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049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大题测试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下图Ⅰ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甲和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了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该物质主要通过________(用数字和文字表示)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甲。

(3)图Ⅱ中A代表________的能量,B代表被________利用的能量。

从图中可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A.a=b+cB.a<b+cC.a>b+cD.c=a+b

2.一个湖泊干涸后,经历了沼泽、湿地、草原、到森林几个阶段。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1)这个湖泊演变成森林的过程称为________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

(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森林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环境,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

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森林中投放适量的鸟类能够适当抑制有害昆虫,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________保护。

3.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

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碳量

西黄松    

生态系统  

生产者

活生物量

(g/m2)

死有

机质

(g/m2)

土壤

有机碳

(g/m2)

净初级

生产力*

[g/(m2·年)]

异氧

呼吸**

[g/(m2·年)]

老龄

12730

2560

5330

470

440

幼龄

1460

3240

4310

360

390

*净初级生产力: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5.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

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___。

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

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较高、较低、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_期(早、中、晩)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6.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1。

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树种的关系是________。

(2)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3)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4)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

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______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

(5)由此可见,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_______了,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________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________。

(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火灾,几十年后得以恢复,此过程为________演替。

(7)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麦是枣庄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麦蚜是麦田中的主要害虫。

请分析作答:

(1)麦蚜的活动能力较弱,可采用_____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影响其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输入到小麦的能量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去,一部分储存在小麦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如图表示麦田中麦蚜和瓢虫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据图判断麦蚜和瓢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检测了瓢虫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增长,这种增长方式中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数量。

8.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非生物因素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3

5

9

风速

蕨类植物

7

5

8

距地面1.5m的光强

灌木

18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5

落叶树

15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含氮量/mg·kg-1

9.4

4.5

2.4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_______处的植物群落。

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________现象。

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演替,演替将向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

(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_______处的植物群落。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_______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9.下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含大量有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________能力。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采集、调查;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5)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

这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Ⅰ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m2表示的能量为_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的营养级不能用甲图中的________表示。

(3)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________。

(4)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5)如果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湖泊中的________。

11.]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特进行试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该试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根据试验结果建立________模型。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________,它与其它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

(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

(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篙和星毛萎陵菜是草场退化代表植物。

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植物

不同防治方式下植物类群所占百分比

用虫胆畏油剂进行的化学防治

用绿僵菌进行的生物防治

无防治措施

禾本科植物

45.3

60.6

52.3

冷篙

32.6

0.67

1.32

星毛萎陵菜

4.36

0.37

0.81

 ①如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______________演替。

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______为主的植物群落。

②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草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

12.Ⅰ、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部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占________个营养级,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4)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能量流动特点是:

单向流动和________。

Ⅱ、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图中乙所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乙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____________、未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碳元素从乙→丙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苦草、黑藻(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4)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这一能力的机制是________。

13.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它动物先后迁入。

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1表示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结果。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结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_______。

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下降,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kg,至少需要草________kg。

(5)若该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适当放牧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草对光能的利用率。

(6)弃耕地群落中物种数目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14.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调查槭树这些树种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

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________的呼吸作用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4)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5)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15.下面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狼和兔的数量波动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中因不同区域的土壤湿度不同生长着不同的牧草,这体现出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图甲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图中未标明的能量流动去向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______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若图甲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从生产者的角度考虑,农民为达成上述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狼和兔的行为活动信息可被对方感知,以利于反捕食和捕食,这体现出信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6.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7.右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

,通常植物根系对NO

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_运输完成的。

 

答案

1.

(1)生产者 消费者 (生物)群落 

(2)二氧化碳(或CO2) ②光合 (3)初级消费者同化 分解者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4)C

2.

(1)次生 速度和方向 

(2)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3)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间接 易地

3.

(1)水草→甲→丁 

(2)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

(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大于 (5)丁 (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

4.

(1)恢复力 

(2)基质 360 消费者 分解者 (3)大于 不能

5.

(1)种群 年龄 

(2)较低 先增加后减少 中 (3)竞争

6.

(1)竞争 

(2)O~e (3)b~c (4)马尾松 山毛榉 环境

(5)消失 物种组成 演替 (6)次生 (7)“J”型 环境阻力增大

7.

(1)样方 随机取样、样方面积、样方数量等 

(2)被初级消费者同化 小麦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捕食 药物防治蚜虫、增加瓢虫数量等 (4)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最大

8.

(1)A 垂直分层 消费者 分解者 

(2)次生 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3)A (4)微生物分解

9.

(1)物种组成 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自我调节 (3)浮游植物大量消耗了无机盐 温度和光照强度 (4)取样器取样 偏小 (5)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0.

(1)生产者 热能 能量传递逐级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Ⅰ和Ⅳ (3)Ⅱ同化固定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100% (4)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生物种类

11.

(1)牧草产量 数学 

(2)亚洲小车蝗 竞争 (3)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取食量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①次生 冷篙 ②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 就地

12.Ⅰ、

(1)3 2 草→鼠→蛇→鹰 

(2)蛇、鹰

(3)捕食和竞争 (4)逐级递减

Ⅱ、

(1)大于 

(2)生产者 分解者利用 有机物

(3)垂直 (4)负反馈调节

13.

(1)营养 增强 

(2)3~7月 (田鼠、鸟类与蝗虫种群对食物的)竞争加剧;蝗虫捕食者增加 (3)增加 (4)210 (5)增大 (6)减小 速度和方向

14.

(1)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竞争 

(2)温度 (3)大于 0.85 分解者 (4)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5)自我调节

15.

(1)水平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因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人工除草、灭虫 (4)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6.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17.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