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27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教学设计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本节概述

本课内容围绕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详细介绍了14~16世纪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材从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入手,突出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第一目“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分析了意大利繁荣的工商业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了资本主义萌芽所引起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

第二目“文艺复兴”。

从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这场运动。

第三目“宗教改革”。

阐释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影响。

除此之外,教材还以大量的古迹图片、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多种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丰富,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学生较容易理解接受的史实,更加利于学生对两大运动进行理解与掌握。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及意义;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影响。

●教学难点

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虽然专业性很强,要求较高,但内容却比较丰富,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音像、图片资料丰富的特点,配合史料阅读、名词精讲、合作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构建起本课知识体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成就;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及意义;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影响。

(2)技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政策对比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文艺复兴产生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

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文艺复兴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以此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

(2)通过对马丁·路德等在宗教改革中斗争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敢于斗争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中世纪的圣母像       拉斐尔《椅中圣母》

师生互动: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比较这两幅画在人物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自主学习:

第一幅是中世纪基督教的美术作品,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画面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第二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首倡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于空间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型,画面绚丽、人物健美,充满人性的光芒。

欣赏图片并思考:

图片反映了当时人物和古代先贤们共聚一堂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

自主学习:

画中既有古代希腊先哲,也有一些当时人物。

这充分说明,当时人们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不再理会教会的说教,渴望与古代先哲对话,以文艺复兴为名,行发展新思想之实。

过渡:

这些画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打破教会的思想束缚,渴望拥有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以新兴资产阶级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背景导入

14~16世纪正是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时期,当时天主教会占据统治地位,封建神学用“上帝”主宰着人们的一切,安于现状,以求死后升天,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随着意大利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资本主义萌芽悄然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向教会和神学开始发起冲击,在欧洲近现代史上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了。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

阅读教材思考,在封建中世纪的欧洲为什么会掀起这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关键因素是什么?

(板书)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意大利的毛纺工场         银行家和妻子

自主学习:

(1)经济:

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

(2)政治:

工商业主掌握了城市的权力,各城市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环境:

地理环境优越,是著名的航运中心,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板书)2.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过程评价: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佛罗伦萨为代表,全城1/3的人口从事手工业,仅制作呢绒的手工工场就有200家左右,每年生产近十万匹呢绒,销往欧洲各地和地中海沿岸。

佛罗伦萨是欧洲的金融中心,很多欧洲国家的贵族甚至教皇在经济上都或多或少依赖它的金融支持。

(板书)3.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过程评价:

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中,手工工场主、商人、金融家逐渐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而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随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扩大政治权利,维护经济利益,在思想上打破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在经济发达的佛罗伦萨,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不满钳制思想的宗教文化,在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共鸣中开始创立一种新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因此而产生。

问题情境2:

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为什么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其实质是什么?

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板书)二、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

(1)经济基础:

意大利各城市在竞争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

在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人才和文化基础:

意大利所拥有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板书)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过程评价:

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

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不是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思想。

(板书)3.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多媒体展示图表: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过程评价:

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认为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问题情境3:

结合教材知识和下列图片资料,总结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

(板书)4.文艺复兴的成就

多媒体展示图片:

    

但丁          《神曲》中的插图——但丁在地狱中

   

薄伽丘(1313~1375)     《十日谈》插图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局部)  拉斐尔的《圣母子》

过程评价: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比较繁杂,我们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整理。

多媒体展示:

领域

人物

代表作

评述

『文学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早一位诗人”,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艺术三杰』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是歌颂了生命,歌颂了人自身。

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微笑是人性觉醒的一个标志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气势雄伟有力,充满旺盛的战斗精神

拉斐尔

圣母像

艺术风格:

典雅、秀美、明朗、和谐,改变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透露的时代信息,没有神圣的宗教色彩,而是温柔、典雅,充满人情和母爱,带有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师生互动: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你能否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详见习题解答)

过程评价: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过渡:

14~16世纪,文艺复兴成就巨大,对教会的腐朽、罪恶进行了揭露、批判,文艺复兴运动也逐渐发展扩大,由意大利逐渐发展到其他地区,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

问题情境4:

文艺复兴在欧洲是如何发展的?

这场运动有何意义?

(板书)5.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与意义

多媒体展示材料: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自主学习: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其中莎士比亚就是英国杰出的代表。

师生互动:

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过渡:

16世纪时,由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文艺复兴运动逐渐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被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天主教会的权威也受到了越来越强的挑战,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

(板书)三、宗教改革

多媒体展示材料:

    

圣彼得大教堂

过渡: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千米,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问题情境5:

阅读教材“宗教改革”前三段,结合图片资料分析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

他宣扬,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材料三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过程评价:

通过材料和教材知识,我们知道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已开始受到人文主义思想极大的冲击,天主教会的权威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板书)1.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

(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3)出售赎罪券——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问题情境6:

阅读教材内容结合下列材料,了解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当时宗教改革斗争为什么借助宗教来反对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马丁·路德是如何要求进行宗教改革的?

主要宗教观点是什么?

(板书)2.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兴起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马丁·路德面对教皇组织的围剿,慷慨陈词:

“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

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二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自主学习:

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

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与人们的矛盾加深,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但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会势力强大,根深蒂固,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过程评价: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

(3)君主的权力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过渡:

马丁·路德是欧洲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一些人提出了改革教会的主张,部分封建诸侯也想乘机削弱教皇的势力,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支持改革教会。

宗教改革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板书)3.宗教改革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图表:

过程评价: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通过宗教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迷信教廷的说教,逐渐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如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

教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逐渐削弱。

可以这么说,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新成立的教派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问题情境7: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思路点拨:

了解两大运动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各个方面内容,然后对比得出异同点,强调解题时不可笼统地分别阐述两大运动的内容,应从上述列出的几个方面一一对应比较。

答案提示: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相同点

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

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都得到一些社会阶层的支持

不同点

人的问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

信仰与宗教宽容

信仰与思想自由

以另一个权威取代教皇权威

群众基础

思想领域和上层社会

政治运动,群众基础更为广泛

对待宗教态度

对教会势力抱着和解的态度

课堂小结

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我们一起学习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被解放出来,开始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组织同学们收集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作品,并加以欣赏。

请讨论:

这些作品与古代希腊罗马的美术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

文艺复兴是对古典文化的复兴吗?

学思之窗

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解题关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讽刺及宗教题材作品的人性化。

思路引领:

结合史料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作全面的认识。

答案提示: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解题关键:

人文主义的内涵。

思路引领:

应从14~16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入手,了解两大运动新的精神内涵。

答案提示: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极大地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思想。

其指导思想就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认为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人们逐渐摆脱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被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

二、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马丁·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

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解题关键:

阅读材料,联系教会的主张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进行比较。

思路引领:

教会主张《圣经》的解释权归于教会,认为教会有权通过神职人员赦免世人的罪。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马丁·路德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涵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答案提示:

马丁·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而教会认为通过神职人员才能赦免世人的罪。

马丁·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蕴涵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宣扬的对人自己能力的尊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1.课文注释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文化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作品。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文艺复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来许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

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