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6015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题题型训练

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用力推下

B.小车由斜面滑下时,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C.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乙丙对比说明,重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C.丙图中小桌静止时,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和小桌受到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D.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大小,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3.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C.如果玻璃管顶端不小心被碰破一个小孔,水银会从小孔向上喷出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4.小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时,要把小车放在(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运动状态会平衡。

(2)当两托盘里砝码的质量时(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不考虑装置之间的摩擦)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3)当小车平衡后,小宇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选填“静止”、“旋转”或“翻转”),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4)实验时发现F1稍大于F2时,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原因是。

改进的实验方案是。

5.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拉动木块。

根据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这样,我们就可以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由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小红比较甲和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你认为这个结论,理由是  。

(3)在乙图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拉力如图所示,若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4N,此时的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是  N。

(4)小海认为实验过程中难以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你认为合理的是()

6.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装置U形管内装有已染色的水,密度取1.0×103kg/m3,实验装置经测试均可以正常使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压强计的塑料盒在空气中,U型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而小明却发现实验前右边支管液面高于左边支管液面。

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高出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如图2是甲小组的实验过程:

比较a、b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  有关;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其原因可以用对比 两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说明;在图b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组成员将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气时,如图d所示,U形管内液面较高的是 (选填“a”或“b”)侧。

(3)若在图b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4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约

为  Pa。

(4)乙组成员完成探究实验以后,对装置进行了一些改装,如图3所示,然后向装置左右两侧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图中橡皮膜不代表真实形状),待液面稳定后,橡皮膜将向(选填“左”或“右”)边发生形变。

7.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F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仔细分析:

通过分析(选填字母代号)得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体积有关;结合实验e和h分析可知,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大小还跟有关;对比(选填字母代号)分析可知: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浸没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2)在f中物体所受浮力为N,容器底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

(3)在b前补充a、在f后补充g后,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通过b和d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通过a和g两次测量可知物体浸没时排开水所受重力是0.5N。

(4)结合前面数据计算出实验中物体的密度为kg/m3,h中盐水的密度为kg/m3。

8.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你认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通过步骤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然后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该同学还可。

(选填“A”或“B”)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多次实验

C.换用不同的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4)图乙中的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物块的质量为,完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此物块的密度是g/cm3.

9.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中探究的是(填“A”或“B”)物体的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填“s”或“h”)的大小来反映的。

(2)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这是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的关系。

(3)通过添加一些辅助器材,我们还可以利用本实验的装置探究。

10.如图是小明利用若干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和带有刻度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如图a所示,此时杠杆(填“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3)在某次实验中,若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则测力计的拉力为N;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11.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某同学将一个钩码悬挂在杠杆左端B点的下方,这样使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

实验中始终保持杠杆右端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在A点,多次改变动力的方向(即改变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OA跟动力作用线的夹角θ,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每次动力的大小。

下表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

(1)5次实验中动力____的力臂最长,动力(填“最大”或“最小”)。

第5次实验中,动力F5的大小应为__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跟动力作用线的夹角越接近________,杠杆越省力。

1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王瑞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表: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第4次实验时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由表中第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J;

(5)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

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题题型训练答案

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用力推下

B.小车由斜面滑下时,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C.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答案:

A

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乙丙对比说明,重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C.丙图中小桌静止时,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和小桌受到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D.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大小,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答案:

C

3.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C.如果玻璃管顶端不小心被碰破一个小孔,水银会从小孔向上喷出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答案:

D

4.小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时,要把小车放在(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运动状态会平衡。

(2)当两托盘里砝码的质量时(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不考虑装置之间的摩擦)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3)当小车平衡后,小宇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选填“静止”、“旋转”或“翻转”),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4)实验时发现F1稍大于F2时,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原因是。

改进的实验方案是。

答案:

(1)光滑

(2)相同改变力的方向(3)旋转(4)小车与桌面存在摩擦减小小车与桌面的摩擦

5.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拉动木块。

根据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这样,我们就可以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由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小红比较甲和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你认为这个结论,理由是  。

(3)在乙图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拉力如图所示,若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4N,此时的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是  N。

(4)小海认为实验过程中难以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你认为合理的是()

答案:

(1)匀速二力平衡

(2)甲乙不正确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3)1.5(4)A

6.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装置U形管内装有已染色的水,密度取1.0×103kg/m3,实验装置经测试均可以正常使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压强计的塑料盒在空气中,U型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而小明却发现实验前右边支管液面高于左边支管液面。

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高出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如图2是甲小组的实验过程:

比较a、b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  有关;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其原因可以用对比 两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说明;在图b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组成员将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气时,如图d所示,U形管内液面较高的是 (选填“a”或“b”)侧。

(3)若在图b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4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约

为  Pa。

(4)乙组成员完成探究实验以后,对装置进行了一些改装,如图3所示,然后向装置左右两侧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图中橡皮膜不代表真实形状),待液面稳定后,橡皮膜将向(选填“左”或“右”)边发生形变。

答案:

(1)B

(2)液体密度bc不变a(3)400(4)左

7.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F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仔细分析:

通过分析(选填字母代号)得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体积有关;结合实验e和h分析可知,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大小还跟有关;对比(选填字母代号)分析可知: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浸没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2)在f中物体所受浮力为N,容器底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

(3)在b前补充a、在f后补充g后,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通过b和d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通过a和g两次测量可知物体浸没时排开水所受重力是0.5N。

(4)结合前面数据计算出实验中物体的密度为kg/m3,h中盐水的密度为kg/m3。

答案:

(1)bcd液体密度de无关

(2)0.50.3(3)0.5(4)4×1031.2×103

8.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你认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通过步骤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然后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该同学还可。

(选填“A”或“B”)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多次实验

C.换用不同的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4)图乙中的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物块的质量为,完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此物块的密度是g/cm3.

答案:

(1)丁甲乙丙

(2)甲乙(3)B(4)0.3Kg1.22.5

9.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中探究的是(填“A”或“B”)物体的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填“s”或“h”)的大小来反映的。

(2)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这是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的关系。

(3)通过添加一些辅助器材,我们还可以利用本实验的装置探究。

答案:

(1)As

(2)速度(3)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0.如图是小明利用若干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和带有刻度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a)(b)

第22题图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如图a所示,此时杠杆(填“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3)在某次实验中,若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则测力计的拉力为N;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答案:

(1)是左方便测量力臂

(2)避免偶然性(3)0.75F1L1=F2L2

11.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某同学将一个钩码悬挂在杠杆左端B点的下方,这样使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

实验中始终保持杠杆右端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在A点,多次改变动力的方向(即改变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OA跟动力作用线的夹角θ,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每次动力的大小。

下表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

(1)5次实验中动力____的力臂最长,动力(填“最大”或“最小”)。

第5次实验中,动力F5的大小应为__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跟动力作用线的夹角越接近________,杠杆越省力。

答案:

(1)F3最小4N

(2)90°

1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王瑞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表: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第4次实验时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由表中第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J;

(5)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

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1)如图

(2)1.650%(3)124(4)动滑轮重0.15(5)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