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

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

成功是怎么来的?

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

从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