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189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7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

1.观潮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

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

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

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

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

里外结构。

组词:

闷雷。

读音:

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五、课堂练习。

投影出示(略)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预习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附: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

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思考: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语言

例: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

例:

"堪称""号称""美誉"

例: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例: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四、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五、资料袋的学习

六、作业设计:

预习《鸟的天堂》

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案

3、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合作的形式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

2、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谈话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

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

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思考讨论: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3、独立默读课文。

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集体交流:

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师归纳并板书:

                     

(3)师生共同朗读7、8、9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四、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美丽景象,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五、课堂练习(投影仪出示)

1、看拼音写词语。

(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天堂--()静寂--()光明--()

茂盛--()陆续--()逼近--()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天堂--()光明--()静寂--()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

学生齐度课文第10、11、12自然段,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

(4)交流感受: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思考讨论

课文中写了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你喜欢那一次?

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的原因。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

出示主题:

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

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3、预习新课《火烧云》

附板书设计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按要求背诵第三自然段。

2、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晚霞,看看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思考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练习背诵这一段。

(2)学生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

(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思考题

(二)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学习过程: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练习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

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练习题(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表扬优秀。

  

五、课堂小结(略)

六: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预习新课《语文园地一》

附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同时培养说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进行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汉代长城、阳光、茫茫戈壁滩、连绵起伏的群山,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学生上台发言。

师对其他同学提出要求:

a、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3、学生逐个上台发言。

4、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5、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过程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三、学习我的发现

结合课文中几位同学的发言说说你对学习本单元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当的进行提示)。

四、作业设计

继续预习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反复朗读,试着背诵。

(二)趣味语文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

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5、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6、师生再读。

7、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三、作业设计:

预习习作

教学札记: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题西林壁》(板书)

三、学习新知: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

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

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2)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1、反复练习诵读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及诗句意思。

2、预习《游山西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3、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师简介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前一首古诗。

温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4、品读悟哲理。

5、诵读成诵。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及诗句意思。

2、预习《爬山虎的脚》

附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

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

(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

爬山虎的脚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思考:

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

(1)字词正音:

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漾"(yàng)"柄"(bǐng)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隙"(xì)不要读成(xī);拂(fú)不要读成(fó)。

(2)识别字型。

(3)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

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段。

提示:

     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 叶子

      脚

2.检查讨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这段主要讲什么?

2.小组讨论:

(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

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

(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思考:

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3.齐读第二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指导朗读第二段。

六、作业设计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

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

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

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

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教师总结

八、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蟋蟀的住宅》

附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的方法。

2、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蟋蟀的住宅(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蟋蟀两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

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

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老师的家吗?

(不认识)

师:

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

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

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

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

有什么特点?

请各评委了解一下。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2、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抽生听写生字。

2、抽生接读课文。

二、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

蟋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