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483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docx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

大庆实验中学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

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此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

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

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

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

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

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

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

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肥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对上文画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北京四中网校

A.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

B.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C.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D.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断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B.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同的耐抗生素病菌。

D.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

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

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

“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古人云: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秩优厚秩:

秩序B.固非谬言也固:

本来

C.小得而大失者也规:

谋求D.事觉自死觉:

败露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5分)

译文:

(2)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4分)

 

9.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19分)

泪珠与珍珠

(台湾)琦君

①我高一时念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

文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

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语言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喜欢写泪与愁的诗。

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

“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

老师说:

“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③他又问我们:

“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

”我抢先回答:

“因为老人的脸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

“你懂得就好。

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

④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老师的话言犹在耳。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忧患备尝,天各一方的亲朋,能得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却也得在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

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而掉泪,儿子还奇怪地问:

“妈妈,你为什么哭呀?

”他爸爸说:

“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眼里,要用泪水冲出来。

”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

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

“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

”想像得真美。

然而我还是最爱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

“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

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

这一粒珍珠,又未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

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一直流着眼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

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

11.阅读①②③节中划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4分)

 

12.第8节中作者写到“这一粒珍珠,又未尝不是牡蛎的眼泪呢!

”这与本文题目相照应,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什么?

(4分)

 

13.全文三次出现“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在不同位置,其作用意义也各有不同。

请分条说明。

(6分)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写“少女情怀”不懂“泪与愁”,是为了突显后文对“泪”的诸多体味。

B.写青年时代对“老泪横流”的一番解释是为了讽刺年少无知,强作结论。

C.作者写到七十老妪仍具有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D.本文写泪水,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

E.本文文思驰骋,古今中外,文学材料丰富,特别是结尾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更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奇葩刎颈之交创(chuànɡ)伤夙(sù)兴夜寐

B.瞻养溯流而上菲(fēi)薄殒(yǔn)身不恤

C.赎罪放浪形骸包扎(zā)不绝如缕(lǚ)

D.愀然义愤填赝肄(yì)业载(zǎi)笑载言

1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力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17.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B.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C.再次投入巨资的英超劲旅曼城队能否在2010-2011年度的英超联赛中夺得英超冠军,曼联、切尔西、阿森纳等传统豪门的球迷大多不相信。

D.针对绝大多数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游离于社会保险“安全网”之外,《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日前公布实施。

18.把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5分)

南戏艺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

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五大传奇戏的出现,则标志着南戏艺术的成熟。

在进入城市以后

它的戏剧结构也就更加严谨和完整了

随着南戏活动地区的扩展

戏剧结构比较简单

各种舞台艺术的综合运用才逐渐成熟

出场的角色也只有三四个人物

最恰当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19.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中划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同,语言流畅。

(6分)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为物所累、负重前行的烦恼后,才能醒悟人生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放下。

只有放下,才能闲看花开花落,品味生活的浪漫温馨;只有放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放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某大学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调查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不超过30字)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你的建议。

(6分)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所持的态度

支持

76%

反对

15%

无所谓

9%

(2)是否想要自主创业

不想

21%

想过,但没有实践

51%

已经或正准备创业

17%

以前做过,现在不做了

11%

(3)为什么选择自主创业

就业形势严峻

43%

锻炼自己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21%

为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

18%

为了满足经济需求

10%

过自由人的生活

8%

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寻找,寻找知音,寻找对手,寻找真理,寻找精神家园……寻找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进取,是为了渴望而探索;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

请以“寻找”为话题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不少于800字。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社科文阅读(9分,各3分)

1.D(“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这是细菌的本来特性,而不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结果,所以D项不正确。

2.A(与B项有关的信息是:

“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而B项中说“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说的绝对;C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此意;D项,原文是“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而非“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3.C(A项:

原文并未出现有关“检测牲畜排泄物”的信息,属无中生有。

B项:

原文中提到“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并未说明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D项,“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与能否“感染耐抗生素病菌”并无必然联系。

文言文19分(4-6题各3分)

4.A(品级)

5.B(③述蜀国灭亡,是“秦师随而伐之”造成。

文中与题干中的“贪鄙”主要是针对人而言。

④说明财物多给愚者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说是贪鄙带来的。

⑥是说祸和福都是因为个人的所作所为而召来的,没回答“贪鄙”)

6.D(D项“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有错,应该都是“贪饵故”而被人们捕获,此属混淆文意。

7.(10分)

(1)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注:

重点词“且”“丧”“亡”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5分)

(2)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注:

重点词“陷、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5分)

鉴赏(10分)

8.(4分)情感:

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

9.(每小题2分,共6分)

(1)景物:

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2)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3)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名句(7分)

10.略

大阅读(19分)

11.(4分)没有经历过生活忧患的青年人,虽然喜欢泪与愁,但对诗文的理解却是肤浅的,所喜爱的只是语言本身的美。

12.(4分)磨难、忧患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泪水的珍贵在于它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战胜苦难后的精神升华。

13.(6分)

(1)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2)再次提起,贯穿全文;经历痛苦后,内心更显清纯。

(3)与开头照应,呼应全文;更深地体会到我们只有感恩于这个世界,才能使自己纯洁真诚。

14.(5分)AD

语用(26分)

15.(3分)C

16.(3分)D(不假思索:

不用思考,指做事熟练,原句指读书不加思考之意,故不当。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明显与语境不合。

前赴后继:

意思是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使用有误。

拍案叫绝:

形容非常赞赏,合乎语境,故正确。

17.(3分)B(A项,句式杂糅,可以说主要原因是什么或主要是由什么造成的;C项,搭配不当,前后照应不周,造成表意不明,究竟是球迷不相信“能夺冠”还是不相信“不能夺冠”;D项,成分残缺,缺少“针对”的宾语,应加上“的现状”。

18.(5分)

19.(6分)才能做到去留无意笑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才能宠辱悲欢不惊安享心灵的平静幸福

20.(6分)

概括:

迫于就业压力多数大学生支持自主创业,但想得多做得少。

(3分)

建议:

自主创业不仅要有想法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3分)

 

附译文:

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

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

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

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

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财物。

例如内、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禄优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数目本来就多。

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

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

从前公仪休生性喜欢吃鱼,但他不收别人送的鱼,他就能长久吃得上鱼。

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诗经》说:

“大风生成因为有隧道,贪财的人败坏同类。

”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话。

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国,不知道去蜀国的路径,就雕刻了五头石牛,在牛尾后放着黄金,蜀国人见了,以为石牛会拉出金子。

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石牛进蜀。

道路修成,秦军随后进攻,蜀国于是灭亡。

汉朝大司农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败露后自杀身死。

如此之类的事情,哪里能够记得完!

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

古人云: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这话可以深以为戒。

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

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

大丈夫怎么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

古人说:

“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在树木的顶端筑巢;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

但是还是被人们捕获,都是因为贪吃食饵的缘故。

”现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领取厚禄,应当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无私清廉,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

古人云: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