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2369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月考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C.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

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2.下列物质不能氧化乙醇的是(  )

A.氧气B.氧化铜

C.稀硫酸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将40mL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下20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体积比为(  )

A.2∶1B.1∶3

C.3∶1D.1∶1

4.能将氯化铁、氯化铵和氯化钠三种溶液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  )

A.KSCN溶液B.BaCl2溶液

C.AgNO3溶液D.NaOH溶液

5.水的摩尔质量是(  )

A.18B.18g

C.18g·mol-1D.18mol

6.下列各组元素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正化合价也递增的是(  )

A.碳、氮、氧、氟B.钠、铍、硼、碳

C.磷、硫、氯、氩D.钠、镁、铝、硅

7.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一分子酸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⑤根据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②④B.①②④

C.①②D.只有②

8.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弹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泽亮丽等优点。

聚丙烯酸酯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它由丙烯酸酯加聚得到。

下列关于聚丙烯酸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链节为—CH2—CH—

C.单体为CH2===CH—COORD.n为聚合度

9.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饱和链烃

B.它们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C.相同质量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D.相同物质的量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10.下列各组都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

①Na+、OH-、

,②H+、Cl-、

,③Na+、K+、OH-,④Na+、K+、

,其中按照仅由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  )

A.②③④B.②①④

C.②③①D.②①③

11.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烧杯中,将烧杯中加满蒸馏水,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1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甲烷发生反应的是(  )

A.浓硫酸B.溴水

C.氧气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分别是碳酸和硅酸的酸酐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相应的酸

C.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都是由相应的分子组成的

14.下列关于乙烯(CH2==CH2)和环丙烷(CH2H2CCH2)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为不饱和烃B.它们属于同系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1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加热升高温度B.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6.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因此在水稻田中,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

A.硫铵B.碳铵

C.硝铵D.氯化铵

17.下列反应中,S元素被还原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C+2H2SO4(浓)

CO2↑+2SO2↑+2H2O

C.H2S+CuSO4===CuS↓+H2SO4

D.S+O2

SO2

18.下列关于硅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硅酸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含氧酸B.硅酸不溶于水,是一种非电解质

C.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硅酸可由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制得

19.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乙烷同系物的是(  )

A.C2H4B.(CH3)3CH

C.CH4D.(CH3)2CH2

20.下列对于“摩尔”的说法和理解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C.国际上规定,0.012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mol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21.鉴别甲烷和氢气两种无色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通入溴水B.点燃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

C.通入澄清石灰水D.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冷烧杯

22.现有以下几种措施,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

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②少用原煤作燃料 

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 ④开发清洁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3.下列物质的属类归纳不正确的是(  )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2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

1molH3和1molH2具有相同的(  )

A.分子数B.原子数

C.质子数D.电子数

25.单质硅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单质硅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B.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相连

C.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数目为8

D.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数目为6

2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27.四种黑色粉末氧化铜、氧化亚铁、二氧化锰、石墨粉,只需加入一种试剂即可将它们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

C.浓盐酸D.蒸馏水

28.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古铜色的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作如下实验:

①取硬铝样品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溶液中存有不溶物,

②过滤得到的残渣,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中仍存有不溶物。

(已知:

硅不与盐酸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由此可推知,硬铝的组成可能为(  )

A.AlCuMgSiB.AlMgSiZn

C.AlFeCCuD.AlMgZnFe

29.下列性质中属于烷烃特征性质的是(  )

A.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它们几乎不溶于水

C.符合通式CnH2n+2且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它们是非电解质

30.下列叙述中,能肯定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性强的是(  )

A.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甲原子的电子层数比乙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甲从酸中置换的氢气比1mol乙从酸中置换的氢气多

D.常温时,甲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乙不能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55分)

31.蒸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蒸馏实验操作可简记为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其中“热气冷水逆向行”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蒸馏实验中,使用温度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现有下列9种微粒:

H、

H、

C、

C、

N、

Fe2+、

Fe3+、

O2、

O3。

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

H、

H、

H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__。

(3)对于

X

,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要求:

每小题分别写出符合题意的两种粒子,且从以上所给微粒中选择):

①Z、n、b相同而A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n、b相同而Z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Z、b相同而n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Z、n、A相同而b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

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图:

注:

Al(OH)3和Cu(OH)2受热易分解成对应的氧化物,且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1)写出渣料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为  、  。

(3)操作A的名称为  。

(4)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4%,理论上5.0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  molCuAlO2,至少需要1.0mol•L﹣1的Al2(SO4)3溶液  L。

(5)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晶体,其基本操作是  、  、过滤、干燥。

34.某化学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以NaCl、NH3、CO2和水等为原料以及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然后再将NaHCO3制成Na2CO3。

(1)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需要进行吸收处理。

(2)由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洗涤、灼烧。

(3)若在

(2)中灼烧的时间较短,NaHCO3将分解不完全,该小组对一份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的组成进行了研究。

取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29.6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曲线c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4)若取10.5gNaHCO3固体,加热了t1min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4g。

如果把此剩余固体全部加入到200mL1mol·L-1的盐酸中,则充分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5.有下列物质:

①O2、②CO2、③NH3、④Na2O、⑤Na2O2、⑥NaOH、⑦CaBr2、⑧H2O2、⑨NH4Cl、⑩HBr。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只含极性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只含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3)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4)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

(5)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

36.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反应:

4NH3+xO2

4NO+6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学方程式中x的数值是_______。

(2)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

(3)若反应中生成了4mol一氧化氮,则消耗氨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7.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mol·L-1)为原料制取Cl2。

