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897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docx

中考物理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专题突破

2019年中考物理:

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突破

(名师精选真题实战训练+答案,值得下载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其中包含了一种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C.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

3.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衣柜中的卫生球“不见了”

B.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寒冬河水结冰

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4.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5.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6.下列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

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起雾

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

7.下列示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者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冬天将室外水箱中的水放掉

B.将玻璃熔化制成玻璃板

C.冰冻食品可以保鲜

D.发高烧的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8.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9.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由于汽化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液化在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固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10.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 “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 “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 “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11.一尊“纪念第16届世界大会”巨型AIMS(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标志雕塑,落户厦门环岛路会展中心旁。

该雕塑用铜铸成,雕塑上除马拉松运动模型,还书写了AIMS相关简介和历届AIMS国际赛事等。

在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2.小晨同学去济南卧虎山滑雪场滑雪时,发现了一台“人工造雪机”。

机器将水吸入后,喷出大量微小颗粒,在地面积累成一层“白雪”。

如图所示,关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

13.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 固、液、气                       B. 气、液、固                       C. 气、固、液                       D. 液、固、气

14.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霜降:

“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

“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立春:

“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15.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

16.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1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 

雾的形成                                       B. 

河道结冰

C. 

冰冻衣服晾干                               D. 

露珠的形成

18.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19.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液化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20.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的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22.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3.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

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   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

“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24.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A. 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                                B. 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C. 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 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

25.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凝华

26.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时刻小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

27.在严寒的冬季,怡臣同学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

 

28.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湖水结冰                         D. 

草叶上形成"白霜"

29.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 “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          

D.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3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夏天,白雾弥漫                

B. 

夏天,大雨滂沱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千里冰封

3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秋天的早晨,山间出现"白雾"  

B. 

我国古代用铜水铸造成精美的青铜器   

C. 

深秋早晨,香山的红叶上出现"霜" D. 

春天来临,密云水库的冰快速减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诗词中冰封属凝固现象,同时冰属于晶体,只有B选项是晶体的凝固图象。

故答案为:

B。

【分析】首先判断冰的形成属于晶体的凝固现象,然后找出属于晶体凝固图象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答】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盆外壁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B符合题意;

C、西瓜汁变成冰棍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内能减小,C不符合题意;

D、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熔化吸热,而热量是过程量,不能描述为“含有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过程,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过程。

3.【答案】A

【解析】【解答】A.衣柜中的卫生球“不见了”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B.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C.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此过程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4.【答案】B

【解析】【解答】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

故答案为:

B。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方法:

首先明确物质现在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华、凝固、液化、汽化、升华的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5.【答案】B

【解析】【解答】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符合题意;

C、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和冰花是凝华现象。

6.【答案】C

【解析】【解答】A、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即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固态又放热结为冰,是凝固过程.B不符合题意;

C、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室内水蒸气遇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沾在镜片上,从室内走到室外,不会液化.C符合题意;

D、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7.【答案】A

【解析】【解答】A、冬天将水箱中水放掉防止水结冰,体积膨胀,涨破水箱,是防止凝固造成危害的,符合题意。

B、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此过程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利用凝固,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食物温度低,防止细菌滋生,有利于食品保鲜,不符合题意。

D、高热病人利用冰熔化吸收热量,使高热病人温度降低,防止引发其它疾病,是利用熔化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8.【答案】A

【解析】【解答】A、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

A符合题意。

B、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快速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形成的。

C不符合题意。

D、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水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霜是凝华现象,“白气”是小液滴,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

9.【答案】D

【解析】【解答】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冰雕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A不符合题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室内水蒸气遇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沾在镜片上,B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C不符合题意。

D.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0.【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冰花”应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凝固的条件:

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水的凝固点为0℃,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也可以低于0℃,C不符合题意;“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1.【答案】C

【解析】【解答】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将铜块化为铜水,这是熔化过程;然后将铜水凝结为铜像,这是凝固过程;所以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故答案为:

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2.【答案】D

【解析】【解答】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前方喷出“白雾”,然后变成雪,该过程由水变成雪,是液体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液体的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

D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13.【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时放热的过程,说明甲状态变为乙状态是凝固、液化或凝华的过程,甲不可能是固态,若甲是液态,则乙就是固态、丙是气态,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放热的过程,与上述吸热的过程相矛盾,则甲只能是气态;甲是气态,乙是液态或固态,由乙状态变为丙状态时吸热,若乙为液态,丙就为固态,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要放出热量,与上述吸热的过程相矛盾,所以乙只能为固态,丙只能为液态。

故答案为:

C。

【分析】物态变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吸热的过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放热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放热的过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吸热的过程)、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吸热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放热的过程)。

14.【答案】C

【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凝华现象需要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秋分:

“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

D.立春:

“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扩散: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5.【答案】C

【解析】【解答】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A不符合题意;

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放出热量,内能减少,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过程,C符合题意;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熔化时吸收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6.【答案】B

【解析】【解答】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错误,符合题意;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C不符合题意;

D、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7.【答案】B

【解析】【解答】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的液化现象,A不合题意;

B.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固现象,B符合题意;

C.冰冻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的升华现象,C不合题意;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现象分析物态变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18.【答案】D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指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A、B、C不符合题意,D是手上的水碰到铁棒后凝固的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冬天,手粘在铁棒上是凝固现象.

19.【答案】C

【解析】【解答】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C符合题意;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过程.

20.【答案】C

【解析】【解答】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的气温也是0℃,则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冰块不能吸热,水也不能放热,则冰块不会熔化,水也不会凝固。

所以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