在此实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

①氯化铁溶液 ②氯化亚铁溶液 ③硫氰化钾溶液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填一个序号,下同)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________试剂。

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试剂的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其单位是摩尔(mol)。

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0.012kg12C中所含的12C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原子。

2.【答案】C

【解析】乙醇可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乙醛;可被氧化铜氧化成乙醛;也可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但不能被稀硫酸氧化。

3.【答案】C

【解析】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混合气体溶于水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剩余20mL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20mL。

根据化学反应计算:

V(NO2)=30mL,原气体中V(NO)=10mL,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体积比为为V(NO2)∶V(NO)=30mL∶10mL=3∶1。

4.【答案】D

【解析】选项A,硫氰化钾溶液能使氯化铁溶液变红色,与氯化铵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选项B,氯化钡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氯化铵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选项C,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氯化铵溶液、氯化钠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选项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与氯化铵溶液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与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5.【答案】C

【解析】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故选C。

6.【答案】D

【解析】氟元素无正化合价;钠的原子序数大于铍、硼、碳的原子序数;氩的化合价为0价。

7.【答案】D

【解析】酸为几元酸的分类标准是按照酸中能够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个数来分类的,CH3COOH虽然有4个H原子,但是只有-COOH中的H可以电离出来,故为一元酸,①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故可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②正确。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③错误。

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不是按照是否同种元素组成来分类,例如O2、O3由同种元素组成,但为混合物,④错误。

电解质为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为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不仅是根据在水溶液中能否导电来分类,例如BaSO4在水溶液中不导电,但在熔融态下可以导电,是电解质,⑤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8.【答案】B

【解析】重复的结构单元叫链节,聚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为

9.【答案】D

【解析】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其质量比为6∶1;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其质量比为4∶1;它们质量相同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相同;它们物质的量相同时,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10.【答案】A

【解析】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是酸,②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碱,③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④符合要求。

11.【答案】D

【解析】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NaOH溶液100mL,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L-1×0.1L=0.2mol,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mol-1×0.2mol=8.0g。

应该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A、B错误;将烧杯中加满蒸馏水,超过了100mL刻度线,配制的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浓度也不是2mol·L-1,C错误;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1NaOH溶液,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溶液的体积约为100mL,溶液的浓度约为2mol·L-1,D正确。

12.【答案】C

【解析】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与酸、碱、溴水以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但可燃烧,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13.【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都能与碱(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不是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是碳酸的酸酐,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氧化碳分子聚集而组成,二氧化硅则是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二氧化硅中不存在分子。

14.【答案】D

【解析】乙烯分子式为C2H4,环丙烷分子式为C3H6,它们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相同(都为1∶2),碳、氢元素的质量比相同(都为6∶1);乙烯和环丙烷分子式不同,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环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环状结构,且碳原子以单键相结合,属于饱和烃;乙烯和环丙烷结构特点不同,它们不是同系物。

15.【答案】B

【解析】加热升高温度、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形成原电池)、改用铁粉(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改用浓硫酸,会使铁表面钝化,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16.【答案】C

【解析】土壤胶粒带负电荷,

容易被土壤吸附,而

不能被土壤吸附,故硝铵容易流失,肥效较差。

17.【答案】B

【解析】A项,S元素的化合价保持+6价不变;B项,S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4价;C项,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S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项,S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4价。

18.【答案】A

【解析】硅酸是一种含氧酸,在水中很难溶解、很难电离,酸性极弱,其酸性比碳酸还弱,是一种电解质;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不能由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制取硅酸。

19.【答案】A

【解析】同系物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

20.【答案】D

【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计量的标准是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21.【答案】D

【解析】甲烷和氢气与溴水或澄清石灰水都不能发生反应,都无明显现象,A、C两选项错误;甲烷和氢气燃烧都有水生成,用干燥的冷烧杯检验产物水的生成,无法鉴别,B选项错误;甲烷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而氢气燃烧不能生成二氧化碳,二者点燃后分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冷烧杯,变浑浊的是甲烷,不变浑浊的是氢气,D选项正确。

22.【答案】C

【解析】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煤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SO2,这是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开发清洁能源、少用原煤作燃料等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只能促使煤燃烧得更彻底,不能减少SO2的排放量。

23.【答案】D

【解析】要分清物质分类的相关概念及其联系。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只有D项错误。

24.【答案】A

【解析】 1molH3和1molH2分子数均为NA,原子数分别为3NA和2NA,质子数分别为3NA和2NA,电子数分别为3NA和2NA,A正确。

25.【答案】C

【解析】由晶体硅的结构可知,每个硅原子周围连有4个硅原子,硅晶体中最小环上含有6个硅原子。

26.【答案】B

【解析】 直径为1.3×10-9m符合胶体微粒直径范围,所以具有丁达尔效应,A对;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磁性为物理性质,C对。

27.【答案】C

【解析】浓盐酸与氧化亚铁反应形成浅绿色溶液,与氧化铜反应形成蓝色溶液,与二氧化锰加热产生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气,与石墨粉不反应。

28.【答案】A

【解析】样品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且有不溶物,说明样品中除了含有排在氢前的活泼金属外,还含有不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不溶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有气体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硅,还含有既不能与盐酸反应也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

29.【答案】C

【解析】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一定是烷烃(如乙醇);不溶于的水,不一定是烷烃(如四氯化碳);非电解质不一定是烷烃(如四氯化碳);符合通式CnH2n+2,一定是烷烃。

30.【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